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審法院判我勝訴,二審對方沒有新證據繼續上訴。請問二審法院還要開庭嗎如果開庭是否和一審一樣
對方繼續上訴,通常多會開庭審理。可能對方有新證據,而你不知道。但會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如果開庭,程序是和一審一樣。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1)季羨林財產糾紛判決擴展閱讀:
案例:
2009年,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辭世。然而,與其遺產有關的糾紛卻一直沒有停歇。今年3月6日,涉及649件文物、書畫最終歸屬的「季承訴北大返還原物糾紛案」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但據媒體報道,此案被申請延期審理,沒有當庭宣判。
記者從該案原告季承處了解到,本案於3月27日上午繼續開庭。已是82歲高齡的季承表示,本次庭審很關鍵,自己會再次發言申述上訴理由。
一審原告敗訴 曾稱「不拒絕與北大和解」。
2016年5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了審理。庭審焦點集中在三個問題上,第一,請求返還原物是否於法有據;第二,贈與協議是否有效;第三,贈與協議是否具有公益性。
季羨林之子季承起訴稱,2008年12月季羨林曾書囑「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里的書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全權委託我的兒子季承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物、務」。
對於季承的起訴,北京大學答辯稱:季羨林先生未有撤銷《捐贈協議》的行為,且《合同法》明確規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可以撤銷的規定。季承提出「返還原物主張」沒有依據。
經過審理,8月16日,北京一中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了一審宣判,駁回原告季承的全部訴訟請求。季承當庭表示上訴。
二審延期審理 3月27日繼續開庭。
3月6日,這件頗受關注的案子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季承到庭參加庭審。季承說,當初父親季羨林與北大之間僅為「字畫藏品暫存關系」,一審法院卻將字畫認為「有扶貧、救災等公益性質」而不可原物返還所有權人的贈品,屬於誤判。
❷ 季羨林遺產問題
核心提示:季羨林突然離世,去年因「藏品外流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他的遺產分配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北大保持沉默,兒子季承表示,父親並未留下遺言,但他確實寫過「全權委託兒子季承處理一切事務」的紙條。據悉,季羨林遺產包括他收藏的齊白石字畫、數百萬計稿費等。
武漢晚報7月14日報道 據廣州日報報道國學大師季羨林突然離世,去年因「藏品外流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他的遺產分配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如今老師辭世,又該由誰來繼承其「豐厚遺產」?北大保持沉默,稱現在先辦好季老後事。兒子季承表示,父親去的突然,並未留下遺言,也沒有寫過關於財產如何分配的遺囑。但他確實寫過「全權委託兒子季承處理一切事務」的紙條。
據稱弟子錢文忠曾分析過季老的藏品和財產大致分成這么五個部分「一、主要是1950年以前收藏的字畫,其中包括已故師母從山東帶到北京的字畫,這些字畫以齊白石為下限,數量很大,名家聚集,觸目皆是,若論價格,在今天是天文數字。這部分是有目錄的,主要是先生已故的第一任秘書、追隨先生半個世紀的李錚教授編訂,我幫過忙的,這是10年前的工作;二、其他珍藏版古籍、古墨、田黃、田白、白芙蓉、名人信札等,數量很大;三、歷年來,先生朋友贈送的字畫、藝術品,數量也很大,名家包括啟功、范增、歐陽中石等;四、先生本人寫的字、手稿,當然也有很高的價值;五、先生著作出版量很大,稿費數目也不小,當以百萬元計,還有朋友饋贈,先生本人不經手。」
