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有哪些
有關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物權法》、《民法通則》、《侵權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
廣義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泛指調整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過程中,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
關於產品質量方面的立法:《產品質量法》《進出口檢驗法》《國家標准管理辦法》《行業標准管理辦法》《企業標准管理辦法》《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等。
關於安全保障方面的立法:《食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葯品管理法》《化妝標識品管理規定》有關公平交易的法律:《計量法》《價格法》等。
消費者與經營者,國家與消費者,國家與經營者,其他社會組織與經營者、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消費者一般是指為了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個人或單位;
1、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類型: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
2、消費行為的目的:滿足生活消費的需要;
3、經營者一般是指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人;
4、經營者包括法人、其他經濟組織、自然人;
5、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參照本法。
Ⅱ 什麼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具體表現包括網路侵權么
ythet
Ⅲ 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法律如下: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合同法》
3、《勞動合同法》
4、《物權法》
5、《民法通則》
6、《侵權法》
7、《產品質量法》
8、《專利法》
9、《著作權法》
10、《憲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消費者享有以下九種權利:
一、安全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人身財產不得受侵害;
二、知情權。即消費者享有知悉所購買商品或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
三、自主選擇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不受他人脅迫;
四、公平交易權。即消費者在質量、價格、計量交易條件等方面享有與所有消費者、經營者同等的權利;
五、求償權。即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時有獲得賠償的權利;
六、結社權。即消費者有成立維護自身權利的組織,也就是當前的消費者協會;
七、受教育權。即消費者有獲得消費者權益方面知識的權利;
八、受尊重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人格尊嚴、民族習慣等受到尊重的權利;
九、監督權。即消費者有對商品、服務、經營者、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消費者維權方面進行監督的權利。
Ⅳ 學法用法個人總結 已學了一下法律: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勞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
很高興能為您在法律這方面發表一些我個人的見解,有如下幾大點:
1、學法,懂法,守法,是成為良好公民的前提。
2、學習法律,首選是要知道自己有哪些權益和自己需要維護哪些權益。(民法、合同法、侵權法)
3、了解國家的法律政策。
Ⅳ 侵權責任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沖突,比如產品問題的歸責緣由生產者與銷售者在兩法就不一樣,以哪個
侵權責任來法與消費者權益自保護法在解決侵權責任問題分別承擔普通法和特別法的作用,其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屬於特別法,在滿足適用條件的情況下,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如果兩法有差異,且都可以適用,則優先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Ⅵ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一法律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占什麼樣的地位
是我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基本法。是經濟法范疇,是一般法律。
說一下特點吧,各個法律的地位是相同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特點
首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側重保護消費者,對經營者給以一定的限制,也就是所謂的向消費者傾斜的特點。因為,大多數消費者是分散無序的自然人個體,他們面對有組織、有經濟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經營者,雖然所處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在經濟實力和經營知識上卻處於弱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立法上還要堅持強調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對消費者來說必然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正因為如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一改傳統民法關於權利義務對等的慣例,在權利義務的規定上分別用專章規定了「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而沒有規定「消費者的義務」和「經營者的權利」,從而貫徹了保護弱者的指導思想。其次,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這種懲罰性賠償雖然是支付給消費者的,但並不是消費者對經營者的懲罰,而是國家運用其權力通過立法確立的一項制度,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即威懾和懲罰那些惡意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的經營者,並對受害的消費者進行特別補償,調動消費者同侵權行為作斗爭、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積極性。
Ⅶ 侵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非常多,你可以參考近幾年發生的食品安全等問題。。比如奶粉,火腿腸,以至最近的灣仔碼頭等食品出現的問題。。
不是很清楚你是什麼專業的,如果是商學院的,你就側重關於生產商和銷售商的危機處理制度,也就是產品召回,查看商家如何對食品安全給出合理的處理方案。。。如果是法學院的,當然是側重關於侵權責任,合同違約責任,或者是訴訟法里的共同訴訟等相關問題。。
我個人是學法學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Ⅷ 簡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損害求償權和民法的侵權損害賠償的區別
消費者協會的主要職責
消費者協會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以保護消費者合法的社會團體。其主要職責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2條作了7項規定。具體是: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者信息和咨詢服務。為了幫助消費者正確購買和使用商品,各地消費者協會以刊物或設立咨詢站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二、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工商、技監、衛生、標准、計量、物價等行政部門在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檢查時,消費者協會有義務參與。
三、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在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受理消費者投訴中發現的問題,消費者協會應及時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有關事項,並建議有關行政部門予以盡快解決。
四、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這是消費者協會一項最重要的職責。
五、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提請鑒定部門鑒定。消費者的投訴往往涉及到一些技術性的問題。為了切實解決消費者的投訴事項,分清責任,消費者協會有權提請有關技術鑒定部門予以鑒定。有關鑒定部門有義務盡快做出鑒定,並告知鑒定結論。
六、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消費者與經營者相對而言屬於弱者,所以有必要得到社會組織、團體的支持。如消費者的權益在受到侵害後,如投訴、申訴、調解等方法均不能如願,消費者協會作為社會團體,按我國民訴法的有關原則,支持消費者訴訟,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七、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和批評。大眾傳播媒介主要是指新聞輿論,消費者協會要充分利用新聞媒介,揭露和批評那些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和單位,加強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政府支持消費者協會開展消保工作和活動。消費者協會是社會組織,有組織優勢,可組織理事單位(相關行政職能部門、行業主管)開展活動並通過其查處案件,可依靠社會力量,通過調解、督促和社會監督等方式來發揮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作用。
Ⅸ 民事方面涉及懲罰性賠償的問題,涉及侵權責任法,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什麼時候兩倍賠償,什麼
我是從事相關工作的,具體操作中,2倍賠償和10倍賠償的選擇還是根據當事人的協商,受害方要求過高,不能超過貨物10倍價值,有上限·沒下限!因為受害方是掌握主動權的,他可以要求10倍以內的賠償。
Ⅹ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應承擔的責任有
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應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二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第五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0)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侵權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二條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的權利。
第十三條 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十四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
第十五條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