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河南協立木業糾紛

河南協立木業糾紛

發布時間:2021-05-01 00:35:22

A. 本案實際借款人如何確定

【案情】 原告鄒某對被告傅某及被告某木業公司考察後,次日,原告鄒某和被告傅某、伍某、某木業公司進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簽訂了借款合同,約定:被告傅某向原告借款200萬元、借款期限三個月(以實際到款日期計算);由被告伍某與某木業公司為借款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等內容。三被告隨即向原告出具借條,內容為:被告傅某向原告借到200萬元,並且被告傅某同意將三本林權證及一本股金證作為借款抵押擔保等。並將林權證和股金證移交給原告佔有。當日原告將款轉入擔保人被告伍某的銀行帳戶。借款屆期,被告傅某未能還款,經原告追索,雙方多次協商還款事宜,被告傅某亦提出通過銀行貸款和聯保方式貸款來償還原告借款,但始終未能兌現。為此,原告鄒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傅某償還借款,被告伍某、某木業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鄒某與三被告經過協商簽訂借款合同,合法、真實、有效。三被告向原告出具了借條,被告傅某亦按照借條的約定將相關憑證移交原告佔有,原告善意、積極履行提供借款的義務,當天將借款轉賬到被告伍某的銀行帳戶。由於被告某未能按合同約定歸還借款,造成本案的糾紛,被告傅某應予歸還並承擔違約責任。被告伍某、某木業公司為借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因此被告伍某、某木業公司應對借款及違約金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依照相關法律,判決被告傅某應歸還原告鄒某借款200萬元及相應利息;被告伍某、某木業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評析】 本案爭議的焦點:原告鄒某與被告傅某之間的借款關系是否成立並生效;誰是實際借款人的問題。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10條的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被告傅某與原告鄒某簽訂借款合同,被告伍某、某木業公司作為擔保人分別蓋章簽字。合同訂畢,被告傅某向原告出具借條,借條明確寫明被告傅某借到200萬元,說明該借條既是借條又是收條,即被告傅某認可收到借款,因此借款合同成立關生效。 被告傅某簽訂借款合同後,又向原告鄒某出具借條,聲明「借到」借款,其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應當能識別借款人和借到的法律意義,也應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其未收到借款根本無需再向原告出具收條性質的借條。借款發生至原告起訴有半年多的時間,被告傅某沒有向原告提出其未收到借款,也沒有到法院申請撤銷借款合同,這不符合常理。在簽訂合同之前,原告對被告傅某進行了考察,認可了被告傅某的還款能力,同時被告傅某將相關權利憑證移交原告佔有,為借款提供擔保,可以證實被告傅某是作為借款人的身份。借款的轉帳發生在借款合同簽訂的當天,可以證實被告傅某對原告轉帳給被告伍某是協商一致或是其默認的。至於原告將款轉給被告伍某,仍應認定借款人是被告傅某,被告伍某僅為借款合同法律關系外指定收款的第三人,即被告傅某與原告鄒某約定向第三人履行。同時被告傅某提出伍某是實際借款人,未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實,其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泰寧縣人民法院 陳更新

B. 福清名家木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清名家木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定製原木產品的廠家,位於福清龍田工業區倉底。福清名家木業有限公司專業研發定製生產防開裂,防收縮純原木產品,原工藝門,衣櫃,櫥櫃,樓梯扶手,傢具及工藝品的生產廠家。名家」企業一直秉著「以木為源,治們有道」的核心思想,堅持「人木合一,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公司現為福清門窗協會理事單位以及中國木材與木製品流通協會理事單位
法定代表人:俞雲旺
成立時間:2016-10-10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18110019305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龍田鎮工業區

C. 不服市檢察院做出的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

不服檢察院不支持監督決定書,不能再次申請抗訴或者提請檢察建議。如果有新證據,可以申請上級法院再審。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3)河南協立木業糾紛擴展閱讀

案例:

周保強、周淑英因與廣東大展律師事務所訴訟代理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2012)湛中法民一終字第806號民事判決,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檢察院申請再審。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13)粵高法民二申字第302號民事裁定,駁回周保強、周淑英的再審申請。周保強、周淑英不服,向湛江市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該院審查後提請我院抗訴。現已審查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零九條規定的抗訴條件。理由如下:

