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處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才合適
1、與醫療機構來協商解決
當事自人自願與醫療機構協商解決醫療事故賠償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且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2、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
已經確定為醫療事故,並且當事人與醫療機構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調解的,衛生行政部門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應當遵循當事人自願原則,賠償數額應當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計算。
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3、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發生醫療事故後,當事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不經衛生行政部門調解,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通過法院的判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 醫療糾紛出現後,該如何調解和起訴
《侵來權責任法》 第五十四條規定源: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發生醫療糾紛後,可以先同醫院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也可以通過當地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調解,還是不行可以通過法院起訴要求賠償。醫療糾紛專業性太強,自己沒有能力辦理的話,應當及時委託專業律師代為處理。
3. 醫療糾紛問題怎麼維權請說具體點
醫療糾紛是指基於醫療行為在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醫療過錯、侵權與賠償糾紛。 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引起的。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 醫療糾紛包括醫療事故糾紛和其他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糾紛指醫患雙方就具體醫療事件是否構成事故、應否賠償、怎樣賠償產生的糾紛。 其他醫療糾紛包括經過醫療事故鑒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糾紛、不申請醫療事故鑒定的醫療糾紛、醫學會不予鑒定的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屬民法的調整范疇。根據 「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目前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
如|。有|。疑|。惑|。可|。以|。加|。我|。好|。友,在|。線|。法|。律|。咨|。詢!
4. 醫療事故民事賠償責任爭議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醫療事故民事賠償責任爭議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1、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 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2、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 二十四、非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損害賠償項目包括哪些?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3、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發生醫療事故,患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醫療事故賠償的行政調解都不是解決醫療糾紛的必經程序。當事人不經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經行政調解就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 醫患雙方自行協商達成的醫療糾紛和解協議書,或者在行政機關主 持下達成的協議和調解書,如不存在合同無效情形以及合同可撤銷情形,該和解協議依法有效。事後患方以賠償數額過低為由提起訴訟的,法院一般不予支持;個別情形法院會以違反公平原則確認和解協議無效(是否違反公平原則屬於法官自由裁量范圍,事實上存在風險)。 患方對簽訂醫療糾紛和解協議務須謹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規定,非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損害賠償實行全面賠償原則,共12個賠償項目=1.醫療費+2.誤工費+3.住院伙食補助費+4.護理【陪護】費+5.殘疾賠償金【即殘疾生活補助費】+6.殘疾輔助器具費【即殘疾用具費】+7.喪葬費+8.被扶養人生活費+9.交通費+10.營養費+11.精神損害撫慰金+12.死亡賠償金(醫療事故沒有規定)。
相比較而言,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確定的賠償標准總體上高於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標准,而且在賠償項目的規定上更加合理,更有利於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5. 醫療事故糾紛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抄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6. 醫療糾紛調解或起訴的程序
一、患者與醫院協商解決發生醫療糾紛後,醫患雙方進行溝通,雙方達成共識後,簽訂調解協議書,以此種方式解決醫療糾紛,通常稱之為「私了」。由於醫患雙方醫療糾紛本質上是平等的醫患主體雙方的民事爭議,依據民法自治原則,醫患雙方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需要注意的是,和解必須建立在雙方當事人完全自願的基礎之上,任何一方或第三方均不得強迫另一方接受協商解決方式,同時,和解必須堅持合法性原則,即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達成的協議將歸於無效。二、衛生行政部門調解解決衛生行政部門作為第三方參與到醫患調解中,實踐中,衛生行政部門作為行政機關以及行業主管機關,其所具有的權威性對醫療糾紛的調解具有重要作用,許多醫療糾紛都通過調解獲得解決 。 三、訴訟調解解決 醫療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後,由法院組織進行、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自願同意的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