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山林糾紛特點

山林糾紛特點

發布時間:2021-05-01 06:34:35

Ⅰ 山林糾紛

1、依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你可以
向林權爭議處理機構提交《專林木林地權屬屬爭議處理申請書》。
《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申請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二)爭議的現狀,包括爭議面積、林木蓄積,爭議地所在的行政區域位置、四至和附圖;
(三)爭議的事由,包括發生爭議的時間、原因;
(四)當事人的協商意見。
2、目前你應當向提起此林權邊界爭議,請劃清界限。
為你解除疑惑是我的快樂!

Ⅱ 山林糾紛 律師

1、使用權時間林權證上有註明;
2、在出現林權爭議時,林權證是否屬實需要查找檔案,必要時需要當地政府和林業局進行相關調查取證進行鑒定;
3、如果2份林權證同時包括進了一塊山頭,那將由政府出具調查報告,在爭議結束前,該山林凍結不得經營;
4、在糾紛調處時,有直接真實證據的將獲得支持。如果2方都有或者沒有證據,政府根據具體調查情況和旁證輔證做出調解建議。

Ⅲ 山林糾紛調處證據包括哪幾個方面

安陵糾紛調處證證據,包括哪幾個方面?山林當中有糾紛,但是在調查的時候一定要證據確鑿

Ⅳ 遇到山林糾紛怎麼辦

以前山林的效益較低,農民朋友對自家的承包山、自留山不是很重視,四至界線登記回粗放,又沒有設置答固定標志,文字材料(自留山證,承包合同)也沒有根好地保存。隨著山上林木不斷長大,或山林被統一徵用、租賃等,就很可能與他人發生山林糾紛。 遇到山林到紛怎麼辦?筆者根據幾年來調處山林糾紛的實踐,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一個互諒互讓的良好心態。之所以發生山林糾紛,往往未方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雙方都堅持對自己有利的一些道理,聽不進對方的意見,就很可能使調解陷入僵局,甚至會引起相互「斗氣」,使原本一件小事,變成雙方難解難分的怨恨、 二是注重調查,尊重事實,力求協商解決。如果雙方能夠自行協商解決,當然最好。通常是糾紛農戶向村委會反映,要求協助調解。村委一會應當認真聽取雙方的意見,邀請當年發包或發山林權證時參與「踏山」的同志一起參加調解會,必要時還應當到實地去做一些核對與調查。村委會根據調查結果及聽取多數與會同志的意見後,形成一個基本的調解方案,按此方案一再分別做雙方當事人的說服教育工作,最後使雙方當事人在調解書上簽字,達成協議。

Ⅳ 山林土地權屬糾紛

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山林證有效。
請將山林重新規劃的相關證據向法院出示。

Ⅵ 山林糾紛怎麼解決

你好:
你的問題比較專業,涉及界線糾紛與山地(土地)所有權歸屬問題回,此事處理建議如下:
一、答區域界線爭議歸縣(市、區)民政部門負責調處,你可以通過鎮政府向民政部門反映情況,要求民政部門(代表政府)出面處理。
二、你的問題是村級界線糾紛,嚴格的說,村級之間是沒有行政界線的,因為村不是行政區劃的單位,一般來說,村與村之間只存在著生產線,以生產線替代界線,即使存在界線,界線附近的土地是允許有插花地的,處理此問題應本著誰開發誰擁有的原則,也就是說原來是誰的山地,現在仍然歸誰所有,以保持邊境居民生產生活的穩定。
三、處理此問題還須通過國土資源部門參與,目前國內一般均初步完成了土地資源的詳查,他們對你提到的山地應該有個定性,也就是說該山地的屬性是茶園還是耕地、林地等,並且所有權是集體的還是國有的,具體是否有手續。
四、你們村要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此山地原來就是自己村的,這樣民政和土地部門才能將該地塊所有權歸還給你們村。
五、村級界線一旦確定以後,插花地(越界地塊)應當保持現狀不變,不得再擴大面積。
六、該片山地被劃為農林保護區,通常不影響土地所有權歸屬問題。
上述原則僅供參考,希望能對你起作用。

