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構成侵犯著作權罪的客體要件
構成侵犯著作權罪的客體要件,所謂著作權,也稱版權,是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對已經創作出來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構成侵犯著作權罪的客體要件。構成侵犯著作權罪的客體要件侵犯著作權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著作權管理制度以及他人的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侵犯著作權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情節嚴重的行為。下列四種侵權行為可以構成侵犯著作權罪: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行為。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行為出版是指把作品編輯加工後,經過復制向公眾發行的行為。出版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復制發行。出版者出版圖書,一般需要經著作權人授權而取得對作品的專有出版權。專有出版權是指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的作品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地點以原版、修訂版方式製作成圖書並予以發行的獨占權利。它是一種與著作權有關的重要權益,同樣具有排他性,他人不得行使,否則構成侵權。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行為這是一種侵犯錄音錄像製作者著作鄰接權的行為。錄音錄像製作者即製作錄音錄像製品的人,由於他們不僅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付出了相當的獨創性勞動,對其製作的音像製品也依法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他人未經許可復制發行其音像製品的,當然是對其權利的侵犯。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這是一種借他人之名非法牟利的行為。它不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 (主要是署名權),而且必然會影響他人美術作品的銷售,從而間接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同時這種行為還欺騙了社會公眾,對中國文化市場秩序具有相當的危害,因此應予以懲治。構成侵犯著作權罪的客體要件是什麼?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2. 遭遇商標網路侵權應如何做好證據保全公證
商標網路侵權的類型及特點,從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的三個方面進行簡要梳理:
一、公證保全證據的合法性方面
1.申請公證的申請人須與公證事項具有利害關系是申請人申辦保全證據公證的前提條件。在實踐中申請商標網路侵權公證的當事人一般為商標權利人或其代理人。商標權利人無疑與申請公證的事項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其代理人如果已經得到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授權,那麼其代表權利人申請的公證也同樣具有利害關系。
2.互聯網具有延展性和跨地域性,任何一地的公證機構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發現商標侵權行為,但能發現侵權行為的公證機構並非都享有公證的管轄權。根據《公證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即商標權利人可向其所在地或侵權行為地的公證機構申請證據保全公證。在實踐中,綜合考慮取證便捷、成本、保密等因素,建議首選申請人所在地的公證機構辦理網路證據保全公證。
二、公證保全證據的真實性方面
1.為避免使用個人電腦或網路時因緩存、存儲等因素可能引起的公證證據真實性存疑的問題。在辦理證據保全公證時,應盡可能選擇到公證機構並使用公證機構的電腦進行操作。操作前應先由公證員對網路的連接情況及計算機存儲設備進行確認檢查。公證書中應體現此次公證的時間、地點、操作人員、操作過程、操作文件、網路連接、存儲設備清潔度、連接過程等關鍵問題的描述。
2.針對不同類型的電子證據,應選擇適當的證據保存方式。對於一般的網頁頁面和圖片,建議採取實時列印的方式進行證據保存。如列印效果不佳,也可同時請公證員將網頁頁面和圖片另存為電子格式拷貝至光碟中保存;對於網頁中嵌有FLASH或其他網頁插件的頁面(列印無法正常顯示),建議採取先截屏再列印的方式進行證據保存;對於APP、軟體或游戲類等程序文件和多媒體文件建議將相關程序數據拷貝至U盤或光碟中進行證據保存。電子證據的存儲介質應進行封存並粘貼至公證書中。
