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區民警在調解鄰里糾紛時能罵人嗎
首先,找村幹部調解。村幹部對全村的情況最了解、最熟悉,對黨和政府的專方針政策比普通群眾屬了解多、理解深,是本地人,群眾容易找到,因此群眾有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就是請村幹部出面調解。其次,找駐村幹部調解。在村幹部調解不下時,群眾會找鎮里駐村幹部調解。再次,找司法所調解。對一些矛盾比較突出、情況復雜的糾紛,駐村幹部和村幹部調解無效情況下,群眾會請司法所人員進行調處。最後,打官司。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民間夙有「和為貴,不喜訟法」的傳統習慣,建議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打官司→_→
㈡ 對基層派出所民警調解結結果不滿,該如何處理
調解協議達成了,雙方當事人需要履行協議,以示誠實信用與一般公序。不能以滿不滿意來說事,只要是涉及權利的維護與濟予,就會有獲得方和損失方,很難達到雙方滿意。
如果對調解結果確實顯失公平的,可以拒絕履行協議,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判。
㈢ 民警調解民事糾紛的方法步驟和原則
步驟 1、把雙方當事人分離,並對當事人安撫情緒
2、逐一對當事人進行具體事情的了解,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3、對其進行法律、道德方面的講解
4、解決問題的方法
原則應該是公平公正公開吧
㈣ 淺談基層民警如何做好矛盾糾紛調解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利益觀和價值觀也隨之發生改變,由此而引起的民事版糾紛和信權訪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看似簡單的糾紛處理起來往往比較費力,有時甚至還會因為民警對細節的把握不當引起群眾不滿和投訴。對此,派出所民警要把深入推進社會買頓化解作為執法為民的生動實踐,作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抓手,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內容,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調解糾紛的方式方法,努力將糾紛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一、站在「大戰略」高度,進一步提升認識水平如何看待化解社會矛盾工作,站在什麼樣的高度來認識……
㈤ 民事糾紛警察怎樣調解
依照人民調解原則,人民調解工作的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平等自願原則。人民調解,必須在當事人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進行,不得強迫。這一原則的要求,一是糾紛的受理,必須基於當事人自願,而且是各方當事人自願,如果當事人不願意接受調解,或者不願意接受某個組織和個人的調解,或者有一方當事人不願意接受調解,均不能強迫之;二是在調解的過程中,對當事人必須進行耐心細致的勸解、開導、說服,不允許採取歧視、強迫、偏袒和壓制的辦法;三是經調解達成協議,其是非界限、責任承擔、權利義務內容,必須由當事人自願接受,不得強加於人。
二、合法合理原則。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主義道德進行。這一原則要求,一是人民調解活動必須合法,其調解范圍、程序步驟、工作方法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調解行為規范、公正、合理;二是調解民間紛紛的主要方式是以國家法律、黨和政府的政策以及社會主義道德對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使當事人按照法律、政策和道德,分是非、辨責任;三是糾紛調解的結果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確定,不得違背法律、政策和道德的要求,不能用本地的「土政策」代替法律,也不能在法律與情理發生抵觸的時候違背法律的規定,無原則地求得糾紛的平息。
三、不限制當事人訴訟權利原則。民間糾紛發生後,當事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不得因未經調解而限制其訴訟權利。在調解民間糾紛過程中,當事人在任何時候、以任何理由都可以中斷調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糾紛,當事人仍然有權利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對糾紛及其協議予以裁判。如:有的調解協議註明「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提起訴訟」,這一條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無效。當然,當事人也負有履行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定義務,不得隨意反悔。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以人民調解協議起訴。一方當事人以原糾紛起訴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以人民調解協議抗辯。
㈥ 作為一名輔警如何協助民警調解矛盾糾紛
怎麼輔助你就他有什麼需要,你就盡量滿足他的需要。他不在的時候碰到案件,你盡量取得證據。
㈦ 警察處理矛盾糾紛調解能亂抓人嗎
不可以,屬於濫用職權。
㈧ 民事糾紛民警調解有一方對結果不滿意怎麼辦
你是不是沒講清楚,民警對你們的糾紛是調解的還是已作出了治安處罰?如果作為內糾紛調解公安容機關是要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協議書是在當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才製作的,會要求當事雙方簽字認同,如果簽字就表示認同,一般達成協議後都不再追究有違法行為一方的治安管理責任,沒聽說過達成協議後還會有罰款。
㈨ 派出所針對調節矛盾糾紛做出怎樣針對措施
家庭矛盾 派出所不會怎麼處理。會調解,由你們自己達成協議。達不成協議,雙方可以憑各自權益相關證據,到法院起訴維權,各自主張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