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業糾紛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拖欠物業費超過兩年是否超過訴訟時效期,要根據具體情況確認。 首先、拖欠物業費是民事糾紛,在民事糾紛中不叫追訴期而是叫訴訟時效,《民法通則》第七章規定 訴訟時效: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依據這兩條的規定你的物業公司已經超過了訴訟時效。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8〕11號規定第二條 當事人違反法律規定,約定延長或者縮短訴訟時效期間、預先放棄訴訟時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 第三條 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結論:1、向請求法院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物業公司不能違法約定延長訴訟時效,2、如果物業公司拿不出證據證明他們在2年的訴訟時效時間內,曾經向你催交過物業費,你就可以依據上述(法釋〔2008〕11號第三條的規定首先向法院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只要這樣人民法院就會對物業公司向你進行的超過訴訟時效的主張不予支持。
B. 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訴訟時效有多久
不同案件涉及的訴訟時效都是不一樣的,訴訟時效范圍為~20年不等。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身體收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訴訟時效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C. 侵權糾紛訴訟時效規定
侵權糾紛訴訟時效規定具體如下:
1、侵權行為的一般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對侵權行為同樣運用。侵權損害賠償的訴訟為2年,超過這一期限,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利益的權利。
2、侵權行為的特殊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在一些特別法中對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也不盡相同。《產口質量法》第45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益愛到損害時起算」。《環境保護法》第42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國家賠償法》第32條規定:「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2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在處理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要注意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運用法律原則,不能完全運用《民法通則》的規定。
3、侵權行為的最長訴訟時效
2侵權行為的最長訴訟時效,在《民法通則》中第135條規定為20年。在《產口質量法》條33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用戶之日起,消費者滿10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D. 如何進行訴訟時效抗辯
訴訟時效抗辯是指當事人行使訴訟時效抗辯權的法律行為。即對已進入訴訟階段,對對方當事人違反有關「訴訟時效」相關規定,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時效抗辯」,請求駁回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E. 物業糾紛的訴訟時限是多久
《民法通則》第七章規定 訴訟時效: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依據這兩條的規定你的物業公司已經超過了訴訟時效。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8〕11號規定第二條 當事人違反法律規定,約定延長或者縮短訴訟時效期間、預先放棄訴訟時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 第三條 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結論:1、向請求法院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物業公司不能違法約定延長訴訟時效,2、如果物業公司拿不出證據證明他們在2年的訴訟時效時間內,曾經向你催交過物業費,你就可以依據上述(法釋〔2008〕11號第三條的規定首先向法院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只要這樣人民法院就會對物業公司向你進行的超過訴訟時效的主張不予支持。
F. 侵權案件的訴訟時效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身體收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訴訟時效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222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2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6)物業侵權訴訟及時效抗辯擴展閱讀:
何種情形下訴訟時效中斷
(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G. 物業費糾紛訴訟中的時效問題
超過2年,失去效力。
1、物業方如未盡職責,可以收集證據;
2、繳納物業服務費是業主的義務,按照你的情況可以根據收集的證據來減少繳納的比例;
以上兩點供參考,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