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的《反家庭暴力法》具體都有何規定
我國《反家庭暴力法》具體規定有以下幾點。對家庭暴力者處拘留和罰款;家庭暴力可作為離婚理由;有反家庭暴力職權的公職人員對待家庭暴力案件不可玩忽職守;反對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單位、個人對家庭暴力有制止的權利。
⑵ 關於家庭暴力的法律保護和規定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規定:
1、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回受害答人要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
2、《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愛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3、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
(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⑶ 反家庭暴力法是民法還是刑法
不能簡單地說是民法還是刑法,家庭暴力的責任體現在三個方面: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家庭暴力是一種侵犯人權、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實施這種行為的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2、行政法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3、刑事責任。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
⑷ 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規有些什麼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規定:
1、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受害人要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
2、《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愛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3、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
(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⑸ 《反家庭暴力法》規定,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哪些原則
根據中國婦聯抽樣調查,家庭暴力現象在我國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它不僅發生在夫妻之間,還多發於父母與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與年邁父母之間。據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婦女已高達30%,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有近10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體。這一背景下,將家庭暴力納入有效的法律干預之下,刻不容緩。
在當前,我國法規對家庭暴力的干預仍零散的分布在不同的法律體系中,執行力嚴重不足,缺乏綜合性的專業立法,已難以跟上反家暴的現實需要。雖然從2000年至今,全國28個省(區)市都相繼出台了反家暴專門法規或政策,但由於都屬於地方層級的法律法規,在權威性和層級上都有待提升。因此,制定一部全國性的反對家庭暴力法殊為必要。
家庭暴力的發生有著多種原因,這意味著法律對於家庭暴力的干預也必須多樣化,形成合力。全國政協委員李仁真曾建議,多機構合作的干預模式,是國際國內通行的一些做法,也是由家庭暴力的特點和受害人的需求決定的。此次立法草案對此作出了回應,其中進一步明確了政府、社會組織、自治組織和學校、醫療機構等各方職責,並設立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應該說是充分因應了當下反家庭暴力的現實需要,增強了立法的現實針對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家庭暴力在我們社會更多隻被視為只是家庭內部的問題,被道德化看待,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社會對於家庭暴力進行干預的進程。但無論從現實還是從各國的立法實踐來看,遏制家庭暴力都需要且大多已被納入法律程序。換言之,在看待家庭暴力的問題上,我們迫切需要從觀念上予以重新審視。可以預期,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將大大提升整個社會對於家庭暴力行為的正確認識。
在一個文明和法治社會,家庭暴力不僅是對家庭秩序的破壞,對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的威脅,更是對社會文明和法治底線的突破。反家庭暴力法若最終獲得立法通過,這對於我國反對家庭暴力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⑹ 家庭暴力如何處理 婦女維權如何反家暴
我們對於家暴存在很多的誤解,比如認為家暴只有零次與無數次的區別,因此,女人面對家暴,似乎只有離婚逃離的一個選項。
施暴者會一直施暴嗎?的確有可能,這是因為人總是容易習慣於過去的、熟悉的行為模式,想要改變自身的行為模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哪怕人能夠意識到某種行為是有害的或者錯誤的,但還是會不斷重復。比如,吸煙、酗酒、濫賭……
但是,如果施暴者能夠痛改前非,有較強的意志,具備開放的態度和自我完善的意願,他就能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另一方面,如果施暴者的家人能夠採取一些有效的應對措施,也可以促使有家暴傾向的人改過。
緣盾情感作為專業機構,其實並不主張女人一旦遇到家暴就輕言離婚。首先,女人如果不幸遭遇到家暴,其實可以採取一些有效、果斷的應對措施,女人可以跟施暴者設定明確、清晰的界限來保護自身,同時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離婚反而是「下策」。
其次,女人遭受到家暴後,也要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為。事實上,我們緣盾曾接受過的家暴求助案子中,女人或者是語言過分尖銳,無意或者故意踩到施暴者的某個「心理痛點」;也或者是不懂得「以柔克剛」,明知道施暴者開始動怒,還要故意硬碰硬,忽視了引火燒身的危險……
總之,當施暴者處於一種心理失控的狀態時,聰明的女人應該及時安撫,或者暫時遠離,而不是火上澆油,甚至刻意觸碰對方的底線。畢竟,再溫和的人也是有底線的,故意觸碰對方的底線很有可能導致對方怒不可遏。
當然,這決不是給施暴者的錯誤行為找借口,無論如何,一家人都應該放下各自的偏見,真真正正地坐下來溝通交流,好好解決問題,任何暴力行為都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另外,施暴方一旦受到刺激,開啟「家暴模式」時,往往處於單向思維的狀態,這時女人千萬不要跟施暴方講道理,或者嘗試跟施暴方硬碰硬,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說他喜歡聽、體貼、暖心的話,讓施暴方冷靜下來,就有可能避免家暴的發生。
最後,家暴其實是負面情緒的釋放方式,很多施暴者不懂得如何釋放負面情緒,才會採取暴力手段。因此,女人平時多幫施暴者消除或者排解負面情緒是關鍵,跟他多溝通,引導他健康地釋放負面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由於每個案例中出現的變化太多,每一個成功的案例都是獨一無二而不可復制照搬的,否則操作不好就會起反作用。因此,在實施之前最好咨詢下情感導師,結合專業情感導師實時跟進指導才能讓感情修復更加順利。
⑺ 父母體罰孩子,會不會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暴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看後果。傷情嚴重這些法律都用的上。打一下就要坐牢,走遍天下都沒有這個道理。
⑻ 家暴違反侵權責任法嗎
家暴是違犯侵權責任法的,也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侵權責任法第二條明確確定了保護范圍,家暴屬於侵犯健康權的行為,嚴重的甚至會侵犯生命權。當然,如果是男方對女方家暴,還要違犯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
第二條 保護范圍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