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何我國的法律對醫鬧這一社會丑惡現象毫無打擊力度
民主的代價,老百姓對法律不害怕,對政府不恐懼,要放在強權政治條件下例如金家統治早斃了,沒人敢啊。
B. 中國的「醫鬧」和美國的「醫鬧」有哪些不同的下場
近日,據一位醫生網友爆料,兩周前夫妻倆帶孩子去美國給孩子看病,因急診發生糾紛,於是按照國內的慣有的「處理手段」——醫鬧,用手掐護士脖子,後警察制服打人者,用槍托把其手臂砸斷了。警方給出了兩種解決方法:一、打人者在美國被起訴二級謀殺;二、打人者被遣送回國,20年內不能進美國。打人者的老婆嘗試私了,被美國警方知道後逮捕,遣送回國。
戲劇性的一幕,一度讓很多國內網友直呼「不相信」「假消息」「編的」……後經發布消息的醫友證實,該消息確實是真的。近幾年國內醫鬧橫行,只要不遂心意,動輒動手打醫護人員,更有甚者惡意燒、殺、砍醫務工作者。不可謂不猖狂。
去年,由中國醫院協會發布的《醫院場所暴力傷醫情況調研報告》數據分析指出:醫務人員遭到謾罵、威脅較為普遍,發生醫院的比例從2008年的90%上升至2012年的96%;醫務人員軀體受到攻擊、造成明顯損傷事件的次數逐年增加。該報告同時分析指出,惡性暴力傷醫者將醫院作為發泄的場所,是因為打罵醫務人員後卻有輿論的同情,法律處理也常常以是醫療糾紛而忽略對刑事犯罪的處罰,由此打殺辱罵醫務人員違法成本很低。
目前,可以說幾乎中國的醫院都曾經遇到過不理智的患者及家屬,甚至專業醫鬧。不止影響其他患者的正常就診,醫生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嚴重威脅,工作環境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每一次傷醫事件後,醫護群體都戰戰兢兢,甚至有醫生穿防刺衣,戴頭盔,拿盾牌坐診。
再看上述中國醫鬧在美國事件,美國的警察在處理醫鬧分子時的雷厲風行,不得不讓國內同行羨慕。同時也值得我們的當權者深思:為何「醫鬧」這個中國特色會屢禁不止。
法治社會,人人都懂得規則。沒有逾越於法律之上的民主和自由。
法治社會里「醫鬧」,不應該有特權!
天使點評:
天使也驚呆了,原來法制社會是這樣的,沒有什麼弱者不弱者的區別,只有法律的尊嚴,不管你是強者還是所謂的「弱者」,都必須遵守法律。
在天涯里的醫患帖里,幾乎很多人都自稱為「弱者」,他們認為:我花了錢,醫生沒有治好或者治療效果不滿意,去醫院鬧一下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事,因為我是「弱者」嘛。
醫鬧事件中,患者方往往被歸為弱勢一方,鬧事者也往往強調自己的弱勢地位,無論是「我們不懂醫,鑒定了也聽不懂那些醫學術語」,還是「鑒定有個屁用,還不是醫醫相護」,都成為醫鬧者破壞社會秩序的借口。弱勢一詞,成為醫鬧者的萬能的護身符。所以天使認為片面地強調向弱勢群體傾斜是有局限性的,保護弱勢群體,可以在立法時向弱勢群體傾斜,但在執法時,應該體現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過度保護可能會導致反向歧視。
回到這個個案來說,為什麼美國的警察在處理醫鬧份子時雷厲風行?沒有所謂的人之常情?「中國式醫鬧」為什麼會在美國水土不服?也許,這就是差別!
為什麼「中國式醫鬧」在美國沒有市場,的確值得我們反思!
