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布依族能和漢族通婚嗎
布依族可以和漢族通婚。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嚴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終弟及的轉房制習俗。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歡藉助年慶節俗、趕集和集體聚會的時機,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組合的方式,通過談天說笑和唱歌對調,傾訴或表達彼此的感情。
⑵ 布依族的民族歷史
布依族歷史:
出土文物
布依族先民一般認為是由「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上古時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建國後在平壩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威寧草海等地區發現40餘種「有段石斧」及「幾何印紋陶」等新石器時代的越人文化即是力證,時間是自殷商至戰國初期。
春秋戰國時期
據《華陽國志》記載,南盤江、北盤江、江水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發祥地。紅水河古稱牂牁江,春秋時以江名國。《貴州古代志》考其國境包括今烏江以南延展到兩廣大部分地。戰國時牂牁國衰,其北部夜郎,以至西漢末年,分布在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國的主體民族之一,仍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
漢唐時期
東漢至兩晉南朝,布依族被稱為「僚」。唐、宋、元時期則為「番」、「番蠻」、「西謝蠻」、「南謝蠻」等。隋唐時期,封建領主經濟興起,王朝始給布依族首領封號,實行羈縻政策。
明清時期
自明、清迄建國前稱「仲家」、「仲苗」、「仲家苗」、「夷族」等。同時在本民族內部,復又有很多互稱。如望謨縣稱彼此為「濮拉」,縣境內的各區之間的布依族又稱彼此為「濮洛」、「濮榜議」,貞豐縣稱冊亨縣的布依族為「濮央」,冊亨縣和羅甸縣稱望謨縣的布依族為「濮曼」等等。
建國後
1953年經本民族共同商議,一致同意以本民族的自稱為族稱,統稱為「布依族」。
⑶ 布依族的男人是不是跟漢族男人比起來難相處
要看你們的了解程度,跟民族無關,還有就是你能接受少數民族的一些風俗習慣嗎
⑷ 布依族的生活習性和漢族有哪些不一樣
1、布依族主要生活在貴州,居住干欄式石板房。
2、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 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長褲...
3、婚姻實行自主婚。 接親時要對歌,。 「跳花會」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動。
(4)布依族和漢族有關的矛盾糾紛擴展閱讀: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分布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綉花、雕刻面具。
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
布依族的服飾特色是潔凈淡雅和莊重大方。男子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花圍腰,也有著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蠟染百褶長裙的。節日里還佩戴各種銀質首飾。
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於河谷平壩上。富有地區特點的「干欄」樓房,上層住人,下層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近親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⑸ 史上布依族與漢族的戰爭
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變而來。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漢族史籍中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經本民族共同商議,一致同意以本民族的自稱為族稱,統稱為「布依族」。
清嘉慶二年(1797)夏歷正月初,為了反抗官府重重剝削及強征農民去鎮壓苗民起義而爆發了大規模的南籠府少數民族布依族農民起義。起義堅持近一年之久,勢力廣達數百里。這次農民起義的領袖是少數民族布依族婦女王阿崇(1778—1797,號囊仙)和韋朝元(1768—1797,號光仙,人稱「七綹須」)。同年八月,清廷連派重兵鎮壓,起義軍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王、韋等被俘,後被送北京,英勇就義;在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1854年獨山州少數民族布依族農民領袖楊元保首先揭竿而起,領導少數民族布依族、少數民族苗族、少數民族水族、少數民族漢族等民族的農民和手工業者數千人舉行起義。