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的旅遊糾紛種類有哪些,責任主體怎麼確定
你好,旅遊本來是個好事情不過有時會產生很多的糾紛,這個糾紛在發生後必須要拿出解決的辦法,一般可以到當地的旅遊中心進行求助,實在不行的只有到法院起訴處理了。小編通過你的問題帶來了以下的法律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旅遊糾紛類型
一般地說,在實踐中因旅遊行為而引發的糾紛,主要發生在遊客和旅遊經營者之間。旅遊業是行、住、食、購、游、娛各要素的組合,是涉及各行業多部門的綜合性「大產業」。為旅遊者提供直接服務的是酒店、餐飲、景區、航空、鐵路、汽車、遊船等經營者。旅行社處於中介地位,提供的是一種代理服務。
主體
旅遊糾紛中雖然主體眾多,但是遊客和經營者在旅遊過程中經濟地位、專業知識、經驗閱歷、物質條件等各方面對比懸殊,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因而在實踐中因旅遊行為而引發的糾紛,主要發生在遊客和旅遊經營者之間。
旅遊糾紛可以分為以下類型:
(一)按爭議是否有涉外因素分類,分為國內旅遊糾紛和涉外旅遊糾紛。與國內旅遊糾紛不同,涉外旅遊糾紛的一方當事人是外國人、外國旅遊企業或其他組織。
(二)按爭議主體分類,分為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之間的糾紛;旅遊經營者之問的糾紛;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與相關部門之間的糾紛;國內旅遊經營者與境外旅遊經營者或旅遊者之間產生的糾紛。
(三)按爭議內容分類,可分為交通運輸業務糾紛;旅行社業務糾紛;導游業務糾紛;旅館業務糾紛;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糾紛;旅遊保險糾紛以及旅遊稅收糾紛。
(四)按爭議涉及的利益分類,旅遊糾紛可分為涉及財產利益的糾紛;涉及人身權益的糾紛;涉及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的糾紛。
(五)按爭議當事人人數多少分類,可分為爭議雙方為一人爭議的單一性糾紛;爭議雙方至少有一方為兩人以上爭議的共同性糾紛。
對旅遊糾紛的處理,作了以下四個方面的規定
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指定或者設立統一的旅遊投訴受理機構受理旅遊投訴,並進行處理或者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2、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發生糾紛後,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3、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和有關調解組織可依法對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之間的糾紛進行調解;
4、糾紛中旅遊者一方人數眾多並有共同請求的可推選代表人參加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活動。
第九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指定或者設立統一的旅遊投訴受理機構。受理機構接到投訴,應當及時進行處理或者移交有關部門處理,並告知投訴者。
以上就是相關回答,旅遊糾紛在發現後可以先進行協商處理這樣能夠節約很多的時間,當自己實在不能解決可以找當地的派出所出面協調處理,旅遊一般都是跟團的而且這個領隊都是從一些旅遊公司出來的,有問題可以先和它們溝通。
網頁鏈接
2. 景區遊客因瑣事發生沖突,我們該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節假日出去遊玩。然而在遊玩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時常能夠看到一些報道,在某個景區內有遊客之間因為很小的事情,發生了爭執,最後大打出手造成很多人受傷。景區的遊客與當地的商人發生沖突的事件也不少。出門在外旅遊,大家接觸的機會都不會太多,避免沖突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心胸放開闊一些,忍一忍事情就會過去。
如果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完全沒有必要去過於計較。出去旅遊時遇到的人都只是自己生命里的過客,不會長時間的相處甚至很難再見到。所以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小事那麼選擇忍讓,也能夠體現自己的大度。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我真的遇到了麻煩事也不必去害怕。
3. 如何處理旅遊景區遊客投訴
旅遊景區投訴是指遊客因為對景區的產品質量問題,服務態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向景區或上級行政管理部門反應情況,檢舉問題,並要求得到相應的補償的一種手段。投訴處理需要了解遊客投訴原因、投訴心理,熟悉受理投訴的步驟,這樣才能妥善處理好投訴事件。
一仔細了解遊客投訴的原因
二)認真分析遊客的投訴心理
三)執行受理投訴的步驟
1、傾聽遊客訴說,保持沉默,避免使用過激的語言,保持眼神交流,讓遊客感受到你的傾聽。
2、表達歉意需發自內心,體現出誠意,同時還要對遊客的遭遇表示同情與安慰。
3、真誠地與遊客交流,理解遊客,同時了解遊客需要解決的問題。適當時提出問題,獲取客人的需求信息,用自己的話重復、確認遊客所遇到的問題,並適時作好記錄。
