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物業合同糾紛案二審

物業合同糾紛案二審

發布時間:2021-04-18 05:14:34

A. 因物業合同糾紛案,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述二嬸今天上午開的庭擔心是否會輸掉這場官司

因物業合同糾紛案,如果一審法院敗訴,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如果你不能提供新的證據,二審敗訴的可能性很大。

B. 物業管理合同糾紛案例分析

大家入住小區都希望能夠得到一個良好的物業管理、維護服務,因此很多小區物業都會與小區住戶簽訂物業管理合同,雖然合同具有約束性,但也避免不了一些因物業服務不到位而產生的糾紛,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物業管理合同糾紛案例,了解與物業管理合同有關的知識。


物業管理合同糾紛案例分析

[案情]

原告:李xx

被告:aa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原告是aa花園18幢602房住戶。2003年1月17日原 告與被告簽訂《ss住宅管理合約》,約定由原告使用位於ss14幢樓下編號分別為1421、1425的兩個摩托車車位,用以停放車牌號分別為粵xzx和粵xxx的兩輛摩托車,每輛每月交納30元費用,被告委託工商銀行代收上述費用等。2004年1月21日18時30分,原告將粵xzx摩托車停放在第14幢樓下編號為1421的停車位上,至同月23日11時發現摩托車丟失。原告即告知被告的保安員並向公安機關報案。該轄區的 宏基派出所對此案立案偵查,但至今該案尚未偵破。原告起訴認為,按原、被告雙方的管理合約,被告負責ss住宅小區的管理事務,其職責包括保障治安及加 強對車輛的進出管理。根據《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及《中山市物業管理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物業管理的范圍包括車輛的停放及停放的場地,內容包括安全防範 服務。因此,被告有法定的義務對車輛的停放進行管理並保障其安全。現由於被告未能對車輛履行足夠的管理,導致原告摩托車失竊,被告應對此承擔賠償責任。被 告辯稱,原、被告之間成立的是車輛停放合同關系,不是保管合同關系,因此被告對原告的車輛只有一般的治安保障義務,沒有保管義務。而被告已在小區的4個出 口設立門崗,並實行24小時保安巡邏,履行了管理合約約定的保障治安、加強對車輛的進出及泊位管理的義務。且在公安機關偵破案件之前,不能僅根據原告的陳 述就認定其摩托車是在小區內被盜的。因此,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裁判要點]

中山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首先,關於 原告摩托車是否在ss住宅小區內丟失,根據原告的陳述,原告於2004年1月21日下午將其使用的粵t9f786號摩托車停放在第14幢樓下編號為 1421的停車位上,至同月23日11時許發現摩托車丟失,遂通知小區值班保安並向公安機關報案。原告的上述陳述與其在公安派出所報案的材料一致。依照最 高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三條關於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的規定,在案件尚未偵破的情況下,應認定蓋然性高的事實,即原告的粵t9f786號 摩托車在ss住宅小區內丟失的事實。其次,關於原、被告之間屬何種法律關系及被告應否對原告車輛的丟失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因原、被告簽訂的管理合約 對車輛的保管並無一致意思表示,雙方當事人之間並未成立保管合同,原告作為業主按月向被告交納物業管理費,被告作為物業管理公司按政府規定的收費標准提供 相應的物業管理服務,雙方形成物業管理服務合同關系。而對車輛的管理屬物業服務合同的一部分,被告在履行物業管理服務合同時,對小區內的車輛等財產負有合 理、謹慎的注意義務。被告雖配有值班、巡邏的保安人員,採取了一定的保安措施,但對出入的車輛並無進行登記等較為有效的管理,未盡其應負的注意義務,故對 原告車輛的丟失負有一定的責任,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原告自身沒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車輛,對此亦有一定的責任。鑒於此,原、被告雙方責任各半,被告對此 應承擔50%的民事賠償。

一審宣判後,被告不服,向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中山市人民法院認定的事實和作出的判決並無不當,維持原判。

[評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糾紛案件,其中的關鍵在於對雙方法律關系的性質及車輛是否在小區內丟失的認定。以下對此分別分析,以期對審理此類案件有所裨益。

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性質、特點及物業管理者保安責任的范圍

「物 業」一詞的含義為「財產、資產、擁有物、房地產」等,這是一個廣義的范疇。從物業管理的角度來說,物業是指各類房屋及其附屬的設備、設施和相關場地。而所 謂的「物業管理」,根據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第二條的規定,即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 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秩序的活動。其中,物業服務合同是指物業管理企業接受小區業主或業主委員會的聘任 和委託提供物業服務,業主支付服務費用的書面協議。它明確了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各自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建立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關系的法律文件,是 業主的權利保障書,在整個物業管理活動中處於核心地位。就本案而言,雙方簽訂的《ss住宅管理合約》,提供了當事人雙方活動的范圍和准則,成立了物業 管理服務合同關系。合約明確約定,被告的職責包括保障治安及加強對車輛的進出管理。根據《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及《中山市物業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物業 管理的范圍包括車輛的停放及停放的場地,物業管理的內容包括安全防範服務。因此,被告對原告停放的車輛有進行管理並作安全保障的義務。但是,我們也不能憑 借這些約定和規定就認為被告對原告的車輛負有保管的義務,而應該辯證地分析。

