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提出反訴,法院可以拒收反訴
反訴應基於同一法律關系,且能吞並本訴,才可能受理。不是任何反訴法院均受理。建立另案起訴,也沒有實質區別,最多就是訴訟費多一倍。
Ⅱ 合同糾紛的案例分析
第一:合同屬於可撤銷合同,因為該房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單方不得自行處置。
第二:合同當事人一方被偽造簽章,不應視為真實意思的表達。當然可以撤銷,除非當事人予以追認其效力。
Ⅲ 合同糾紛 案例分析
食品廠超過一周回復,要約人沒有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遲延的承諾應視為專新要約,商場屬對此要約沒有承諾。
三天後,食品廠又向商場發出要約,只是同意交貨時間的安排,雙方對主要條款(價格)沒有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沒有成立。
如何處理,雙方協商;協商不成,由食品廠獨自承擔責任。
Ⅳ 在合同糾紛中,被告提起反訴的時間節點是怎樣規定的
反訴一般是指在已經提起的訴訟中,被告以原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藉以達到抵銷、動搖或吞並原訴的目的。在民事訴訟中承認反訴機制,是為了平等地保護當事人各自的合法權益,實現訴訟經濟和避免在相關聯案件上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反訴的本質是被告依法向原告提出獨立的反請求。反訴對本訴請求有對抗性,其目的為了抵銷、吞並或推翻本訴的主張,甚至可能獲得原告的給付;反訴與本訴具有關聯性,即它們的訴訟請求存在著法律或事實上的聯系。
第一,法律性質不同。反訴屬於請求權的范疇;反駁則屬於抗辯權的范疇,如在一合同糾紛中,原告請求被告支付貨款,如被告證明原告違約,不產生付款義務則為反駁,如被告請求原告賠償因原告違約而給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則為反訴。
第二,獨立性不同。反訴是一種獨立的訴訟請求,反駁則不具有訴訟性質,不主張獨立的請求和權利。反駁僅是對原告請求和理由的簡單、直接否定,不構成獨立的訴,反訴與本訴既可以合並審理,也可以不合並審理而另行起訴,且即使本訴的撤回也不影響反訴部分的審理;而反駁必須依存於本訴,而且無論如何抗辯,都不能產生新的請求。
第三、提起的時間不同。反訴只能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提起;而反駁則可以在一審、二審、重審、再審的任何時候提出。
第四、對抗方法不同。反駁是直接否認對方的權利,是一種消極的防禦方法,只是證明原告的訴訟不能成立或不能全部成立,請求法院判決原告敗訴或部分敗訴,並不提出自己的訴訟請求,不對原告主張什麼權利。反訴則是一種積極的進攻方法,被告不是直接否認原告的權利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訴訟,而且還要求判決自己勝訴,支持自己的訴訟。如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侵權責任,被告以原告亦有一定過錯抗辯,即為反駁。經審理屬實的,可直接從原告請求的數額中扣除。而原告要求被告承擔合同或侵權責任,被告以另一法律關系的事實和理由提出原告對被告負有債務,要求抵銷原告訴訟請求的,屬反訴。
第五、作用不同。反駁只能使原告請求全部或部分不成立而敗訴。反訴則起抵銷、吞並和推翻原告請求甚至達到反給付的作用。
第六、處理方式不同。反訴原則上應與本訴合並審理,但如合並審理不利於案件的及時處理,也可以分案審理。
Ⅳ 打草合同糾紛有關的反訴狀
請看案例:
合同糾紛反訴狀
反訴人(本訴被告): xxxxx時裝有限公司
住所:上海市**路1號**廣場19 B
法定代表人:**,職務: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
委託代理人:
被反訴人(本訴原告)xxxxx有限公司
住所:**路791弄3號樓75室
法定代表人:**,職務:總經理
反訴人就 與 被反訴人定作合同糾紛 一案,對被反訴人提起反訴。
反訴請求:
1、 判令解除合同;
2、 判令被反訴人退回反訴人預付款共 元;
3、 判令被反訴人賠償反訴人的經濟損失 元;
4、 判令被反訴人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事實與理由:
2004年3月30日,反訴人與被反訴人訂立編號為03SY-N003(03SY-N004)的加工定作合同。合同約定,被反訴人按客戶要求加工定作 ,應於2004年4月19日(2004年4月5日)之前送**路全數檢品,並負責對B品,即經檢測質量不合格產品,進行維修,貨款於大貨出貨後40天(30天)內支付。合同訂立後,根據合同的約定,反訴人於2004年 月 日向被反訴人支付了合同全額貨款10%的預付款,即 元( 元)。
