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標侵權是如何界定的
如何認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一、要以包括相關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判斷。
商標的基本功能就在於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服務時便於識別這些商品和服務,以及他們的來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也一般發生在市場中,受影響的主要是相關的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所以事後法官審判案件在認定甄別商標相同、近似時,判斷注意力也要回歸到此種情景,也要以相關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的注意力為標准。這種注意力不是該領域相關專家所具有的注意力,專家的注意力過於專業可能出現判斷標准過嚴的情況。但也不是一個與一般消費者有別的粗心大意的消費者的注意力,以他們的注意力判斷又可能施之過寬,可能出現漏掉已經構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情形。要以前邊所提兩者中間選擇大多數相關公眾通常的、普通的、一般的注意力為標准。這就涉及到行為主體的一種行為能力的判斷,審判實踐中也稱為認定商標相同或近似的主觀標准。法官在分析判斷和採納有關證據作為定案依據和產生心證過程中,都要堅持以相關公眾一般注意力的標准。
二、准確地掌握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整體、要部和隔離的比對方法。按照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的感知規律,審判和行政執法實踐中常常運用商標整體、要部比對和將商標隔離開比對的方法,來判斷商標的相同,特別是商標的類似。
(一)整體比對,又稱為商標整體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觀察,而不是僅僅將商標的各個構成要素抽出來分別進行比對。這是因為商標作為商品或者服務的識別標志,是由整個商標構成的,在消費者的記憶中留下的是該商標的整體印象,而不是構成該商標的某些單個要素。因此,當兩個商標在各自具體的構成要素上存在區別,但只要將它們集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因此而產生的整體視覺,仍有可能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就應當認定為近似商標。反之,如果兩個商標的部分組成要素可能相同,但是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並不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即整體視覺不同,就不能認定為近似商標。
(二)要部比對,又稱為商標主要部分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中發揮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抽出來進行重點比較和對照,是對整體比對的補充。此種比對方法也是根據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與商品的具體感受和記憶而採用的一種方法。一般地說,消費者對商標的感受和留下最深的記憶,是商標的主要部分或者稱要部,即商標中起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當兩個商標的主要部分相同或者近似,就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認,就可以判斷為商標近似。
(三)隔離比對,又稱為對商標的隔離觀察比較,是指將注冊商標與被控侵權的商標放置於不同的地點在不同的時間進行觀察比對,不是把要比對的兩個商標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觀察。這是一種基本的商標比對方法,無論在進行整體比對還是要部比對時,都應當採用隔離比對的方式。一般地說,消費者尋找自己所要的商品,總是憑著以往頭腦中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的廣告宣傳所遺留的商標印象,在市場中尋找所感知的某種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務。在市場中,不同商標的商品一般也不是同時擺放在同一個櫃台中。在消費者的思維中,多數情況下不是兩種要比對的商標同時存在,而是存在以前見到過在頭腦中記憶的商標,與當前見到的商標的比較。
在事後的侵權判定中,利用消費者的此種思維模式採用隔離觀察比對的方法,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被控商標所造成混淆的可能性和程度。將兩個商標放在一起進行比對,不同於消費者在市場中實際購買交易的情況,有可能使法官更關注兩個商標的不同點,不能准確地判斷消費者實際交易中可能產生的混淆。
② 是「竄貨」還是商標侵權
案情介紹:
2011年5月30日,江北工商分局接到舟山某工商分局來函及相關材料,稱寧波路林市場個體戶董某銷往舟山個體戶沃某的100箱(600瓶)香格里拉大藏密牌青稞酒(以下簡稱「青稞酒」)是侵犯香格里拉酒業公司商標權的商品,相關材料里有投訴書和鑒定證明書(僅從外觀鑒別),沃某未及銷售的456瓶青稞酒已被舟山某工商分局查扣,並按商標侵權進行處罰。
