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處理矛盾糾紛
處理矛盾糾紛步驟如下:
1、冷卻降溫法,即是當矛盾糾紛激化時,我們不要盲目地前版去處理最好等雙方都冷權靜下來把氣消了再去處理,說白一點就是拖一拖處理時間。
2、情理交融法,即是用情來說服矛盾雙方換位思考彼此的原因。然後循循善誘矛盾雙方,因勢利導進行化解。
3、扶正祛邪法,用正氣壓制邪氣,即是對蠻不講理的矛盾人給予一定壓制,告知其一意孤行的後果。從而保證正氣之風倡導和盛行,做到以理服人。
4、案列引導法,通過自身所處理的相似案列加以引導矛盾雙方向和解的方向轉化,不要鬧的不可開交,最後走上不必要的道路給自己和家人帶去不必要的麻煩。
② 如何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社區的調研報告
一般有兩種辦法,一個是開放式,適用於兩邊都有矛盾,就是把有矛盾的人家回集中到一起答集中處理,問清兩邊各有什麼訴求,有什麼要求,然後去發掘矛盾的關鍵點,只要把這個矛盾點處理掉後面都沒有問題。
還有一種是非開放式,適用於單方面矛盾,比如A B兩家,A家一直對B家懷恨在心,B家卻沒有,這個就需要單獨了解問題
③ 淺談如何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通過全面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能使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得到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糾紛得到化解,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突出矛盾糾紛的工作基礎得到夯實,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保持信訪總量,使群體性事件持續減少。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強化措施,深入排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一)排查重點。從單位的實際出發,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做為排查調處的重點:土地承租、財務公開、區收區支、風險理賠、各種救濟等群眾反映敏感問題全部做到公開。(二)明確責任。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解決。民事糾紛調解工作中,調委會充分發揮其作用,以預防為主。做好調解工作,可使社會穩定,避免不少民事糾紛的擴大,真正發揮了調解組織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二、多措並舉,綜合治理,集中化解各類突出矛盾糾紛。(一)切實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力度。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調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構建黨支部領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手段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二)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和困難。高度重視,認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訴求事項,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而且能夠解決的,落實責任單位,限期督辦解決。對暫時不具備解決條件,可以逐步變通解決的,做好面向群眾的溝通工作,取得理解和信任。(三)強化法制宣傳。加大對《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利益的同時,堅決依法維護正常的上訪秩序和社會秩序。(四)多方參與,形成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揮群眾自治組織、離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和熱心公益事業的老同志參與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注重源頭治理,從根本上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一)建立預防機制,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預防上,工作中,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發生情況、特點和規律,積極預測,超前防範,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做到預防與化解糾紛相結合。(二)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創造必要的條件。有專職調解委員會主任、調解室、有調解例會和調解記錄、有糾紛登記薄。動員組織黨員參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爭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或未萌狀態。五、完善機制,確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把排查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列入一把手的重要議事日程,黨政領導負總責,親自抓,親自主持研究重大疑難信訪事項,認真接待信訪群眾,切實把矛盾糾紛工作做好。(劉貞)
