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假冒偽劣商品的危害 作文
我發的是些資料,你寫不可能全部都抄吧~所以資料在這里,開頭說些自己的話,然後把資料里有用的東西寫上就可以了!
一、嚴重損害我國名優產品的信譽,侵犯企業的合法權益,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從已被查獲的案件看,在市場上被假冒的商品,都是一些質地優良,適 銷對路,深受消費者和用戶厚愛,在國內外市場上都有較高聲譽的名牌商 品,這些商品在其創業創名牌的過程中,都付出了長時間艱辛的勞動,其 中,相當一部分是我國產品的精粹,是國之瑰寶。但是,越是「 名優」、 「高檔」、「緊俏」,越有假冒混雜其間,特別是易製作、利潤高、銷路好的 商品大量被假冒。據國家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從1991年到1995年對茅台、五 糧液等名酒送樣檢測的結果看,1991年,樣品54個,真品率8.4% ;1992年,樣品223個,真品率30.4 %1993年,樣品291個,真品率45.7%,1994年,樣品351個,真品率62.3% 1995年,樣品981個,真品率44 %。1994年第四季度,國家技術監督局對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哈爾濱五地市場上的假茅台、五糧液等名酒的抽樣,真品率為57.3。因此, 加強對假冒名優產品懲治的力度,加強對名優產品保護的力度已成為「 打 假」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1995年雲南玉溪卷煙廠用於打擊假冒「紅塔山」名煙的費用高達1.2億元,該廠負責人感慨地說:「不怕競爭,就怕假冒」。全國婦孺皆知的西安「太陽牌」 鍋巴,1990年全廠實現利稅3000多 萬元,但是,市場上假冒商品如影隨形,始終擺脫不了,該廠多次更新防偽 標志,但銷量仍急劇下降,假冒商品充斥市場,1991年利稅下降到1000萬元,1992年上半年面臨虧損,一個好端端的企業險些被假冒商品擠垮。1993年,東風汽車因被假冒,該公司和國家財政收入損失達4000萬元。
二、坑農害農,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假劣農葯、化肥、種子、飼料、農機配件是影響農業生產的一個突出問 題。如1994年河南汝城縣農林牧種源公司非法銷售假雜交稻種案,造成浙 江、安徽、湖南三省6 個縣8 萬畝水稻減產,其中4 萬畝水稻絕產,3 萬多 農民缺糧斷炊。假冒偽劣使一些地區本來就很脆弱的農業生產雪上加霜,嚴 重破壞農業生產,影響農民生活的安定。
三、廣大消費者蒙受了人身的、經濟的、精神的多重傷害
1992年到1996 年,黑龍江、河南、湖北、四川、廣西、雲南等七起假 酒案致死68人,致殘百餘人;山東、河南、四川、湖北等六名兒童、一名 婦女因注射假冒針劑致死,在這起案件中,一名受害者的父親聞訊奔回老家 時,兒子埋了,老婆瘋了,真是慘絕人寰。黑龍江省七台河市一個個體醫 生,也因滴注了假冒針劑死亡。劣質電器、燃氣器具致死人命,劣質化妝品 灼傷面部,劣質飲料食品引起中毒,更是屢有報道。有人說,除了假發沒有 假的,什麼都有假,此話雖不全面,但反映了人們恐懼的心態。 北京市社會心理研究所發表了1996年北京市民心態的調查報告,其中 這樣一個數據很使人吃驚,在市民對社會問題嚴重程度(一共有12項) 的 評估中,假冒偽劣商品從1993年的24%( 占第三位),1994年的32.2% (第二位),發展到了1996年的57.3%(第一位)。也就是說,市民在1996 年的嚴重程度評估中,比1994年上升了25.1個百分點,比1993年上升了 33.3個百分點。
四、敗壞出口商品的信譽
假冒偽劣商品流出國門,主要是前幾年邊境口岸購物旅遊、邊民互市、 掛靠公司所經營的邊貿失控,政府有關部門對邊貿出口商品監督乏力。1998 年1月8日《參考消息》刊登日本《讀賣新聞》的一條消息稱:日本將調查其產品在海外受害情況,並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假冒商品生產市場。美 國1994、1995 年連續把中國向美國出口的侵權商品列為榜首。英國防偽企 業集團出版的刊物中,把中國列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假冒商品生產國。中國邊 貿商品質量低劣,一度成為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新聞媒介議論的熱門話題。 雖然我國出口產品把關比較嚴,總體質量是好的,但是,「一粒老鼠屎壞了 一鍋湯」的現象並不鮮見,這種短期行為,雖可興旺一陣,謀利一時,但 終究要付出更長時間、更大的代價來消除這些不良影響。