經調查,董某稱,因青稞酒在舟山市場需求比寧波旺盛,價格比寧波高,為多賺些錢,他於2011年4月10日就從寧波二號橋市場胡某處以170元每箱的價格購進100箱這批青稞酒,並於4月19日以190元每箱的價格銷售給舟山沃某。胡某稱,該批酒事實上是正品青稞酒,因得知董某要將這批酒銷往舟山,但香格里拉酒業公司,為增加銷售業績,並為逃避生產商懲罰(生產商實行地區差別價格,禁止不同地區青稞酒相互流通),其擅自用砂輪把瓶口封紙上的「華伊酒庄」和瓶肩上的「11848」字樣打磨掉,然後擅自委託他人仿冒印製了新的商標標識(僅少了「11848」字樣)更換了酒瓶上原來的商標標識。
另查明,這批酒與正品青稞酒有兩個顯著區別:一是,該批青稞酒的瓶口封紙和瓶肩處各有近兩平方厘米左右不規則的打磨缺損痕跡,而在正品青稞酒的相應位置,瓶口封紙上標的是「華伊酒庄」字樣,瓶肩上是「11848」鋼印字樣。二是,該批酒的商標標識與正品青稞酒的商標標識上粗看基本相同,都有「香格里拉?」、「大藏秘?」等字樣,但細看後發現,後者商標標識上幾十個小字「11848」是前者所沒有的。同時查明,「華伊酒庄」字樣表明這批酒是寧波華伊酒庄從香格里拉酒業公司訂購並投放寧波市場的,「11848」則是該批酒在寧波銷售的地區編碼。上述字樣是生產商用來懲罰跨地區銷售的總經銷商及二級經銷商的依據。「香格里拉」、「大藏秘」是香格里拉酒業公司在青稞酒上的注冊商標。
意見分歧:
對該案是否構成商標侵權,執法人員存在三種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董某銷售的包裝上帶有打磨痕跡的青稞酒的行為構成了商標侵權。因為生產廠家對自己的產品很熟悉,能以專業的眼光鑒別是否假冒產品,既然生產廠家出具了鑒定報告證明該批青稞酒不是其生產的產品,就應當按照商標侵權進行處罰。
第二種觀點認為:董某的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理由如下:從該批青稞酒與正品青稞酒的外觀比對來看,該批青稞酒的瓶口封紙和瓶肩被打磨掉的有可能是「經銷商的字型大小名稱和地區編碼」,因為制售假冒產品的人,總會想方設法使其產品看起來更像正品貨物,而不會故意留下明顯的磨損痕跡,讓消費者很容易產生懷疑。再者,生產商因抓不到懲罰「竄貨」經銷商的有力證據,轉而利用工商部門打壓這些經銷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沒有其他證據印證的情況下,僅憑生產商的鑒定報告,就認定董某銷售的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理由並不充分。
第三種觀點認為:董某的行為構成了商標侵權行為。理由在於,雖然,從本案調查的各種情況綜合分析,該批青稞酒的瓶口封紙和瓶肩被打磨掉的有可能是「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區編碼」,也即董某所經銷的該批青稞酒本身有可能是正品的香格里拉青稞酒,但是,該批青稞酒的商標標識是胡某未經過生產商同意擅自委託他人印刷並更換上去的,所以,這些商標標識是假冒標識,進而黏貼了假冒商標標識的正品香格里拉青稞酒也構成商標侵權商品,因此,董某的行為構成銷售侵犯他人商標權的商品的違法行為。
評析: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即董某的行為不構成銷售侵犯他人商標權的青稞酒的違法行為,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僅憑生產商的外觀鑒定報告就認定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過於輕率。既然涉案的經銷商和生產商對這批青稞酒是否屬於假冒產品存在相互矛盾的意見,在本案中,生產商就是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根據最佳證據規則,其提供的證據的可信度比較低,其鑒定結論的真實性還有待檢驗和印證。如果沒有其他證據進行印證,僅憑生產商自己出具的鑒定報告就認定該批青稞酒是假冒商品,理由並不充分。
第二,如果認定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則難以排除合理懷疑。從我們的執法經驗和生活經驗可知,制售假冒產品者,為達到獲取非法利益的目的,總會千方百計使其所制售的假冒產品從外觀上看與正品貨物一摸一樣,唯恐其被人看出破綻,因而,假冒產品很容易蒙蔽消費者的眼睛。而本案中,董某所銷售的青稞酒,普通消費者從外觀上很容易看出明顯的破損痕跡,這不符合制售假冒產品者的普遍心理,也不符合假冒產品以假亂真的特徵。如果我們認定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那麼,造假者為何違背常識制售有明顯缺陷的產品?對此,生產商和執法人員都難以作出合理解釋。也就是說如果認定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難以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准。
第三,這批青稞酒很可能是「竄貨」的正品香格里拉青稞酒。從一般市場情況來看,生產商為獲得較高利潤,往往與各地區的經銷商約定只能在其劃定的地區銷售其產品,而不能跨地區流通,而經銷商為獲得較高利潤,違反約定暗中向價格高的地區銷售商品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在生產商和經銷商的博弈中,生產商往往因抓不到確鑿證據而對違約經銷商無可奈何。香格里拉酒業公司限定其青稞酒不能跨地區銷售的情況確實存在,而青稞酒在舟山比寧波銷路好、價格高,也是客觀事實。基於此,筆者認為,胡某和董某為增加各自的銷售利潤,並逃避生產商的懲罰,相互串通,將正品青稞酒瓶口封紙和瓶肩上的地區標識打磨掉,再更換上新的商標標識,然後由董某銷售往舟山,這種可能性也比較大。
第四,更換商標標識的正品青稞酒也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假冒產品。盡管,該青稞酒的商標標識是未經生產商允許而偽造並更換上去的,但是這只說明該批酒的商標標識是偽造的,不能說明該批青稞酒不是生產商自己生產的,不能說明該批青稞酒本身就是假冒產品。商標的功能就在於區別商品的生產者,而本案中,胡某從青稞酒瓶上撤下的商標標識中含有兩個注冊商標,即「香格里拉」和「大藏秘」,其更換上去的商標標識上仍然含有上述兩個注冊商標,而不是其他商標,不存在混淆商品生產者的情況,因此,不能認定該批青稞酒是侵犯他人商標權的商品。至於胡某擅自委託他人製造假冒商標標識的違法行為則應另行處罰。
