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 租的房屋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由誰來承擔!
台風屬於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造成損失的,應免除責任,不應進行賠償。況且這個路由器是公司安裝的,安裝地點也是公司自行選定的,與承租人無關。
⑵ 求個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例,簡單點不要很復雜的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例分析
案情簡介
2006年10月18日,沈某與某醫葯公司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將自己的房屋出租給某醫葯公司從事醫療服務。合同第四條約定年租金為380000元。補充條款約定,每年的12月1日和6月1日各付一次半年租金。第十一條約定,租賃期間,乙方(醫葯公司)如無正當理由逾期支付租金超過15天的,未超過30天的,每逾期一日,則乙方須按未付租金的3%支付違約金。
2008年12月1日是合同約定的交付租金的時間,但某醫葯公司未按約定交納租金。經沈某多次催促後,某醫葯公司仍未交納。於是,沈某一紙訴狀將某醫葯公司訴至人民法院,要求醫葯公司按合同約定支付拖欠的租金190000元及延期支付租金的違約金171000元。
在庭審過程中,某醫葯公司辯稱,未交納租金的情況屬實,但責任不在醫葯公司,而是醫葯公司找不到沈某,無法交納租金。所以,醫葯公司不應承擔延期交納租金的違約金,而且沈某計算的違約金過高,即使應支付違約金,也應減少違約金。
案件結果
經法院審理後,判決醫葯公司向沈某支付拖欠的租金190000元,關於違約金部分,法院採信了醫葯公司的觀點,認為違約金過高,酌情判決醫葯公司支付違約金20000元。
案件分析
本案是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法律關系明確,某醫葯公司拖欠租金事實清楚,判決醫葯公司支付拖欠的租金沒有爭議。本案的爭議焦點是違約金是否過高,如何判斷違約金過高。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但具體如何判斷違約金過高,如何調整過高的違約金,此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並沒有作出進一步的規定,因此,實踐中有不同的意見,類似的案件,不同的法院有不同的判決。
本案中沈某認為,《房屋租賃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關於違約金的標准也是雙方協商的結果,未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是合法有效的,雙方均應遵守履行,醫葯公司未按約定的時間交納租金,存在違約行為,應按約定支付違約金,而且違約金並未超過190000元的基數,不存在過高的情形。實踐中,也有人持此觀點,認為既然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違約金,又沒有規定上限,只要這種約定是雙方當事人的合意,則法官不應隨便調整違約金。
關於調整過高違約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以實際損失為准;二是以違約金總額不超過本金為限;三是參照中國人民銀行新近利率的四倍認定;四是將實際損失的一定比例作為標准;五是違約金總額不超過合同未履行部分的總值。
本人認為,違約金具有補償性和懲罰性的雙重性質,並以補償性為主,如違約金過高時,可對違約金適當下調整,但法院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謹慎行使自由裁量權。
以實際損失、實際損失的一定比例、利息的四倍作為調整違約金的標准,不能顯示違約金的懲罰性,尤其是實際損失較小時。因此,個人贊成以違約金總額不超過本金為限作為認為違約金過高的標准。
2009年5月13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對此作出了規定。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轉自:http://www.lawtime.cn/article/lll103767865103772959oo140657)
⑶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解釋第16條如何理解
第十六條 出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承租人轉租,但在六個月內未提出異議,其以承租人未經同意為由請求解除合同或者認定轉租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租賃合同產生的糾紛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次承租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解讀】《合同法》第224條規定,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為督促出租人及時行使合同解除權,維護交易的穩定性,本條將出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承租人轉租,但在6個月內未提出異議的,推定為出租人同意轉租。該6個月期限的性質為除斥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關於中斷與中止、延長的規定。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行為,在效力上屬無效行為,出租人既可起訴要求確認轉租合同無效,亦可行使合同解除權。出租人解除合同後,承租人喪失租賃權,轉租合同也因其賴以存在的基礎不復存在而歸於終止,善意的次承租人(訂立轉租合同時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可以要求承租人賠償損失。
