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生在學校發生言論糾紛怎麼辦
因學生間的小矛盾上升到家長間的矛盾,今天跟雙方家長談了兩個半小時。在談話的過程中,雙方家長一直在點頭,最後圓滿解決。我覺得今天我說的一些點,對於上小學的家長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
這次我跟雙方家長談話的思路是這樣的
一、關於學生在校發生矛盾的建議
二、還原並分析學生事件
三、家長陳述各自想法,分析並調和矛盾
四、家長反思
一
一句話三個問題,三個不同的重音
1、學生在【學校】發生的矛盾,應該在哪解決?
2、【學生】在學校發生的矛盾,應該由誰解決?
3、學生在學校發生的【矛盾】,應該怎樣解決?
我們先說問題1:
學生在【學校】發生的矛盾,當然應該在學校解決。因為學校是第一事發現場,有當事人在,有旁觀者在,能夠更好的還原事件。當然,要在學校里解決。
問題2:
【學生】在學校發生的矛盾,是學生發生的矛盾,當然應該由孩子自己解決。如果解決不了,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找老師解決。家長應該做的,是在引導完孩子之後,第二天詢問老師,孩子有沒有主動去找老師解決問題,對事件之後孩子解決問題的行動做好追蹤,而不是由家長出頭,【替代】去找老師解決,更不能私下去找對方家長解決。
我非常理解家長在知道孩子在學校發生矛盾時的心情,怕孩子受委屈,挨欺負,想替孩子出頭。於是,家長往往混淆了問題的主語是誰。
在學校的矛盾,是學生該去解決的問題;而家長的問題是,如何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如何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在孩子的慢慢求學之路上,甚至整個人生中,要經歷太多挫折。這次,是我們看到了,知道了,我們能幫他解決。那下一次呢?下下次呢?那些我們看不到的,無從知曉的,孩子終將遭遇孤立無援時,又該怎麼辦呢。
所以我們的目標,不是替代孩子解決當前的小矛盾,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具備解決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心理上自我疏導的能力以及行為上的去解決問題的合適的語言和行動。當我們替孩子出頭時,一定要想一想,這樣的舉動,能達到我們的目標嗎?還是與我們的目標背道而馳?替代他做,孩子等於什麼都沒做,不去實踐,不去嘗試,那他永遠也學不會。
所以,如果愛,請放手,給孩子機會去成長。
問題3:
學生在學校發生的【矛盾】,應該怎樣解決?
老師去解決一個矛盾,首先,要問問當事人,雙方都要描述下事情的經過,之後要找到第三方旁觀者,如果實在無法分辨,調監控。
為什麼要這么復雜,因為學生僅是6、7歲的孩子,他們的表達能力,記憶能力都有限。有時會說謊,因為這是孩子趨利避害的本性;有時歪曲事實並非有意,因為孩子會把自己認為對的事當做真實發生的事。所以為了達到盡量公平,要盡可能的多方面了解情況。這也是為什麼矛盾要在學校解決,要由學生解決的原因。
家長在家聽到的信息,只是由孩子單方面從自己角度傳達的信息,真實性,客觀性都有待考察。如果只根據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詞去判定問題,肯定會有所偏頗,有失公正。而且有些孩子,在和家長描述事件的時候,會誇張一些。這也不是孩子有意為之,而只是一種發泄,在對父母的傾訴中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一個出口。我們說孩子之間的矛盾,大部分是朋友間的小打小鬧。前一分鍾還氣的不行,後一分鍾又高高興興一起玩去了。
孩子內心對待朋友的寬松和大度,很多時候我們成人都要自慚形穢。把問題擴大的,往往是家長。在為孩子間的一些小事溝通的過程中,產生了家長間的矛盾,殊不知,孩子這時已經拉著手和好如初了。然後又礙於面子,讓孩子不許跟對方交往。明明在孩子心裡不是大事的事,卻在家長的權威下必須當成大事處理。想一想,這是不是又與我們的初心背道而馳了呢?我們希望孩子快樂,孩子的寬容就可以使孩子快樂,但我們是不是又阻礙了它呢。
二
還原並分析學生事件
經過調查,在一方孩子心裡不舒服的兩件事,一個是誤會,一個是因為對方不當的處理方式。兩件事情,之所以成為隔閡的原因,都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良好的溝通,不知道如何選擇更恰當的溝通方式。如果在事情發生當時,能夠很好的跟對方解釋自己這樣做的理由,並且在行為之前,想一想這種舉動是不是合適,這些小矛盾也就不會發生了。
在之前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時,都進行了「穿越」表演,如果事件到退回去,我們下一步要怎樣做。最後,還讓孩子做了反思,說一說以後再發生類似的事情該怎樣辦。把孩子的反思錄了下來,給家長看。在反思中,兩個孩子的第一句都是「我想跟她做朋友」。這句話,沒有經過我的任何引導,反而在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我是贊成孩子有選擇的交朋友的。家長看了視頻,聽了孩子這樣的話,火氣也冷卻了不少。
三
家長陳述各自想法,分析並調和矛盾
我相信家長的目標其實是一樣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成長,希望解決問題,並沒有任何一方是故意要製造矛盾。引起爭執的原因,無非是各自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或其中有沒解開的誤會,又或者,無法在語言的含義上達成一致。
尤其,是用手機信息通訊的時候,爭執往往是從自己對對方文字的妄加揣測開始的。所以這個環節,就讓家長把自己在整個問題中的心裡過程,對這個問題的真實想法,開誠布公的講出來。而教師的角色,就是抓住雙方家長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話語之間理解上的誤會,引導家長認識到各自的問題,理解對方的初衷,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以及找到如何解決才是更好更有效的方式。
經過真誠的溝通與交談,家長將心中的結解開,才不會再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以及雙方以後得交往。
四
家長反思