三、公證保全證據的關聯性方面
1.針對侵權主體信息,需要公證的內容主要包括侵權主頁、侵權主體名稱、單位簡介、經營規模、聯系方式、聯系人、電子郵件等;涉及電子商務平台的,還需將侵權主體的注冊賬號、ID、QQ、旺旺、微信及電子商務平台所公示的主體信息等一並公證。
2.針對侵權客體信息,需要公證的內容主要包括商標侵權頁面、侵權產品規格、種類、型號、包裝、售價等以及其他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的宣傳等;涉及搜索引擎競價排名侵權的,還應對侵權網頁源代碼公證;涉及網路銷售商標侵權產品的,除對網路購買的線上交易流程(詢價、洽談、下單、支付)進行公證,還要對線下的提貨、確收的流程公證,以保證網路購買交易證據鏈的完整性。
3.針對侵權賠償信息,需要公證的內容主要包括侵權主體的注冊資本、年產量、銷售額、侵權產品的銷量、銷售時間及銷售區域等;涉及軟體、App、手機游戲名稱或游戲元素引發的商標侵權案件還應對其宣傳、價格、點擊率、下載量、游戲內消費、用戶評價等信息進行公證。盡管其中公司規模、產量、銷售額、用戶評價等存在一定誇大宣傳和刷單的情況,法院在確定賠償數額時會打折扣,但對於確定賠償數額仍有一定積極參考意義。
3. 如果遇到網路商標侵權怎麼辦
針對知識產權侵權採取證據保全公證的行為,已成為權利人固定證據、維護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公證法》及相關規定,證據保全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法對與申請人權益有關的、有法律意義的證據、行為過程加以提取、收存、固定、描述或者對申請人的取證行為的真實性予以證明的活動。《公證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由此可見,經公證保全的證據憑借法定的公信力,更有利於保護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同時,鑒於網路環境的復雜、多變性,網路中的侵權證據隨時可能被修改或刪除。因此,在商標權利人遭遇商標網路侵權時,及時採取證據保全公證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當權利人在辦理商標網路侵權證據保全公證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本文擬結合商標網路侵權的類型及特點,從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的三個方面進行簡要梳理。
一、公證保全證據的合法性方面
1.申請公證的申請人須與公證事項具有利害關系是申請人申辦保全證據公證的前提條件。在實踐中申請商標網路侵權公證的當事人一般為商標權利人或其代理人。商標權利人無疑與申請公證的事項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其代理人如果已經得到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授權,那麼其代表權利人申請的公證也同樣具有利害關系。
2.互聯網具有延展性和跨地域性,任何一地的公證機構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發現商標侵權行為,但能發現侵權行為的公證機構並非都享有公證的管轄權。根據《公證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即商標權利人可向其所在地或侵權行為地的公證機構申請證據保全公證。在實踐中,綜合考慮取證便捷、成本、保密等因素,建議首選申請人所在地的公證機構辦理網路證據保全公證。
二、公證保全證據的真實性方面
1.為避免使用個人電腦或網路時因緩存、存儲等因素可能引起的公證證據真實性存疑的問題。在辦理證據保全公證時,應盡可能選擇到公證機構並使用公證機構的電腦進行操作。操作前應先由公證員對網路的連接情況及計算機存儲設備進行確認檢查。公證書中應體現此次公證的時間、地點、操作人員、操作過程、操作文件、網路連接、存儲設備清潔度、連接過程等關鍵問題的描述。
2.針對不同類型的電子證據,應選擇適當的證據保存方式。對於一般的網頁頁面和圖片,建議採取實時列印的方式進行證據保存。如列印效果不佳,也可同時請公證員將網頁頁面和圖片另存為電子格式拷貝至光碟中保存;對於網頁中嵌有FLASH或其他網頁插件的頁面(列印無法正常顯示),建議採取先截屏再列印的方式進行證據保存;對於APP、軟體或游戲類等程序文件和多媒體文件建議將相關程序數據拷貝至U盤或光碟中進行證據保存。電子證據的存儲介質應進行封存並粘貼至公證書中。
三、公證保全證據的關聯性方面
1.針對侵權主體信息,需要公證的內容主要包括侵權主頁、侵權主體名稱、單位簡介、經營規模、聯系方式、聯系人、電子郵件等;涉及電子商務平台的,還需將侵權主體的注冊賬號、ID、QQ、旺旺、微信及電子商務平台所公示的主體信息等一並公證。