季羨林先生收藏的白石老人作品多且精,有些是完全超出常人想像的,比如,季羨林先生就藏有白石老人的整開巨幅豹子。偶一掛出,精彩流淌,滿屋生輝,觀者無不目瞪口呆,不敢發一詞。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季羨林先生的藏品,幾乎可以印製一部中國明清字畫史的精品圖錄。 (本文來源:武漢晚報
❸ 季羨林財產問題的評說,要三百字以上的,急用,急用,作業題
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范圍之廣,國內外罕見。除了學術研究,季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還付出大量精力擔任行政職務、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主持多個重要的學術團體。季先生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為我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系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卓越。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❹ 那些名人的後代現如今都是什麼樣子的生活
冰心孫子罵冰心遭諷:名人後代只見資本不見文化
據報道,著名女作家冰心和其丈夫吳文藻在京的紀念碑,被人用紅漆題上「教子無方,枉為人表」八個大字。字是冰心的孫子吳山寫的,據說吳山的父母離婚官司打了6年,財產分割不均,現在母親重病父親都不曾看望,迫於無奈,吳山在奶奶冰心的紀念碑上寫字,試圖引起社會關注。
「罵冰心求關注」,吳山的目的達到了,此事經媒體報道後,「冰心孫子毀其墓碑」迅速登上網路熱搜詞榜。吳山為什麼要這么做呢?據說,導火線是對父母離婚時的房產分割不滿意,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兩次對簿公堂,法院兩次都判其母敗訴。吳山說:「按正常比例分,他應該給我媽兩套房,500萬元。但他一分不給,房子還要拿走。」
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家人因為財產分割鬧上法庭,在判決之後又鬧上媒體,把家庭糾紛推到輿論中心領受大眾的審評,真是悲劇。其言行之中透露出來的父子決裂,以及晚輩對長輩的不恭,更令人不勝唏噓。觀其八個大漆字,盡是街邊小廣告式的刷牆體,與吳文藻先生那學者氣十足的書法形同霄壤,不由得令人惋惜,一個書香世家的斯文凋零竟如此之速。
吳山也模糊了公私的分際,把家事鬧到公域,畢竟不得體。無論父子倆誰更有理,家族已先行失了顏面。在私域,冰心和吳文藻是他們的長輩,財產可以繼承;在公域,二老的文化創造已進入文化史,公共場所關於他們的紀念物並非吳家的私產,也因此紀念碑所屬單位北京中華文化名人雕塑紀念園打算保護現場,並到相關單位報案。
名人的後代是幸運的,先輩耀眼的榮光的確可以成為他們「少奮斗幾年」的社會資本,並通過各種方式將這社會資本兌現,此外,還有充足的財產可以繼承——這一次,很多人就驚訝於冰心原來有11套半的房子。名人的後代也是不幸的,他們的行跡往往因為跟名人沾邊更容易被輿論聚焦,從而不得不讓渡一部分隱私權,而且,除非自己很有建樹,多數人只能終生頂著「某某之子(女)」的光環,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逃不開「啃老」的命運,這樣一來,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人格就很容易被遮蔽,甚至於「忘本」。
「罵冰心求關注」一事招致絕大部分網友的反感和諷刺表明,普通公眾也許會羨慕名人後代,但仰慕的大約只是先輩本人的文化資本。因為圍繞名人的家庭財產糾紛,從季羨林與其子季承的媒體官司到吳山罵冰心,已經不見文化,只剩資本了。
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老九看來,各種名人的後代,有的從政,有的從商,有的活躍在文化界;有的默默無聞,有的依舊是名人。所謂風水輪流轉。
下面老九與各位朋友一起分享幾位名人的後代!