④ 淺談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縣委書記韓正明在縣委十三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全縣農牧村工作會議、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著重強調「當前全縣工作都要體現『兩手抓』,一手抓發展不動搖,一手抓穩定不放鬆」。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如何履行第一責任,有效地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針對這個問題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活動進行調研,矛盾糾紛逐年呈上升趨勢,總結近幾年排查調處各種形式的矛盾糾紛,最有效的途經就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完善制度,創新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綜合運用經濟、教育、行政、法律、政策等多種手段化解矛盾糾紛、調整利益關系,努力維護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主要的對策和建議是:一、要加強領導,健全制度,創新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長效機制(一)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維護社會穩定領導責任制,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加強防範工作責任落實。嚴格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制,嚴格執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十項制度》,建立受理登記、按期辦結報告制度,力求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報告、早調處、早解決,防治漏調失控,造成矛盾激化。(二)全力做好邊界穩定工作。要牢固樹立「邊界穩則全鄉穩,邊界安則全鄉安」的思想,著重實行周邊關系聯誼、工作聯動、情報聯通、矛盾糾紛聯調、治安聯防、文化聯辦、責任聯究等「七大工作機制」,依法妥善調處涉及邊界及其它生產生活的矛盾糾紛,確保邊界和諧穩定。(三)建好六項工作制度。一是要建立定期研究制度。對今後涉及到邊界、安全生產、民生保障、社會穩定、草原土地水事、鄰里團結、家庭矛盾糾紛、農牧民打工工資拖欠等方面影響鄉村穩定的問題都要進行預測分析,研究防範措施,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二是要建立定期排查和掛牌督辦制度。村級要堅持每月、鄉級要每季度召開一次治安形勢分析暨重點矛盾糾紛交辦會,對排查出來的重大矛盾糾紛實行層層掛牌督辦。三是要建立公開接訪制度。鄉村每周確定一名領導實行公開接訪,公開接待來訪群眾、受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從而形成上下暢通的信訪渠道。四是要建立民情訪視和信息報告制度。村幹部、駐村幹部和綜治信息員通過走村入戶,及時發現存在的不穩定因素,以民情報告單的形式逐級上報,設立台帳,掛牌銷號。五是要建立聯動調處制度。對涉及重大矛盾糾紛整合力量進行調處,形成聯防聯調聯動的大調處機制。六是要建立責任查究制度。對矛盾糾紛突出、排查調處不利、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查究責任。(四)創新化解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依託便民服務代理中心(室、點)、建立鄉綜治中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片綜治室和村矛盾糾紛調解室,構建鄉綜治中心(綜治、司法、派出所、計生站、國土資源所、民政、社保、安檢等)——片綜治室(便民服務代理室)——村委會調解委員會(調解室)的三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路,形成「矛盾聯調、治安聯防、警務聯動、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的大綜治工作格局。前提是要制定完善好《便民服務代理中心(室、點)、工作規范》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聯動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嚴格落實好信訪工作「首辦(問)責任制」、「四定三包」(定領導、定措施、定時間、定責任,包調查、包處理、包穩定)責任制和「五個一」(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真正把責任落實到村、到單位和人,明確包案領導,落實專人負責,認真辦理,切實抓好協調落實,真正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二、要整體聯動,規范運作,努力搭建人民調解工作的平台(一)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我國基層解決人民內部糾紛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及時發現糾紛,迅速解決爭端、防止矛盾激化,預防減少犯罪,法制宣傳教育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所以,要建立以鄉調委會為紐帶,以村調委會為基礎,以便民服務代理中心(室、點)為依託,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統一指揮、密切配合的立體防範調處體系。通過整合各種力量資源,形成黨政統一領導,綜治牽頭協調、各級組織積極配合、綜治中心具體運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使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貫穿、相互滲透。遇到糾紛時,既是調解員又是司法宣傳員,群眾容易接受,同時簽署的調解協議也具有法律效力。(二)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的法律、法規和業務培訓,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業務能力。在調解過程中,堅持情理法多管齊下:以法服人、以情動人;向當事人解釋相關法律、政策的規定;結合糾紛的情況,闡明道理,促使當事人相互理解,從多角度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使得大量的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在依法調解中得到解決;矛盾爭議在和風細雨調解中得到化解;民間恩怨在耐心細致調解中得到和解,這些成為解決信訪問題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主要途徑。