這一步,是處理學生矛盾時,必不可少的一步,當然,家長也應該有所反思。家長說出自己的抱歉,以及以後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回家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等等,對這次的談話進行復盤。能夠真誠的反思出的內容,才是更有可能去實踐的事。相信這一次的談話,家長們都有了新的認識。
家長在處理孩子在學校里發生的矛盾時,一定要正確的引導,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切勿參與其中,把問題放大。當我們把教育的眼光放長遠,在遇到問題時,就能夠找到更妥當的解決辦法了。
② 成年女子與小學女生發生口角糾紛結果怎麼樣了
(12月29日)12時許,因發生口角糾紛,一名女子將一名小學女生刺傷。下午,事發地所屬公安局——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龍崗分局通報稱,受傷的學生已被送往醫院救治,目前暫無生命危險,警方也已將嫌疑人控制,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③ 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糾紛的調解原則有哪些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的社會現狀: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需要人與人之間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一項工作,而一個人若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與別人相處,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而我們現在的小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自私、做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半徑畫一個圓」、不關心他人,不懂得體貼父母,不善與他人合作,做錯事不願承擔責任等等的弊端就顯現出來。說到底,不就是不懂得為人處事嗎?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家中,他們是家長心中的「寶貝」,做什麼事大人都遷就,久而久之養成了這種性格。然而到了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在一起,沒有了別人的遷就,自己再不懂得遷就別人,矛盾自然就發生了。有時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就可能大打出手。更有甚者,在課堂上頂撞老師,與老師發生矛盾。因此,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處理這些矛盾,使之學會為人處事,顯得尤為緊迫。
其次,讓我們來看看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其實,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但由於他們還處於成長階段,對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還缺乏理性的認識,所以矛盾發生後,很容易感情用事,使起初的小摩擦發展成對立,從而使矛盾雙方的心理遭受很大的壓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從中調解,用成年人理性的思維分析雙方的行為,使之認識事情的本質,妥善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
最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和具體做法。我認為,我們在了解學生產生矛盾的原因時,並不一定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因為矛盾雙方會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對方的錯誤,以掩飾自己的過失(這是學生頭腦中潛在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向其他同學調查,就有些勞師動眾,效果並不理想。我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就讓雙方互相指責,甚至辯論、爭吵,待雙方發泄完對對方的不滿後,心情自然平靜下來,這時,老師對事情的真相也就一清二楚了,然後再從中分析雙方的對與錯,就有了針對性,矛盾雙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對雙方產生的矛盾也就更有清醒的認識。最後,一說兩開,矛盾也自然解決了。同時,為同學怎麼處理矛盾,也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④ 我還是大二學生,因與人發生口角,導致抓扯,後報110,對方是一個當5年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⑤ 因口角發生糾紛的輕微傷,該賠償多少
。賠償項目和計算方法:
1、醫療費: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2、誤工費: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3、護理費: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4、交通費: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5、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6、營養費: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⑥ 學生發生糾紛的原因有哪些
您好!學生中發生糾紛的原因有很多,但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爭專吵鬥嘴,互相攻擊,屬謾罵。二是打架斗毆,爭吵不斷升級,發展為你推我拉,最後大打出手。此外還有其它一些形式,如寫恐嚇信、背後進行造謠、污衊等。
學生之間糾紛的分類如下:
1.按糾紛的主體身份,可分為同學糾紛,師生糾紛,親朋糾紛,鄰里糾紛等.
