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近10年食品安全案例,越多越好!不用太詳細,介紹一下事件名稱就好。
2011
1、瘦肉精事件:2011年3月15日 央視3·15特別節目曝光,雙匯宣稱「十八道檢驗、十八個放心」,但豬肉不檢測「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養殖的有毒生豬,順利賣到雙匯集團旗下公司。消息曝光後,河南多家商場緊急下架雙匯食品。
同類事件回顧:
1998年5月,剛回歸不到一年的香港同胞,因宴請客人食用內地供應的豬內臟,共造成有17人中毒的惡性事件,經香港《東方日報》等傳媒競相報道,驚動了中央政府高層,才終於撕開了「瘦肉精」在中國危害的黑幕。內地傳媒也紛紛跟進。1998年中國內地首次發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從外地回廣州探親的王小姐投訴,她一家6口進食了含「瘦肉精」的豬肝後,發生手腳顫抖、頭痛、氣促等不適。雖然此前曾在內地市面上售賣的豬肝中檢測出「瘦肉精」,但進食含「瘦肉精」食品導致發生食物中毒,在內地還是首次。
1999年4月,上海兩名運動員又因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品,在尿檢時呈陽性而被禁賽。
1999年,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專項查處「瘦肉精」等違禁獸葯飼料,並出台農牧發[1999]1號文件,明確規定禁止生產和使用含「瘦肉精」的規定。
2001年11月17日,北京發生了首例「瘦肉精」中毒案:11月2日晚,陸續到北京協和醫院就診的14位中毒患者,在午餐時曾集體進食過豬肝,隨即表現出肌肉震顫、心悸、惡心嘔吐等症狀。北京市衛生局在對北京市場上的86頭生豬的抽檢中發現,「瘦肉精」的檢出率為25%。
2001年8月30日 ,浙江省桐廬縣發生一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和豬內臟集體中毒事件,現已發現中毒群眾180餘人。
2006年9月,上海發生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9個區300多人中毒入院。
補充「毒血旺事件」
2011年3月17日,重慶市工商局執法局突擊檢查了市內幾家血旺加工廠,在九龍坡區白市驛一家沒有任何手續的加工廠內,查獲2.5噸用福爾馬林浸泡的血旺。 由於福爾馬林被世衛組織定性為讓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質。因此,這種方式製作的血旺也被稱為「毒血旺」。
http://ke..com/view/5384851.htm
2010
2、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標奶粉事件「卷土重來」:在青海省一家乳製品廠,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餘倍,而原料來自河北等地。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要求嚴肅查處,杜絕問題奶粉流入市場,徹底查清其來源與銷路,堅決予以銷毀,並依法追究當事人責任。
3、麥樂雞事件:2010年7月5日報道最近有調查發現,美國的麥樂雞竟然含有橡膠化學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國麥當勞發言人稱,在麥樂雞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於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雞塊的食油起泡。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動物測驗顯示,這種物質對人體無害。
4、「紫砂門」事件:2010年5月23日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曝光:售價上千元、用於養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與化學物質混合而成。然而,歷經近一月的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的「紫砂門」事件,權威部門終於做出結論:專家認定紫砂安全無毒。
5、地溝油事件:2010年3月19日,調查負責人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召開新聞發布會,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緊規范廢棄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據報道,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至300萬噸。醫學研究稱地溝油中的黃麴黴素強烈致癌,毒過***100倍。
2009