三、要把握原則,注意方法,有效化解各種矛盾糾紛(一)深刻認識矛盾糾紛,做到"三個弄清"。一要弄清矛盾糾紛的態勢。即弄清矛盾糾紛的新老大小、個體群體、涉及范圍、輕重緩急、風險程度等零報告。二要弄清矛盾糾紛的成因。即弄清矛盾糾紛由何而起,是決策失誤、政策欠帳、處事不公、工作不細,還是執法違法、司法不公、貪污腐敗等。三要弄清矛盾糾紛的性質。即弄清矛盾糾紛是經濟利益還是政治權力的訴求,是當事人合理或不合理訴求,自主善意的表達還是受制於人的非法表達等。這些都是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提和基礎。要做到"三個弄清",必須深入實際、深入村戶、深入現場,認真調查研究,深刻剖析內因,透過現象看本質,把矛盾糾紛的誘因、成因、發生、發展的來龍去脈全部呈現出來,唯有這樣,才能心中有數,掌控大局,因勢利導。(二)主動直面矛盾糾紛,做到"三個應對"。一是要敢於應對矛盾糾紛。對各類矛盾糾紛既不能小視,也不能害怕,更不能迴避,集中精力調整好個人良好的心態,確立戰勝矛盾糾紛的信念。二是要適時應對矛盾糾紛。根據矛盾糾紛發生、發展、變化、激化的情況,恰到好處地作出什麼時候出手、由誰出手處置的決策。三是要有備應對矛盾糾紛。化解矛盾糾紛,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壞處著想,好處努力,既要研究合理訴求的解決辦法取信於人,又要制定不同時期、場合事態發展的處置預案,作到有備無患。(三)對號化解矛盾糾紛,做到"三個不得"。一是要上下對號不得越級。堅持分級負責的原則,處理好上下級之間的關系。要相信村級調解組織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尊重他們提出的具體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又不能操之過急去下結論。特別是對一些政策法規層面、政策性很強的問題,不是調解組織所能解決的,上一級應抓緊研究解決辦法,不能拖,更不能一推了之。二是要分類對號不得錯位。堅持分類管理的原則,積極處理好條塊之間的關系。凡是發生的矛盾糾紛都要梳理歸類,屬那個單位的就要積極配合鄉村調解組織認真處理,切實負起責任。三是要權責對號不得包辦。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處理好縱橫交織的關系。矛盾糾紛往往錯綜復雜的,必須統一協調、整合資源、上下聯動、條塊聯動,黨委、政府要統一領導,綜治司法要牽頭協調,主動運作,在化解涉法涉訴矛盾糾紛中應更好地作出表率。 (四)多法和解矛盾糾紛,做到"三調結合"。一要是加強人民調解。人民調解是最便捷、最廉價、最有效的調解。高度重視人民調解,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化解矛盾糾紛的全過程。要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網路,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糾紛及時調、矛盾不上交。要選准用好人民調解員,把威信高、口才好、群眾信得過的人吸收進調解隊伍,尤其要注意發揮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知情人作用。二是要加強行政調解。行政調解是實踐執政為民的有效途徑。要強化行政調解的責任意識,著力培養一批懂政策、通民心、會做群眾工作的高素質的公務人員。三是要加強司法調解。司法調解是司法為民的重要手段。執法機關要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從根本上扭轉重判決輕調解的習慣做法,自覺做到先調後判、調判結合,力求案結事了。同時,還要注重"三大調解"、仲裁調解的對接聯動,確保調解工作的規范、有序、高效運行。只要我們能夠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真正做到執政為民、盡職盡責,以心換心講情理,深入淺出講道理,義正嚴辭講法理,一視同仁講公平,把解決思想情緒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就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糾紛。 (五)源頭治理矛盾糾紛,做到"三制聯動"。一是要推行矛盾糾紛預警制。堅持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的各項制度,堅持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矛盾糾紛,特別敏感期、重大節會活動期要重點集中排查調處,針對群體性事件隱患、苗頭以及發生過群體事件可能出現反復的矛盾糾紛問題要開展專項整治,分級納入預警處警台帳管理,逐一督辦銷號。二是要推行建立健全應急處理機制,暢通信息渠道,及時發現和收集內幕性、預警性信息,及時調整完善應急處置預案,立足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之中。三是要推行引發矛盾糾紛責任追究制。高度重視矛盾糾紛所付出的代價,既要算行政成本帳、經濟損失帳,又要算政治、社會負面影響帳。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追究相應責任。
⑤ 如何村民調解矛盾糾紛
「村官」雖然不大,卻要「上管天下事,下管雞毛蒜皮」每天都會遇到許多矛盾糾紛。因此,調處矛盾糾紛是村幹部一項重要的經濟性工作,那如何調解各種矛盾呢?下面進行舉例分析:
1、如何處理家庭糾紛?首先要耐心聽、細心觀察、了解全面,其次是要公平、公正合乎情理的處理問題,學會考慮不周留後遺症。
2、如何處理宅基地糾紛?處理該類糾紛一定要秉公,一碗水端平,必要時可訴諸法律程序。在處理該類糾紛中,村委會就是要巧妙的抓住雙方都怕打官司、怕結怨的心態,因勢利導,最終促成和解。
村幹部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法依法,有理說理,靈和應變。總之,要以維護村民利益為前提,要以為民服務為准則,要以平息事端為核心,要以處理矛盾為根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矛盾糾紛妥善處理,使村民生活安定健康,使各村和諧穩定。