4、明確遊客的問題之後,需根據景區的實際情況,客觀對待問題,通過補償性服務來彌補遊客所遭受的損失。補償性服務通常包括:打折、送贈品(包括禮物、商品或服務)、個人交往等。
5、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通過雙方協商、認可確認之後形成最終的方案。在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的時候,既要維護遊客合法、合理的權益,又要維護旅遊景區的合法權益。
6、通過後續跟蹤服務,進一步向遊客了解旅遊景區的解決方案是否有用、是否還有其他問題,如果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可繼續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後續跟蹤服務的方法通常包括:電話、電子郵件、信函等
(四)善後處理事宜
受理投訴的人員應記錄投訴處理的全部過程,將投訴事件整理成報告並存檔,同時對投訴進行統計,分析投訴的原因,總結投訴解決的方法,特別對典型問題產生的原因和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分析,不斷改進服務水平
4. 假如你是某公園的工作人員,遇到遊客糾紛應該怎麼處理
基本原則1: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基本原則2:能推卸的責任就要推卸出去;
基本原則3:遊客與遊客之間的糾紛盡量交由警方處理;
基本原則4:能花小錢擺平的事件,就不要產生社會不良影響;
5. 旅遊糾紛的法律問題主要是什麼
按照《旅遊投訴暫行規定》的有關條款,下列損害行為列入旅遊投訴范圍:
(一)認為旅遊經營者不履行合同或協議的;
(二)認為旅遊經營者沒有提供價質相符的旅遊服務的;
(三)認為旅遊經營者故意或過失造成投訴者人身傷害的;
(四)認為旅遊經營者欺詐投訴者,損害投訴者利益的;
(五)旅遊經營單位職工私自收受回扣和索要小費的;
(六)其他損害投訴者利益的。
凡在我國境內旅遊活動中發生的以上各類損害行為之一的,投訴者可以向我國旅遊管理機關投訴。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和旅遊糾紛實際情況,處理旅遊糾紛有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四種方式。
旅遊者的權利與義務
旅遊者只有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才能在旅遊過程中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遵守旅遊法規、規章和有關的規定,減少旅遊投訴問題的出現,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根據《山東省旅遊條例》,旅遊者具有以下具體的權利義務:
一、旅遊者享有宗教信仰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到尊重的權利。
二、旅遊者享有知悉旅遊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有權要求旅遊經營者提供服務的內容、檔次費用等情況。
三、旅遊者享有自主選擇旅遊服務的權利;有權拒絕旅遊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四、人身、財產受到損害或者旅遊經營者未向其提供標准服務的旅遊者,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向損害其合法權益的旅遊經營者要求賠償或者補償。
(二)向損害其合法權益的旅遊經營者所在地或者損害行為發生地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和組織投訴。
(三)向人民法院起訴。
五、旅遊者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六、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應當保護旅遊資源,愛護旅遊設施,自覺遵守旅遊秩序和旅遊景區、景點的安全規定和衛生規定。
6. 遭遇旅遊糾紛,遊客該怎麼做
一是根據《旅遊法》規定,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和有關調解組版織在雙方自願權的基礎上,依法對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之間的糾紛進行調解。消費者在與旅遊經營者協商不成時,可以通過消費者協會等機構與旅遊公司進行調解解決。
二是可以向旅遊管理部門投訴,消費者提交賠償請求書和相關證據資料。在書寫賠償請求書時,要注意:
1、客觀真實地陳述需投訴的事件內容。表述的事件經過應盡量具體、詳細。
2、提供的證據真實有效。主要的證據包括旅遊合同、旅遊行程表、旅遊發票、車船票據、門票、購物發票、接待單位的證明以及其他可以證明侵權、違約的材料。
3、提出的賠償請求和主張合法合理。對旅遊者提出的投訴,旅遊管理部門主要依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旅行社服務質量賠償標准》,認定旅行社的賠償責任和金額,故遊客在確定賠償金額時,要以雙方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和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為主要依據。
三是消費者一般都會與旅遊公司簽訂旅遊合同,若在合同中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與旅遊公司達成協議,消費者可以憑借仲裁條款及仲裁協議提起仲裁機構進行仲裁,也可以持民事起訴書、旅遊合同等相關證據材料到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