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吳某訴王某,要求王某支付其拖欠的貨款80萬元。被告王某則認為,他僅僅拖欠原告
吳某訴王某,要求王某支付其拖欠的貨款80萬元。被告王某則認為,他僅僅拖欠原告,吳某和原告不是同一個人
B. 民事訴訟案例2006年5月,王某向法院起訴,稱被告劉某於2004年4月向其借款5萬元,當時約定1年後返還,利息1
1)權利可以放來棄。按照「意思源自治」原則,法院會尊重當事人的意思,按撤訴或變更訴訟請求(如果原告放棄部分訴訟請求的話)處理;
2)同上,根據「意思自治」原則,法院會准予撤訴,下達「民事裁定書」,准予撤訴;
3)這屬於在法院主持下,雙方自願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法院可以製作「民事調解書」,與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這個問題不成立。理由:既然「在訴訟中被告雖然承認雙方借款關系」,這已經是「法律事實」了,哪怕當初確實「贈與」,但被告當庭承認為「借款關系」,那就應該按「借貸關系」來處理,原則依據還是前面的「意思自治」。所以,不可以以「贈與」為由,駁回原告訴請的。否則就違法了。
C. 妻子在丈夫不知情的情況下借款欠債,丈夫是否可以拒絕承擔債務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如果妻子在丈夫不知情的情況下借款欠債沒有用於了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丈夫可以拒絕承擔債務。
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3)王某以借款糾紛為由起訴吳某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沒有檢察官,我真的成『冤大頭』了。」近日,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民行檢察處辦公室里,一位頭發有些花白的老人激動地拿著民事調解書向檢察官展示。
老人姓李,現年64歲,是一所小學的退休校長。2015年1月,她結束了與前夫王某長達36年的婚姻,可沒想到突如其來的一筆債務攪亂了她的生活。
2013年,王某向好友吳某立下字據,借款30萬元。吳某多次催還,可還款期屆滿後,王某仍未還錢。由於吳某和王某的借貸關系產生於王某和李老太的婚姻存續期間,吳某便將二人告上法庭,要求償還借款30萬元及相應利息。
2015年9月,因為聯系不上李老太,法院便公告送達並缺席審判,認定王某所欠吳某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由王某、李老太共同承擔還款責任。2016年4月,李老太發現自己的工資卡被銀行凍結了,這才知曉自己成了被告。可案子已過上訴期,她便向法院申請再審,結果被駁回,這才找到檢察機關申請監督。
「雖然那時我們是夫妻,可我根本不知道王某找吳某借錢,我一分也沒有花過,為什麼要讓我和他一起還錢?」面對檢察官,李老太講出了心裡的委屈。原來,李老太的婚姻並不幸福。夫妻倆雖育有一女,但多年前王某就有婚外情,並在外和情人同居,長期不回家也不管家,夫妻倆一直處於分居狀態直至離婚。
辦案檢察官了解情況後,一方面寬慰著李老太,另一方面著手調查此案。究竟王某所欠的30萬元借款是否是夫妻共同債務呢?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檢察官圍繞著這一爭議焦點實地進行調查,先後走訪了王某的同學、學生、親友以及兩人的鄰居、物管人員等證人,同時還調取了王某的銀行卡消費記錄等,發現30萬元的借款全部被王某用於給情人買房購車和日常花銷。
通過對全案的審查,檢察官認為上述證據能夠證明李老太與王某多年來並未共同生活,王某的借款也沒有用於夫妻共同生活開支,根據婚姻法及相關法律規定,這筆借款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由王某一方清償。
今年1月,五分院以一審判決認定事實缺乏證據、適用法律錯誤、且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提出抗訴。法院作出裁定,指令原一審法院再審。在檢、法機關的共同努力下,原審雙方均達成民事調解,所有債務和利息由王某一人承擔,李老太不承擔債務。
辦案檢察官介紹,鑒於該案發生時間,適用的是舊法規定,需要當事人李老太承擔舉證責任。而根據今年1月最高法出台的《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
債權人以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法院應予支持。但對於「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就需要債權人舉證證明,即債權人能夠證明夫妻一方所負債務用於了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否則對其主張不予支持。
D. 當事人以借款的法律關系起訴,但經審理查明,雙方事實為合夥關系,如何處理
沒有理解你所要表達的意思。1、一方以借款糾紛提起訴訟,是因借貸產生法律關系,這與雙方是否為合夥人沒有直接聯系;2、合夥僅表示雙方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不意味著雙方的財產共享。所以,即使是合夥人,雙方之間的借款仍可按一般的借貸關系處理。
E. 案例分析:2005年12月,王某、吳某兩人合資開辦了一家外貿服務公司,向工商局辦理
王某與吳某開合資開的外貿服務公司須定性。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則公司的債回務答首先以公司的財產承擔責任,然後再以投資者出資額承擔。該公司只剩下1萬元,如果沒有擔保、抵押的情況下,公司的1萬元,需向趙某和電腦公司按1:1償還。對於李某的4萬元是吳某個人所借的款項,不是公司的債務,需要由吳某個人進行償還。
F. 2005年12月,王某、吳某兩人合資開辦了一家外貿服務公司,向工商局辦理了注冊登記
1、吳某和李某直接的借款合同是獨立的,跟公司沒有任何關系,因內此吳某必須償還李某4萬元;容 2、趙某和電腦公司屬於公司的債權人,他們可以向公司請求得到清償。趙某和電腦公司按照2:1從1萬元公司賬面余額里得到清償。
G. 、案例分析:2005年12月,王某、吳某兩人合資開辦了一家外貿服務公司,向工商局辦理了注冊登記。其中王某
1萬元趙某和電腦公司3:2.
李某不得。
H. 朋友向我借錢,寫了欠條,欠條是這么寫的,王某(朋友)借吳某(我)
養崽不讀書,不如養個豬。一,借條欠條分不清。借錢寫借條,說是欠條。二,語言表達歧義也拿著,不想想什麼意思。王某借吳某兩萬元。可以理解為王某借給吳某兩萬元,也可以理解為王某向吳某借兩萬元。這是什麼借條呀,狗屁都不是。借條最簡單的寫法是,今借到某某某人民幣貳萬元整,某年某月某日之前奉還。借款人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借款人三個字不能省,某某某必須親筆簽名。還有什麼歧義嗎?還能改動嗎?不讀書就交學費學經驗吧!
I. 一、 當事人概況 原告:戴某 被告:吳某(系三星公司法定代表人) 被告:三星公司 被告:王某 二、 基本案
您好!
請詳細說明案情,以便作相應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