掌握和積累一些有效解決農村矛盾糾紛的方法和途徑,可以幫助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把一些棘手的矛盾糾紛進行化解,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巧妙地利用這些工作技巧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好農村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處理矛盾糾紛的步驟和方法,在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雖然不是很全面和科學,有待加以完善,但是具有一定是實用性。在實際處理矛盾糾紛時,我們要了解情況,因勢利導,方法得當,靈活運用,處理及時,就能有效地解決各種矛盾糾紛,減少矛盾糾紛的升級,從而密切與廣大群眾的關系,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⑥ 矛盾糾紛化解存在的問題
一是牢牢堅持黨的領導,推進訴源治理。在黨委的領導和支持下,形成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築牢矛盾化解人民調解陣地。強化考核驅動,抓好目標落實,適時將民商事案件萬人訴訟率、矛盾糾紛調處率、解決率、專職調解員配備及工作開展情況、糾紛響應度等納入政法建設考核。二是充分發揮「無訟網路」作用,提升調解成效。探索構建矛盾糾紛化解新平台,推進無訟網格建設,以村居網格員為單位,以預防糾紛發生為抓手,以矛盾調處為重點,打造「無訟網路」。推行審務進村居、法官與網格員結對,建立一鄉鎮一審務站,進一步深化網格員矛盾調處成效,在服務鄉村振興、村民自治前提下,促進矛盾糾紛的就地化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鎮村」的目標。三是因地制宜落實「楓橋經驗」,推進多元化解。暢通與行業協會、行業組織、商會等對接渠道,推進調解前置,實質發揮行業調解、律師調解、商會調解等訴前調解作用。積極推動訴訟服務全方位改革,探索建立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線上、線下雙升級,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指尖上」解紛的便捷。充分發揮法庭在鄉村治理中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審判職能作用,不斷推進自治、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加大對多元化解工作的宣傳,讓社會公眾更多了解多元化解、訴前調解的便捷、高效、低成本。
⑦ 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遵從自己的內心,解鈴還須系鈴人。
與他人有著怎樣的千思萬緒,還是自己最清楚。只有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到無愧於心才能有效遠離矛盾糾紛。
步驟閱讀
2
真誠的溝通,以理服人,讓自己和對方都能夠心悅誠服。
想要別人心服口服,必須要先讓自己心服口服。
講道理,使對方也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思考問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步驟閱讀
3
提高自己的修養,不要出言不遜、動手傷人,誰先動粗誰就輸了。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管對方如何張牙舞爪,自己都要時刻保持冷靜。必須自己要「占理」,不能強詞奪理。要不然只能使矛盾越激越厲害,最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有理,誰強詞奪理,大家心裡都明白。爭取到群眾的支持,使對方望而卻步。
步驟閱讀
4
不要一味遷就他人,適當與人保持距離,保持自己的框架。
車與車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才能避免追尾。人也是一樣,俗話說,距離產生美感,一味遷就終會傷人傷己,導致一拍兩散。就好像相互取暖的刺蝟,只有適當保持距離,這樣才能避免彼此相互受到傷害。與陌生人之間,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這樣才會讓彼此感覺好一點。靠的太近,會讓彼此都會感受到對方的威脅,心理學上面叫做「心理侵犯」。
步驟閱讀
5
必要時還是要拿起法律的武器,遇到自己化解不了的矛盾,還是需要請求法律的支援
⑧ 預防和化解社會糾紛學習內容記錄怎麼寫
當前我們國家仍然存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管理方式滯後、社會矛盾復雜多樣以及國際對敵斗爭尖銳復雜等情況,就必須加強社會矛盾化解工作。社會矛盾是引發案件的主要因素,案件是各類矛盾發展的結果,是最突出、最嚴重的矛盾。以往要求政法機關發揮職能作用更多的是強調依法辦案,現在進一步要求把執法辦案工作向化解社會矛盾延伸、向社會管理工作拓展。因此,審判機關要充分認識肩負的重大責任,把深入推進化解社會矛盾工作作為履行職責的重要內容、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結合辦案拓展和延伸審判職能,從源頭上化解,從管理上預防,努力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深入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是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的重要舉措,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關鍵 性工作,只有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健全制度機制,真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始發階段,才能築牢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一、 創新工作方法, 排查矛盾抓苗頭
面對新形勢下矛 盾糾紛出現的多樣化、復雜化趨勢,必須不斷創新方法,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主動排查,超前防範,在第一時間全面掌握各種矛盾糾紛的詳細情況和動態,做到未動預知,異動先知。 以已發生和可能發生的矛盾糾紛問題為重點,詳查基本情況、誘發原因、性質類型、表現形式、危害程度、化解難度和潛在趨勢,作出分析判斷。以血緣、地緣、業緣、親緣、情緣為延伸點,詳查流動人口、外出打工人員和社會閑散人群等不確定對象的情況,防止"盲區"和"死角"。要注重專項排查,准確了解各種矛盾糾紛的特殊情形。對一些涉法涉訴、多年上訪等容易反復的矛盾,要採取 措施防止擴散蔓延,在查明歷史背景、摸清來龍去脈、事實真相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予以解決,失去條件解決不了的,要做好相關解釋說服疏導或救助工作。
