1. 如何取消法制周報的訂閱
上官網點退定即可。
2. 法制周報的報刊定位
《法制周報》定位於關注時政法治,貼近社會民生,以「深度決定高度,新聞影響主流」為辦報理念。緊扣依法治國主題,努力成為「中國政法新聞周報的領跑者」、「法治湖南」宣傳的第一主陣地,始終堅持專業視角的新聞報道和人文關懷的法律(案例)解讀。目前,報紙每周三期,周二刊、周四刊各16個版,周六刊8個版。版面具體安排為:頭版、聲音、深度、時政、民生、要案、法治、萬象、臉譜、聚焦、維權、服務及市州等。
3. 法制周報的介紹
《法制周報》2005年 8月22日正式創刊,以「追擊新聞真相,弘揚人性關懷」為辦報宗旨。創刊單月發行突破5萬份,年終期發行達到6萬份。2008年1月1日,報紙增為周二刊,增刊之後,報紙繼續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湖南市場期發行量始終保持在12萬份以上。到2009年底,周發行量穩定在20萬份。《法制周報》郵發代號41-73,逢周二、周四、周六齣版,全年156期訂價180元,各郵局均可訂閱。2011年1月,《法制周報》正式成為周三刊。2015年4月,從湖南廣播電視台劃轉至湖南日報報業集團。
4. 請問大家國內媒體電話是多少啊
北京 1、.北京晚報 ( )2、北京青年報( )3、新京報 ( ) 4、京華時報 ( ) 5、北京娛樂信報( ) 6、中國青年報 ( ) 7、北京晨報 ( )8、法制晚報 ( ) 9、 參考消息 ( )10、經濟觀察報( ) 11、中國汽車報( )12、計算機世界( ) 13、中國計算機報( )14、精品購物指南( )15、中國經營報( )16、21世紀報( ) 17、中華工商時報( )18、體壇周報( ) 上海 1、新民晚報 ( )2、新聞晨報 ( )3、申江服務導報 ( )4、第一財經日報 ( )5、青年報 ( ) 6、時代報 ( ) 廣東 1、廣州日報 ( ) 2、羊城晚報 ( ) 3、南方都市報 ( ) 4、.21世紀經濟報道( ) 6、.周末畫報 ( ) 6、新快報 ( ) 7、深圳商報( ) 8、晶報 ( ) 9、深圳晚報( ) 10、南方周末 ( ) 天津 1、今晚報 ( ) 3、每日新報 ( ) 重慶 1、重慶晨報 ( ) 2、重慶商報 ( ) 3、重慶晚報 ( ) 黑龍江 1、生活報 ( ) 2、新晚報 ( ) 3、.新都市報 ( ) 遼寧 1、.遼沈晚報 ( ) 2、華商晨報 ( ) 3、半島晨報 ( ) 吉林 1、新文化報 ( ) 2、城市晚報 ( ) 3、長春晚報 ( ) 廣西 1、南國早報 ( ) 2、南寧晚報 ( ) 雲南 1、.春城晚報 ( ) 2、生活新報 ( ) 貴州 1、貴州都市報( ) 2、貴陽晚報( ) 甘肅 1、.蘭州晨報 ( ) 寧夏 2、新消息報 ( ) 福建 1、海峽都市報 ( ) 2、東南快報( ) 3、海峽導報 ( ) 4、廈門晚報 ( ) 江蘇 1、現代快報 ( ) 2、揚子晚報 ( ) 3、金陵晚報 ( ) 河北 1、.燕趙都市報( ) 2、都市時訊 ( ) 河南 1、大河報 ( ) 2、東方今報 ( ) 山東 4.齊魯晚報 ( ) 5.