在周淑英、周保強訴周南榮、周慶文、湛江市大洲鋼材有限公司、湛江市匯力鋼材有限公司、遂溪縣大洲木業有限公司、湛江市麻章大洲木業有限公司繼承糾紛[即(2007)湛中法民一初字第7號民事調解]一案中,周淑英、周保強在起訴狀中要求判令上述5被告將所佔父親遺產中50%約300萬元支付給其兩人繼承。該案最終以周南榮和周慶文同意補償63萬元給周保強和周淑英調解結案。

大展所與周保強、周淑英簽訂《委託代理合同》約定由大展所代理此案,周保強、周淑英應向大展律師所支付律師服務費20000元;合同的補充條款約定周保強、周淑英另按大展律師所協助索賠回的款項按比例計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於2006年4月13日共同發布的《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辦理涉及財產關系的民事案件時,委託被告知政府指導價後仍要求實行風險代理的,律師服務所可以實行風險代理收費,但下列情形除外:(一)婚姻、繼承案件……」周保強、周淑英委託大展所代理的本案是繼承糾紛,根據上述規定不允許辦理風險代理,故雙方簽訂的《委託代理合同》中關於律師服務費計算標准應確認為無效條款。

2006年《廣東省物價局、司法廳律師服務收費管理實施辦法》第三條規定:「涉及財產的民事、行政訴訟收費標准:在收取基礎費用1000-8000元的基礎上再按其爭議標的額分段按比例累加計算收取:5萬元(含5萬元)以下:免加收;5萬-10萬(含10萬元):8%;10萬-50萬(含50萬元):5%;50萬-100萬(含100萬元):4%;100萬-500萬(含500萬元):3%……」

按上述律師服務收費標准計算,周保強、周淑英在(2007)湛中法民一初字第7號訴訟案中爭議標的額為300萬元,應支付大展所律師服務收費另加基礎費已高於雙方約定的律師服務費。周保強、周淑英在2011年12月22日本案一審開庭中陳述:在該案委託代理合同關系中,其兩人共支付4萬元的律師代理費。

盡管終審判決按雙方約定的風險代理計算標准計算周保強、周淑英還應付大展所的律師服務費43000元,適用法律錯誤,但如按《廣東省物價局、司法廳律師服務收費管理實施辦法》標准計算律師服務費周保強、周淑英所欠的律師服務費用還高於法院認定的律師服務費。

綜上所述,終審判決實體處理對於周保強、周淑英並無不利。周保強、周淑英申訴主張不成立。本院決定不支持周保強、周淑英的監督申請。

D. 噪音擾民誰來管

都是由公安機關為主來進行管理的。市民遇噪音擾民可撥打12369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投訴或,或聯系當地城市管理部門或110協商解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

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4)河南協立木業糾紛擴展閱讀:

根據《噪音擾民》

第二十九條: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雜訊值以及所採取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

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E. 誰能幫我找到一期CCTV-2播出的法制節目內容如下~

不曾想,打著「為祖國增添綠色,為客戶創造價值」旗號的造林夢想竟給傳銷分子提供可乘之機。億霖傳銷團落網時,全國共有2萬餘人上當入套,涉及資金達16.8億元巨款,堪稱「北京最大傳銷案」

2004年6月開始,「合作造林,首選億霖」的口號鋪天蓋地地傳遍大江南北。億霖木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其「零風險、高回報、坐在家裡收大錢」的誘惑,兩年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兩萬多名投資者加盟。然而,正當這兩萬名投資者攥著自己買來的「林地」,幻想7年後,收益翻4番的美好景象時,頓悟億霖木業是徹頭徹尾的非法傳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曾點名稱億霖木業造林案是商業欺詐典型案例。
北京市公安局是自2006年1月起開始對億霖集團展開深入的調查。截至目前,已有40多名億霖木業骨幹被採取強制措施。北京警方共接到6000餘名購林群眾報案,其中絕大多數是北京人,涉及資金達16.8億元巨款,堪稱「北京最大傳銷案」。