在房屋租賃合同被解除或被認定無效情形下,都涉及房屋的返還問題,此時,案件的處理結果必然與次承租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當次承租人對租賃房屋進行裝飾裝修或者擴建,則此承租人對訴訟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因此,本條規定在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中,次承租人具有第三人的訴訟地位,既可以是具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可以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其向次承租人收取的租金不構成不當得利。在出租人與承租人的房屋租賃法律關系中,出租人以租金為對價將租賃物交於承租人佔有、使用、收益,其收益已經確定而不能再對租賃物進行使用、收益,而至於承租人向次承租人收取的租金,只是其使用、收益的變形形式,無論其收取多少,出租人的租金並不因此而受到損害,故不能因為承租人因轉租而獲益就認為損害了出租人的利益,承租人收取租金不符合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
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第十七條如何理解
你好!個人這么理解。
《房租租賃合同解釋》第十七條 因承租人拖欠租金,出租人請求版解除合同時,權次承租人請求代承租人支付欠付的租金和違約金以抗辯出租人合同解除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轉租合同無效的除外。
次承租人代為支付的租金和違約金超出其應付的租金數額,可以折抵租金或者向承租人追償。
基本案情:甲(出租人)租房子給乙(承租人),乙轉租給丙(次承租人)。
第一款:假如乙拖欠甲的租金,那麼甲可以向法院起訴乙要求解除甲與乙之間的合同,但是丙為了繼續租下去,就替乙給租金,此時甲的經濟利益沒有受損,所以法院就不支持甲主張解除合同了。但是如果乙轉租給丙時簽訂的合同無效,那麼丙就沒有資格代替乙給租金,這就是第一款但書的內容。
第二款:根據民法公平的一般原則,假如丙代替乙支付甲租金超過丙需向乙支付的租金時,丙就可以向乙追償或者用於沖抵租金。該款解決的是乙和丙的問題。
⑸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與起訴
你好,你的抄情狂分為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轉租是得經過原來的出租人同意的,不然原出租人是可以解除合同的。
第二:起訴轉租人在他的戶籍地可以,合同簽訂地也可以,不一定是必須到他的戶籍地,也就是說在你現在所在地是可以起訴的。
第三:房子的熱水器及摩托車如果是他本人的,現在就是你的了。
第四:現在不是房主找見你了嗎,那你就和房主簽合同就是了,押金你可以和房主協商解決,等到這邊錢要到了再付押金給房主。
⑹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為什麼是錯的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不會是錯誤的。專
我國《民事訴訟法》屬第24 條就合同糾紛案件的法定管轄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即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而《民事訴訟法》第25條則就合同糾紛案件的協議管轄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即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⑺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租賃2016年8月18期滿,承租人自2015年12月19日拖欠租金
首先說一下,你是一個講理的人,做事都是按照老百姓的樸素思想來考慮,但是有些想法與法律規定是不一致的。1、租賃合同期滿後,雙方原來的權利義務已經終止。新的租賃條件,包括租金、期限等,需要重新商議。如果雙方意見不一致,不能達成新的合同,租賃關系就不能繼續下去了。但是,出租方應給承租方留出足夠的時間騰房。具體期限沒有法律規定,可根據房屋中物品多少、當地尋找租賃房屋的難易程度來決定。2、在我國的法律法規中,沒有關於房屋租賃優先承租權的明確規定,「優先租賃權」沒有法律依據。優先承租權,是指在租賃關系中,原承租人在原房屋租賃合同期屆滿要求續租時,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於其他第三人承租的權利。在我國一些地方性法規中,有租賃關系中的優先承租權的規定,但對於其他地區沒有效力。例如,《深圳經濟特區房屋租賃條例》規定,租賃期限屆滿,在同等條件下,承租人有優先承租權。《上海市房屋租賃條例》,房屋在租賃期滿後繼續出租的,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承租權。但是,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中,還沒有關於房屋租賃優先承租權的明確規定。3、出租人非法把廚房隔斷成房屋出租,如果違反雙方的約定,給你的使用造成了不便,可以要求他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沒有給你造成損害,而是違反了《消防法》等法律法規,你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但對於解決你的問題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