1.老九心中永不可逾越的女神——王祖賢
著名的演員,王祖賢中學時憑借電影《今年的湖畔會很冷》獲得金馬獎三項提名,其他影視作品有:《倩女幽魂》、《游園驚夢》、《美麗上海》。之後,她潛心學佛,留居加國至今。其曾祖父王仁峰,則是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者。
2.香港第一美女——關之琳
演員,有「香港第一美女」之稱,出演過《黃飛鴻》《冒險王》等諸多影視作品。爺爺關麟征是黃埔軍校繼蔣介石後的第二任校長,在國民黨中官至陸軍總司令。「九一八事變」後,關麟征領導官兵參加過長城抗戰、台兒庄戰役。
3.黎姿及其祖父——"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
黎姿,1971生於香港,祖父是黎民偉,奶奶是香港第一代電影明星林楚楚。在南京中山陵正門上孫中山親筆題著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只為褒獎一個人,就是在北伐時拍攝紀錄片《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的黎姿祖父"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
4.張飛後人——張苞、張紹
長子張苞,早逝,小說中在諸葛亮二出祁山時,因追敗兵不慎掉入山澗而亡。
次子張紹,張苞死後,張紹襲爵。蜀亡後,與劉禪共赴洛陽,受封為侯。
長女,嫁於劉禪為妻,先為妃,後立後,號敬哀皇後。
次女,其姐死後也嫁給劉禪為妻,立為皇後,蜀滅後,隨劉禪到洛陽。
張苞之子張遵,魏蜀綿竹決戰時與諸葛瞻一同戰死。
5.趙雲後人——趙統、趙廣
趙雲長子趙統,趙雲死後趙統襲其爵位,官至蜀漢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史書中也只有官職記錄,並無戰績記載。
趙雲次子趙廣,曹魏五路大軍伐蜀時,隨同姜維與魏軍戰於疆川口,戰敗後趙廣掩護姜維撤退時不幸戰死。
6.黃忠後人——黃敘,無後代存世
老將黃忠只有一個兒子,黃敘,可惜英年早逝,也沒留下後人,黃忠也至此無後。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代最著名的人物,他的後代命運又會如何呢?眾所周知,諸葛亮長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皆戰死綿竹。而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在成都隨劉禪投降,後遷徙北方,做了?縣縣令,後任江州刺史。晉朝皇帝曾明詔褒獎諸葛家族。
三國中東吳孫權的後代記載較為模糊,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投降晉朝後,也被遷徙到洛陽,不久病死。孫氏子孫在永嘉之亂中也被胡人屠戮殆盡,所剩無幾。後來有明確記載的有孫皓之子孫充,他被吳興人、錢?2?2劫持,立其為吳王,實則是傀儡,不久,錢?2?2殺孫充。三國中還有幾個名人如呂布、關羽、馬超、姜維、周瑜、陸遜等人,他們的後代結局又如何呢?
俗話說得好:大樹底下好乘涼。身為名人之後,很多人還是享有了優厚的社會資源,得到他人的殷切關愛,擁有獨特的成長和生活環境,甚至是享有某種社會特權。
其人生起點、社會地位、上升空間等等,往往都會高於普通人,讓自己在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中,得到各方面的關照,從而在人生事業上有了很好的發展。
不過老九認為,命運難測,誰主沉浮!在歷史的大浪潮中,風水輪流轉,英雄不問出處。
聽老九談歷史,講點不一樣的風花雪月、趣事奇聞,盪氣豪情。關注歷史段老九,不斷與你暢享歷史情懷,做你的歷史情報局。
我說一個名人的後代就是民國代理大總統馮國璋。他的後代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就是馮鞏,馮國璋是馮鞏的曾祖父。現在說來,馮鞏的出身還是不錯嘀。
還有王力宏的外曾祖父,也是一名將領。就是許鳳藻。他在清朝宣統元年,參加了晉京考試,成績為一等,於是被授職做了五品銜把總,(即協軍校)。從此開始了軍事生涯。
名人的後代有的混的好,有的混的差,不盡相同。