二、 健全長效機制, 預防矛盾走前頭
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必須著眼於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努力實現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要建立完善超前預警機制。對重大 矛盾糾紛、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群體性事件等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和重要緊急信息,實行每天零報告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報送、處理為一體的工作機制。堅持調解優先原則,積極推行訴前告知、訴中委託制度,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銜接配合機制,努力做到能夠在人民調解中解決的問題,力求不上升到行政調解上來;能夠在行政調解中解決的問題,力求不上升到司法調解上來。建立完善人民調解協議訴前司法確認機制,不斷提高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律地位和履行率,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民間、解決在基層。要把法制宣傳教育貫穿 於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全過程。要根據廣大群眾的法律需求,要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深入開展法制宣傳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戶活動,突出抓好社會治安、調整規范經濟利益關系、基層民主、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注重建立合理有序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學法、用法、守法、堅 持依法辦事,從根本上促進社會和諧。
三、 維護群眾利益, 減少矛盾堵源頭
群眾利益無小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不好,矛盾就會滋生蔓延。要牢固樹立"離群眾越近離穩定就越近,離群眾越遠離穩定就越遠"的觀念, 始終把關注民生、維護群眾利益作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在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中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真正做到矛盾不激化、問題不積累。 要抓好積案清理化解和案件評查工作,在法院內部組織開展查問題、查根源、查危害和查責任"四查"以及評執法質量、評典型案例和評辦案能手"三評"活動,及時查擺整 改執法中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努力減少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的發生,從源頭上夯實和諧社會基礎。
四、深入開展司法調研活動,及時了解社會實情
深入基層調研、傾聽群眾意見,是加強和改進審判工作的一條主要途徑。基層法院應緊緊圍繞"解難題、促轉變、上水平",深化"雙百"走訪和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司法調研服務活動,走進社區、村鎮和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加強法制宣傳,了解社會民意,掌握第一手資料,並積極研究審判工作化解社會矛盾、服務社會管理、公正廉潔執法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方法,在創新工作、提高水平、增強實效上下功夫。同時,要把法制宣傳和審判工作宣傳融入走訪調研的全過程,通過開展法律宣傳教育促進企業合法經營、增強群眾法制觀念,營造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
五、深刻剖析社會矛盾,做到胸中有數
做好社會矛盾化解工作,必須了解和掌握社會矛盾的新特點。當前,我們仍處在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社會矛盾觸點增多,敏感性、關聯性、對抗性、破壞性較為突出,這些社會矛盾背後集中反映了各種利益的沖突。我們要深入認識和准確把握社會矛盾特點,探求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什麼,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反腐倡廉等層面有針對性地研究具體措施,最大限度地做好社會矛盾化解工作。
六、堅持把化解社會矛盾貫穿於執法辦案的始終
要充分發揮執法辦案的基礎作用,依法嚴厲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嚴重刑事犯罪,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等嚴重經濟犯罪,嚴肅查辦企業改 制、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環境保護等領域發生的危害民生、侵犯民權的職務犯罪,著力監督糾正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努力從源頭上減少不穩定因素,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要努力推動執法辦案工作向化解社會矛盾延伸,認真開展釋法說理、心理疏導等工作,積極引導和幫助當事人化解積怨,最大限度兼顧各方利益訴求,最大限度兼顧法、理、情,真正使執法辦案的過程成為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穩定的過程。
總之,只要我們審判機關深入社會,了解實情,並在辦案執法和信訪接待等方面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就能夠在審判環節最大限度化解社會矛盾,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做出一定貢獻。( 來源/民和縣人民法院 作者/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