6、2009年11月,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費者的關注中——兩家公司生產的部分批次果汁飲品近日被該工商局檢測出「含***」。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後宣稱,確認檢測機構初檢結果有誤,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程序不當的地方。
7、2009年11月7日,男子馬賽在北京西單大悅城豆撈坊餐廳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警方調查發現,馬賽情人劉曉靜與保安員高星原合謀,多次向馬賽投毒,試圖將其殺害,而馬賽在明知被人投毒後,仍向可口可樂公司索賠,此事件被稱為「雪碧汞毒門」。
8、2009年5月11日,衛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狀告「王老吉」召開新聞發布會,聲明該飲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衛生部公布的允許食用的87種中葯材名單中,這意味著流傳了170多年的涼茶涉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造成了該產品的銷量下降。
9、2009年2月27日,「咯咯噠」問題雞蛋所用飼料廠的法人代表獲刑,該廠於去年9月兩次向飼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對從內地進口的雞蛋中檢測出三聚氰胺後,引起了廣泛關注,所以問題飼料被查出,但雞蛋價格出現下跌。
10、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終審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國各地陸續收治嬰兒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多達1000餘人,9月 11日,衛生部調查證實這是由於三鹿集團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08
11、廣元柑橘事件:2008年10月,四川廣元柑橘生產中發生蛆蟲疫情爆發。這次柑橘疫情導致柑橘價格的大幅下跌,並且出現嚴重的滯銷狀況。政府出資收購柑橘,並進行深埋、消毒處理,以控制疫情的發展。
12、蒙牛「特侖蘇」OMP牛奶事件:特侖蘇牛奶在被國家質檢總局叫停添加OMP後,蒙牛回應堅稱其產品安全,也未主動召回已上市的OMP牛奶產品。前些天,北京華聯精品超市、美廉美等連鎖超市已主動將蒙牛特侖蘇牛奶全部下架。超市表示,消費者購買的2月2日前生產的特侖蘇OMP牛奶可憑小票退貨。
13、2008年10月19日,衛生部通報了暫停山西太行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茵梔黃注射液銷售和使用。該葯物引起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醫院的4名新生兒產生不良反應,其中1名死亡。
14、2008年10月6日,雲南省紅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標示為黑龍江省完達山制葯廠生產的兩批刺五加註射液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有3例死亡。10月7日,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出緊急通知,暫停銷售使用該廠生產的刺五加註射液。
15、2008年8月,人造「新鮮紅棗」流入烏魯木齊市場。主要經過兩道工序,鐵鍋里放進醬油,使青棗變成紅色,並保持光澤。再次放進加入大量糖精鈉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過量食用會造成血小板減少,釀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體危害。
16、2008年6月1日,江西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通報,在5月22日至28日之間,先後有6名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的患者,在使用江西博雅生物制葯公司生產的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後死亡。
2007
17、2007年8月14日,總數為7.26噸台灣味全的較大嬰兒奶粉在從香港入境時,被深圳檢驗檢疫局檢驗出阪岐腸桿菌超標,檢疫局依法對該批不合格嬰兒奶粉作出監督銷毀的處理。
18、2007年4月12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銷售的「思念」、「龍鳳」品牌雲吞及水餃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一檢測結果的公布之後,商家採取措施,對購買到問題批次產品的消費者提供退貨服務。
2006