首先,根據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防範工作」。由此可見,物業管理的保安職能被我國的相關行 政法規定位為「協助」,物業管理企業本身並不能獨立承載轄區內的安全防範工作。因此,保安代替不了警察,業主只能通過與物管企業約定更優質化的服務來增加 安全系數,而決不能將物業管理理想化成保險櫃。

其次,物業管理合同是一種委託服務合同,不同於保管合同。物業管理中安全服務的性質是一種群防群 治的安全防範服務,是一種廣義上的社會安全。保安不是保鏢,只要盡到善良管理者的普通注意義務即可,不能要求其保障區域內所有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而保管合 同則不同,它是對特定財產的監管,它要求管理者履行較大的注意義務。

再次,從物業管理費的構成來看,業主交納的保安費用與其要求換取的安全服務水平差距太大,顯失公平。根據民法的公平原則和權利義務對等原則,業主不能憑借交納微薄的保安費而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提供天衣無縫的安全防範服務。

綜 上所述,就本案而言,雖然被告對原告的車輛不負有保管義務,但基於雙方的物業管理服務合同關系,被告對原告的車輛負有管理並作安全保障的義務,而被告對出 入的車輛並無進行登記等較為有效的管理,未盡其應負的注意義務,故被告對原告車輛的丟失負有一定的責任,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根據公平原則和權利義務對 等原則,由被告對原告丟失的車輛承擔50%的賠償責任是比較合理的。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4-06-1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百元現金直接領

C. 物業合同糾紛中為什麼業主總是敗訴

你好,物業費糾紛,可以說是目前居民小區最主要的矛盾:一部分業主———有的小區比例甚至達到50%,以物業公司的服務不到位或自家財物受損為由,拒繳物業費;而物業公司則以物業費收繳不足為由,縮減服務內容、降低服務質量。這個矛盾具有普遍性和長期性,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近日,某法院對近期物業費案件審理情況作了通報,在已審結的有關拒繳物業費的817件案件中,除調解成功或物業主動撤訴外,其餘177件均以業主敗訴告終。

此事有點出人意料。糾紛難以調解,訴諸法律裁決,本是一個好的選擇。法院判決,也肯定於法有據。難以置信的是,敗訴的竟然全是業主!

如古鎮街道周先生因房屋滲水要求物業解決,物業派人查看後便沒了下文,於是他選擇了以拒繳物業費的方式「維權」。物業公司多次催討未果,就將周先生告上法院。因為房屋滲水原因很多,解決起來比較復雜,經法院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周先生當場繳納了物業費。

如宗漢街道佟女士一天回家發現愛車上有傷痕,懷疑被其他車輛碰撞所致,於是找到小區物業要求賠償。但物業公司不認同佟女士的說法。因為按照合同約定,物業公司沒有義務保證停放的車輛不被刮擦碰撞。氣急的佟女士乾脆拒繳物業費。物業公司起訴到法院,法院明確支持物業公司要求佟女士支付物業費的請求,佟女士敗訴。

還是宗漢街道的王先生,以家中被盜為由,拒繳物業費。物業公司告到法院,法院判決王先生仍須繳納物業費。

177個案例中業主敗訴的具體起因不盡相同,但根源是一樣的:「業主弄錯了法律關系「。業主該不該繳納物業費,與業主財物受損、人身受傷害等物業公司該不該賠,適用的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不能擅自折抵。就是說,業主按時足額繳納物業費,是法律規定,否則就違法。而業主人身、財物受損,物業公司應不應該賠償,適用不同的法律及與業主訂立的合約。業主動不動用拒繳物業費的方式「維權」,用一句方言來比方,就是「紅蠟燭記到了胡蘿卜賬上」。

法院有關物業費官司的判決結果集中發布,給我們以多重啟示。

啟示之一:作為業主,自己的利益受損後,維權的行為要合乎法律,不能僅憑直覺就採取行動,這樣才能避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尷尬結局。

啟示之二:作為物業公司,在業主拒繳物業費而又催繳、協商無果後,積極的應對辦法就是訴諸法律。目前一些物業公司普遍採用減少服務項目、降低服務質量的做法,不僅會帶來惡性循環,而且侵犯了按時繳納物業費的業主的利益,也讓自己陷於不履行合約的被動境地。此時如果繳納了物業費的業主起訴物業公司,敗訴的就不是業主了。

