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淘寶上怎麼樣才能算是商標侵權
你們的產品雖然是正規渠道進口的,如果對方未在國內申請該品牌商標,而此商標又被他人注冊所有,那你做此品牌產品的銷售依舊構成侵犯商標所有人的合法權益。
Ⅱ 淘寶一網店商標侵權被訴索賠300萬屬不屬於敲詐
如果你侵權的是著名或馳名商標的話,300估計不算的,但如果只是名不經傳的小品牌,就算了
Ⅲ 在淘寶網出售商品,我的寶貝標題中出現了別人商標的字樣 是否屬於侵權
標題中使用與本商品無關其它品牌的關鍵詞屬於搜索作弊。
首次收到商標不當使用投訴版,有一次自權檢自查不扣分的機會,再次被投訴,每次扣2分,同一權利人,同一權利,在3天內對同一賣家的投訴視為1次投訴。(自檢自查指:此類型侵權投訴成立,第一次投訴成立,進行警告扣0分,再次被投訴成立,每次扣2分)
為使發布的商品引人注目,或使買家能更多的搜索到所發布的商品,而在商品名稱中濫用品牌名稱或和本商品無關的字眼,使消費者無法准確地找到需要的商品。有這種行為的商品會被淘寶搜索判定為濫用關鍵詞商品立即降權。
系統識別後立即降權,降權時間根據作弊的不同嚴重程度而不同,標題濫用的商品修改正確後聯系在線客服進行申訴。
申訴入口:體檢中心-急需處理-查看原因-我要申訴。
建議將商品標題修改正確。
Ⅳ 淘寶寶貝商標侵權
准確的來說。。。你算是間接性的期侵權。。。可是如果就這樣普通來說的話。。。你不算。。。可是你還米有獲得銷售允許。。。所以淘寶一般都會發封信給你。。。
Ⅳ 淘寶說我商品信息屬於商標侵權行為是什麼意思
模板應該問題不大。估計是你的商品圖片的問題。你確定你代理的商品是直接從廠版家代理過來的嗎權?如果你是 三級代理(從二級代理那代過來的),而廠家沒有給二級代理這個權利。你的產品對於廠家來說那就是商標侵權行為了。
Ⅵ 請教高手,淘寶說我的商品信息屬商標侵權行為,怎麼辦
遇到這種情況,你需要跟的供貨商進行溝通。
如果你的供貨商有授權,你可以跟淘寶網管理組聯系,反饋下信息;如果你的供貨商本身是侵權在賣別人的牌子,那你就退貨,要不然投訴人如果能找到你,也可以告你侵權。
淘寶為什麼撤你的信息,他也是怕承擔侵權責任。
Ⅶ 淘寶怎樣才算商標侵權
《商標法》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專人的許可,在同屬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Ⅷ 在淘寶銷售品牌產品是否侵犯商標權,怎麼處理
馬穎秋律師解答:您好,很榮幸能為您解答「在淘寶銷售品牌產品是否侵犯商標權,怎麼處理」的問題,希望能幫到您。首先,根據商標法及商標法實施細則的規定,銷售明知或應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構成此種侵權行為,應當具備四個要件:1、必須有違法行為存在,即指行為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行為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造成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3、違法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指行為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4、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不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造成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其次,我國《商標法》第56條第3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理論界與實務界通常將這一條款稱為「銷售商合法來源抗辯」條款。依據該條款,銷售商倘若對所銷售的系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這一事實不知情,且能夠證明商品系由正規、合法渠道取得,並指明商品的提供者,則銷售商無需對自己的銷售行為承擔賠償責任。以上就是對您的在淘寶銷售品牌產品是否侵犯商標權,在淘寶銷售品牌產品侵權怎麼處理問題的解答,對於您的情況,建議您最好能來我所面談,我會根據您的情況為您詳細解答。
Ⅸ 淘寶代購會構成商標侵權么
《商標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九條:下列情形屬於商標法規定的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情形:
(一)有供貨單位合法簽章的供貨清單和貨款收據且經查證屬實或者供貨單位認可的;
(二)有供銷雙方簽訂的進貨合同且經查證已真實履行的;
(三)有合法進貨發票且發票記載事項與涉案商品對應的;
(四)其他能夠證明合法取得涉案商品的情形
2.從司法實踐看:
根據維多利亞的秘密公司訴錦天公司商標侵權案【(2012)滬二中民五(知)初字第86號】,被告銷售的被控侵權商品系來源於原告的母公司LBI公司。被告向百貨公司內零售商銷售的被控侵權商品來源於原告的母公司LBI公司。根據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規定,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屬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而在本案中,被告銷售的商品是正牌商品,不屬於侵犯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不存在會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情形,因此,不構成商標侵權。
結論:
根據商標的權利用盡理論和我國司法實踐,在一般情況下法院傾向於認定平行進口不侵犯商標權。關注是否侵犯商標專用權的point是在於在銷售商品的過程中是否會造成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的混淆、誤認。從題主的陳述來看,題主的海外代購行為是從美國這一平行市場通過正規渠道購得商品,因此在從美國市場購入正牌商品後有權將附有其商標的商品進一步轉售,包括在銷售過程中正當地使用該商標。
但海外代購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行為需要考量題主在銷售過程中是否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如虛假宣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