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區物業不給固定車位可以起訴嗎
這個要看你以前跟前物業公司是怎麼的糾紛了
以下幾種情況可以不交物業管理費
1、因為房屋質量問題還未交房,物業費是由開發商繳納
2、將房屋出租,租賃合同中註明了物業費有租住戶繳納的
3、物業公司未履行合同的服務責任的,全體業主可以拒交,但要有有力的證據
4、物業公司沒有和業主簽合同
5、物業公司提供的服務質量達不到合同約定的標准
6、物業公司沒有物價管理部門各項審批文件原件
7、物業公司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的
8、物業公司不經業主許可自行增加的收費項目
如果不是上面的那些情況不交物業費那麼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業主應當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交納物業服務費。若違反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交納或拒絕交納物業服務費的,則業主委員會有權督促其限期交納;逾期仍不交納的,物業管理企業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
進一步規定,經書面催交,業主無正當理由拒絕交納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內 仍未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物業服
務企業已經按照合同約定以及相關規定提供服務,業主僅以未享受或者無需接受
相關物業服務為抗辯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業主無正當理由拒交物業
費的,將因此向物業管理企業承擔違約責任,並承擔敗訴所帶來的一切不利後果。
㈡ 車位糾紛問題,物業同一車位賣給2位業主
1.你可來以按照合同當時所約定,向源開發商索賠違約金,但是法院支持的范圍是在總價的20%都予以支持.勝訴之後就是退還款項,支付您違約金。
今年新出的物權法,地下車位是不可以買賣的,按照物權法規定,地下車位都是小區業主的共同所有產權
這樣你就可以找開發商協商,如果不行直接起訴賠償你的損失!
㈢ 關於物業停車與行車糾紛問題,有從事物業行業或者法律行業的解答一下,高懸賞
有明文規定,住宅小區的底商禁止用作餐飲類經營(北京市的地方性條文,不清楚你所在的城市有沒有)如果有,首先物業就已經違反了相關文件,可令其限期整改。現假設沒有規定不允許,要考慮兩件事,其一,所佔的公共用地是小區大門裡面還是外面,如果是外面物業公司最多隻佔小部分責任,其二,你所說的車位在我所接觸的小區分別叫「固定停車位」(有固定場所,有地鎖)「臨時停車位」路邊。你指的應該是臨時停車位,那麼停車物業是否收費了?如果收費了,要問清收取的是「場地租賃費」還是「車輛保管費」如果是前者,國家有明文規定(好像是《物權法》)佔用公共用地作為停車位的,應屬業主共有,不應該收費。如果是後者,那麼物業當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物業公司當然要承擔責任,但判斷起來需要確定的問題很多,比如和第一個問題一樣,大車進門後收取的是什麼費用,物業公司是否明確了外來車輛或大型車輛的停放地點,在事故易發區是否設立了警示標志,是否明確告知了大車司機停車注意事項等等。
如果排除報警解決的話,參考第一個問題,明確物業收取的停車費的性質是什麼。
這個確實不好界定,如果車停在那,人在車上,應該是追尾,人不在,雙方責任。如果車是壞在那了,在後方立警示標志了,追尾。沒有標志,雙方責任。
如發生肢體沖突按相應法律法規解決。車位被占的解決方法可以和物業公司進行協商在車位上加裝地鎖。還有就是我不太清楚你的地庫標示是以什麼形式出現的,現在很多地庫就是在車位上邊掛個小牌牌,不注意的或新來的很難發現,更可氣的有的地庫所有車位上全有牌,只不過上面寫的字不一樣,地庫光線又不好,發生佔位在所難免。退一步海闊天空。
和上面的問題一樣,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吧。
可以確定的是物業公司和違章停車的車主都有責任,但責任的鑒定和劃分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果真的出現上述問題,還是讓法院裁定吧。
㈣ 小區公共車位被物業出租已滿,住戶沒有車位可用,是否可以向物業索賠(物業收了管理費)
這樣吧你先去當地住建局物業管理科投訴一下。如果這塊不歸住建局管理你和物業協商。協商未果向人民法院起訴。
㈤ 怎樣在物業車位管理上維權
車位上什麼權?是買下的車位讓人佔了?還是物業公司多收費了?請投訴至當地房管,物價部門,他們會為你維權。
㈥ 物業法如何規定停車位管理問題
關於將區內的車位出租問題,在國內的物業管理都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在物權法中明文規定區內所有公共地方都歸全體業主所有,但國內的車位都是處於緊張狀態,如果不利用空位停車的話,肯定不能解決停車問題。
但如果不收費的話,所有業主都會停放在小區內,那會造成秩序混亂.所以適當的收取費用控制車流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收取到的停車費用必須公布並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用於平時小區的公共設施設備維修養護.所謂的合理,合法也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的.