19、多寶魚事件: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抽檢的30件冰鮮或鮮活多寶魚全部含有硝基呋喃類代謝物,部分樣品還被檢出環丙沙星、氯黴素、紅黴素等多種禁用魚葯殘留,部分樣品土黴素超過國家標准限量要求。
20、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廠生產的一些「紅心咸鴨蛋」在北京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質蘇丹紅。部分河北農戶用添加了工業染料蘇丹紅的飼料喂養鴨子,導致蛋黃內含有蘇丹紅,以致全北京市范圍內停售河北產「紅心」咸鴨蛋。
21、自2006年9月初開始,上海市發生多起因食用豬內臟、豬肉導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這批來自浙江海鹽縣瘦肉精超標豬肉和內臟共導致上海9個區336人次中毒。
22、2006年8月3日,衛生部宣布停用安徽華源公司生產的葯品——欣弗。部分患者使用該葯後,出現惡心、嘔吐、過敏性休克、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症狀。因使用該葯品,共導致81人出現不良反應,其中3人死亡,涉及10個省份。
23、2006年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衛生局在某油脂廠內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抽樣檢測,豬油中酸價和過氧化值嚴重超標,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檢出內含劇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24、2006年7月,中央電視台曝光湖北武漢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造假分子還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劑、甜味劑、防腐劑、香精和色素等化學物質。這一事件造成該地區蜂蜜價格的大幅跌落。
25、廣東潮安果脯事件:2006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宣布,全面禁止廣東潮安生產的所有果脯和蜜餞類產品進京銷售。這個近年來少有的「封殺令」一下達,立即成為傳媒爭相關注的焦點話題。
26、2006年6月1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作出決定,暫停使用、暫停受理和審批「魚腥草」注射液等7個注射劑。這些注射劑在臨床應用中使患者出現了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有引起死亡病例的報告。
27、福壽螺事件:2006年6月,北京食用福壽螺導致的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確診病例達到160例。該病是由於酒店出售的涼拌福壽螺菜而引起,最終經歷了歷時一年半的賠償案之後,。「蜀國演義」酒樓因此出名,該酒樓共賠償患者近1000萬元。
28、2006年5月28日,石家莊第四制葯有限公司生產的葡萄糖氯化鈉(生理鹽水)葯液內含有可見異物,導致浙江省中醫院中九名患者輸液後出現異常反應。
29、2006年4月30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作出禁止奧美定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決定。奧美定是國內惟一的聚丙烯醯胺水凝膠產品,其用於注射隆胸。該產品的審批過程一路綠燈,先批後檢,臨床7個月即上市。近10年來,我國有近30萬人使用了這種產品。
30、2006年4月30日,齊二葯亮菌甲素注射液造成了多名患者臨床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導致腎功能衰竭),經調查原因系齊二葯購買葯用輔料丙二醇用於亮菌甲素注射液生產時,購入了假冒的丙二醇。
2005
31、孔雀石綠事件:孔雀石綠(Malachite Green)是有毒的三苯甲烷類化學物,既是染料,也是殺菌劑,可致癌。2005年12月廣東省出口的豆豉鯪魚罐頭中檢出孔雀石綠,2006年6月日本在我國出口的養殖鰻魚中檢出孔雀石綠,10月韓國在我國出口的水產品中發現孔雀石綠,11月香港從內地進口的桂花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直到07年4月還有香港、日本檢出的報道。
32、2005年8月16日,「維維」牌天山雪活性乳飲料在上海被檢測酵母菌數超標24倍。
33、2005年7月5日,三鹿被查出超前標注生產日期的酸牛奶,三鹿方面表示,產品生產日期標注不存在任何問題,而是因為企業管理上的一些疏忽。