對於狄仁傑的了解,大多數年輕人是始於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一類的影視作品,而生活閱歷稍廣些的讀者,則是通過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的小說《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其實,現實中的狄仁傑並沒了文學與影視中的神奇,他只是生活於李世民與武則天時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為李家和武氏政權都付出了心血、而被後世人們所尊崇的一代賢臣。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竟也生了個坑爹的兒子,以後他的身後受人詬病,還連帶著生祠被砸。
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出任汴州判佐,後在閻立本的推薦下,擔任並州都督府法曹。
後來,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一年之內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一時名聲大振。
看,狄仁傑不是無能之輩吧,它雖然不是什麼神探,但絕對是個神判。用現代語言來表述,他不屬於從事刑偵破案的公安系統,而是從事審判工作的法院系統——狄仁傑是個公正廉明的大法官。
其實,古代官員是復合型人才,破案、判案只是其工作的一個方面,他們的大部分精力還是用在治理地方。
狄仁傑(630-700年)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696年),契丹作亂,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一時間河北震動。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遭誣被貶的狄仁傑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任刺史盡趨百姓入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人聽聞後,退兵而去。狄仁傑任魏州任上,因為勤政愛民,政績卓著,在他調離後,當地的老百姓為他建立了生祠,歲歲祭拜。
就是這樣一位人人敬仰的賢能之士,在他死後不久,老百姓卻將為他建的生祠而砸毀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原來,這一切都源他生了個坑爹的兒子狄景暉。
新舊唐書的狄仁傑傳中,都提到了狄仁傑有一個兒子叫做狄景暉,這個人官聲很不好。《舊唐書·狄仁傑傳》中說:「其子景暉為魏州司功參軍,頗貪暴,為人所惡,乃毀仁傑之祠。」《新唐書·狄仁傑傳》中說:「景暉,官魏州司功參軍,貪暴為虐,民苦之,因共毀其父生祠,不復奉。至元和中,田弘正鎮魏博,始奏葺之,血食不絕」。
狄景暉曾經官至魏州司功參軍,官不算大,卻作威作福,又貪婪又暴虐,激起了民憤。狄仁傑曾經做過魏州的地方官,當時沒想到他的兒子如此惡劣,當地人實在忍無可忍,一氣之下砸毀了狄公的生祠,連帶著人們對狄公曾經的敬仰盪然無存。
看來,子女教育,有時比治國還難。
當然,狄仁傑的生祠雖然被魏州百姓在激憤之下搗毀,但善良的魏州百姓在情緒宣洩之後,對狄仁傑並未忘記。開元年間,狄仁傑的生祠得以重修,此後又因安史之亂受到破壞,但在元和年間再次修建,其碑至今留存,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坑爹之事,古已有之,如今更甚,這是個不得不引人思考的大問題。
比如,清代趙翼就在《廿二史札記》中特意辟條「名父之子多敗德」,列舉了包括狄景暉在內眾多名人之後「坑爹」的典型。
關於這個問題,元芳,你怎麼看?
❺ 季羨林故居被盜案的審理
2011年5月12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季羨林故居被盜案,在全天長達6個半小時的庭審中,自稱女「教授」的被告王如在法庭上接連爆出雷人之語,讓公訴人、法官、旁聽人大跌眼鏡。
庭上,兩名被告人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均不認可,情緒激烈地強調自己轉移涉案財產是在發現故居被盜後,為了搶救剩餘財產而採取的緊急措施。 根據檢察機關的指控,方咸如在王如的唆使之下,於2009年12月15日晚上八點多,採用破窗入室的方式進入北京大學朗潤園13號公寓201號的季羨林故居內,秘密竊取各種書籍、塑像等大量物品,經過鑒定價值共約人民幣334萬元。此後,王如在得知季羨林兒子季承報警後,又夥同方咸如將所盜財物轉移到了其他地方進行藏匿。據此,檢察機關指控,王如和方咸如兩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了他人財物,應該以盜竊罪追究二人刑事責任。