覆滅:16億「造林夢」

2007年2月8日,億霖木業在北京的經營場所被公安機關查封,部分非法所得和資產被扣押和凍結,2007年4月12日,北京警方再次向媒體通報,警方已接到6000餘名受騙群眾的報案。公安部發布B級通緝令,懸賞萬元通緝7名原億霖木業高層管理人員,23名公司骨幹成員先後被抓獲。
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處負責偵辦億霖案的負責人透露,億霖木業的投資者中,最多的購買了600畝林地,投資達200餘萬元;部分投資者甚至傾家盪產。截至目前,已有6000餘人向警方報案。
從一開始,遼寧沈陽人趙鵬運等人設計的「合作造林」就只是一個幌子,他們真正的野心一直都在傳銷上。趙鵬運曾於2002年8月因傳銷被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人民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
2004年4月刑滿釋放後,重操舊業,帶著他在沈陽的十多名傳銷骨幹來到了北京,其姐趙代紅注冊成立了億霖木業,並擔任法定代表人。具有多年傳銷經驗的,趙鵬運將自己隱藏極深。利用他人做公司法人,他自己則躲在幕後進行指揮。
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發布,在國家合作造林的政策大門敞開後,2004年上半年,億霖木業迅速發展成一個有近3000人的大公司。同時,一批資深傳銷者,以託管造林為名,具備了製造北京最大的傳銷案的初始條件。
運作始終,億霖木業資金流動從不走公司賬,而是利用20-30人的個人身份證,設立了500個個人賬戶。因此,各級人員具體提成數額並不明晰,這也為後來的警方介入調查增大了調查難度。
億霖木業在經過2005年的「事業」高峰之後,越來越多的質疑目光開始指向這家非法公司。2006年5月31日,北京市公安局經偵處以涉嫌非法經營為由,開始立案調查億霖木業。由於億霖木業案件涉案金額巨大、涉及全國十多個省市,偵破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警方已查實,16.8億涉案金額中,提成款達4.5億元。趙鵬運個人擁有的賬號就達一百多個,手下高層還開有數百個個人賬戶,辦案最緊張階段,警方同時調查的賬號曾接近2000個。據辦案民警回憶,單是億霖集團的所有文件,就動用了四五輛搬家用的大卡車,對所有財務賬目的梳理,用了整整兩個月。
今年2月8日,數百警力出現在東城、西城、朝陽等區,查封了億霖集團在京經營場所,並扣押、凍結了部分非法所得和資產。一場涉案金額16億元的驚天傳銷騙局就此完結。

斂財:綠色夢想雙倍收益

「為祖國增添綠色」是億霖木業一連串冠冕堂皇的宣傳,讓投資者自願走進了億霖木業傳銷的陣營是億霖公司算出的一筆劃算的經濟賬。
按照億霖木業的演算法,每位投資者只要一次性繳納55500元人民幣即可購得15畝林地。按照速生楊7年成材,投資3980元,買一畝兩年速生楊,5年後出材15立方米。每立方米700元,每畝地獲利6520元。投資不到4萬元,買10畝地,5年後獲益6萬多元,收益率超過100%.———這是趙鵬運製作的一個收益換算公式。也是其堅稱「七八年後,全國的林地80%以上都有回報」的理論依據。 而專家的看法是,速生楊必須精心管護,才能成材,每畝地最多成材8-10立方米。
趙代紅這位曾經億霖木業的法定代表人,在被捕後交代,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地聚斂大筆錢財,就是利用了投資者急於投資、急於獲利的心理。在「億霖人」的眼裡,3種人正中下懷:第一種人,年歲比較大,曾經有過一定的職務。有錢,有關系,是銷售代表重點保護的對象;第二種人,有錢有關系,但對造林興趣不大,需要幫助他們提高造林的興趣;第三種人,一般退休職工,無職無錢,但口才好,有一定的宣傳能力,利用他們的口才發展更多的人。
「招聘其實就是招商。」持續發布招聘廣告,讓像很多找工作的人,大量涌進億霖木業,儼然公開化的集團傳銷。接下來,就是游說對方成為傳銷鏈條中的一員,一步步說服他們掏錢買林地。「說白了就是對人洗腦,用高回報引誘你人拉人,他們在拿錢後就走人。」一名曾經參與億霖傳銷的男子,事後幡然悔悟。據警方掌握的資料顯示,最多的一個投資者是花了200餘萬元購了600多畝林地。
按照億霖木業制定的規則,繳納了購買林地款就當然地成為公司的銷售代表,銷售代表只要將手中的地賣出去,就可以直接從中提成。根據警方已經調查核實的事實,在億霖案涉及的16億多元資金中,有4.5億都作為提成發給了各級營銷人員,其中提成款超過千萬元的有5人,超過百萬元的達18人。億霖集團國企大廈銷售分部負責人黃金輝一人的提成就高達5000多萬元。