2.針對侵權客體信息,需要公證的內容主要包括商標侵權頁面、侵權產品規格、種類、型號、包裝、售價等以及其他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的宣傳等;涉及搜索引擎競價排名侵權的,還應對侵權網頁源代碼公證;涉及網路銷售商標侵權產品的,除對網路購買的線上交易流程(詢價、洽談、下單、支付)進行公證,還要對線下的提貨、確收的流程公證,以保證網路購買交易證據鏈的完整性。
3.針對侵權賠償信息,需要公證的內容主要包括侵權主體的注冊資本、年產量、銷售額、侵權產品的銷量、銷售時間及銷售區域等;涉及軟體、App、手機游戲名稱或游戲元素引發的商標侵權案件還應對其宣傳、價格、點擊率、下載量、游戲內消費、用戶評價等信息進行公證。盡管其中公司規模、產量、銷售額、用戶評價等存在一定誇大宣傳和刷單的情況,法院在確定賠償數額時會打折扣,但對於確定賠償數額仍有一定積極參考意義。
4. 侵權行為的客體包括哪些
侵權行為的客體是民事主體合法享有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該法所稱的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
5. 商標權的客體是什麼
商標權所保護的對象
只有注冊商標才能成為商標法律關系的客體
6. 商標專用權客體是指
商標專用權客體指的就是該商標本身,即法律對商標權保護的對象。
商標專用權主體為商標權人,也就是持有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商標專用權客體和主體是相對的概念。
7. 網路商標侵權行為有哪些,網路商標侵權如何索
一是網路域名中包含他人注冊商標文字的關鍵單詞、字母等,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專商品交易的屬。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並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屬於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二是將他人注冊商標名稱惡意注冊為自己的域名。行為人明知屬他人享有權利的知名商標、商號或其他標識的文字組成,還故意將其注冊為自己的域名,再以高價賣給該知識產權所有人或其競爭對手。
三是在網頁上隨意使用他人的知名商標、字型大小、商品(服務)名稱。行為人將他人注冊商標的文字、圖形、圖像用於自己的網頁,廣告圖。或者將他人商標的圖形設計成自己網頁的圖形。或者在網路鏈接中,隨意使用他人的知名商標、字型大小、商品(服務)名稱作為鏈接標志。
8. 網路環境中商標侵權主體的隱蔽性有哪些
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我們步入了信息時代。在網路覆蓋的當下環境中,我們能夠迅速的獲得自己想要的資訊,網路使我們的生活更便利,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問題與挑戰。傳統意義上的商標侵權,是指除了商標所有權人以外的其他人不遵守商標法的相關規定,在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上未經商標權人同意擅自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業標識,而其經營領域與商標權人相同或相近,從而造成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來源發生混淆,損害商標權人合法利益的行為。在現如今的網路環境中,商標侵權的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商標侵權的認定標准自然也應當隨之進行調整。首先,商標侵權發生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的環境中,網路的虛擬性與隱蔽性,使得網路環境下的商標侵權相較於傳統的商標侵權而言更加地復雜,具有更大地不確定性。網路環境下的商標侵權可以定義為:未經商標權人同意,也不具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合理使用的情形,侵權人通過使用互聯網相關技術,侵害商標權人的合法利益。
1.侵權主體的復雜性和隱蔽性:
按類型劃分:
網路信息的發布者、網路信息的接收者、網路服務提供者三類。
(二)網路環境中的商標侵權的特點1.侵權主體的復雜性和隱蔽性:
按服務內容劃分:單一型平台服務提供者,不參與具體的交易,如淘寶網。混合型平台服務提供者,參與具體的交易,如當當網。居間型平台服務提供者,雙方訂約提供機會並促成交易。如阿里巴巴網。(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是全球企業間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國際貿易領域內最大、最活躍的網上交易市場和商人社區)特徵:技術支撐、市場虛擬、身份隱蔽、方便快捷、全球化、風險高。互聯網的虛擬性,為侵權人提供了隱身衣,侵權主體判定的困難性成為解決網路環境下商標侵權糾紛的洋腳石。在網路環境下的商標侵權糾紛中,由於侵權人通常具有一定的網路技術以及專業知識,他們往往會利用互聯網的特性來規避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