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周信芳家房產糾紛

周信芳家房產糾紛

發布時間:2021-04-10 19:38:44

1. 周采茨的人物經歷

3歲的采茨與母親裘麗琳
1959年告別父母來到香港、澳門讀中學1966年赴歐洲留學,工作
1978年8月16日回國參加父親的追悼會
20世紀70年代末回香港,先後擔任豐田汽車擔任市場公關經理,「麗的電視台」出版、宣傳和推廣總監
1980年結識丈夫黃浩義,育女黃詠煜和子黃敬軒 20世紀40年代中葉,上海長樂路上鬧中取靜的一幢小洋房裡,居住著梨園大師周信芳和妻子裘麗琳。這里是文人墨客的寶地,是戲里戲外的才子佳人的樂園。
1946年,一聲嘹亮的嬰兒啼哭打破了周公館往日的寧靜,周家的四小姐從天而降,為這個和睦美滿的家庭錦上添花。那年周信芳已逾知天命的年齡,老來得女,自是寶貝得難以形容,他為這個最小的女兒取了一個極富詩畫意境的名字:「采茨」。
周采茨生得逢時,她的少年時光,恰恰是周家最安康的一段日子。解放後,周信芳擔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京劇院院長等公職,母親裘麗琳專心在家相夫教子,周采茨是六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獨得父親的寵愛,禮拜天跟著他坐車出去吃點心,逛書店,過著「中菜吃新亞,西菜吃沙利文」的日子。外面世界唯一的風雨,不過是學校的大字報貼出來,譏諷周采茨坐小汽車上學,浪費國家資源。「那我就不坐好了,沒什麼。同學都說我沒脾氣,生氣就嘟起嘴跑開。」
時光流轉。如今,周采茨靜靜地坐在記者面前,身穿黑色絲袍,略施淡妝,雍容華貴,一如人們心中固有的閨秀形象,卻又在眉宇間、談吐中多了些許干練與果斷。周采茨五彩斑斕的人生已讓她不必時時附麗於聲名卓著的家族,可她熱愛自己作為周家後人的這個特殊身份。周采茨說,自己像極了母親,這種相像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生活的潛移默化中學來的,
每當周采茨惦念起自己的父母,總會翻起那些半個多世紀前的老照片,時而莞爾一笑,時而緊蹙眉頭……整整一個甲子,總說人生如戲,周家坎坷曲折的經歷不正是一場戲嗎?
「有時候,連我自己都非常驚奇,我的生活方式、我的品位簡直和我母親的一模一樣。每當我看著自己設計的房子,就感到滿是母親的背影……當然,我姆媽比我伽(能幹)得多了。我根本沒伊介來賽(能幹)……」冷不丁爆出的一口純正老式上海話,彷彿在提醒記者,西化的周采茨依是不折不扣的「上海女兒」。 整整10年的西漂流浪生活讓周采茨萌生了歸家的念頭,在離開英國之前,她認認真真地在一艘船上打了大半年的工,也積攢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夏天去,夏天來,周采茨再一次踏上了香港的土地,只是這一次香港不再傷悲……
20世紀70年代,被美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經濟水漲船高,周采茨如魚得水,事業開始起步。「那時,和我一起應聘的都是香港的大學畢業生,但他們沒有一個英文比我好,而我的中文底子又非常扎實,這是我們那代人的優勢所在。」曾經因英語差勁而復讀的周采茨經過十餘年的漂泊歲月,英語水平提升不少,很快在一間洋行的市場部謀得了職位,之後又跳槽到豐田汽車擔任市場公關經理,認識了一票商圈的好朋友,這些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都非常賞識這位後起之秀。
不久之後,她又神通廣大地進入了「麗的電視台」,擔任出版、宣傳和推廣總監一職,「那時我已經做到高層8個人中的一分子了。」周采茨意猶未盡地說道,當年,香港有一檔家喻戶曉的「選秀節目」——亞洲歌唱比賽,那個周末正是決賽,周采茨周一上班時,老闆就把她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讓她著力栽培第三名選手張國榮。於是,采茨立刻拉起了一支20人的宣傳包裝隊伍,一手將張國榮從默默無聞的歌手捧上了天王的寶座,讓周采茨「茨姑」的名號在香港媒體和狗仔間不脛而走。