露餡:我的林地竟是一片荒沙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億霖公司借鑒了金融、房地產等領域的資金和管理運行模式,來進行林業託管,曾一度被人看好,認為它能「把投資主體從繁雜的林地管理中解脫出來」。
事實證明,一切只是億霖木業唬弄的噱頭。據北京警方統計,自購林人手中,億霖木業收了3億元管護費,但實際用於管護的資金只有1000萬。「所謂管護,只是給當地農民點錢,讓農民照看。」辦案民警說,億霖木業准備到河南某縣買地時,曾有人以每個坑一元錢的標准,找到當地百姓,在每畝地挖50個40厘米見方的坑,每個坑插一株樹苗。億霖木業驗收合格後,以每畝150元的價格,買走了一整片臨時挖就的林地,之後再無人過問。
「億霖集團在河南某縣辦理了近15000畝林地的林權證,然而實際上有一半林地的樹已經死掉」,從去年年中起,辦案民警調查了遍及全國的億霖林地,證實趙鵬運宣稱的投資實體多數有量無質。
按圖索驥:河南某縣擁有林權證的林地共1.4萬畝,但半數林木已死亡;內蒙古某地有一片戈壁,億霖賣了10萬畝林地,但樹的直徑尚不足3厘米,樹苗甚至還不如旁邊的野草高;在湖南一些地方,億霖木業的部分林地根本不再按照每畝55棵的數量種植,在一畝地中至少要種上100棵樹,每33棵被計算為一畝,一畝林地實際賣到了3畝;還有部分林地按照林權證上的地址,其實際位置甚至在一片湖水下面。
警方經過調查後,對億霖木業的林地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基本不造林,對國家林地增長沒有任何幫助,只賣地,賣林權證。」 趙代紅也承認,在億霖木業購買樹苗進行造林的活動中,因為缺少養護,一半的樹苗都死了。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買地種樹根本賺不到錢,真正能帶來利潤的只有傳銷經營方式。
「抓住老百姓急於投資、急於求回報的心理,億霖木業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平台。」趙代紅總結億霖木業迅速發展壯大的原因,「到後來半夜12點還有人排隊交錢」,「已經控制不住了」。
也曾有有心的投資者實地考察,自己投資的林地情況。待查明真相後,緊握證據的投資者找到億霖公司要求過退款,但億霖公司以違約金為由,仍扣留投資者的投資錢款。
「有的林業公司確實合法,但還是那句話,林業投資回報方面有漏洞。」盡管我國確實需要林業投資,但現實的困難橫在面前,按照國家規定,砍伐樹木,國家有年度計劃,地方有砍伐指標。即使到了趙鵬運承諾的回報年限,如果沒有取得砍伐指標,購林人也無法通過砍伐成林,收回投資。
「砍伐指標,這個我知道,國家是有規定。可我想,既然國家已經讓種了,早晚就得開放,只要開放了,就有回報了。」被捕後的趙鵬運在企圖開拓自己的罪名。實則在億霖木業最風光的時候,他們甚至連地都來不及買,合同上只來得及寫上「X號育林基地」,連林權證和林地位置都沒有就賣了出去。
瘋狂註定了毀滅。沒有樹林,只有小樹;沒有林地,只有銷售金字塔,億霖木業的空中樓閣終在成立2年多後轟然倒塌,隨之一起破碎的還有2萬多普通投資者的「綠色發財夢」,還有花盡積蓄卻一無所有的滴血眼淚……