半島都市報( ) 四川 2.成都商報( ) 3.華西都市報( ) 浙江 2.錢江晚報( ) 3.都市快報 ( ) 4.寧波晚報 ( ) 7. 東南商報 ( ) 山西 2.太原晚報( ) 3.英語周報 ( ) 陝西 2.華商報 ( ) 3.西安晚報 ( ) 4.三秦都市報 ( ) 安徽 2.合肥晚報 ( ) 3.新安晚報 ( ) 江西 1、江南都市報 ( ) 湖北 1、楚天都市報 ( ) 2、武漢晚報 ( ) 3、楚天金報 ( ) 4、 武漢晨報 ( ) 湖南 1、.瀟湘晨報 ( ) 2、.長沙晚報 ( ) 3、今日女報( )4、法制周報( ) 海南 1、南國都市報 ( ) 2、海口晚報 ( ) 西藏 1、拉薩晚報 ( ) 青海 2、.西海都市報 ( ) 新疆 1、烏魯木齊晚報( ) 2、都市消費晨報( ) 內蒙古 1、內蒙古晨報 ( ) 2、北方新報 ( ) 二、報業新媒體: 1、北青網 ( ) 2、賽迪網 ( ) 3、千龍網 ( ) 4、人民網 ( ) 5、大洋網 ( ) 6、大渝網 7、奧一網 8、東方網 ( ) 9、中國寧波網 ( ) 10、紅網 ( ) 新媒體項目:1、解放日報集團i-news ( ) 2、廣州報業集團的「手機炫報」 ( ) 三.電視(請選出您心目中的品牌電視台,也可自行提名) 1.中央電視台 ( ) 2.東方衛視 ( ) 3.浙江衛視 ( ) 4. 江蘇衛視 ( ) 5.旅遊衛視 ( ) 6. 鳳凰衛視 ( ) 7. 湖南衛視( ) 8. 安徽衛視 ( ) 9.北京衛視 ( ) 10. 山東衛視 ( ) 11.重慶衛視 ( ) 12. 廣東衛視 ( ) 四.雜志(請選出您心目中的品牌雜志,也可自行提名) 1.瑞麗 ( ) 2.知音 ( ) 3.時尚 ( ) 4.讀者 ( ) 5.新民周刊 ( ) 6.中國新聞周刊 ( ) 7.城市畫報 ( ) 8.新周刊 ( ) 9.財經 ( ) 10.商界 ( ) 11.世界經理人 ( ) 12.傳媒經理人 五.網路媒體:(請選出您心目中的品牌網路媒體,也可自行提名) 1.新浪網 ( ) 2.搜狐 ( ) 3騰訊 ( ) 4.網路 ( ) 5. 貓撲 ( ) 7.鳳凰網 ( ) 8. 悠視網( ) 10.淘寶網(阿里巴巴) ( ) 11. 世紀佳緣 ( ) 12、空中網 ( ) 13、51.com ( ) 六.新媒體:(請選出您心目中的品牌新媒體,也可自行提名) 1.分眾傳媒 ( ) 2、.航美傳媒 ( ) 3、北廣傳媒 ( ) 4、觸動傳媒 ( ) 5、上海東方移動電視( ) 6、永達戶外 ( ) 7、 ( ) 8、.POCO ( ) 9、健康傳媒 ( ) 10、上海華智地鐵( ) 11、廣源傳媒 ( ) 12、百視通IPTV ( ) 13.Cgogo ( ) 14.主流網 七、廣告媒體:(請選出您心目中的品牌廣告媒體,也可自行提名) 1、大賀傳媒 ( ) 3.TOM戶外 ( ) 3、白馬廣告 ( ) 4、框架廣告 ( ) 5、中潤解放傳媒( ) 6、實力媒體 ( ) 7、傳力媒體( ) 8、葉茂忠策劃 ( ) 9、電通廣告 ( ) 10、盛世長城 11、 靈獅 ( ) 12、智威湯遜 ( )
麻煩採納,謝謝!
