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執行票據糾紛案件時,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票據,經當事人申請並提供擔保,可以依法採取保全措施或者執行措施:(一)不履行約定義務,與票據債務人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票據當事人所持有的票據;(二)持票人惡意取得的票據;(三)應付對價而未付對價的持票人持有的票據;(四)記載有「不得轉讓」字樣而用於貼現的票據;(五)記載有「不得轉讓」字樣而用於質押的票據;(六)法律或者司法解釋規定有其他情形的票據。票據權利的保全方式,包括票據提示、作成拒絕證書、中斷時效等。1、按期提示票據。持票人在法定期間內提示票據行使票據權利,就是保全票據權利的方式之一,我國票據法明確規定持票人只有在法定期間內提示票據請求付款被拒絕的,方可行使追索權;期前追索的進行也以按期提示請求承兌被拒絕為條件之一。2、作成拒絕證書。我國票據法規定,持票人行使追索權時,應當提供被拒絕承兌或被拒絕付款的有關證明。而在持票人提示承兌或者提示付款被拒絕時,承兌人或者付款人必須出具證明。3、中斷時效。一般說來,與普通民事債權相同,訴訟可以中斷時效,保全票據權利。
B. 票據法的案例!高手來~~急~~
1、甲不需要承擔票據責任,因為其為偽造票據人,不是票據關系的當事人,其不能承擔票據責任,但他要承擔合同責任。
2、A公司不需要承擔票據責任,其是被假冒的一方,不是真實票據關系當事人。
3、乙和丙要承擔票據責任,因為票據被偽造後不影響真實簽章的效力。
4、丁可以向乙和丙進行追索。
C. 歷史上票據大案都有哪些
農行逾39億票據被偷天換日,震驚了監管層,但讓市場人士更擔心的是,這些被盜取的票據是否重新貼現抑或被打包成互聯網金融產品賣給了普通投資者,套現進入了股票市場。
「太陽底下無新事,類似手法早已有之。」對於農行案件,上海一監管層人士感嘆。更大的隱憂是,與此前票據詐騙資金大多用於放貸不同,此次套取的資金是否流入股市成為監管最大隱憂:如果票據貼現資金高杠桿流入股市,可能真的血本無歸,而流入股市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又基本無從統計。
中國農業銀行1月22日晚間發布公告,近日,農業銀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39.15億元。此前的報道提及,這些票據被換成報紙存在了銀行保險箱里。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統計數據,截止2015年12月底,金融機構的票據融資規模是45838.17億元,占各項貸款的5%左右,較2014年底的29232.99億元,增加了16600多億元。
而杭州一票據中介人士則認為,真實的民間票據交易規模可能是央行數據的10倍以上,銀行票據在票據中介手中可能層層快速倒手,傳統的票據中介可能是賺票據貼現的差價,非法的做法則是套取資金放放高利貸抑或進入股市。
正規中介也希望市場良性循環
所謂票據業務,目前使用較多的是銀行承兌匯票,實質是一種貸款業務。如A企業需要購買B企業的貨物,但資金不夠,就可通過到銀行存保證金的方式,要求銀行開具承兌匯票付款給B企業。承兌匯票最長期限為6個月。在這其中,B企業可能不希望到6個月後才拿到錢,就可到銀行或者第三方機構貼現,提前拿到錢。由此衍生開,票據可能多次轉手,變成一種融資工具。
而票據中介,則是在銀行之間從事期限錯配、貼現等業務公司的俗稱。
對於目前風險事件爆發,所有銀行驟然收緊票據業務,讓正規中介日子也不好過。
上述杭州中介就提到,農行這樣的風險事件越早爆發越好,有助於加大違法成本,使得市場良性循環。正規的做法可以用自有資金收票或買斷,大一點的中介可以做資金錯配,跟銀行配合,風險大,收益也大。小的中介就從企業收票,賣給銀行或者同行,當天進出賺差價。
但是更令人擔心的是票據資金進入股市。
據中信建投證銀行業分析師券楊榮分析,通過票據貼現余額與上證指數的對比,兩者間有強烈的正相關性,如2010年-2011年票據下滑幅度相對較大,是由於限貸令對貸款總額的限制。
楊榮表示,由於票據融資期限較短,投資資產流動性通常較強。一旦預計監管收緊,這些資產就可能會提前出售。在此情景下,相關違規資金就可能及早平倉脫身或提前賣出相關資產,以收回現金,確保票據融資資金鏈不斷。因此,股市、債市可能面臨短期資金外流。
對此,另一票據中介告訴澎湃新聞,2015年確有不少票據融資資金作為場外配資資金進入股市,杠桿最高者甚至達到1:15,配股指的杠桿甚至可能更高(比如10倍資金杠桿,加上期貨本身的幾倍杠桿)。股市內現在尚有後一批進入市場的資金。