2004年4月 日,被反訴人的產品經送唯益路檢品,質量不符合合同要求,經反訴人催促,被反訴人仍然不能對產品質量問題進行補救,卻反而要求反訴人帶款提貨,完全違反當初合同的規定。
反訴人認為,被反訴人作為合同加工承攬方,應承擔保證產品能達到合同規定質量要求的義務,但被反訴人產品經檢驗質量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要求,也未採取任何補救措施,致使反訴人不能向客戶履行另外的訂貨合同,投入的資金也無法得到回報,損失嚴重。對此,被反訴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特提起反訴,請求保護反訴人合法利益。
此致
xxxxxxx區人民法院
反訴人:xxxx有限公司(公章)
法定代表人:xxxx
委託代理人:
2005年 4月 日
附:
1、本訴狀副本2份。
2、本案涉及的加工定作合同1份
客戶指定書1份
產品檢測報告1份
損失證明1份
Ⅵ 求合同法案例(含裁判要旨)
經適房買賣合同效力的成功案例及裁判要旨(2011-02-15 22:31:21)轉載▼標簽: 北京市合同法經濟適用住房合同無效規定雜談
一、案情概要:
2009年3月27日,原、被告通過北京某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居間,訂立了《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北京市存量房屋居間合同》,合同約定被告將其位於某區西苑41號樓3單元01號(建築面積147)住宅房屋(已取得產權)以九十萬元價格轉賣給原告,付款方式為:訂合同時交定金兩萬元,2009年4月5日首付二十三萬,餘款通過貸款方式付清。合同約定被告(出賣人)在收到首期購房款的當日將該房屋交付給原告(買受人)。原告按約交付了首期購房款,被告將涉案房屋交付原告。雙方訂立的《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第十條約定了權屬轉移登記事項:「自本合同簽訂之日起430日內,雙方共同向房屋權屬登記部門申請辦理房屋權屬轉移登記手續」,原、被告雙方在合同補充條款中約定,「買賣雙方在簽訂本合同後430日內(房產證發放日期滿五年後),賣方(被告)配合買方(原告)申請貸款」。但在合同約定的辦理產權過戶及銀行貸款時限屆滿後,被告拒絕提供辦理過戶及貸款的手續,依據《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第十條、補充條款2規定,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被告履行合同義務,並依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雙方訂立的合同條款約定,被告承擔違約責任。
二、訴辯主張:被告針對原告的訴訟,提出反訴,請求確認經適房買賣合同無效,理由是經適房不得上市效易,主張的依據是國務院關於保障困難家庭住宅相關規定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經適房管理辦法。
原告對反訴的辯稱:反訴原告與答辯人雙方通過居間房屋買賣,未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合法有效,反訴原告的三項主張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並請人民法院支持答辯人的訴訟請求。反訴狀依「經濟適用房未滿五年不允許上市交易」為由,要求確認無效,其理由不符合法律規定。
1、從住房面積和上市起算時間上看,反訴原告訴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
《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經濟適用住房單套建築面積控制在六十平左右,本案中的房屋面積遠遠超出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規定的限制性條件,不能依據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做為確定合同無效的依據。《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及《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21條規定,上市交易時間均從購買之日起計算,不是從取得產權證之日計算,北京市2008年4月份以後的相關規定也是按兩種條件計算起點,從取得契稅完稅憑證或者所有權證的時間計算,2008年4月8日以前建成的房屋,仍按購房合同訂立之日計算五年時間。本案中的房屋屬2001年建成,上市交易的時間自購房之日計算,超過五年時間,符合上市交易條件,如果按反訴原告所述的產權證取得時間,根據雙方訂立合同第十條約定「自本合同簽訂之日起430日內,雙方共同向房屋權屬登記部門申請辦理房屋權屬轉移登記手續」,應視為本條對合同效力作了附期限或條件附加,照此計算,雙方約定的交易時間是2010年5月27日,已超過五年時間,依據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雙方訂立的合同合法有效。