假冒偽劣商品雖然只佔社會商品總量的一小部分,但是,發展和蔓延勢 頭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將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制的建立造成極大的危害,也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已形成傳統的社 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美德的嚴重沖擊。進一步說,它加劇了社會財富向 不公平分配方向發展,加劇了社會上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的發展,不以勤勞 致富,而是損人利己,害人致富;它也毒化社會環境,不僅嚴重腐蝕了一部 分人的靈魂,腐蝕了一批幹部,加劇了權力腐敗的速度,而且還嚴重腐蝕了 下一代人;它破壞了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規則,制約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從這個高度來認識,它不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是個嚴肅的社會和政治問題。
B. 侵犯知識產權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大成律所李海霞知識產權團隊:
法律法規:
第二百一十三條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五條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六條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七條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四)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第二百一十八條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權復製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九條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第二百二十條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侵犯知識產權罪:
侵犯知識產權罪的客觀要件表現為未經權利人同意,侵犯他人專有權利,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行為。其特徵表現為:
無權源
首先,行為人之行為無權源,即其行為未經權利人同意或授權。根據我國專利法、商標法的有關規定,專利和注冊商標可以通過合法的行使轉讓,權利人還可以同意第三人使用和享受該權利。因此,專利權人和注冊商標權人同意他人使用和享受該權利時,即使程序上不符合法律規定,也只是一般的違法行為,不成立犯罪。只有未經權利人同意,違背了權利人意願的行為,才可能是犯罪。當然上述行為往往有例外限制,如存在著作權的限制或強制授權等,即使行為人之行為未獲得權利人的同意也應視為有正當權源。
專有權利
其次,行為主要侵犯了他人的專有權利,在某些場合下則可能表現為對行政法規范的侵犯和違反。犯罪行為基本表現形式上,只能是作為,即行為人採取了積極的動作而違反刑法的規定。侵犯知識產權罪只能由作為構成,不作為不可能構成侵犯知識產權罪。
最後,侵犯知識產權罪不屬於行為犯,而是結果犯。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從其危害結果和犯罪情節中表現出來。所以行為必須是違法所得數額較大、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特別嚴重情節。侵權行為未造成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就不構成犯罪。如「個人侵犯著作權犯罪違法所得2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較大,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巨大」。
主觀過失
行為人主觀過失不構成侵犯知識產權罪
犯知識產權罪的行為表現方式因權利客體以及具體專門法律的規定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從宏觀分析,其仍具有共性,即其行為方式主要包括:
假冒行為
。所謂假冒行為,是指未經權利人同意或許可,第三人在其製品上標注知識產權權利人的的專利標記、商標、名稱等。在我國刑法中主要是指假冒注冊商標(現行刑法第213條)、假冒專利(現行刑法第216條)、假冒他人署名(現行刑法第219條)。
非法出售
一種是指銷售「冒牌貨」的行為,即銷售未經許可而載有與受保護的商標、專利或實質相同的標志的任何相同物品。我國現行刑法第214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即屬此類行為。另外一種是侵犯著作權的發行、出版、出售行為。如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發行其文字作品、電影、電視、錄象、計算機軟體以及其他鄰接權作品的;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非法製作
第一類是偽造、擅自製造行為。其表現為兩種方式:一是未經授權而製作;二是超越授權范圍而製作。如現行刑法中的第215條非法製造注冊商標罪等。第二類行為是非法復制行為,及未經權利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等方式,重製他人作品。如我國現行刑法第217條侵犯著作權罪等。
