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購房合同發生糾紛 選仲裁還是去法院
起訴更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理由: 仲裁是一裁終局,仲裁委員會作出仲裁裁決後,裁決是即時生效的,當事人即使不服,也不能提起上訴。雖然民事訴訟法和仲裁法規定了,仲裁如果違法,當事人也可以申請法院予以撤銷或不予執行,但依照法律的規定,在撤銷仲裁裁決的案件中,法院只能對仲裁程序進行審查,而不能對仲裁實體問題進行審查,只要程序合法,即使仲裁實體處理不當,法院也不能撤銷;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雖然法院審查可延伸至實體問題,但這不是由審判實務部門處理,而是由法院的執行局審查,雖說同在法院,但不同部門之間業務是完全不同的,執行局未必對民事案件完全精通。
因此,從實質上而言,一旦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其實體部分即使有錯,也幾乎無法糾正。 而訴訟,依照法律規定,是二審終審的,即使一審已判決了,當事人只要不服,還可以上訴,二審判決為終審判決,即是生效判決。也就是說,一個案件可以經過兩次審理,如果判決有誤,得到糾正的機會要比仲裁大得多。況且,即使是生效判決,當事人如果不服,在兩年之內,還可以申請再審,雖然這不影響生效判決的執行,但如果生效判決也有誤的話,至少當事人仍有希望糾正錯誤判決。 因此,個人認為,訴訟的可靠性遠遠大於仲裁。 另外還有一點,許多律師兼任仲裁員,而法官是不能兼任一審和二審的。。
B. 求助 如果發生房產糾紛要起訴對方應該走什麼程序
1、房產糾紛到發生爭議的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
房地產案件的標的多為不動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34條第一款規定,房地產官司一般都由發生爭議的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不能違反這一規定在其他人民法院打房地產官司,當事人在起訴時應注意這一點。
2、房產糾紛由民庭受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3)37號文件關於「以房地產為標的的買賣、租賃、典當、糾紛應由民庭受理,以房地產標的的開發、建築承包、入股、聯營、代理、居間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同樣應由民庭受理」的規定,房地產糾紛案件由人民法院民庭受理。因房地產官司案情相對比較復雜,訴訟標的額比較大,法院民庭在審理房地產官司中通常組成合議庭審理,適用民事訴訟普通程序。
如果是個人,可以到對方的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列印戶籍證明;如果是單位,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列印該單位的基本注冊資料。
3、書寫民事訴訟狀。
訴狀應說明當事人身份情況、訴訟請求、以及事實與理由。為確保判決的順利執行,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4、提交訴訟狀和證據。
准備就緒後,就向人民法院立案庭提交訴訟狀和證據提起訴訟。案件受理後,人民法院會發出《案件受理通知書》、《證通知書》,並通知交費。如七日內未按照規定交納訴訟費,人民法院將裁定案件按撤訴處理。
5、舉證。
立案後,人民法院可能會指定舉證期限,要求在期限內提交全部證據材料,逾期提交的證據則不予質證。
6、開庭。
立案後,人民法院會安排開庭日期,並提前通知當事人。開庭時應准時到庭,原告無正當理由遲到的,人民法院會裁定按照撤訴來處理。
7、開庭審理。
依次需要經過核實雙方當事人身份、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及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迴避、始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官詢問、法庭辯論、陳述最後意見、法庭調解和宣判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