34、2005年7月5日,有媒體報道,甲醛已經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定為可疑致癌物,但眾多的中小啤酒企業依然在產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生產加甲醛」的說法開始廣泛傳播。青島、華潤、燕京啤酒三巨頭對這一說法紛紛表示異議,並表示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甲醛和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甲醛是兩回事。
35、2005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經抽查的潮安12家企業果脯產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標,隨即宣布廣東潮安生產的果脯全部下架,將近800 家潮安果脯蜜餞企業集體擋在了北京門外。6月15日起,重慶、成都、西安、義烏等地相繼「封殺」潮安果脯。
36、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在浙江被抽檢出碘含量超標。這一事件使雀巢該品牌奶粉在全國范圍的撤櫃。
37、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關部門在對肯德基多家餐廳進行抽檢時,發現新奧爾良雞翅和新奧爾良雞腿堡調料中含有「蘇丹紅一號」成分。從16日開始,在全國所有肯德基餐廳停止售賣這兩種產品,同時銷毀所有剩餘調料。」
38、毛蚶事件:2005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傳染病報告系統發現寧波市傷寒、副傷寒發病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3倍。病例主要集中在北侖、勤州、海曙、江東、餘姚、奉化、江北等地,並於2月1日,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奉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別在江東區和奉化市的海產品銷售市場採集的牡蠣和毛蚶樣品中檢出了甲型副傷寒桿菌。( 1987年12月至1988年3月上海發生因食用不潔毛蚶而引起甲型肝炎暴發性流行事件,造成30萬上海市民染上肝炎,31人直接死於本病。在衛生防疫部門的跟蹤檢疫下,確定這是由毛蚶攜帶的甲型肝炎病毒所致。這次上海甲肝暴發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市民食用了來自江蘇省啟東縣被污染的帶有甲肝病毒的毛蚶。)
2004
39、廣州毒酒事件:2004年5月11日,廣州一市民被懷疑飲用散裝白酒中毒死亡,短短10天內,共有14人因飲用假酒死亡、39人受傷。這些散裝白酒中含有劇毒工業酒精甲醇。(1998年春節前夕,震驚全國的山西「朔州毒酒案」導致27人死亡,肇事者是山西文水縣農民王青華等人,用含有大量甲醇的工業酒精勾兌了散裝白酒,再批發給外地個體戶。從1月26日開始,短短幾天時間,山西朔州、大同等地先後發現數百名群眾飲假酒中毒住院,其中27人死亡。「朔州毒酒案」演繹成「山西毒酒案」。)
40、阜陽劣質奶粉事件:2004年4月30日,「大頭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陽市查處一家劣質奶粉廠。該廠生產的劣質奶粉幾乎完全沒有營養,致使13名嬰兒死亡,近200名嬰兒患上嚴重營養不良症。
41、龍口粉絲事件:2004年5月,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的一期「龍口粉絲摻假有術」節目揭露,部分正規粉絲生產商為降低成本,在生產中摻入粟米澱粉,並加入了可能致癌的碳酸氫銨化肥、氨水用於增白。
42、2004年「陳化糧」事件曝光,全國10多個省市糧油批發市場發現有國家糧庫淘汰的發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目前發現最強的化學致癌物,試驗顯示其致癌所需時間最短僅為24周。
2003
43、2003年12月3日,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佛山、江門兩地的魚翅、開心果加工企業進行執法檢查,現場查獲用工業雙氧水加工過的魚翅成品、開心果等乾果類食品成品。
44、2003年12月1日,杭州質檢部門公布「毒海帶」事件的調查結果,市場上暢銷的一種碧綠鮮嫩的海帶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來的「毒海帶」。不法經營者採用「連二亞硫酸鈉」和「鹼性品綠」等化工原料對海帶進行泡、染加工。
45、2003年11月16日,「金華火腿敵敵畏」事件被曝光,金華市的兩家火腿生產企業在生產「反季節腿」時,為了避免蚊蟲叮咬和生蛆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劇毒農葯敵敵畏。金華火腿的銷量幾乎為零,金華市經營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間蒙垢。