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商業秘密的行為。
侵犯知識產權罪的犯罪對象的認定則較為復雜。其內容最終必須以知識產權法律的規定為基礎,並隨之變更而變更。所以各國此類犯罪的對象構成有所差異。我國刑法的規定基本上是採納了狹義的知識產權的標准,但同時又增加了包括商業秘密在內的部分廣義內容。但范圍仍十分有限。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對象構成較為豐富,其中某些規定值得我國立法借鑒:
其一,商標相鄰標志
。商標相鄰標志是指除商標以外的用來標志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所有文字和圖形,其主要包括商品裝模、商號及原產地名稱等。相當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刑法中對商標相鄰標志的侵權行為均有明確的規定。例如,台灣刑法典很早就規定了妨害商標商號罪;下及偽造商標、商號罪、虛偽標記商品罪等4種犯罪。中國除對極少數酒類實行全包裝保護之外;其它的相鄰標志沒有專門的法律保護,只是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了侵犯商標相鄰標志如名稱、裝演等行為的民事責任,顯然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建議在進行刑事立法時,有關商標權侵權的犯罪一節應該相應地反映這一現實需要,使刑法內容進一步規范化。
其二,鄰接權
。我國對侵犯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犯罪化的立法與現有的相關民事法律立法並未銜接,因而,不能適應打擊該類犯罪行為的需要,而國外卻有相關立法,國外的相關立法值得我們借鑒。
C. 侵權假冒行為的危害有哪些
1.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浪費了社會資源
3.降低專利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導致企業破產
4.導致了社會主義市場混亂,不利於實現共同富裕
供參考
謝謝
D. 偽劣商品的危害
一、嚴重損害我國名優產品的信譽,侵犯企業的合法權益,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從已被查獲的案件看,在市場上被假冒的商品,都是一些質地優良,適 銷對路,深受消費者和用戶厚愛,在國內外市場上都有較高聲譽的名牌商 品,這些商品在其創業創名牌的過程中,都付出了長時間艱辛的勞動,其 中,相當一部分是我國產品的精粹,是國之瑰寶。但是,越是「 名優」、 「高檔」、「緊俏」,越有假冒混雜其間,特別是易製作、利潤高、銷路好的 商品大量被假冒。據國家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從1991年到1995年對茅台、五 糧液等名酒送樣檢測的結果看,1991年,樣品54個,真品率8.4% ;1992年,樣品223個,真品率30.4 %1993年,樣品291個,真品率45.7%,1994年,樣品351個,真品率62.3% 1995年,樣品981個,真品率44 %。1994年第四季度,國家技術監督局對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哈爾濱五地市場上的假茅台、五糧液等名酒的抽樣,真品率為57.3。因此, 加強對假冒名優產品懲治的力度,加強對名優產品保護的力度已成為「 打 假」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1995年雲南玉溪卷煙廠用於打擊假冒「紅塔山」名煙的費用高達1.2億元,該廠負責人感慨地說:「不怕競爭,就怕假冒」。全國婦孺皆知的西安「太陽牌」 鍋巴,1990年全廠實現利稅3000多 萬元,但是,市場上假冒商品如影隨形,始終擺脫不了,該廠多次更新防偽 標志,但銷量仍急劇下降,假冒商品充斥市場,1991年利稅下降到1000萬元,1992年上半年面臨虧損,一個好端端的企業險些被假冒商品擠垮。1993年,東風汽車因被假冒,該公司和國家財政收入損失達4000萬元。
二、坑農害農,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假劣農葯、化肥、種子、飼料、農機配件是影響農業生產的一個突出問 題。如1994年河南汝城縣農林牧種源公司非法銷售假雜交稻種案,造成浙 江、安徽、湖南三省6 個縣8 萬畝水稻減產,其中4 萬畝水稻絕產,3 萬多 農民缺糧斷炊。假冒偽劣使一些地區本來就很脆弱的農業生產雪上加霜,嚴 重破壞農業生產,影響農民生活的安定。
三、廣大消費者蒙受了人身的、經濟的、精神的多重傷害。
1992年到1996 年,黑龍江、河南、湖北、四川、廣西、雲南等七起假 酒案致死68人,致殘百餘人;山東、河南、四川、湖北等六名兒童、一名 婦女因注射假冒針劑致死,在這起案件中,一名受害者的父親聞訊奔回老家 時,兒子埋了,老婆瘋了,真是慘絕人寰。黑龍江省七台河市一個個體醫 生,也因滴注了假冒針劑死亡。劣質電器、燃氣器具致死人命,劣質化妝品 灼傷面部,劣質飲料食品引起中毒,更是屢有報道。有人說,除了假發沒有 假的,什麼都有假,此話雖不全面,但反映了人們恐懼的心態。 北京市社會心理研究所發表了1996年北京市民心態的調查報告,其中 這樣一個數據很使人吃驚,在市民對社會問題嚴重程度(一共有12項) 的 評估中,假冒偽劣商品從1993年的24%( 占第三位),1994年的32.2% (第二位),發展到了1996年的57.3%(第一位)。也就是說,市民在1996 年的嚴重程度評估中,比1994年上升了25.1個百分點,比1993年上升了 33.3個百分點。
