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地糾紛的司法調解申請怎麼寫
原告(寫明姓名或名稱等基本情況)
被告(寫明姓名或名稱等基本情況)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加人的列項和基本情況的寫法,與一審民事判決書樣式相同)
案由:……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本院於 年 月 日召集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並邀請人民調解員 協助調解,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如下協議:
……(寫明協議的內容)
……(寫明訴訟費用的負擔)
上述協議,當事人各方同意在調解協議上簽名或者蓋章後生效,符合有關法律規定,自 年 月 日起(協議簽訂之日)對雙方發生法律效力,本院以民事調解書的方式予以確認。一方不履行上述協議,另一方可以依據本調解書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Ⅱ 土地權屬糾紛調解協議書範本
以下提供一篇《土地權屬糾紛調解協議書》範文格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修改:
《土地權糾紛調解協議書》
甲方:XX縣百貨公司;
法定代表人:XXX,系該公司董事長。
乙方:城關鎮XXX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XXX,系該村村委會主任。
甲、乙雙方因土地權屬發生爭議,經過縣信訪局、城關鎮政府、縣國土資源局、縣商貿辦及縣政府法制辦等部門和單位的協調下,現達成如下協議:
一、甲乙雙方一致同意甲方和縣商貿辦所佔土地四至范圍以XX縣百貨公司現狀佔地平面圖為准,見本協議附件。甲乙雙方所爭議的土地使用權歸甲方。
二、本協議的附件為XX縣百貨公司佔地現狀平面圖。
三、甲方自願在公司固定資產處理後一次性付給乙方人民幣五十五萬元整(¥55000×××元)。
四、甲方今後在XX縣百貨公司現狀佔地范圍內(以XX縣百貨公司現狀佔地平面圖為准)重建時,乙方不得阻擋。
五、如一方反悔,不履行本協議及附件的義務,自行承擔法律責任。
六、本協議及協議附件一式九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協調部門和單位各執一份,縣政府存檔二份,自甲乙雙方簽字後發生法律效力。
甲方:
協調單位簽字:乙方:
XX年XX月XX日
Ⅲ 山林糾紛行政調解協議書沒有調解單位蓋章有效嗎
只要是雙方當事人的 真實意思表示,簽字認可就可以。
Ⅳ 怎樣寫林地糾紛申請書
1、申請
申請人向縣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提交《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申請書》。申請書包括以下內容:①當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②爭議的現狀,包括爭議面積、林木蓄積、爭議地所在的行政區域位置、四至和附圖;③爭議的事由,包括發生爭議的時間、原因;④當事人的協商意見。
縣調處山糾辦公室在接到《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申請書》後,應當及時組織辦理。
2、受理
縣調處山糾辦公室接到當事人請求調處山林糾紛的申訴或者申請後,應首先審查是否屬於山林糾紛和是否符合行政解決的條件,決定是否接受申訴或者申請,並通知當事人。如果不符合條件的,則通知當事人按有關規定辦理;如果符合的,由縣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作出受理決定,即接受當事人請求,組織處理,並通知雙方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提出山林權屬的有關證明材料等。
3、調查核實,收取憑證。
4、組織協商調解。
5、裁決。山林糾紛當事人在縣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的調解下未達成協議並無繼續調解必要的,由主持調解的縣政府調處山糾辦公室依據林業政策、法規的規定,作出處理決定,製作決定書,分送有關當事人,並註明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Ⅳ 我有這樣一起山林糾紛,經村調解委員會和鎮綜治辦一起調解,生成的協議書的內客執行不下怎麽辦
你這個村調解委員會應該不是國家批准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吧,不管怎麼說,調解協議不執行,你應該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執行調解協議。法律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Ⅵ 土地糾紛調解協議書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包括互換),需要書面的土地流轉合同,你們如果換地合法(比如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應該是有效的,受法律保護。
Ⅶ 山林權屬糾紛調解協議書是否屬於民事糾紛
提醒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是否超過時效.超過時效的法院等不再受理.
2:護林站和區公所(現在的專人民政府)是國家的行政屬機關是不錯,但是,它們只是為你們調解,不曾有行政行為.
3:1984年簽定的協議書不適用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4:協議是否有效:只要不明顯或重大不公平,不合理.應當遵照協議.
5:是民事訴訟,不是行政復議和訴訟.
僅做參考!
Ⅷ 山林權屬糾紛調解協議是否屬於民事糾紛求解
山林權屬糾紛調解協議屬於民事糾紛,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
所謂民版事糾紛,是指權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雙方協商和解,或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