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地承包中產生的糾紛哪些可以仲裁哪些不可以仲裁
第一,侵權糾紛能否申請仲裁?應當說仲裁的范圍主要是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但某些侵犯財產權益的糾紛也可以申請仲裁。例如甲與乙的承包地相鄰,甲認為乙侵佔了他的一壟地,乙也承認,但拒不歸還。像這種不需要確權的爭議,甲也可申請仲裁機構予以裁決。
第二,土地權屬能否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例如甲與乙的承包地相鄰,甲認為乙侵佔了他的一壟地,但乙不承認。再例如發包方認為承包方侵佔了村裡預留的機動地中的一壟地,承包方不予承認。那麼就這一壟地的權屬爭議能否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呢?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第十一條第四款規定:「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這三個法對確權的規定與土地管理法的規定是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承包的土地、林地等權屬爭議是不能申請土地承包仲裁機構仲裁的,而只能向有關的人民政府申請處理。那麼能否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呢?也是不可以的。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所以,凡是土地權屬爭議都首先由行政機關解決,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合同發生糾紛能否向商事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我國仲裁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的仲裁,另行規定。」由此可以看出,村集體所有的「四荒」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發包,這樣簽訂的承包合同應屬於一般商事合同,可以向依我國仲裁法的規定設立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⑵ 鄰居之間土地糾紛,想找縣里的仲裁,不知道找哪個部門
1、司法所調解後形成的調解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2、調解協議書應當得到執行;
3、有義務履行的當事人有履行調解義務的,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確認調解書的效力,要求執行;
4、經有關機關調解後,當事人應當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5、委託專業律師代理。
6、結論:通過司法調解維權後,相應的政府部門的管轄權會讓位於司法機關,建議向人民法院訴訟解決。
⑶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流程是怎樣的
【為您推薦】恩平市律師
新都區律師
新田縣律師
嘉善縣律師
富蘊縣律師
宕昌縣律師
鼎湖區律師
金牛區律師
農民之間就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之後,在調解不成的情況下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農村糾紛仲裁機構受理後會按照相關程序辦理,那麼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流程是怎樣的?小編就此查閱了有關法律文件,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番。
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流程是怎樣的?
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的,應當自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將受理通知書、仲裁規則和仲裁員名冊送達申請人;決定不予受理或者終止仲裁程序的,應當自收到仲裁申請或者發現終止仲裁程序情形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應當自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將受理通知書、仲裁申請書副本、仲裁規則和仲裁員名冊送達被申請人。
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仲裁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提交答辯書;書面答辯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答辯,由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經被申請人核實後由其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答辯書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將答辯書副本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未答辯的,不影響仲裁程序的進行。
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決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可以申請財產保全。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提交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二、申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的條件是什麼?
1、申請人與糾紛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2、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3、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
三、仲裁申請書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向糾紛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遞交仲裁申請書。仲裁申請書可以郵寄或者委託他人代交。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基本情況,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並提供相應的證據和證據來源。
書面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經申請人核實後由其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
綜上所述,農民之前發生土地承包糾紛時,在打官司之前應該先去仲裁機構進行仲裁。相關機構會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程序辦事,要求申請人提交仲裁申請書及相關材料。並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審核分析證據材料,努力給出合理合法的裁決。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日照律師。
延伸閱讀:
土地承包家庭內部糾紛誰來解決
法律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規定是什麼
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仲裁申請書
⑷ 土地承包糾紛申請仲裁了,仲裁被一直拖著怎麼辦
土地承包糾紛申請仲裁後,仲裁審理或裁定被一直拖著的,由於仲裁機構是不存在上級管理部門的,當事人可以戶籍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代表大會法制部門進行投訴。
⑸ 土地承包經營權行政復議和土地糾紛仲裁的區別
土地糾紛是群眾那麼說的,從法律上說,不存在兩個使用者,應該是有一方存在違規或者違法行為而且還故意鬧事,根本不是仲裁就是依法處理,而且免不了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承包權是政府作出的決定,或許存在錯誤或者違規情況,當事人不服或者發現不符合規定可以行政復議,當然挨罰的人也可以行政復議,不過政府人員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對於胡攪蠻纏的復議不會接受
⑹ 土地確權糾紛仲裁的好處有哪些
你好,一般地說,仲裁解決糾紛的優點在於仲裁庭可以包括房產行業的,他們更了解該行業的各種習慣,甚至可能相當深入地了解糾紛的技術經濟細節,其缺點是仲裁員的選擇如果過於偏重行業則可能導致法律知識不足,所作裁決偏離一般的法律習慣。土地確權糾紛仲裁的好處有哪些?你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
仲裁解決糾紛的另外一個優點是當事人有機會選擇仲裁員,這有助於增強當事人對仲裁的信心。仲裁的主要缺點是仲裁庭沒有法院那樣的強制力,財產保全或執行等都要藉助於法院才能實現。此外,仲裁一般實行一裁終局制。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在仲裁中失敗一般就沒有機會補救了,而法院大多實行上訴制度。當然了,一裁終局從另一個角度講,比起法院的二審終審制度要從時間和經濟上節約很多。仲裁和起訴不是哪個更好的問題,而是那個更適合處理或解決具體的糾紛。所以關於仲裁好還是訴訟好,也要咨詢律師來依情況而定。
如果事實比較清楚,證據比較充分,法律依據也比較明確,且雙方爭議不太大,選擇仲裁可以節省時間和費用,何樂而不為之?反之,如案情復雜,爭議很大,適用的法律規定不是很明確等,選擇訴訟,則更有利於明辨是非,萬一審理出現偏差時還有上訴和審訴的機會。在一些制式合同文本中,往往會有選擇爭議處理方式的條款,設此條款一般地說如是選擇仲裁,往往都是有利於文本提供方的。那麼,做為另一方,最好的選擇是都不選,為日後發生爭議時留下更大的處理空間或選擇的餘地。如果是必選項,則應選擇訴訟。
網頁鏈接
⑺ 土地糾紛申請土地仲裁有什麼用,只要是不服上訴法院,不管法院怎樣判決,仲裁判決都無效,太不公平了。
仲裁費用低啊,
起訴費用高啊。
如果費用低能
搞定,那就好。
⑻ 土地糾紛經過開庭仲裁,被告不到場,仲裁委員會可以繼續裁決嗎
並提出的這種情況,首先如果是裁決了,對方沒有到場,那麼可以按60日之後,這個可以起到法律的效力的。不是起不到作用的
⑼ 土地糾紛仲裁與有關仲裁的區別和聯系
前者是針對土地糾紛,是政府相關部門作為仲裁機構來作出一個裁決,對裁決不服還可以起訴至人民法院。而商事仲裁是民間組織,不受政府管控,仲裁裁決結果不準起訴。裁決之後,立即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