2、依據《合同法》第八條、《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四條,《司法解釋(二)》第八條規定,認定合同無效只能依據全國人大的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的禁止性強制性規定,目前關於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的規定,並非合同法規定確認無效合同的法律依據。
3、實踐中根據老房老辦法新房新辦法的處理原則,北京市相關規定,自2008年4月8日以後新建的經濟適用住房,依照面積六十平米的標准和產權證取得之日計算上市交易,本案中的房屋建成時間在2002年,按照老房老辦法規定,符合交易條件。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五條、《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八條規定,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成就;反訴原告的起訴行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和相對人的請求作出判決;參照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二條規定的法理精神,在起訴前已滿足了條件的,可認定房屋買賣合同有效,是對合同效力的補正。
三、法院裁判:
原被告雙方訂立的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雖然違反了北京市關於購買經適房的政策,但並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規定,合同法實施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故被告關於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辯解與反訴請求本院不予採信,原告履行了自己的付款義務,被告如約交付了房屋,現涉案房屋已經具備上市交易的條件,故原告要求辦理過戶登記及貸款手續,理由正當,本院予以支持,反訴原告要求返還房屋並給付房租的反訴請求,依據不足,本院無法支持,綜上所述,依據合同法第八條、第五十二條、第六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規定,判決如下,被告於本判決生效後六十日內協助原告辦理貸款及過戶手續;駁回反訴原告的反訴請求。
被告不服一審判決,以原有主張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並向原告發送了解除合同的通知,二審經審理後,依法維持原判,駁回上訴。
四、律師評案:
一、本案無爭議的事實:⑴、房屋建成時間為2001年;⑵、面積147平米;⑶、產權取得日期2005年;⑷、交易時間2009年;⑸、入住時間2009年;⑹、合同明確約定辦證過戶時間滿五年後的2010年5月27日;⑺、付款方式為首付加貸款。
二、被告主張「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理由例舉了「有限產權、土地劃撥、無權處分、公共利益、未獲通知」等,這樣的訴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
二審程序中上訴方補充提交三份證據,並非新證據,不能成為改變案件事實的依據,依據最高院證據規定審核不符合證據三性;解約告知與上訴請求有矛盾,系一審庭審後才形成,被上訴人已經提起繼續履行合同之訴,其解約告知失去法律意義;銀行的貸款規程與本案沒有關聯,僅屬於實際貸款業務中的操作程序及銀行審核規則層面的問題,概與本案爭議的履行貸款義務及辦理過戶責任(前期義務)無關。
三、雙方之間的爭議集中在法律適用方面,經濟適用房屋買賣合同是否無效,上訴人主張無效,但不能提供無效的法律依據。
國務院若干意見不屬於效力性強制規范,該意見第(十)規定和《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控制的是六十平米以下的經適房。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的效力層級低,不能成為確認合同無效的基礎性規范依據。上訴人在簽約時明確約定五年期滿後過戶,表明其明知「限售期滿後」的交易合法。涉案合同繫上訴人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有效。