「我從我父母那兒繼承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那浪漫、正氣的愛情觀。」周采茨的愛情也是沖破重重阻隔,終於廝守一生,彷彿童話一樣美妙。1980年,周采茨管轄下的香港話劇團正在排演《日出》,抱著年輕人演老角會很有趣的心態,周采茨向導演申請顧八奶奶一角,「我覺得顧八奶奶是個很可愛的角色,我不太喜歡陳白露。況且,以我的身材演陳白露也不可能。」就這樣,她結識了相濡以沫至今的丈夫黃浩義。
有趣的是,黃浩義正是與周采茨演對手戲的胡四一角的扮演者。不諳粵語的采茨被台詞折磨得苦不堪言,於是演廣播劇出身的黃浩義一句句耐心糾正她的發音,就在這一來一去的教學中,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或許是冥冥中的因緣巧合,戲里的胡四可能要比顧八奶奶小上15歲,而現實里的舞台劇演員黃浩義也要比周家「四小姐」小上10歲,可是這個小男生竟義無反顧地追起了采茨,如同當年裘麗琳與周信芳的結合一樣,這對有情人認識了一個多月後開始拍拖,拍拖了十天後立馬閃婚。 2003年的末尾,離開上海40年的周采茨終於回到了故鄉。2003年12月31日,她和丈夫浩義、兒子Dashiell、女兒Charlotte在長樂路的新居里除舊迎新。無獨有偶,周采茨購置的房產就坐落在父親周信芳的故居不遠處。生在長樂路、長在長樂路,如今周家「四小姐」又回到了自己夢開始的地方。
「回家」的周采茨心甘情願地享受著做母親的快樂,8歲起就在英國寄宿制學校讀書的兒子終於回到了自己的身邊,讓采茨既高興也滿是擔憂。由於兒子從小就在英國長大,自己又承諾過在孩提時代不會逼迫兒子學中文,周采茨起初害怕兒子很難適應與他成長環境截然不同的東方生活。兒子剛到上海時,采茨就不無擔心地問他,你一個漢字都不識,這可怎麼辦呀?當時,Dashiell手邊正巧放著一盒紙巾,他就興沖沖地指著紙盒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念道「五月花」,引得全家人捧腹大笑。或許是遺傳了父母執著、認真的性格,Dashiell的中文水平突飛猛進,久而久之還學會了和計程車司機討價還價,「30元開到復旦,去不去?」這則趣聞也讓周采茨欣喜不已。
2003年,兒子Dashiell參加了高考,他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系。「他在大學里用中文排演《雷雨》的劇本、用中文撰寫畢業論文,看到他能那麼用心學中文,我比誰都高興,」周采茨笑逐顏開地說道,「他是上戲有史以來唯一的留學生,之前沒有,現在沒有,之後也暫時沒有。」
除了對自己兩個孩子百般呵護,周采茨更是對從小就缺少母愛的侄女周佳納寵愛有加,談到這個寶貝侄女時毫不掩飾自己對她的喜愛:「其實我們一家人都特別寵她,不僅僅因為佳納母親走得早,她本身的個性也很討人喜歡。」周采茨坦言,盡管周佳納從小是受西方教育長大的,但是她身上卻秉承了中國傳統女性的氣質特徵,尤其是那種「嗲溜溜」的味道,就是典型的老上海女孩子特有的討人喜歡的黏勁,就算你是塊石頭也被她「嗲」化了。對於侄女此前和基努·里維斯在法國爆出的「緋聞」,周采茨也是欣喜大於擔憂,她表示這是未婚男女的正常交往:「周佳納是個漂亮女孩,至今未婚,基努·里維斯現在也是單身,兩個單身男女相愛天經地義,怎麼能說成『緋聞』呢?」
如今,周采茨從長樂路移居到了西郊的別墅,享受著半隱居的天倫之樂,但目睹著兒女們個個事業有成,自己不禁也有些心癢,笑稱自己心裡迫切地想外出「打工」。但對於周采茨而言,她還有一個尚未實現的夢想,那就是將黃浩義依據父母裘麗琳和周信芳之間的愛情故事而寫就的32集電視劇劇本《戲子佳人》搬上熒屏,「我先生的劇本,每一個環節都扣在一起的,如果拆了一環情節前面的劇情就會跟著散架。不能改動劇本這也讓許多合作單位感到為難,因此我們現在的洽談都在一定程度上擱淺了。」周采茨不無遺憾地表示,不過令她欣慰的是,不久前,黃浩義的劇本在香港先期出版了,這也是中國電視劇史上別開生面的創舉,「現在已經沒有關系了,我先生已經歷史性地把電視寫上了文學的舞台,觀眾看過劇本,又對《戲子佳人》充滿期待的話,這也讓我們對拍攝完全版的《戲子佳人》充滿信心。或許,這也是我作為子女對父母最好的紀念了。」