■記者手記

受傷的不只是投資者

億霖倒下,2萬多投資者的利益誰來保護?這是一個棘手而嚴峻的問題。
昔日熙熙攘攘的億霖木業總部,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北京警方在兩扇玻璃門上貼上了封條。一個保安坐在電梯口,給每個過路人遞上「查封億霖木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通告」。
對於兩萬多名受害者的賠償問題,記者咨詢了國浩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楊安進律師。自億霖案爆發以後,他已相繼接到七、八起該案的民事訴訟。「由於證據不足,不足以立案。」楊律師很惋惜地告訴記者。
北京市工商局的網上查詢系統所提供的公司信息顯示,在北京注冊成立的億霖關聯公司有12家之多,而趙鵬運任法人的億霖相關公司沒有一家。根據警方調查,投資者的投資金額也從來都是打進億霖員工的賬戶,使得運作始終億霖木業資金流動從不走公司賬。
聯繫到趙鵬運的牢獄案底,楊律師得出不難理解億霖的這種注冊安排的結論,「他是一位相當有經驗的傳銷操盤手,並把自己掩藏得天衣無縫」。
騙局背後是瘋狂揮霍。按照現在警方調查結果來看,億林集團已將能揮霍的都揮霍一空。眾多懷揣發財夢的人的結局是心酸的血本無歸。
到了現在,誰還敢投資種樹?「都差不多是騙局」網上類似的帖子傳播極廣,而在兩年前,著實被騙的投資者何其多?
2005年年底,記者最早接觸到的該案報料人,該人稱對億霖木業產生特大疑問,但在參加培訓之後,再跟記者聯系。他所指的培訓,是一批幾乎可以把億霖的業務資料倒背如流的「高級講師」分散在各個經營部,不厭其煩地對前來應聘者進行著「洗腦」的工作。每當一個人來到億霖,馬上就會有人「貼身幫助」,無論對方聽課還是上廁所,寸步不離,防止與其他人交談被「傳染」。億霖的培訓期一般是7天,除了一天安排到河北參觀「示範基地」外,其他的時間都要聽課。
培訓後,記者與該人聯系,他則全部推翻了之前告訴記者的傳銷內幕,堅稱「完全是誤會,是自己搞錯了」,現在回想起來,顯然當時該人已被完全洗腦。
在億霖木業被CCTV《新聞調查》曝光後,對於投資者來說,確實警醒了,擦亮眼睛投資林業。但更大的破壞性和擔憂也隨之而來,如今,整個林業民企被「涉嫌非法傳銷」的陰影所籠罩。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國,每年木材需求3億多立方米,但國內只能提供1.5億立方米木材。現在每年我國用於進口木材的外匯已達200多億美金,木材已成為我國繼石油之後的第二大用匯戶。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總量不足,資源匱乏,生態失衡,而要徹底改變現狀至少需要30至50年時間。如何改變百姓聞「林」色變窘境?剛剛起步的我國林業投資何去何從?
中國缺樹是事實,而林業投資這個問題目前尚存在的監管空白,為非公有制林業開放增加了風險系數。我國林業經營管理不全面,制度不完整,尤其是林業涉及環保、城建、土地等多個部門,在關系及職能協調上尚存在一些問題,如產權、經營管理權屬的劃分等,況且林權證的法定日期是三個月到半年,在這段期間內資金一般不可保證,於是騙子有了可乘之機。
億霖案事發至今,國家相關部門沒有任何人牽頭來規范這個容易出現問題的行業。林業專家中國林科院資深研究員黃東森教授表示,分期(年)回報型投資產品在目前國內同類公司中還沒有出現,林業投資在我國畢竟是新生事物,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諸如林權證、砍伐證、林業公司風險防範能力等都是投資者需要注意的,做好優勢、劣勢比較才能達到投資理財收益的最優化。(閆蓓)

■鏈接

層出不窮的合作造林騙局

2006年12月,湖北省政府給「林權投資」敲警鍾:資金難監管、宣傳有誇大、林權證作假、疑似搞傳銷。當時湖北已有近萬人參與「林權投資」,涉及資金數億元。
2006年3月、10月,國家林業局兩次發出提醒:投資合作託管造林須謹慎,林權證不等於採伐證。
2005年7月,針對「託管造林」,重慶市政府首次發布投資預警,提醒市民警惕異地託管造林陷阱。
2004年12月,國家林業局發出通知,對「託管造林」明確表態:不贊同,不支持。
2004年,濟南馳太木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恩赫以託管造林的名義,欺騙30餘名群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50餘萬元。
2003年,遼寧撫順,森茂速生豐產林開發有限公司撫順分公司進行非法集資活動,涉及金額52.2萬元。
2002年,遼寧朝陽,中天集團打著種植速生楊快速致富的旗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6900餘萬元。
1999年至2002年,福建人聶玉聲先後在太原注冊3家公司,以植樹造林等名義,共變相吸收公眾存款6.65億余元。

閱讀全文

與河南協立木業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