四、根據「老房老辦法、新房新辦法」的處理原則,北京市規定的新辦法規范的是2008年4月8日以後新建的經適房,新辦法限制面積是六十平米,新辦法限制交易起點自產權證取得之日起未滿五年。《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及《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老辦法),上市交易五年時間的起算點從購房之日起計算,不是從取得產權證之日計算。涉案房屋建成時間是2001年,上訴人購房時間是2001年10月17日,交易時間為2009年3月27日,依照老辦法規定交易的行為遠遠超過五年限售期規定。依據《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規定,原被告之間的交易具備法定條件,上訴人關於未滿五年限售期不得交易的理由不能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式下進一步做好房地產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2號)》規定,正確理解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使用權轉讓條件的規定,准確把握物權效力與合同效力的區分原則,盡可能維持合同效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五規定,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在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第(三)關於房地產案件審判工作,針對房地產案件審判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就如何認定合同效力和情勢變更原則適用問題:嚴格合同無效的法定條件,盡量維護合同關系的穩定,站在維護法律嚴肅性和社會經濟關系有序協調發展的高度,嚴格把握無效合同的認定標准。按照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分析和把握法律規定的性質和精神,正確界定當事人民事行為的目的,凡不屬於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要堅決維護合同對雙方當事人的約束力,通過穩定的合同關系提高市場行為的可預見性和合同利益的確定性與可信賴性,促進經濟生活的協調發展,不要讓司法裁判成為當事人違反誠信避險趨利的途徑和手段。提出無效主張的一方,真實動機和目的在於房價上漲,合同無效為借口,以破壞誠信原則為代價,損害買受方的合法權益,其不當訴求不應得到法律支持。整理律師張生貴13240422999
Ⅶ 求因為寫合同書時話語使用不當導致歧義,從而產生合同糾紛的案例,古今中外都可以。
1、倪先生委託一家代理公司注冊5個簡訊實名,但由於其中一個未能注冊成功,使得雙方在注冊費用結算問題上產生分歧並對簿公堂。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注冊人倪先生要求代理公司全額退款的請求。
2006年8月31日,倪先生與上海迎眾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簡訊實名服務合同》,約定由迎眾公司為倪先生提供包括羅孚汽車、福特汽車、美洲豹、法拉利、第1財經在內的5項簡訊實名注冊服務,注冊年限10年,注冊費共計3.5萬元。
合同簽訂後,迎眾公司為倪先生向北京鋒眾網科技有限公司申請注冊,但「福特汽車」未能注冊成功。由於雙方在合同中曾約定「如注冊不成功,全額退款」,倪先生為此向迎眾公司提出全額退款要求。在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倪先生向法院提起訴訟。
原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倪先生和迎眾公司之間的注冊合同並未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在合同約定注冊的5項簡訊實名中,僅「福特汽車」一項未能被注冊,迎眾公司應當向倪先生退還該項注冊費5000元。倪先生不服,提出上訴。