5. 聲治法制周刊怎麼不見了 是不是總是說實話被zhengfu給和諧了
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檢察機關擔負著依法治國的重要職責,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必須做出積極的努力。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工程中,檢察機關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具體應當立足於檢察職能,結合地方實際,積極主動地為構建和諧社會開展工作。
一、靠發檢察建議促進和諧
實踐證明,檢察建議在預防犯罪,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起到了積極作用。開展檢察建議,首先要注重合理性,要講事實,擺道理,這樣才易於被相關單位所接受;其次,要有針對性,要針對犯罪發生的具體成因,管理上存在的具體問題,開展檢察建議,要有的放矢,不能空穴來風;第三要有可采性,建議的對策要便於操作,便於實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實際效果。
二、靠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維護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沒有良好的社會治安作依託,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提高公民的安全感,當前情況,就是要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檢察機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員單位,且負有法律的職能,所以更應承擔更多的職責,更好地落實各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要抓住「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措施不動搖,不但要強化「嚴打」力度,更要加強防範力度,配合相關部門嚴格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充分發揮督導、檢查、協調的職責,把各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好,提高公民的安感度。
三、靠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和諧
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是推進改革加快發展的前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檢察機關應當有效發揮懲治犯罪、維護穩定的職能作用,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特別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嚴重暴力犯罪、黑惡性質犯罪,以突出的打擊成效,徹底遏制嚴重刑事犯罪勢頭,從而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保障和諧的社會局面,促進經濟快速增長。
四、靠預防職務犯罪懲治腐敗現象發展和諧
官吏腐敗歷來是困擾社會的一大問題,也是影響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檢察機關應當進一步加大查辦職務犯罪力度,促進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通過查辦有影響、有震動的大案要案,取信於民。同時要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職務犯罪的發生,認真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清除腐敗發生的根源,減少腐敗發生的機會,從而創造廉潔的政務環境,增強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進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五、靠強化法律監督實現公平正義創造和諧
公正是和諧社會的標尺。檢察機關肩負著法律監督的神聖使命,維護法律公正實施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法律監督;充分行使立案監督、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刑罰執行監督四項刑事訴訟監督職能,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裁判不公等突出問題;切實運用好民行監督職能,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6. 法制周報登報怎麼辦理
網上可以自助辦理的,支付寶搜索「跑政通」點擊自助登報服務
7. 「海底撈」狀告「河底撈」侵權敗訴,我能注冊「江底撈」嗎
能,但是要看你注冊的是什麼行業的,如果是餐飲行業的,就不要想了,早就被別人注冊了。
8. 法制周報長沙哪裡可以買到
報刊亭可以吧
9. 法制周報與法制日報的區別
《法制周報》(前身為湖南省委政法委主辦的《當代法制報》)創刊於2005年8月22日,回系湖南唯一一答份法制類專業報紙。2015年,《法制周報》隨金鷹報刊社整體由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劃轉至湖南日報報業集團。
《法治日報》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機關報,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立足法制領域的中央級法制類綜合性日報。 2018年3月,獲「2017年百強報紙」榮譽。
10. 姜人傑的受賄影響
貪污8250萬,新中國史上最大單筆受賄,在土地供應轉軌以及城市高速發展形成的巨大權力場中,公權的過度集中及有效監督的缺位,導致了巨額尋租的發生。
單筆受賄8250萬
經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2001年至2004年間,姜人傑利用職務便利,先後收受四家房產公司和一家科技公司賄賂款,共計人民幣1.0867億元、港幣5萬元、美元4000元。其中,因幫助開發商在違規用地上獲益,姜多次收受蘇州市華業百福房地產公司總經理陳某所送的人民幣2000餘萬元。