46、從2003年7月上旬開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浙江省衛生監督部門查獲了從嘉興等地流出的48噸含有劇毒氰化物的「毒狗肉」。這些狗大多為土狗,很靈活,所以較難棒殺,大多為毒殺。
47、「非典」事件:2003年,非典在我國爆發,病毒可能來源於餐桌上的果子狸。據統計2003年,衛生部共收到我國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報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這些都屬於食源性中毒事件。包括1998年上海爆發的毛蚶事件。
48、海城豆奶事件:2003年3月19日,遼寧海城發生豆奶中毒事件,海城市鐵西區的8所小學,3000餘名學生在同一天飲用了區教委推薦的豆奶後,持續發生了腹痛、頭痛、眩暈等症狀,已經證實有3人死亡。
2002
49、2002年6月21日,金華市衛生局在某倉庫發現標識為廣西田陽南華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的9.5噸假冒「白砂糖」,該「白砂糖」30%的成分為蔗糖,30%成分為硫酸鎂,其餘成分無法確認,對這批「白砂糖」全部沒收並予以公開銷毀。
50、2002年5月21日,長春市衛生局查處一處用牛血、豬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鴨血」的黑窩點,製造假「鴨血」的化工原料一般為建築或化工用品。
51、過期月餅事件:2002年2月,哈爾濱香香鳥食品有限公司用去年的陳月餅非法生產湯圓的惡性事件被查處。據當地工商部門介紹,在所查獲的湯圓餡是由去年中秋節期間生產的月餅經粉碎後製得,月餅早已超過保存期,有些已發霉變質,甚至被鼠咬。
2001
52、雙氧水、福爾馬林食物事件:2001年12月22日《重慶晚報》報道:正值當地「放心火鍋」參評熱潮,江北區黃泥村「兄弟串串」火鍋店老闆袁某居然拿嚴禁使用的福爾馬林浸泡菜品,更惡劣的是還當白酒給食客飲用。遭此橫禍的食客經及時搶救,暫無性命之憂。
53、豆奶中毒事件: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屬的16所中小學校發生嚴重的豆奶中毒事件。萬余名學生飲用學校購進的「萬方」牌豆奶後,6362名學生集體中毒。至今,仍有多名飲用豆奶的學生被不同的病症纏身,其中3名學生患上白血病。
54、南京冠生園「陳餡月餅」事件:2001年9月3日,距離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還剩一個月不到,中央電視台報道「南京冠生園大量使用霉變及退回餡料生產月餅」的消息,舉國震驚。
55、2001年3月至9月期間,廣東河源某飼料公司因購買「瘦肉精」即鹽酸克倫特羅生產豬用混合飼料,導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0
56、毒瓜子事件:2000年12月15日,金華市衛生防疫站在金華市區五里牌樓農貿市場內查獲1500公斤的「毒瓜子」。這些西瓜子生產中摻了礦物油,同時福建、河南、廣東、南京等地也發現了「毒瓜子」。
㈡ 外賣平台應該對食品安全問題承擔連帶責任嗎
應該要的!
㈢ 外賣平台食品安全,誰的責任
雖然在市場與政策的共同推動下,不合格的外賣商家正在不斷被清除出市場,網路外賣行業正在不斷走向規范化,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外賣平台要想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需要與商戶、政府及用戶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收獲一個透明度相對較高,食品安全獲得全方位、多層次保證的外賣產業鏈。
㈣ 外賣食品安全投訴無門怎麼辦
如果消費者遇到食品安全問題,且商家、平台不進行處理,考慮到起訴至法專院成本過高,可以選屬擇去工商、食葯監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
近年來外賣平台食品安全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新問題。對此,消費者要盡量選擇持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飲店。同時,要向餐飲店索要正規發票並妥善保存,網上訂餐要保留截圖,必要時可錄音,一旦出現問題,才可依法維權。
(4)外賣食品安全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點外賣的正確姿勢:
1、選擇距離近可短時送達供餐單位訂餐
消費者應選擇食品加工完成後2小時安全時限內能夠送達並食用的入網餐飲服務單位訂餐。消費者在收到外賣送餐後,一要先檢查餐食包裝是否完好、清潔,所配送餐食是否與訂購餐品一致;二要當面查驗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現變質,一旦發現餐食變質或受到污染,應當拒收;三是確認無誤後要及時就餐,避免長時間存放。
2、避免訂購高風險食品
消費者應避免選擇冷盤、生食、冷加工糕點、預拌色拉、四季豆等高風險食品及法律法規禁止經營的食品。
㈤ 本人做早餐外賣,如果做的食品出了問題,我需要付哪些法律責任
你好!
