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夥包工程賠了合夥人不承認怎麼辦
你好!合夥人一起清算後,某合夥人拒絕承擔虧損的,協商解決不成,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拒絕承擔虧損責任的合夥人是被告,其他合夥人作為共同原告。建議准備好證據,這類糾紛最後當面咨詢律師,並委託律師代理。
㈡ 合夥糾紛證人(中間人)偏向被告,怎麼辦
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盡量舉證
㈢ 我的同事和他朋友合夥欺騙我2萬塊錢,我現在去派出所報案,說我們是經濟糾紛,但是對方死都不承認從我這
你好!經濟上的向來比較的麻煩!盡量小心以後才會真正分辮好壞!
㈣ 一起投資開店的合同,現在遇到糾紛,合夥人不認,那之前的合同沒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是指當事人簽訂的有關合同。應該是有法律效應的。
㈤ 個人合夥出糾紛打官司應提供哪些證據
您好,個人合夥糾紛的當事人應向法院提供的證據主要有:
1.提供合夥人的人數、回姓名等自然情況。
2.有字型大小答的合夥應提供注冊的名稱、擁有動產和不動產的數量、地點,開戶銀行的帳戶,申請商標登記,合夥人與第三人產生的債權、債務證明。
3.是口頭協議合夥的,應提供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的證據情況。
4.應提供合夥協議,協議中應包括:出資情況(出資形式),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分擔,還包括入伙和退夥,合夥關系的終止及終止後的結算工作以及風險責任的承擔。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㈥ 4人合夥糾紛不肯進行清算還說帳目算不出來不承認這個
協議不成,只有訴訟解決。
㈦ 合夥協議糾紛,一審法院駁回雙方訴訟請求,上訴對方不認賬法院再次駁回怎麼辦,
尊重法律,法院駁回表示雙方訴求不符合法律規定,雙方只能協商解決。
㈧ 合夥糾紛案件中其他合夥人是被告嗎
《合夥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合夥企業的利潤和虧損,由全體合夥人依照合夥協議約版定的比例分配權和分擔;合夥協議末約定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比例的,由各合夥人平均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也就是說合夥對外有債務時,以合夥財產承擔,合夥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全體合夥人以自己個人財產承擔責任。
㈨ 合夥糾紛中的舉證責任有哪些
原告熊某和被告周某簽訂了一份簡單的合夥經營木材協議,但沒有規定誰負責日常事務及賬目管理。協議簽訂後,原告熊某先後匯款5萬元至被告周某帳戶上作為參股股金。在合夥經營期間,被告周某分3次退回原告現金共計45000元。不久兩人結束合夥經營,但因合夥結算之事,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故原告熊某起訴至法院,要求與被告周某進行合夥結算並分紅。
庭審中由於涉及合夥結算需要提交帳本進行審核鑒定,原告熊某講帳本在被告周某處,被告周某講帳本在會計處,無法確定帳本去向,因此法院宣布限原、被告於庭審後一周內提交帳本到法院,但逾期後雙方均未向法院提交賬本,導致當事人之間無法清算,審計部門也無法開展審核鑒定。
【分歧】
本案合夥糾紛中,究竟應確定由哪一方當事人承擔不能提供合夥結算賬本的舉證不力責任,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告熊某將5萬元匯至被告周某賬戶上作為參股股金,被告有義務對股金的運營進行說明解釋,但合夥結束後被告不與原告結算分紅,因此在原、被告均不能提供賬本的情況下,應由被告周某承擔舉證不力的訴訟後果,故應判決被告周某返還原告熊某參股股金50000元。
第二種意見認為,原告訴求與被告合夥結算,就應對本案案件事實負有舉證責任,故應由原告熊某承擔不能提供合夥期間賬本的不利後果,據此判決駁回原告熊某的訴訟請求。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具體理由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對個人合夥,我國法律也做出了具體規定,如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合夥終止時,對合夥財產的處理,有書面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清算後的剩餘合夥財產,應該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分配,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
本案原、被告因合夥結算產生糾紛,主要涉及舉證責任分配的問題,盡管雙方合夥期間賬本去向不明,但法官仍不得拒絕裁判。法官在作出裁判前必須確定誰應就何種事實負舉證責任,誰應承受不利的訴訟後果,這才是舉證責任運用的真諦。被告周某雖為合夥經營者之一,但雙方簽訂的合夥經營木材協議中並沒有規定誰負責日常事務及賬目管理,內容過於簡單,且在合夥經營期間,被告周某分3次退回原告現金45000元,故不能認定被告周某經營管理賬目及合夥事務,其沒有義務對合夥期間經營的盈虧提供證據證實。合夥結束後雙方沒有對合夥期間的盈虧進行清算,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原告熊某請求合夥結算並分紅,但又未能向法院提供與合夥期間的相關財務會計賬本,理應自己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故對原告熊某的訴請不予支持,法院據此判決駁回原告熊某的訴訟請求符合客觀事實和法律規定。
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1992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1)桂法(經)字第23號《關於審理合夥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的財產能夠清償聯營或合夥債務的,應當以合夥型聯營體或個人合夥的財產清償。
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無財產清償或者其財產不足清償聯營、合夥債務的,應當由聯營成員或合夥人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合夥型聯營各方,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體成員之間、合夥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聯營體各成員、各合夥人承擔債務的份額容易確定,各聯營體成員、合夥人之間爭議不大的,為簡化訴訟程序,可以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一並確定聯營、合夥各方承擔債務的份額,但應在裁判文書中指明合夥型聯營各方、各合夥人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各方、合夥人之間對如何承擔責任爭議較大,將聯營體、合夥組織對外債務糾紛與聯營、合夥糾紛一並處理不利於案件及時審結的,可以分開審理。如果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合夥型聯營各方對聯營債務不負連帶責任的,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必須確定聯營各方應當承擔清償債務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