市二中院認為,雙方合同約定的5個簡訊實名有獨自的注冊費,其中一個未注冊成功並不影響其他簡訊實名的功效,倪先生上訴認為5個簡訊實名不可分割的理由不能成立。合同雖約定「如注冊不成功,全額退款」,但雙方對此約定的理解有分歧,根據5個簡訊實名有各自的注冊費、可以分開的情況以及誠實信用的原則,該條款應理解為未注冊成功的,退還未注冊的簡訊實名的全額費用,而非合同約定的所有簡訊實名的費用,因此倪先生以迎眾公司未注冊成功其中一個簡訊實名為由要求退還合同全部金額,法院難以支持。故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2、1995年10月17日,原、被告簽訂一份機動車輛保險合同(保險單)。該保險單載明:原告將其一台賓士S320型轎車向被告投保車輛損失險、第三者責任險、玻璃險、失盜險;車輛損失險保險金額為120萬元人民幣;該保險單背面附有「機動車輛保險條款」,責任條款規定:自燃、明火烘烤、故障、人工直接供油等造成保險車輛損失的,保險人不負責賠償。1996年1月7日,原告駕駛車輛在大連開發區發生火災,車輛被燒毀。消防部門認定為「自燃」,對自燃的解釋依據公安部消防局編寫的《防火手冊》,解釋為:「凡不需要外界明火作用,而是由於物質本身的化學變化,或受外界溫、濕度的影響,發熱並積熱不散達到其燃點而引起的自行燃燒」。原告向被告保險公司提出理賠,被告通知原告拒絕賠償,認為是自燃,屬於保險合同當中規定的免責條款。依據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的「銀發(1995)144號文件」,對「自燃」的解釋為:「自燃:保險車輛因本車電路、線路、供油系統及貨物等發生問題產生自身起火,造成保險車輛損失」。[1]本案對「自燃」術語的定義屬於典型的不同部門對術語所作解釋不同,兩者的內涵與外延不同,中國人民銀行對「自燃」解釋的外延小於消防部門對「自燃」解釋的外延,其內涵較小,僅限於保險車輛的電路、線路、供油系統及貨物等幾種情況。
3:2003年9月9日,被保險人文某向某保險公司投保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約定保險金額為30000元。2004年6月,文某在打籃球過程中,突然倒地,經搶救無效死亡,醫院初步推斷為「猝死」,但未進行病理學解剖查明死因。文某家屬要求理賠,保險公司下達拒賠(解除合同)通知書,告知「屬疾病死亡」,予以拒賠。文某家屬不服,於2005年11月訴至法院要求按合同支付保險金。本案中被告提交了《大辭海(法學卷)》和《現代漢語詞典》對「猝死」的解釋,「猝死,亦稱『急死』,指外表似乎健康的人突然發生的非暴力死亡。多因體內潛在的進行性疾病在某些外因的作用下突然發生而造成,有時也可以在沒有外因的情況下死去。通常將急性發病後二十四小時內的死亡稱為猝死。猝死易被懷疑為暴力死,應及時進行屍體檢驗」。本案因被告主觀認為「猝死」就是自然死亡,屬於身體疾病,非意外傷害,故未組織進行屍體檢驗,下達拒賠通知。而原告認為,「猝死」並不必然得出一定屬於身體疾病的結論,文某是在體育運動中突然死亡,不能排除意外傷害的可能,依據「猝死」的解釋,應及時進行屍體檢驗,查明死因,被告未履行必要的勘查、檢驗義務,應當承擔責任。[2]本案屬於對術語同一解釋的不同理解,因該解釋存在兩種以上情況,即正常情況下屬於非暴力死亡,但也可能屬於暴力死亡,故應及時組織屍體檢驗。在屍體已火化無法檢驗的情況下,法官如何作出合理推斷,將導致兩種截然相反的裁判結果。
4、2006年10月13日,朱某與某酒店簽訂婚宴服務合同,2007年1月16日又簽訂補充協議,約定婚宴的規格、數量、價格、菜品等,其中約定一道菜為「基圍蝦」。2007年1月20日婚宴如期舉行,但在上「基圍蝦」時,客人當中有人提出質疑,說上的不是「基圍蝦」而是價格低得多的沙蝦,認為朱某為省錢競糊弄人。朱某當即找酒店交涉,酒店管理人員承諾會減去相應費用。婚宴後朱某及家人找到酒店,要求妥善解決問題,但酒店聲明沙蝦就是基圍蝦,不存在消費欺詐問題,不同意減少費用。朱某一氣之下,拒絕支付餘款。酒店向南京市鼓樓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朱某支付餘款。朱某提出反訴,認為酒店行為構成消費欺詐,要求雙倍返還基圍蝦款。本案屬於術語的書本解釋與現實生活的理解不同,原告提供的書籍中有「刀額新對蝦,俗稱基圍蝦、沙蝦」等相關內容,但根據南京本地生活習慣和水產市場的交易情況,南京市民所稱的基圍蝦和沙蝦是兩種不同品種的對蝦,其口味、價格等均有很大的區別,朱某婚宴所訂的基圍蝦應是南京市民普遍認為的基圍蝦,而非書本上所說的基圍蝦
Ⅷ 合同糾紛案例
首先公司不存在被賣的問題,因為公司還是那個公司,所謂的老闆把公司賣了,只是他出讓版了自己全部的股份。你權的合同到期後,與新老闆簽的協議,就是約定原合同內容不變的協議,屬於一個新合同,如果合同的有效期還是原來的一年那麼現在就涉及到到期續約的問題,如果已經到期,還是按以前的內容在履行,那麼就說明公司默示的同意按原合同進行,如果公司提出變更合同的內容,等於是要訂立一個新的合同,你不同意,合同就沒有成立。
至於你去打官司的話,要看你和新舊兩老闆簽的協議,到底約定的是一年到期前,還是新老闆承諾一直適用原合同,如果協議約定在新老闆接手後,一年合同到期後也繼續適用原合同內容,那麼現在他提出的新條件就屬於對前面協議的違約,你就能勝訴。如果,協議只針對為期一年合同剩餘部分的履行方式,那麼到期後就自動失效了,你就沒有理由要求按原來合同內容繼續續簽了。
Ⅸ 如何寫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的反訴
有限定舉證期限的,在舉證期限前反訴。無限定舉證期限,庭審過程中,法庭辯論前可以直接提出反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