停車費是由小區全體業主在業主大會上定的,也就是小區業主自己定的,物業只不過是代為管理,這筆錢最後除去基本開銷,比如稅金、人工費外剩下的都要納入房屋維修資金。
物業管條例
第五章 物業的使用與維護
第五十五條 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應當在徵得相關業主、業主大會、物業管理企業的同意後,按照規定辦理有關手續。業主所得收益應當主要用於補充專項維修資金,也可以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按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款;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
㈦ 因為物業管理不當造成與他人停車糾紛。物業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承擔連帶責任。物業是管理方,並且有償收取停車費用,所以有管理的責任和義務
㈧ 物業停車位管理費糾紛
去法院起訴要求確認合同有效要物業公司繼續履行合同。
㈨ 物業法對車位的規定
沒有物業法這一說法,我國的《物權法》對小區車位規定:小區內規劃的車位、車庫應首先滿足業主需求,通過出售、附贈等形式約定使用;佔用業主共同公共用地修建的停車位屬業主共有。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也就是說,物業公司是沒有權利隨意規劃停車位的,尤其是以下3種,私自出售屬於違法行為。尤其是以下3種,私自出售屬於違法行為。
1、小區的公共空地。小區的土地使用權歸全體業主,開發商劃幾道線就變成車位再賣給業主,這當然侵犯了業主的權益,因此開發商無權出售敞開式地上車位。
2、地下人防車位。小區的地下人防車位,屬於建造在小區人防工程內的,非戰時用於停車的車位。律師認為,人防車位是由人民防空管理部門代表國家行使所有者權能,該類車位不可以辦理產權證,所有權既不屬於開發商,也不屬於全體業主。
3、已被公攤的地下車位。如果地下車位面積已作為公攤面積被小區業主分攤了,那麼開發商就無權出售。換句話說,賣房子的時候已經把地下車位的面積分攤到每個業主的身上,並且按比例收過錢了,再把這樣的地下車位賣給業主,就是重復收錢。
(9)物業公共車位管理糾紛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條例的車位方面的規定
物業管理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應當在徵得相關業主、業主大會、物業服務企業的同意後,按照規定辦理有關手續。業主所得收益應當主要用於補充專項維修資金,也可以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
也就是說如果物業利用公共空地劃定開式地上車位,這個地上車位的使用費用,是由小區全體業主在業主大會上定的,也就是小區業主自己定的,物業只不過是代為管理,這筆錢最後除去基本開銷,比如稅金、人工費外剩下的都要納入房屋維修資金。
參考資料:網路-物權法
參考資料:網路-物業管理條例
㈩ 小區車位糾紛怎麼處理
《物權法》第七十四條第三款規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版停放汽車的車位權,屬於業主共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建築區劃內在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之外,佔用業主共有道路或者其他場地增設的車位,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四條第三款所稱的車位。」
物業公司是受全體業主委託管理小區物業的,受全體業主委託收取停車費應是其職責范圍。收取的停車費一部分是作為物業管理成本和交納的稅金,一部分作為收益歸全體業主所有。也就是說雖然增設的停車位是全體業主共有,但不代表是每個業主單個所有,業主對車位行使共有權,也可以體現在對共有車位收益的分配上。
如果停車不交費,可能導致兩個不良後果:一是車位管理失去經費來源;二是侵害了其他無車業主的利益,因為無車業主沒有佔用車位,但也是車位的共有人,理應在經濟上獲得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