看看《食品安全法》吧。談到的責任問題太多了。被查到么罰款多少多少倍;賠償消費者10倍價款……
其他么就是醫葯費之類的,這個一般賠償,看侵權責任法好了。
你是商家當然你負責咯。你要對你的員工的職務行為負責的。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㈥ 食品安全事例有哪些
1、豆腐中的「吊白塊」。個別不良商家為了讓豆腐顏色好看提高韌性,會在豆腐中加入吊白塊,導致二氧化硫超標,危害人體健康。通過調查記者了解到,這種情況出現概率很低。
2、水餃中的「毒青菜」。「毒青菜」時候含甲胺磷的青菜一般看不出,也聞不出味道,但人吃了後極有可能出現中毒症狀,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3、含敵敵畏的金華火腿。2003年11月16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每周質量報告》揭露,擁有1200年歷史的浙江金華火腿在生產過程中,個別企業不但毫不注意衛生把關,專門有人收死豬、母豬、公豬來做火腿,特別是為了驅趕蒼蠅,防止火腿生蟲生蛆,金華火腿在泡製過程中竟大面積使用敵敵畏。
4、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或稱2008年中國奶粉污染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製品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故)是中國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5、水產品用福爾馬林浸泡。水產品經甲醛浸泡後,不但膨脹定型、體積增大、重量增加,而且潛伏在水產品里的甲醛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其濃度雖低不太可能造成急性損害,但卻會產生潛在性的毒作用。
(6)外賣食品安全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4日公布近期對全國液體乳產品抽檢結果,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麴黴毒素M1超標140%,黃麴黴毒素M1為已知致癌物,具很強致癌性。
2、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據倍諾食品安全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
3、對於食品特別是乳製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的檢測技術的應用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國內外已將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強制應用於相關行業並相繼制定了國際、國家、及行業標准作為法律依據。
㈦ 外賣的食物變質或有異物怎麼辦
對於外賣的食物,如果出現頭發等異物,要注意拍照取證,然後聯系商家處理,要求退款。同樣的,如果外賣食物有異味了,不要吃了,給商家打電話,告訴其食物變質無法食用。
在致電商家後,如果協商一致退款就好說,如果協商不一致,那就投訴給客服,讓客服給解決。現在很多外賣的平台給每一單都投保保險,因此如果外賣食物出現問題,可以利用保險金來賠付。
如果消費者遇到食品安全問題,且商家、平台不進行處理,考慮到起訴至法院成本過高,也可以選擇去工商、食葯監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
(7)外賣食品安全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實際案例:
此前,寧波高新區法院受理了一起餐飲服務合同糾紛。
原告田女士通過某外賣APP叫了一份外賣,在用餐過程中發現炒小青菜里有一條黑色小蟲,田女士頓時覺得十分惡心,就通過該外賣平台中登記的賣家電話進行投訴。但對方非但不賠禮道歉,態度還很敷衍。
基於對方的態度,田女士隨即向法院遞交了起訴狀,要求餐館支付1000元賠償金,並退還菜品費用、配送費及包裝費共計42元。
寧波高新區法院受理該案後,第一時間與被告取得了聯系,被告接到法院電話後,表示願意在合理范圍內賠償。
最終,雙方在法官的主持下,由餐館向田女士一次性賠付500元,田女士撤回了對餐館的起訴。
㈧ 做外賣,客戶收餐吃完以後說有蒼蠅,然後拿出中國食品安全法,要求賠償1000該怎麼處理
他怎麼證明蒼蠅是在店裡飛進去的,外賣是在家裡吃的,而且他保留證據了嗎,如果責任確實在你,那確實要根據法律來了,但我想這沒辦法劃分責任。
然後說法律。
顧客在餐廳吃飯吃到蒼蠅、蚊蟲、頭發等異物,屬於食品不符合質量要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是:餐廳應當按照顧客的要求為其退貨或者換貨。你可以免單或者再給他免費算一份。
還有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顧客在購得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菜品、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也就是外賣的十倍。
你就提出免單或者換餐就行,態度好點,他要不同意你就說你不懂法要不走法律程序吧,這樣誰也不用推事,一般人不會再糾纏,即使告你也賠不了1000,絕對是訛你的。
㈨ 外賣餐是否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工作原因導致根本沒有時間在家做飯。所以就促成了現在的外賣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多。
由於外賣行業的發展呢,期間也有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外賣餐有沒有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這個其實是值得討論的。 而且現在各方面比較嚴了,要想開店,不管是什麼店,尤其是餐飲這一方面,都必須辦理營業執照和食品衛生安全許可證。並且定期會受到各個部門的檢查。所以現在的外賣店真的是比較安全的,大家都比較放心。因為現在的快節奏生活,讓大家都離不開外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