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侵權之債與合同之債能否相互抵消
被告遲遲拖欠租金,訴至法院。被告辯稱原告已經強行扣押被告的鏟車出租給第三人收取租金,以等價抵消被告所欠房屋租金,以為這樣就兩不相欠。在處理這類案件中被告的辯解理由成立與否,形成了兩種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被告的辯解理由依法成立,原、被告雙方之間的債務抵消,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另一種意見認為,被告的辯解理由不能成立。被告拖欠原告租金的行為系合同之債,而原告扣押被告鏟車的行為屬侵權之債。合同之債與侵權之債存在法律上的競合,性質不同,不能相互抵消。 筆者同意後一種觀點。 抵消是指雙方互負債務,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去履行,而使其債務與對方債務在對等額度內相互消滅。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抵消分為法定抵消和約定抵消。 《合同法》第一百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 因此,約定抵消是指經雙方協商一致同意的債權債務的抵消,不受上述條件的限制,但不得損害他人及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法》第九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由此可見,法定抵消的構成要件為:1、雙方所負債務種類相同;2、須雙方互負債務、互享債權;3、雙方債務均到履行期,但債務後到期的一方放棄其期限利益的,應允許其主張抵消;4、須雙方抵消的債權、債務均是合法的。因此,被告拖欠原告租金系基於合同關系所形成的合同之債,而原告強行將被告的鏟車開走進行謀利的行為屬侵權之債。合同之債與侵權之債雖都是債權的表現形式,但其產生的原因不同。合同之債是基於當事人雙方共同的意思表示而產生的,侵權之債是因非法行為所引起,與被侵權人的意思表示無關。由於合同之債與侵權之債之間的法律關系不同,因而此類被告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 雖然被告不能將拖欠原告的租金與原告扣押自己鏟車所產生的收益相互抵消,但若原告扣押被告鏟車給他人謀利的事實確實存在,被告可另行提起侵權之訴而不能與本案並案審理。
㈡ 對具備法定抵消的債權債務,當事人可以約定不抵消,能否約定條件理由
1、法定抵銷。《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法定抵銷中的抵銷權性質上屬於形成權,因此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2、約定抵銷。《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抵銷有法定抵銷和約定抵銷之分,對於法定抵銷,《合同法》第99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而約定抵銷,第100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
3、債務法定抵消的條件:
(1)抵消的債務必須是同種類的給付。如果雙方互負債務的標的物種類不同,如允許抵消,則不免使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目的難以實現。用以抵銷的通常是同種類的貨幣或者實物。如果種類相同而品質不同,用品質較高者與品質較差者抵消時,對於被抵消人並無不利,應當允許。如果一方或者雙方的債權標的物為特定物,原則上不允許抵消,尤其是以種類物債權抵銷特定物債權時,更不允許。
(2)抵消人與被抵消人之間互負債務、互相債權。雙方互享債權、互負債務為雙方行使抵消的前提條件。另外,當事人雙方存在的兩個債權債務關系,須均為合法存在。其中任何一個債為不法,均不得主張抵消。
(3)必須雙方債務均已屆清償期。抵消具有相互清償的作用,應自雙方債務均已屆清償期,始得為抵消,債務未到清償期,債權人尚不能請求履行,因而不能以自己的債權用作抵消,否則等於強令債務人期前清償。如果清償期限利益系為債務人而設時,原則上債務人得提前清償,此時債務人主張以自己的未屆清償期的債務與對方當事人已屆清償期的債務抵消,可認為其放棄期限利益,應允許抵消。
(4)雙方適用抵消的債務是能抵消的債務。不得用於抵消的債務,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性質上不得抵消。例如不作為債務、提供勞務的債務以及撫恤金、退休金、撫養費等與人身不可分離的債務。
(二)法律規定不得抵消。如:禁止強制執行的債務(保留被執行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故意侵權行為所發生的債務,此種債務如允許抵消,有違公序良俗;約定應向第三人為給付的債務。
(三)當事人特別約定不得抵消的。
㈢ 債務可以抵消嗎債務抵消需要什麼條件
所謂約定抵消就是當事人互負債務,但標的物種類、品質甚至數量均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進行的抵銷。債務抵銷一方面可以免去雙方交互給付的麻煩,節省清償債務的費用;另一方面可保證債權的效力,以免先為清償者有蒙受損害的危險,特別是在破產程序中,破產人對於債權人有反對債權時,其債權人得以抵消,免除自己的債務,從而使自己處於優先清償的地位。債務抵消分為法定抵消和約定抵消兩類。《合同法》第99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法定抵消不得附有條件或者期限。
㈣ 不得用於抵消的債務有哪幾種求解
不得用於抵消的債務,大致有如下幾種:(a)性質上不得抵消。
例如不作為債務、提供勞務的債務以及撫恤金、退休金、撫養費等與人身不可分離的債務。
(b)法律規定不得抵消。
如:禁止強制執行的債務(保留被執行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故意侵權行為所發生的債務,此種債務如允許抵消,有違公序良俗;約定應向第三人為給付的債務。
(c)當事人特別約定不得抵消的。
㈤ 為什麼醫療費用屬不可抵消債務
生命健康權,高於債權!