③ 從哪些方面可以判定商標侵權
商標使用侵權行為分為以下幾種:
1、沒有獲得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和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具體表現為四種:
(1)在和商標注冊人同一種商品上使用相同的注冊商標;
(2)在和商標注冊人同一種商品上使用和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
(3)在類似的商品上使用和商標注冊人相同的注冊商標;
(4)在類似的商品上使用和商標注冊人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
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如果您銷售的是不知道是侵犯了商標持有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並且能夠證明商品是合法取得和說明提供者的,可以不承擔賠償的責任。
3、偽造、擅自製造商標持有人注冊商標標識或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
4、沒有獲得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更換商標的商品投入市場。5、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作為商標名稱或商標裝潢使用,從而誤導公眾的。
6、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
7、將和商標注冊人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造成公眾產生誤認的情況。
8、將和商標注冊人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冊域名,並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造成公眾誤認的。
9、復制、模仿、翻譯他人沒有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或主要部分,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作為商標使用,導致公眾混淆的。
④ 沒授權,賣廠家的東西,算商標侵權么
算的,沒有授權,是不能亂用其他人的商標的。
中國《商標法》規定:經商回標局核准注冊的商答標為注冊商標,商標注冊人對該注冊商標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商標專用 權應當包括:
1)使用權:商標注冊人有權在其注冊商標核准備使用的商品和服務上使用該商標,在相關的商業活動中使用該商標。
2)許可使用權:商標注冊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形式,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
3)獨占權:商標注冊人對其注冊商標享有排他性的獨占權利,其他任何人不得在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近似的商標。
4)禁止權:對他人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或者服務上擅自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高標的行為,高標注冊人有權予以制止。
5)轉讓權:商標注冊人有權通過法定程序將其注冊商標有償或者無償轉讓給他人。6)繼承權:商標作為無形財產,可以依照財產繼承順序由其繼承人繼承。
⑤ 哪些情況屬於商標侵權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專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商標的;2、銷屬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這種行為稱之為「反向假冒」;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⑥ 有人投訴我侵犯了他們的商標權,什麼情況下算是侵權商標權呢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⑦ 串貨行為被指商標侵權敗訴並處理要求交罰款怎麼辦
認定商標侵權並非說是假貨,在同類或相似產品上使用他人合法商標就構成商標侵權。
第三十八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4)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第三十九條 有本法第三十八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求處理,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處以罰款。當事人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罰款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十五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被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條 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