Ⅶ 怎樣處理土地山林權屬爭議

山林土地權屬糾紛主要是指爭議當事方因林地上林木尤其是其所佔用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歸屬而發生的爭執。《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這就表明與土地有關的權屬糾紛的確權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在調處山林權屬糾紛時,所講求的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考慮的重點更多偏向事實根據方面。
根據經驗結合自身對參與處置土地權屬糾紛特別是山林權屬糾紛的總結來看,這些糾紛大部分始於人民公社時期。由於當時法制不健全,對山林權屬的確定太過隨意,導致既沒有科學界定又缺少文字記錄。加之時間太久,當時的見證者有的已經去世,這給正確調節此類糾紛帶來很大障礙。
由於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農村管理體制多次變動,從土改到合作化到聯產承包責任制,期間合了分,分了又合,因而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復雜,時間跨度大,牽涉面廣,取證難,結案難,歷史遺留問題多。所以,對山林權屬糾紛的處理,一定要慎之又慎,如處理稍有不慎,必將影響地方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在之前的呈子、李家園等村關於林地爭議當中,由於村民不懂法,曾發生過一村村民私自扣押另一村村民做人質的違法事件。
由於絕大部分山林權屬糾紛歷史情況較為復雜,從申請人申請調處到最終確定權屬,難免會出現問題,其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對最終的確權造成影響,所以應做到:
要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統一性。農村山林權屬糾紛的產生,一般來說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因素,兩者都不能忽視。如何妥善處理好這個關系,對各級人民政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尊重歷史,就是要對引起爭議的歷史因素進行全面的客觀分析,哪些是可以依據的,哪些是不能依據的,都應該有十分明確的判斷。但是尊重歷史又不能割斷現實,要充分考慮現實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對爭議作出客觀、公正的處理。
要注重法律手段與行政手段有機結合。各級人民政府是處理山林權屬糾紛的主體,各級政府要以在法律法規范圍內採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對山林土地作出適當調整和重新劃分,構成犯罪的要堅決移送司法機關給予相應刑事處罰。因此,注重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機結合有利於對爭議的處理,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思想工作,是處理山林權屬糾紛的一種重要手段,但它並不是絕對的,特別是不能流於空洞說教。調處中,工作人員還要耐心向群眾宣傳政策法規,並切實考慮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如果僅僅停留在講道理、做思想工作上,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感化群眾,進而有效防止糾紛演變成更嚴重的社會矛盾。

Ⅷ 山林土地糾紛

1、需要說明的是:不管你家耕種和管理多少年,只要沒有確實的證據如林權證、土地版劃界權說明書等證明這片山林是你家承包的,你家也仍然不能對這片山林擁有使用權。

2、應對辦法:
(1)要他家的林權證來看,看是否你家的山林確實是在他家的林權證范圍內:如果他家有林權證范圍不包括你家的山林在內,不用理他。
(2)如果他家的林權證上確實註明你家現耕種的山林在他的林權證范圍內:找你所在村的村委會、到當地鎮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縣級土地局或林業局、檔案館等處查找與你家這片山林相關的權屬證據。
(3)如果找到的證據足以證明這片山林歷史上應屬於你村,對方的林權證登記錯誤的:可以持相關證據,到林權證的發證機關請求更正對方的林權證、辦理你家的林權證,如果發證機關不予變更,可以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告發證機關。

Ⅸ 山林糾紛,

根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授專權林業部依法頒發的森林、林木屬、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書(以下簡稱林權證),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的規定,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時,要確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首先應以依法核發的林權證為准。
但是,我國山林權屬政策自解放以來經歷了四次大的變革和調整,各個時期形成了相應的山林權屬書證,在當時確權過程中出現的政策性及人為性失誤,導致現在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認定林權證書效力成為了難題。