2.按引起糾紛的直接原因或糾紛的具體內容,可分為戀愛糾紛,學籍管理糾紛,生活管理糾紛,財務糾紛,公共活動糾紛.
3.按參與糾紛的人數或規模,可分為個人糾紛,群體糾紛,個人與群體糾紛,群體與群體糾紛.
4.按糾紛發生的場所劃分,可分為校內糾紛,校內與校外糾紛,內部糾紛與外部糾紛.
5.按糾紛的性質,可分為輕微刑事糾紛,治安糾紛,民事糾紛,行政糾紛.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發生經濟糾紛.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⑦ 學生在校和同學發生糾紛,在不願當事人的情況下學生有權申訴嗎
學生在校和同學發生糾紛,學校可以調解,如果學生不願意調解的,可以要求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學校不是司法機關,無權強制對學生進行調解或者做出處罰,學生不服的,可以不接受調解,對學生違法處理的,學生可以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反映。
⑧ 剛成年因口角發生沖突致人受傷法律怎麼說
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造成你與同學的沖突並造成對方受傷,你就應該承擔責任 ,由於你還是學生,賠償就雙方家長協商解決,而且對方家長提出的補償條件是合理的,並不過分。
⑨ 因口角糾紛引起的校園欺凌案例佔百分之多少
各校各地情況不盡相同。
⑩ 學生間發生糾紛該如何處理
一、背景:班上一位女同學張花懷疑男同學李小小喊她外號,打了男同學,並把其臉上抓傷。男同學的家長找到學校來,責罵女同學,恐嚇女同學,讓女同學心裡很恐懼。老師安撫好家長情緒後,調解了雙方的矛盾,讓兩同學講明情況,握手言歡。二、准備
提前布置論題,讓學生思考,擬定發言提綱
三、活動過程
1、老師宣布活動主題,並板書。
2、學生舉手發言,陳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2:如果自己不能解決,應該向老師報告。這不是打小報告,班幹部也應該把情況及時報告給老師。如果這次班上受傷的李小小及時把這件事報告了老師,老師肯定會處理好了,也用不著他媽媽來學校大吵大鬧,影響我們學習情緒。如果張花懷疑李小小喊了她外號,應該問清楚,不應該先動手打人。挨了罵不應該怪李小小媽媽,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學生3:李小小太小心眼兒了,只是懷疑,根本就沒弄清楚,就亂發脾氣。如果不是過分的自尊,就是過度的自卑。學生4(張花):我知道錯了,以後再也不亂猜測別人了。有事當面說清楚,還應該寬容別人,也應該受得委屈。這次的事給了我很深的教訓,我再次給全班同學道歉。(掌聲)學生5:有學校發生的糾紛應該在學校處理,尤其是像這樣的小事,李小小不應該告訴媽媽。學生6:(李小小)我沒有告訴媽媽,是她自己發現的,我還說是自己撞到的。可是她不信,非要來學校。她不講理,罵了張花,大人不講理你跟她說不清。我根本就不怪張花,但是我也沒有叫張花的外號。學生7: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有外號,不應該叫外號,太傷人自尊了。學生8:確實如此,我覺得外號傷人。我保證以後不叫人外號,也請大家不叫我的外號。(同學們紛紛點頭)學生9:如果學生間有矛盾,自己化解不了的就找老師,如果老師解決不了怎麼辦?如果有同學受了很重的傷……學生10:受傷有醫院,我們大家都會幫忙的。學生11:我媽媽總不來學校,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出事才來,應該多來學校了解情況。學生12:我不想家長來,他們總是罵我。學生13:我們只要努力學習,和同學搞好關系,不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家長就可以放心了。……教師總結:今天,大家發言積極,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非常好。我們明白了,在學校發生的事盡量在學校解決,每個同學都要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同學間應該互相尊重關心,同學間解決不了的要跟老師匯報。同學間回到家也要做做家長的工作,讓他們也跟你們一起成長,傾聽你們的聲音,只要敞開了心扉,就會有許多的朋友。你們說,我們在一個班級,是不是一個大家庭,應不應該像一家人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同桌的你》。(學生鼓掌)活動後記:1、本次活動促使學生對同學間發生的糾紛進行思考,提高了認識,培養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