啟示之三:作為小區的有關組織,包括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現下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向全體業主宣傳與物業費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告知合法利益受損時反映與投訴的途徑,使他們的維權行為遵守法律的規則。業主們之所以動不動以「拒繳」作為維權的手段,大多數是由於不懂法,明知故犯者肯定是少數。

社區是城市的最基層組織,是市民賴以生活、休閑的重要場所。城市居民的一生,超過1/2時間在社區里度過。所以,能否保證社區的安全、有序、舒適,直接關繫到市民的幸福與社會的穩定。而緩解業主與物業的矛盾,至少在當前是最為重要的工作,有關各方都應把它當一回事。

網頁鏈接

D.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法院執行書下來了,判決不公怎麼辦

根據判決書的類型而定,如果是一審判決且在上訴期內的話,可以上訴。如果錯過上訴期限導致一審判決生效的話,可以申請再審。如果是二審判決的話,申請再審。

E. 物業合同糾紛判決書下達還能上訴嗎有效期是多久

如果是一審判決,應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上訴;如果是二審判決,自各方均收到判決之日起生效,不能再上訴,但可以申請再審。

附: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七十五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九十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F. 物業費官司,一審判決業主支付物業費,二審維持原判,請問申訴高院能改判嗎

物業費官司,一審判決業主支付物業費,二審維持原判,即便是申訴高院也很難改判。但是,如果法院判決錯誤,並且有證據證明判決是錯誤的,也可能發回重審。

G. 物業合同糾紛書二審判決對方收到15天我還沒收到怎麼辦

直接去法院領一份影印件好了

H. 合同糾紛案二審怎麼應訴

你只要去法院開庭,提交原有證據,你能了解對方有什麼新的證據嗎或是什麼理由上訴,要做好反擊。你也要在收集一些有利的證據,如果對方說是新證據你可以反駁不是或你也有新的證據反駁。如果你的案子在一審已經收集了所有證據,那你只有去開個庭,把原來的證據舉一遍,如果二審認為沒用事實改變法律適用正確就會維持,就怕事實沒變一審法律適用錯誤改判的。如果二審認為一審事實不清的可以發回重審或查清後改判等。
總之,積極應訴,把現有的證據帶好,在收集好其他有關材料備用。

I.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業主有證據證明物業未履行合同,判決結果會怎麼樣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業主有證據證明物業未履行合同,那麼有可能會判業主勝訴,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業主拖欠物業費,物業才把業主起訴的,所以還是盡快繳納物業費。

物業費,是這樣的情況。

物業管理公司為業主或用戶提供的管理和服務項目,向業主或者用戶收取物業管理費時天經地義的。但是無論如何,有關物業管理費的事宜,物業公司應當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商品房的物業管理費一般由以下一些項目構成: (1)公共物業及配套設施的維護保養費用,包括外牆、樓梯、步行廊、升降梯(扶梯)、中央空調系統、保安系統、電視音響系統、電話系統、配電器系統、給排水系統及其他機械、設備、機器裝置及設施等。 (2)聘用管理人員的薪金,包括工資、津貼、福利、保險、服裝費用等。 (3)公用水電的支出,如公共照明、噴泉、草地淋水等。 (4)購買或租賃必需的機械及器材的支出。 (5)物業財產保險(及各種責任保險的支出。 (6)垃圾清理、水池清洗及消毒滅蟲的費用。 (7)清潔公共地方及幕牆、牆面的費用。 (8)公共區域植花、種草及其養護費用。 (9)更新儲備金,即物業配套設施的更新費用。 (10)聘請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的費用。 (11)節日裝飾的費用。 (12)管理者酬金。 (13)行政辦公支出,包括文具、辦公用品等雜項以及公共關系費用。 (14)公共電視接收系統及維護費用。 (15)其他為管理而發生的合理支出。

物業維修范圍。

1、物業負責管理房屋的公用部位,是指一棟住宅樓中業主、物業使用人共用房屋的基礎、內外承重牆體、梁、板、柱、屋頂等,此外還有樓梯間、通道、專用房間、外牆面、屋面防水、樓內自行車存車庫等。

2、共用設施是指住宅區內業主、物業使用人共用的非市政道路、路燈、綠化、建築小品、化糞池、非市政排水管線、窖井、非營利性的休閑廣場和健身器械等。

3、共用設備是指住宅樓內業主、物業使用人共用的下水管線、落水管、電梯、避雷裝置、電氣線路、加壓泵房;非業主、物業使用人自行安裝的住宅入口防盜門及住宅區內電子監控系統、電控門、垃圾桶、垃圾箱。

J. 物業合同糾紛可以一審終審判決嗎

只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才屬於一審終審判決,其它都是二審終審制。

閱讀全文

與物業合同糾紛案二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