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非法行醫到哪裡投訴
非法行醫是指無醫生執業資格從事診療活動,包括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活動和擅自專開業從事診療活屬動。有醫生執業資格而未取得開業執照行醫的,不屬本條所稱非法行醫。非法行醫到衛生局投訴。
1994年2月26日國務院發布《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24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執業許可證。不得展開診療活動。」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人開展診療活動,就是非法行醫的行為。
(1)非法行醫投訴擴展閱讀:
根據 刑法 第三百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造成就診人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二)造成甲類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有傳播、流行危險的;
(三)使用假葯、劣葯或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衛生材料、醫療器械,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
(四)非法行醫被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罰兩次以後,再次非法行醫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㈡ 如何舉報非法行醫
非法行醫可向當地衛生局、衛生防疫站、城管、工商執法站、派出所舉報,也可以撥打信訪、投訴部門和市衛生計生熱線12320,或非法行醫熱線12356進行舉報。
非法行醫是指無醫生執業資格從事診療活動,包括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活動和擅自開業從事診療活動。
政府鼓勵市民積極主動發現非法行醫線索,並創建無證行醫線索有獎舉報、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摸排、監督執法人員暗訪等打擊無證行醫、非法行醫工作機制,確保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2)非法行醫投訴擴展閱讀:
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安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葯局、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武警部隊後勤部衛生部2013年09月27日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在全國開展進一步整頓醫療秩序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
此次專項行動自2013年10月開始,為期一年,分為集中整治和深入鞏固兩個階段,主要包括四項工作任務:
一是嚴厲打擊「黑診所」、「游醫」等5種形式的無證行醫以及假冒軍隊名義行醫的行為;
二是重點查處醫療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出租承包科室、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超范圍開展診療活動等3類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嚴肅查處醫療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非法開展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
四是堅決打擊「醫托」行騙行為。
㈢ 非法行醫或無照行醫在哪個部門投訴,舉報
市民如果發現醫療機構無證經營,醫生無證非法行醫,或者醫療機構超診專療范圍經營,非法出租屬科室等問題,可以撥打當地衛生局舉報投訴受理中心電話,具體可以打114查詢。
以下問題為非法行醫或無照行醫突出表現:
醫療機構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生無《醫師資格證》非法行醫,或者醫療機構超診療范圍經營,非法出租科室等問題;
民營及個體醫療機構聘用未經注冊或未變更注冊人員開展診療活動;
生活按摩保健場所等非醫療機構開展針灸、按摩、推拿、刮痧等中醫診療活動;
違法違規開展醫療美容活動;
醫療廢物混放,專用包裝物、容器沒有明顯的警示標志和警示說明等。
㈣ 舉報非法行醫需要什麼證據
《刑法》第336條的規定,非法行醫罪,是指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擅自從事醫療活動,情節嚴重的行為。
主要表現為:(1)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醫師資格從事醫療活動的。
(2)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辦醫療機構的。
(3)被依法吊銷醫師執業證書期間從事醫療活動的。
(4)未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從事鄉村醫療活動的。
(5)家庭接生員實施家庭接生以外的醫療行為的。
只要被舉報人有以上行為,任何公民都可以向有關機關舉報,舉報一般不需要提供證據,只要說明非法行醫人姓名、行醫地點等要素即可.
如果能夠有證據證明非法行醫人有以上行為之一,可以向有關部門提供,有利於有關部門及時查處。
(4)非法行醫投訴擴展閱讀:
根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你要首先要參與衛生部組織的醫師資格考試,考試合格後經注冊才能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在滿五年後才能進行個體行醫,個體行醫還需要醫療機構構執業許可證。
在經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才能進行個體行醫。否則就是非法行醫,將受到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非法行醫罪。
《執業醫師法》:
第八條國家實行醫師資格考試制度。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
醫師資格統一考試的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醫師資格考試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第九條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一)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
(二)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科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的;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
第十條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科學歷或者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以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
第十一條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並推薦,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試的內容和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二條醫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第十三條國家實行醫師執業注冊制度。
取得醫師資格的,可以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注冊。
除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受理申請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准予注冊,並發給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印製的醫師執業證書。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可以為本機構中的醫師集體辦理注冊手續。
第十四條醫師經注冊後,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
未經醫師注冊取得執業證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
第十九條申請個體行醫的執業醫師,須經注冊後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滿五年,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未經批准,不得行醫。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個體行醫的醫師,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常監督檢查,凡發現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的,應當及時注銷注冊,收回醫師執業證書。
㈤ 無證非法行醫去哪兒投訴
市民如果發現醫療機構無證經營,醫生無證非法行醫,或者醫療機構超診療范圍經營,非法出租科室等問題,可以撥打當地衛生局舉報投訴受理中心電話,具體可以打114查詢。
以下問題為非法行醫或無照行醫突出表現:
醫療機構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生無《醫師資格證》非法行醫,或者醫療機構超診療范圍經營,非法出租科室等問題;
民營及個體醫療機構聘用未經注冊或未變更注冊人員開展診療活動;
生活按摩保健場所等非醫療機構開展針灸、按摩、推拿、刮痧等中醫診療活動;
違法違規開展醫療美容活動;
醫療廢物混放,專用包裝物、容器沒有明顯的警示標志和警示說明等。
㈥ 怎麼舉報非法行醫
非法行醫的構成
客體要件:本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其主要客體是國家對醫療衛生工作的管理制度,次要客體是公共衛生。行醫是關繫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職業,因此,國家對這一行業的管理極為嚴格。不僅對行醫者的資格加以嚴格限制,要求行醫者除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條件外,還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資格,以保證醫療質量,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還對行醫活動,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工作規范及制度,以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非法行醫,不僅擾亂了業已建立的良好的醫療衛生工作管理秩序,而且往往由於非法行醫者不具備執業的資格和條件,醫療服務質量差,同時也侵犯了就診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就診人是不特定或多數的,故本罪侵犯了公共衛生。
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行為。情節嚴重,一般指非法行醫,屢教不改的;騙取大量錢財的;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等等。「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是指1987年國務院發布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六條所稱的二級醫療事故和三級醫療事故。二級醫療事故指造成就診人嚴重殘疾或者嚴重功能障礙的。三級醫療事故是指造成就診人殘廢或者功能障礙的。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造成就診人死亡是適用較重法定刑的情節。
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但一般是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即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人。1994年2月26日國務院發布《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24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執業許可證。不得展開診療活動。」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人開展診療活動,就是非法行醫的行為。
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行為人對病人傷亡結果存在間接故意的罪過而不是業務過失的罪過。因為,在認識因素上,行為人既對自己缺乏行醫技能和控制病情發展的能力是明知的,又對病人在得不到有效及時治療時會傷殘直至死亡是明知的,所以不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在意志因素上,對病人的傷殘、死亡採取了漠然視之,聽之任之的放縱態度。
非法行醫是指無醫生執業資格從事診療活動,包括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活動和擅自開業從事診療活動。可以匿名向公安部門或衛生部門舉報。
㈦ 對非法行醫如何申訴
建議盡快聘請律師協助處理,爭取最輕處罰。如需律師幫助,你可以直接和我聯系。
縱橫法律網
代堂權律師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