四、敗壞出口商品的信譽。
假冒偽劣商品流出國門,主要是前幾年邊境口岸購物旅遊、邊民互市、 掛靠公司所經營的邊貿失控,政府有關部門對邊貿出口商品監督乏力。1998 年1月8日《參考消息》刊登日本《讀賣新聞》的一條消息稱:日本將調查其產品在海外受害情況,並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假冒商品生產市場。美 國1994、1995 年連續把中國向美國出口的侵權商品列為榜首。英國防偽企 業集團出版的刊物中,把中國列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假冒商品生產國。中國邊 貿商品質量低劣,一度成為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新聞媒介議論的熱門話題。 雖然我國出口產品把關比較嚴,總體質量是好的,但是,「一粒老鼠屎壞了 一鍋湯」的現象並不鮮見,這種短期行為,雖可興旺一陣,謀利一時,但 終究要付出更長時間、更大的代價來消除這些不良影響。
假冒偽劣商品雖然只佔社會商品總量的一小部分,但是,發展和蔓延勢 頭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將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制的建立造成極大的危害,也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已形成傳統的社 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美德的嚴重沖擊。進一步說,它加劇了社會財富向 不公平分配方向發展,加劇了社會上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的發展,不以勤勞 致富,而是損人利己,害人致富;它也毒化社會環境,不僅嚴重腐蝕了一部 分人的靈魂,腐蝕了一批幹部,加劇了權力腐敗的速度,而且還嚴重腐蝕了 下一代人;它破壞了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規則,制約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從這個高度來認識,它不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是個嚴肅的社會和政治問題。
E. 侵犯商標權的後果有哪些
你好,
1、侵犯商標權刑法規定的後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五條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是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關於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未銷售或者部分銷售情形的定罪量刑問題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部分銷售,已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與尚未銷售的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貨值金額合計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分別達到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五萬元、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各法定刑幅度定罪處罰。
銷售金額和未銷售貨值金額分別達到不同的法定刑幅度或者均達到同一法定刑幅度的,在處罰較重的法定刑或者同一法定刑幅度內酌情從重處罰。
3、關於銷售他人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尚未銷售或者部分銷售情形的定罪問題
銷售他人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定,以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尚未銷售他人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六萬件以上的;
(二)尚未銷售他人偽造、擅自製造的兩種以上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三萬件以上的;
(三)部分銷售他人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已銷售標識數量不滿二萬件,但與尚未銷售標識數量合計在六萬件以上的;
(四)部分銷售他人偽造、擅自製造的兩種以上注冊商標標識,已銷售標識數量不滿一萬件,但與尚未銷售標識數量合計在三萬件以上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