結束語:法治社會里「醫鬧」不應該有特權,人人都應該遵守法律。
C. 打擊醫鬧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衛計委從去年啟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修訂工作,擬修訂為《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主要內容包括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效能,從源頭上預防醫療糾紛或者醫療事故的發生等。條例中擬引入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制,嘗試用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對於「醫鬧」行為和違反衛生計生法律法規的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通過法律來規制這些行為。
嚴重的按巜治安法》中尋訊滋事,擾亂社會治安,查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的,按故意傷人、殺人;故意破壞他人財務罪入刑。
D. 近年來醫鬧事件頻發,這到底是為什麼
醫鬧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醫院管理不嚴格,一部分醫生的醫德比較差,這些醫生缺乏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二是患者方面的原因「不鬧不解決,一鬧就解決」這樣的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醫療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醫鬧會嚴重干擾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損害患者們的就醫權利,破壞社會和諧的醫鬧行為。一方面會導致醫院不能正常運行,影響廣大患者就醫,甚至會損壞醫院的公共財物,更嚴重的是一些人混淆視聽,故意煽動不明 的群眾對醫院產生敵對情緒,甚至引起較大規模的「打砸搶」等群體性事件,威脅到社會的安定團結,後果極其嚴重。
E. 「醫鬧」與醫療糾紛有什麼關系
為堵住暴力「醫鬧」橫行,我國近年頻出重拳。與法治剛性相對應的,是制度柔性回,兩者缺一答不可。解決「醫鬧」問題,「堵」只是手段之一,更重要的還是「疏」——暢通沖突處置渠道、強化調解的公信力和可信度、提高調解的效率等,如此才能確保醫患糾紛處理步入正常軌道。預防暴力傷醫,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需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政策和財政上給予支持,減輕貧困患者就醫的沉重負擔。還應該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通過立法,明確規定醫療糾紛發生後患者進行醫療糾紛救濟的途徑,減少患者救濟的程序限制,保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F. 醫鬧入刑有哪些相關的法律規定
《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罪;組織、資助非法聚焦罪】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6)醫鬧天涯糾紛擴展閱讀:
醫鬧入刑的條件
第一,從法益保護角度看,尋釁滋事罪保護的是社會秩序。行為人闖入社會交往的場所,侵害與社會交往相關的人身、財產安全,即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應當納入到尋釁滋事罪的規制范圍,而不必考慮案發的時間、地點、人流分布等因素。
第二,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僅在第(四)項規定明確了起鬨鬧事類尋釁滋事犯罪必須以發生在公共場所並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為構罪要件。而包括傷人、毀財在內的其他三種類型尋釁滋事犯罪均未使用「公共場所」的用詞。說明公共場所並不是構成尋釁滋事犯罪的空間要件。
第三,醫療秩序包含於社會秩序之中。行為人闖入醫院傷害醫務人員、損壞醫療設備,破壞正常的社會秩序,符合尋釁滋事罪的構成要件。因此,一旦行為人在醫院的打砸行為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即構成尋釁滋事罪。
G. 如何處理「醫鬧」問題
既要引導患者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也要讓違法者付出成本。正路暢通了,歪路堵上了,才能真正根治醫鬧
醫療糾紛頑疾,由來已久。病根兒不同,治法也不一樣。
就像天津的劉文海,認為自己站著進醫院,卻要坐輪椅回家,憑什麼呀,這屬醫鬧的一部分。
治這種「賴床」,反求諸己,醫方從自己做起,不失為正路:首先反思,正常的維權之路通不通?大路不通,人走歪路咱說起來也不硬氣。
在國外,醫療事故的處理,通常會走法律、保險等途徑。但在中國,患者總認為醫院處於強勢一方,維權渠道不暢通,維權成本太高,「告不如鬧」成了老百姓的普遍心理預期。
一場官司下來,程序繁瑣、周期漫長,得到的補償也許還沒有「鬧」來得多。「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賠」,在繁文縟節和給錢了事之間,後者成為民間的一種常態選擇。
從技術解決方案層面講,可逐步建立權威的醫療調解和仲裁機構。兩方博弈時,第三方的介入能給予較為公正的鑒定和判斷,消除患者對「醫醫相護」的擔憂,有利於患者維權。
在此前提下,就該想辦法杜絕「大鬧大得」的行為了。以鬧求利,損害的是公共利益。對於這種醫鬧,應堅決制止。
整治醫鬧,可從法律制度設計入手,同時兼顧到醫學科學局限性、醫療行業高風險性等行業特點,考慮建立醫療風險保險機制:醫院給醫生購買意外保險,如果出現醫療事故,保險公司根據責任程度對患者進行賠償。保險公司為了少付保單,一定會為釐清醫患責任不遺餘力。醫生工作風險合理轉嫁,患者也能得到切實補償,一舉兩得。
總之,一方面要培養全社會尊重法律,依法維權的氛圍,引導患者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另一方面,堅決打擊「大鬧大得」的行為,讓違法者付出違法成本,正路暢通了,違法之路堵上了,才能真正根治醫鬧。
H. 醫護人員遇到醫鬧怎麼保護自己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