而另一筆高達8250萬元人民幣受賄金額,也是在土地置換和轉讓的過程中獲取。僅此兩筆的受賄總金額即高達1.045億元人民幣。單筆受賄金額8250萬元,讓這位副廳級的地方官員一下子成了中國「第一貪」。
2001年,正是中國房地產曙光初露之時,分管房產的姜人傑看中了蘇州市水利局希望出賣的150多畝土地,示意時任蘇州市婁葑鎮開發區主任顧文斌以每畝7萬元買入。
2002年下半年,根據國家有關土地「招拍掛」新政,蘇州市也出台了相關土地政策,將對超過兩年未開發且屬於招標拍賣范圍的項目用地,一律由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顧文斌購得的那塊土地正在回收之列。姜人傑得知後,趕在土地回收前,協助顧辦下了土地證。拿到土地證後,顧文斌一面向准備收回土地的蘇州工業園區索賠,另一面,又以港商的名義向當時的市委主要領導反映問題,要求對其「度假村」用地作出補償。不久後,市政府提出了土地置換的處理意見。顧在辦好土地置換手續後,迅速將90%的土地使用權高價轉讓出去,凈賺1.9億元。2003年底,按利潤平分的承諾,顧文斌將其中的8250萬元送給了姜人傑。當初1000餘萬元買入的土地,通過置換、拍賣、轉讓一系列違規操作之後,轉眼即獲利1.9億元。
「秘密就在於改變了土地使用性質。」蘇州市房地產協會會長邱元華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介紹,一方面過期未開發的劃撥土地將被收回,另一方面新批項目用地開始進行招拍掛。而姜人傑正是利用回收土地的機會,通過改變土地性質實現低買高賣的,「加上暗箱操作,暴利驚人」。據業內人士透露,2002年前後,園區附近的工業土地每畝只有十幾萬元,但住宅用地的地價已達到每畝200萬至300萬元。「顧文斌通過置換獲得的土地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邊上,加上緊鄰金雞湖和獨墅湖,房地產升值空間巨大。」婁葑鎮鎮村辦一位負責人說。顧文斌曾擔任婁葑鎮開發區的主任,認識姜人傑後,便辭職開辦了一家鼎立物產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房地產開發。
作案手法「新穎」
法院經審理查明,2001年至2004年間,姜人傑利用職務便利,先後收受蘇州鼎立物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某、蘇州市華業百福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某、蘇州易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某、蘇州天熹房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某某、蘇州市友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凌某某賄賂款,共計人民幣1.0867億元、港幣5萬元、美元4000元。
此案由江蘇省人民檢察院交由南京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南京市人民檢察院成立專案組,經過縝密細致審查,於2006年3月以挪用公款罪、受賄罪對被告人姜人傑提起公訴。近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定姜人傑犯挪用公款罪、受賄罪,判處其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一審判決後,姜人傑提出了上訴。
2008年10月24日,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姜人傑不服,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011年3月31日,姜人傑受賄案二審公開宣判,江蘇高院駁回姜人傑的上訴,維持原判,並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必須用制度遏制權力尋租。在現實情況下,僅靠領導幹部的道德自律是行不通的。」姜人傑出事之前,蘇州市曾經是中國防腐先進經驗的典範。「在人均GDP已突破5700美元、充滿人文氣息的蘇州,20多年來未出現領導腐敗問題。」2003年11月,蘇州市曾自豪地向媒體宣傳這一「百官共廉」的可喜現象,並稱已建立了體系防腐。然而,這一套防腐體系沒能遏制住姜人傑。
姜人傑不僅集城建、交通、房地產開發等13個領域的公共權力於一身,甚至形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利益集團。在姜人傑事發後,城建、交通、市政公用等部門的一些官員紛紛被「找去談話」,或被撤換。「20多年來沒有出現腐敗問題,並不代表沒有腐敗。」當地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直言,「關鍵是制度的問題,一個社會僅靠文化與良心,是很難維系整體和諧的,特別是在權力沒有受到足夠制約的情況下,腐敗終將難免,現在不出現,以後也會出現。」
「擁有權力的人,一旦私慾膨脹,就會把手中的公共權力為己所用,這個時候腐敗就發生了。」中國檢察學會理事、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蔣德海在接受《法制周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應對行政官員實行權力制衡,用制度促進和維護廉政,擴大人民群眾的監督范圍,才是建立防腐體系的根本。「必須用制度遏制權力尋租。在現實情況下,僅靠領導幹部的道德自律是行不通的。」
針對姜人傑、劉志華、雷淵利等一批貪官權力尋租的腐敗現象,蔣德海教授認為,這些官員權力過於集中,應適當分權,必須實行權力制衡。他稱,對於主管城建工程、房地產開發等權力部門的官員,應當按照「開關程序」,設置地位相等的審查機構或官員,對其形成權力制約。「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擴大和保障人民群眾的監督,讓人民監督政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建立權力制衡和監督機制是根本,建立良好的防範制度,讓貪官沒有腐敗的空間和機會。」蔣德海說。
「腐敗的產生,一方面緣於權力過於集中,但更大層面上是因為監督機制的缺失。領導周圍的人掌握著大量信息,但他們沒有權力去監督自己的領導。而像中紀委,雖然有足夠權力,但常常因為掌握的信息不夠而沒有辦法實現這種監督。」行政學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