Ⅹ 糾正林權糾紛依據那些法

您好,對林權爭議的處理,主要依照兩個規章:一是原林業部於一九九六年十月十四日發布執行的《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下簡稱《部辦法》),另一是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發布、並於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修訂發布施行的《湖南省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下簡稱《省辦法》)。這兩個《辦法》從制定的結構來看,較相同或相近:第一章名稱都是「總則」;第二章分別是「處理依據」、「處理原則」;第三章是「處理程序」;第四章分別是「獎勵和懲罰」、「罰則」;第五章都是「附則」。且它們條款均是五章28條。筆者認為,做好林權爭議調處工作、要好認真領會兩個《辦法》的精神實質,必須把握好調處林權爭議中的十個法律政策問題。
一、關於林權爭議的概念及有關問題
(一)林權爭議的概念
林權爭議,即林木林地權屬爭議,是指因森林、林木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歸屬而產生的爭議。處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簡稱林權爭議(《部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林木、林地權屬爭議,是指因森林、林木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歸屬而產生的爭議。處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以下簡稱林權爭議〉,必須遵守本辦法。」)。通常也有指山林權爭議,或稱山林權糾紛或山林糾紛
湖南省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株洲市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聯合編印的《調處山林權屬糾紛法規選編》第317-318頁中指出:「山權,就是指林地所有權」;「林權,指對森林、林木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山林權,指山權和林權。即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對森林、林木、林地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林木、林地權屬爭議,通常又指山林權糾紛或山林糾紛」。
(二)林權爭議的種類
林權爭議可按照不同的類型而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按行政區域大小的不同,有省級林權糾紛、市級糾紛、縣級糾紛、鄉鎮、村級山林權屬糾紛。
2、按爭議的對象不同,有國有單位與國有單位、國有與具體單位、集體與集體、國有與個人、集體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林權爭議。
3、按爭議對象內容的不同,有林木、林地權屬爭議、有林地權屬爭議及林木權屬爭議。
(三)林權爭議的原因
山林權屬糾紛歷來就存在,它是林業工作中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長期困擾林業部門又一時難以徹底解決的基層社會矛盾。有些幹部、群眾受無政府主義、本位主義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響,不少地方經常發生爭佔山林、濫伐林木的事件,甚至引起大規模械鬥,不僅造成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的嚴重損失,而且破壞了林區安定團結,影響了生產秩序和生產建設。
發生山林權糾紛的主要原因,一是因歷史和政策變動的原因所致:
1、土改時造成的山林糾紛。土改時,一是有的山林座落在邊遠山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未進行土改分配未核發土地證無證山林。二是土改時,怕提高成份,隱瞞未報的無證山林;三是歷史上沒有解決的山林糾紛,到土改時沒有頒發土地證或雙方都頒發了土地證;三是因土地證上所記載的山界四至不清,有沒有明顯標志而引起的糾紛。
2、合作化以前,屬於私有的山林原業主遷居或嫁娶外地,把山林隨帶到遷入地,但沒有辦理戶口遷移和土地劃拔手續而造成的糾紛。
3、「四固定」時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三級所有」造成山權與林權不統一,「一山多主」而引起的糾紛。
4、「大躍進」遺留的問題。如當時劃給或送給國有林場的荒山,由於沒有文字協議或相關書面證據,經過林場幾十年的造林,現郁閉成林後,一些幹部、群眾又向林場索要山林。
5、「林業三定」遺留的問題。「林業三定」本意是劃清山界,穩定林權。但當時由於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林業三定」的發證工作主要是由當時的村組幹部填寫,大部分地方未深入實地進行踏界,參加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科技含量低,政策透明度低,大部分群眾對「三定」政策不了解,導致出現一山多證、有山無證,面積與「四址」界定不符,界線模糊不清,甚至張冠李戴、重疊交叉等問題。
6、九八年林改,上級領導盲目指示要求進度,其下工作人員為完成發證數量和工作進度,發證工作任然粗糙,錯誤很多。
其次,是行為因素:
1、因協議書、裁定書、林權證中的詞句含混不清或處理不當所致。
2、因一方以種種借口推翻原協議,或偽造憑證,或為爭族山、祖宗山,有意侵佔對方山林。
3、由於界址不明顯,一方蓄意侵佔對方山林,或人為活動,界標毀損林界難以確定而引發糾紛。
4、行政區域的變更,工作粗糙,定標劃界沒有到現場實地勘測,山林四至界線不明確,行政界線不清或糾紛雙方掌握的行政區界線不一致,各執己圖,爭要山林造成權屬混亂而引起的糾紛。
5、政府或各項工程建設征地,經濟利益的驅使。
6、其他原因而誘發的糾紛。
(四)當前林權糾紛的主要特點
1、成因復雜,時間久遠。 農村山林權屬糾紛有的屬於不同的歷史情況造成,前後經歷了幾十年;有的隨著行政區劃幾經變化;有的知情人早已不在世,缺乏相應證據,爭議雙

閱讀全文

與山林糾紛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