一、法律保護的價值有高低之分,在生命健康權與債權的比較中,法律優先保護生命健康權!
這種情形,在性質上就屬於不得抵消。其他的,例如不作為債務、提供勞務的債務以及撫恤金、退休金、撫養費等與人身不可分離的債務。再以撫養費說明一下,給付撫養費,事關一個人的生存權,這種權利高於債權,即使對方有欠債,債權人也不能主張抵銷,撫養費仍必須給付,對方的欠款可以暫時不還。
對於醫療費而言,事關對方的生命健康權或生存權,不能因為當事人欠債,而主張抵銷從而不給醫療費。醫療費必須給付,對方的欠款可以在以後再執行。
二、其他不可抵銷的債務;
1、法律規定不得抵消。如:禁止強制執行的債務,例如強制執行時,必須保留被執行人的生活必需品等,這個必需品就是不得強制執行的;其他的,如因故意侵權行為所發生的債務,此種債務如允許抵消,有違公序良俗;約定應向第三人為給付的債務。
2、當事人特別約定不得抵消的。也不得抵銷。
㈥ 為什麼「不作為的債務」不能抵銷
因為不作為的債務是專為特定人利益而存在的債權,債務人應不為一定行為為給付內容的債務,所以如果可以抵消的話可能會對債權人造成嚴重的危害結果。
不得用於抵消的債務,大致有如下幾種:
1、性質上不得抵消。例如不作為債務、提供勞務的債務以及撫恤金、退休金、撫養費等與人身不可分離的債務。
2、法律規定不得抵消。如:禁止強制執行的債務(保留被執行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故意侵權行為所發生的債務,此種債務如允許抵消,有違公序良俗;約定應向第三人為給付的債務。
3、當事人特別約定不得抵消的。
(6)侵權發生的債務不作為債務為什麼不能抵消擴展閱讀:
抵銷的效力:
1、雙方當事人所負債務全部或者部分消滅
當雙方當事人所負債務額相同時,其互負債務消滅。當雙方所負債務額不等時,債務數額小的一方的債務消滅,債務數額大的一方的債務部分消滅,債務人對未消滅的債務部分仍負清償義務。在合意抵銷中,雙方當事人可以就抵銷的效力作出約定。
2、抵銷具有溯及效力
我國法律中沒有明確規定抵銷的溯及力。
通常認為,抵銷具有溯及力,抵銷的溯及力表現為:其一,自得為抵銷時就消滅的債務,不再發生利息債務;其二,自得為抵銷時起,不再發生遲延責任;其三,得抵銷的情形發生後,就一方當事人所發生的損害賠償及違約金責任,因抵銷的溯及力而歸於消滅。
㈦ 債權債務當事人雙方互負債務時,達到法定抵消條件或者約定的合意抵消條件時,可以不抵消嗎
實踐中,哪些債務不能抵消呢?以下是相關介紹,希望對您有幫助。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不適用抵消的債權債務,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性質上不得抵消。例如不作為債務、提供勞務的債務以及撫恤金、退休金、撫養費等與人身不可分離的債務。
(二)法律規定不得抵消。例如禁止強制執行的債務;因故意侵權行為所發生的債務;約定應向第三人為給付的債務等等。
(三)當事人特別約定不得抵消的。
綜上所述,債權債務的抵消需要符合上述條件,債權債務抵消包括法定抵消與合意抵消兩種。其中,法定抵消需要滿足法律規定的條件,依照有抵消權的當事人一方的單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發生法律效力。
㈧ 非依債的性質不能抵消怎麼理解,具體點
不得用於抵消的債務,大致有如下幾種:
(a)性質上不得抵消。例如不作為債務、提供勞務的債務以及撫恤金、退休金、撫養費等與人身不可分離的債務。
(b)法律規定不得抵消。如:禁止強制執行的債務(保留被執行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故意侵權行為所發生的債務,此種債務如允許抵消,有違公序良俗;約定應向第三人為給付的債務。
(c)當事人特別約定不得抵消的。
㈨ 因故意侵權行為而產生的債務不能抵銷,怎麼理解
比如:甲欠乙1萬元錢,乙後來將甲打傷,要支付1萬的人身傷害賠償。這二者是不允許抵銷的。人身權受到法律保護,如果允許將對於人參的傷害與金錢等對價抵銷,這是不符合公序良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