也就是說,如果銀行全面收緊了票據融資,可能會給股市帶來蝴蝶效應。
歷史上票據大案並不少
農行此次涉案規模達39.15億元,被媒體稱之為最大案件之一,但據公開資料,就在前幾年大案並不少。
比如:2010年齊魯銀行票據詐騙案涉案金額101億元,牽涉多家銀行及多個國企高管,全案共形成1883本案卷,為司法史上罕見。並導致齊魯銀行董事長、行長、監事長三把手同時被罷免,這在中國銀行業史上都不多見。
齊魯銀行金融詐騙案「曝出是在2010年12月6日,當時齊魯銀行在受理業務咨詢過程中發現一存款單位所持」存款證實書系偽造引發的案件。
本案的主角劉濟源涉嫌貸款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票據詐騙罪和詐騙罪,涉案金額101億元,其中涉嫌詐騙銀行100億元,涉嫌詐騙企業1.3億元。
「案件的基本原理是:該業務經理與劉濟源勾結開具了有瑕疵的存單,將該存單抵押貸款,貸款獲得的現金再去存款,循環往復,以此做大存貸款規模。」知情人士介紹,而初始入庫的存單可能真實,後經出庫再入庫的存單就有很大水分。這種手法可以方便銀行製造業績,大規模且長期的操作,必然有銀行高層的默許。
最終,劉濟源的資金鏈陷入緊張,成為拆東牆補西牆的資本游戲。在定期存款到期、後續資金未跟上時,劉濟源不得不四處協調展期,勉力維持。2010年12月6日,齊魯銀行在受理業務過程中發現一存款單位所持「存款證實書」系偽造之後報警,這個騙局終於敗露。
該案涉案方法同北農行十分類似。
如果你以為101億已經是天文數字,更有2012年900億的蕭山「5·14」 票據大案,金額沖破天際,該案是民間票據業務風險的一次引爆,被稱為地下「票據經紀」行業的一次洗牌。
一家名為潤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蕭山企業,它僅僅靠著「一票」生意,非法大肆倒買倒賣「承兌匯票」,賺得盆滿缽滿。根據警方初步核查,這些窩點總計非法經營額達900餘億元,為近年來發現的涉案金額最大的非法票據貼現案。
這種所謂的票據中介公司,非法從事沒有真實貿易的融資性票據流轉業務。他們將各種渠道低價收購的票據安到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殼企業頭上,偽造貿易合同,開具虛假發票,製造出相互貿易的假象,以迎合銀行合規審查,再從該企業賬上周轉獲得貼現資金,牟取差價,形成事實性的支付結算中介。
D. 票據法的案例分析 很急的~~~
推薦你到兩個好地方。就是 中國票據網 和 金融一網。在網站的票據學院里,都有實際的案例,還有分析。其中很多案例來自實際。還有一些是為說明問題而設計的。很好的站。分析很詳細。
E. 票據法案例
【1】註明:我的手機上沒有提問者最後補充:
「丙的辯護是否合理?一審判決是否合理?丙銀行該如何上訴?」這些話。
手機上提問就到「二被告負有連帶清償責任為止。」沒有下文。
【2】因此我在手機上做了如下正確回答:
(一)你不是提問,請網友答疑解惑。(二)你不知這個欄目存在意義。
【3】後來提問者補充提問,也是提問過長,提問應該簡單扼要。
F. 票據糾紛的訴訟管轄 票據糾紛向哪個法院起訴
票據糾紛,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版事訴訟法》規權定: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6)票據權利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關於票據的無因性及票據無因性的例外
票據關系與其原因關系雖各自獨立但又相互牽連。首先,票據關系與原因關系相分離。票據是無因證券,一經簽發,就產生了獨立的債權債務關系,並與票據的原因相分離,即無論原因關系有效與否,對於票據權利的效力不發生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原因關系的無效或缺陷,不影響已發行流通的票據的效力,即票據發行或背書轉讓等票據行為只要具備法定條件,即可產生有效的票據關系,即使票據的原因關系存在著缺陷,或被解除,或被撤銷,但票據關系仍然有
(2)票據債權人行使權利時,無需證明取得票據的原因,一般只以合法持有票據為必要條件;
(3)票據債務人也不得以原因關系的無效或缺陷等事由來對抗非直接當事人的善意持票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G. 票據法案例分析,急!現在就要!