但是,王如和方咸如兩名被告人對指控均不予認可。根據王如在法庭上的講述,其是季羨林前秘書李玉潔的乾女兒,在李玉潔生病之後,按照季羨林的安排代理了李玉潔季羨林基金會秘書長的工作,「是季老非常信任的晚輩」。季羨林生前,王如就居住在朗潤園的季羨林故居之中,季羨林病逝後,她就到了北大燕南園54號的季羨林藏書閣。案發當天,王如讓方咸如回朗潤園故居取自己的東西,但是進入故居之後卻發現房間內已是一片狼藉,大量季羨林收藏的古籍、字畫等財產都不翼而飛。王如見狀立即通知了李玉潔,同時安排方咸如和北大園林科的賈老師用平板車「搶救」剩餘的季老藏品,利用平板車連續兩天對涉案的財產進行轉移,在轉移過程中對每一件藏品都進行了登記。
之所以要破窗進入,王如解釋說,破窗是季羨林生前開辟的特殊「門扇」,案發之前他們也經常破窗進出:「北大木工科的人都知道,朗潤園故居的窗戶幾乎每個月都要換玻璃。」
方咸如則辯稱:「我的一切行為都是服從領導的安排。」
庭上,王如的情緒異常激動,審判長曾多次提醒其「平復情緒」。而王如和方咸如的辯護人則表示,將為二人做無罪辯護,因為兩人的行為確為搶救季羨林故居財產而為,並不符合盜竊罪的要件,不應認定其構成盜竊罪。
❻ 季羨林的死因是什麼
季羨林是被他兒子氣死的,季羨林有個兒子名叫季承,此人的人品極差,雖然在2008年時已經70多歲了,但是還老不正經,竟然把他家28歲的小保姆玩了,並產下一子,季承同時還把與他結發50年的老伴兒踢出家門離婚,弄得滿城風雨,到處是說閑話的,還有保健品壯陽葯廠家登門請季承做廣告的,這就把季羨林給氣死了。
2018年2月8日,季承居然也被氣死了,原因是季羨林臨終前,寫遺囑把他的財產全部捐給國家(北大),但季承不服,此老人把身外之物看得很重,非要說遺囑無效,打了十年的官司,於2018年1月21日法院終審判決,駁回季承的無理上訴,已經85歲的季承在1月22日寫完他的最後一篇新浪博客(此篇博客洋洋十萬字,就是季承逐一列舉法院的判決「不公正」)後暈倒,當即送醫,搶救無效於2018年2月8日凌晨3時去世,父子倆居然都是被氣死的。季承的新浪博客還在,大家可現場觀摩。
❼ 王如的審判結果
王如被一中院判處5年徒刑,已被重新收監。上面的回答完全不符合事實。王如所持理由完全是謊言和狡辯,不要相信。
❽ 季羨林之子告北大一審敗訴 季老之物究竟該歸誰
16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中院認為季承作為受託人無權撤銷捐贈協議,該捐贈屬於公益性質的捐贈,即便季羨林先生本人都不能撤銷。法院據此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綜合新華社、《法制晚報》、央廣、《新華每日電訊》、騰訊等——————
❾ 閆肅妻女就「音樂著作權收益」起訴閆肅兒子,你怎麼看
利益動人心。大家都是俗人。同樣是利益的相關人員,分配資源不一樣,自己會產生矛盾
❿ 季羨林遺產失竊案
2009年12月16日中午,海淀區燕園派出所接到季羨林之子季承110報警:稱北大朗潤園13號公寓原季羨林先生住所被盜,季羨林先生生前大量藏書和文物失竊。其中,有明確數目的線裝書就有4351冊,此外還有嘉慶殿本全唐文4大箱和全套二十四史,丟失書籍總數將近5000冊。警方很快鎖定嫌疑人為方咸如和王如,其中方咸如原為北大保安,10多年前被季羨林前秘書李玉潔推薦成為季羨林在朗潤園家中的管家,季承與季羨林冰釋前嫌後,方咸如被季承解僱;王如則是季羨林前秘書李玉潔的乾女兒。
案件偵破後,由於出現了此事界定為盜竊還是因糾紛引起的財物流失以及被盜物品該如何定價?偵查機關內部出現分歧,所以案發後大約一年的時間,公安機關和檢察院對季羨林遺產被盜案一直三緘其口,使該案顯得異常神秘。
今年3月從獨家渠道獲悉,此前一直由海淀警方負責偵查海淀檢察院批准逮捕的方咸如和王如,升級由市檢一分院訴至北京市一中院。起訴書指控方咸如在王如的唆使之下,於2009年12月15日20時許採用破窗入室的方式進入本市海淀區北京大學朗潤園13號公寓201號季羨林故居內,秘密竊取各種書籍、塑像等大量物品(經鑒定價值共計人民幣3339195元)。後王如在得知被害人報案後,又夥同方咸如將所盜財物轉移至他處藏匿。
王如、方咸如作案後被查獲歸案,被盜物品已追回並發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