攻抵獨山州南門,揭開了貴州各族農民起義的序幕;1855年鎮寧扁擔山爆發了曾煜華等領導的少數民族布依族起義和上江(今三都少數民族水族自治縣境)少數民族布依族羅光明領導的布依、水、漢等族人民參加的農民起義;此外,廣大少數民族布依族農民還和苗、漢、侗、水等族人民一起參加了少數民族苗族農民領袖張秀眉、陶新春、岩大五等分別領導的農民革命軍。所有這些農民起義都打擊、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清王朝在貴州的統治勢力。鴉片戰爭以後,少數民族布依族地區還數次掀起了反抗帝國主義傳教士進行文化侵略的斗爭。主要有1906年羅發先領導的貴定少數民族布依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武裝斗爭和1907年韋仁興領導的鎮寧扁擔山地區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共滇桂黔邊區縱隊的領導下,鎮寧、關嶺、安龍、興仁、興義等地少數民族布依族青年組成了六馬游擊隊(後改編為羅盤游擊區第七支隊)和興義游擊團,1949年11月解放軍進入貴州少數民族布依族地區, 1951年3—5月解放軍最後肅清了盤踞羅甸、望謨、冊亨等地區的國民黨殘余部隊,少數民族布依族地區獲得了全面的解放。
王囊仙(1777—1797),女,布依族,本名王阿崇(又作阿從),自幼習武,能以巫術為人治病,以宗教形式組織布依族人民起義,民間稱為囊仙(布依語,意為仙姑);嘉慶二年正月初五(1797年)起事,號稱皇仙娘娘,其軍最多時達數十萬眾,義軍先後攻下普坪、貞豐、興仁、興義,直撲紫雲、長順、織金等地,各地的布依族、苗族、彝族人民紛紛揭竿而起,直指省城貴陽;清廷派大軍鎮壓,使布依軍漸陷困境,逐步退守;攻陷布依軍根據地,生擒王囊仙等;用囚車押送北京,於農歷十一月初七(1797年12月24日)將王囊仙凌遲處死,時年僅二十歲[26] 。
清代嘉慶年間南籠布依族大起義是嘉慶年間的歷史大事之一,布依族因此在清朝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清朝統治者在貴州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後,加劇了階級剝削和民族壓迫;清代官吏、地主、高利貸者紛紛進入布依族居住地區,與當地農村中的土目、亭目、把事勾結起來共同剝削、壓迫農民,霸佔了大量土地的土司,不僅強迫農民種靠「印田」,而且平時要強迫農民為其服各種勞役,以供其婚喪、宴客、住、行及一切吃喝玩樂使用。封建地主、官吏、甚至差役兵士也利用一切機會敲詐勒索人民,連穿民族服裝也被指為「違制」而受罰。在殘酷剝削之下,清嘉慶二年(1797),暴發了以布依族為主體,有苗、漢各族人民參加的反清起義——南籠布依族起義——起義斗爭歷時8個月,震驚清廷,是清朝時期貴州一次震動面大,影響深遠的農民革命斗爭,也是布依族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起義。
韋朝元
韋朝元(1768—1797)清貴州南籠(治今安龍)人,又名德明,號七綹須。布依族。善拳能醫。由於不滿土官、流官、地主、高利貸者對布依族人民的殘酷壓迫,在乾嘉苗民起義影響下,於嘉慶二年(1797年)2月,聯合王囊仙等組織本民族人民共同發動反清起義。義軍勢力全盛時期,佔領了西北至今威寧、黔西,西抵雲南邊境,半個貴州及廣西、雲南部分地區。
⑹ 她是布依族,我是漢族,遭到家裡人的反對,不允許我娶少數民族的女人,我該如何處理~謝謝
據我所知,布依族並沒有什麼禁忌,都不知道作為漢族人的你們的家人怎麼反而會因為對方的民族而反對?
好好的跟家裡人溝通一下,到底是不是因為對方是布依族而反對?
如果覺得她挺好,適合你,那就繼續努力,共同贏得家裡人的認可。
⑺ 布依族和漢族生下的孩子 算混血嗎
不算,因為布依族和漢族在族源上是同源的同是炎黃子孫。
華夏族是個逐步融合擴大的概念。公元前4000年,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北部居住著夏族,晉南關中一帶居住著華族,淮河以南和漢江流域居住著蚩尤的先人。公元前2700年夏族領袖黃帝東進,戰勝華族領袖炎帝,兩族達成聯盟並將蚩尤滅掉,占據整個中原,華夏二族逐漸融合成華夏族。後來華夏族融合了藏緬族、吐火羅人、東夷、通古斯族、西戎、祝融氏、蚩尤後代、匈奴、鮮卑等。西漢時期,一個以華夏族為基礎的新民族:漢族產生了。漢代漢族是由華夏族與東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族的血液。
⑻ 布依族有沒有規定女人和漢族結婚了在離婚不能進家鄉
民族習俗代替不了法律,只要你有合法身份沒人能阻止你回娘家。最多是被他人說閑話而已。
⑼ 布依族的由來
布依族的由來: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變而來。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漢族史籍中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原駐民。布依族與壯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變而來。
布依族,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萬餘人。現位居全國56個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布依族大部分以「布依」或「布越」自稱。「布」是「人、民族」之意,「依」即「越」,是布依族族名專稱。「布依」就是「依人(越人)」的意思
⑽ 布依族的人跟漢族比哪智商更高一些
天才是百分之99的汗水+百分之1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