1,宏發公司,B公司要承擔票據責任,食品公司不需要。
對偽造人而言,由於票據上沒有自己的簽章所以不承擔票據責任,而在票據上真正簽章的人仍對被造的債務人承擔票據責任!即,宏發公司,B公司要承擔票據責任,而食品公司由於簽章是假的其背書轉讓的票據根本不具有票據權利,所以不需要承擔票據責任。
2,不享有!B公司在知道王某以偷竊手段取得票據時仍接受其背書轉讓,他根本不享有票據權利,所以沒有追索權。
H. 票據權利糾紛案件適用什麼程序審理簡易程序還是普通程序有什麼明確規定嗎
法院審理案件不以內容決定程序,是根據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等需要選擇簡易還是普通程序。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
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七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適用本章規定。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前款規定以外的民事案件,當事人雙方也可以約定適用簡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I. 票據法案例分析
丙公司的出票行為、丁公司的承兌行為、D公司的付款行為、乙公司的背書行為、甲公司的持票行為。
甲享有第一次請求權即付款請求權,請求付款人到期付款的權利;第二次請求權即追索權,行使條件為在第一次請求權得不到滿足時,向付款人以外的票據債務人(出票人、承兌人、背書人、保證人)要求清償票據金額及有關費用的權利。
J. 票據詐騙罪的案例分析
票據詐騙罪的案例分析
案情
被告人郭某,男,宜昌市襄穀物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2001年3月19日上午,被告人郭某持一張票面額人民幣3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到中國工商銀行三峽分行鐵路壩辦事處(以下簡稱工行鐵辦)申請辦理貼現手續,並要求銀行用電報方式查詢匯票真偽。之後,銀行通過查詢證實該匯票為假。同年3月26日,被告人郭某再次到該銀行時被當場抓獲歸案。
審判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以郭某的行為已構成票據詐騙罪,向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被告人郭某辯稱,該匯票是其融資所取得,取得時並不知道匯票是假的。
辯護人認為,郭某在使用300萬元的承兌匯票時,並不知道該匯票為假,不具備非法騙取銀行資金的主觀故意,請求法院對郭某宣告無罪。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人民法院認為,郭某明知是偽造匯票而使用,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票據詐騙(未遂)罪。被告及其辯護人關於不明知該匯票是假的等辯護意見沒有證據印證,不予採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項、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對郭某以票據詐騙(未遂)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5萬元。
郭某對一審判決不服,以該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等理由,上訴至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經二審審理認為:原判認定事實證據不足,公訴機關在一審庭審中也僅是推理了郭某對匯票系偽造明知的可能性,且基本依據於郭某的供述,本案現有證據尚不足以達到確實充分,裁定撤銷一審判決,發回重審。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人民法院依法重新組成合議庭,重新開庭審理認為:郭某持偽造的300萬元承兌匯票到工行鐵辦申請辦理貼現手續,並要求銀行用電報方式查詢匯票真偽的事實屬實。但公訴機關所提交的證據,不能證實郭某在實施上列行為時,明知該承兌匯票系偽造。郭某當庭辯稱其不明知的觀點,與公訴機關提供的柳立華帳戶查詢結果、劉傳新的證言相吻合,即可印證其並不明知。本案的重要參與人魯新超、黃志明、柳立華均沒有歸案。故本案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認定郭某的行為構成了票據詐騙罪。經宜昌市西陵區人民法院書面建議,宜昌市西陵區人民檢察院對郭某票據詐騙一案撤回起訴。
評析
本案在審理的過程中,對於被告人郭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一審法院存在以下幾種意見。
一種意見是:郭某的行為已構成了票據詐騙罪。其理由是:被告人郭某明知是偽造的匯票而使用,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票據詐騙罪。公訴機關認定被告人郭某犯罪數額巨大,與有關規定不相符,應認定為數額特別巨大。被告人在犯罪過程中,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系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被告人郭某在被捕之前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在被捕之後不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認罪態度不好,應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另一種意見是:郭某的行為不構成票據詐騙罪。票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金融票據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它具有以下的特徵:1、犯罪客體,本罪侵犯的客體是雙重客體,既侵犯了他人的財物所有權,又侵犯了國家的金融管理制度。本罪的犯罪對象為金融票據,包括本票、匯票、支票。2、犯罪的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金融票據,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3、犯罪的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上須由故意構成,且以非法佔有為目的。4犯罪主體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自然人和單位)。結合本案的具體情況,公訴機關所提交的證據,不能證實郭某明知300萬元的承兌匯票是假的這一事實,即不能證實其主觀上明知並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理由如下:
第一、公訴機關指控郭某構成該罪的主要證據是其在偵查期間的供述,郭在被逮捕後翻供,對於郭某的口供是採信其在逮捕前的供述,還是採信其被逮捕以後的供述,必須結合其他的間接證據來認證。
第二、對本案的間接證據分析如下:趙錫文、沈嗚祥證實2000年8月或9月,郭某與宜昌市東山開發區洽談投資,雙方簽訂了一份投資意向書。印證郭某與宜昌市東山開發區簽訂過投資合同。劉傳新證實工行鐵辦以匯票為真將郭某騙到該行的事實。儲蓄存款回單、柳立華的身份證復印件及招商銀行武漢分行儲蓄交易查詢結果,證實2001年3月26日,柳立華的帳戶上收款34000元。印證郭某辯稱:銀行通知其300萬元的承兌匯票是真實的,其便給柳立華支付手續費34000元的事實。
第三、本案的參與人魯新超、黃志明、柳立華均沒有歸案。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郭某在被逮捕前所作的供述,與本案的其他證據不能形成證據鎖鏈,而本案的三個主要參與人沒有歸案,故公訴機關指控郭某構成票據詐騙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應當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對郭某宣告無罪。
我們認為,一審法院在該案被發還重審後,認定郭某無罪的觀點是正確的。
宜昌市西陵區人民法院:杜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