2. 山西牛家

牛子厚,本名牛秉坤,字子厚,祖籍山西太原。1866年(同治五年)出生於吉林,是著名巨商「船廠牛家」的第四代傳人,是在吉林城擁有幾十家商號,並在東北各主要城鎮都布有「買賣」的大東家,同時也為中國京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牛家原是甘肅人,後逃荒到山西省太原縣。因家庭生活艱窘,無以為生,遂四散逃荒,並以砸碎家中僅有的一口鐵鍋,各執碎碴一片,作為日後重逢的憑證。後人把吉林牛家又稱「砸鍋牛」。牛家在東北祖輩相衍,輩次排列為「玉升麟秉章,世紹永安長」。牛家主要是從牛金玉和他兩個兒子牛升雲、牛升霄創業發展起來的。剛到東北時,牛金玉夫婦挑擔輾轉來到了吉林烏拉(今吉林市)。牛金玉夫婦通過與吉林副都統打招呼,先在小東門外開小店的侯家房後種地,開菜園子,共開了13垧地。他又和兒子們進東部山區采人參、淘砂金,飽嘗了艱辛,歷經了磨難。據傳說,他曾得到一塊「狗頭金」,約有一斤七、八兩重。牛家就這樣積累了一定的物質基礎,為投資工商業准備了必要條件。

吉林市背靠長白山,面臨廣袤的松嫩平原,處於松花江之濱,位於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長白山的很多資源,如木材、人參等特產,松嫩平原盛產的糧豆,都要以吉林為集散地,向外地發運。正因為吉林處於這樣重要的交通位置,清朝康熙皇帝於1676年(康熙十五年)令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稱「吉林將軍」,「建木為城,倚江而居」,做反抗沙俄侵略戰爭的准備。經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近百年的發展,吉林已成為柳條邊外第一重鎮。精明的牛金玉看到吉林如此便捷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日後發展的有利條件,遂於小東門辦起了大車店,兼營油鹽煙麻。這就是牛家的第一個企業。時在清乾隆末年。當時,松花江上木排很多,舟船往來,絡繹不絕,使小店生意非常興隆,越做越大,兼營的油鹽煙麻店得到了擴充。1797年(嘉慶二年),正式定名為「源升慶」。據說有兩層涵意:一是期盼企業升騰發達,蒸蒸日上;一是他的兩個兒子的名字都有一個「升」字,大兒子叫牛升雲,二兒子叫牛升霄。而「升」字側過來看,又是「牛」字。以後,以「源升慶」為基礎,派生的「買賣」很多,但都在字型大小的中間有一個「升」字。從此,牛家在吉林商界名聲越來越大,被稱為「船廠牛家」,列為「中國北方四大家」之一,與當時富甲一方的山西亢家、沈陽郎家、河北劉家齊名。1829年(道光九年),牛金玉去世,企業由其子牛升雲、其孫牛化麟兩代人銳意經營,悉心管理,有了很大發展。

1881年(光緒七年),牛化麟僅四十幾歲就病故了,偌大的家業和眾多企業的管理重擔就落在僅有15歲的少年牛子厚的肩上,好在總店「源升慶」和所屬各企業層層均有得力的經理和管理人員,各司其職,牛家人只作財東,並不直接參與經營管理。牛子厚11歲出家,13歲還俗。到牛子厚接手家業時,牛家的經濟正處於鼎盛時期,牛家的「升」字型大小企業也在擴充和發展。當時,牛家的「升」字型大小企業在吉林已有20餘家。早在1877年(光緒三年)吉林的城牆由木牆改為土牆,又開通了北大街等街道,期間牛家出了很大一部分款項,這時「源升慶」已由小東門遷至北大街。據吉林市圖書館存《游吉便覽》記載,在1911年(宣統三年),牛家的「買賣」有錢鋪2家,占當時全城錢鋪的九分之二;當鋪六家,佔全城當鋪的十六分之六;雜貨行三家,佔八分之三;批發貨店二家,佔九分之二;中葯鋪一家,佔十分之一;糧米鋪一家,佔四分之一;客棧一家,佔十分之一。牛家企業經營范圍除油鹽煙麻等雜貨外,還有高級百貨,如綾羅綢緞,各種布匹,狐貉貂裘,山珍海味等,金銀買賣及器皿,首飾的打制加工,中葯材,瓷器,陶器,磚瓦,糧米,木匠鋪,點心鋪,鞭炮鋪等,以至發展到金融業,開當鋪、錢庄。此外,牛家還開養豬場、養雞場,還自家設場打魚。牛家的經營范圍凡居民生活所需、官紳享樂所用的物品幾乎無所不涉。除在吉林城開設眾多企業外,還在吉林附近的集鎮如烏拉街、樺皮廠、岔路口、大綏河等地開有油坊、燒鍋等。在哈爾濱、長春、四平、沈陽、大連、營口、錦州、秦皇島、山海關、唐山、天津、太原、濟南等都有牛家的生意,還把分支機構開到北京等地。以長春為例,據資料記載:1884年(光緒十年)吉林巨商牛子厚在長春城內北大街開設「公升合」錢庄,資本額官帖300萬吊;在南大街開設「順升合」錢庄,資本額官帖240萬吊。在哈爾濱開有「振升恆」、「義升公」、「東升久」錢庄。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吉林商務總會選舉「總理」(會長)及會董共20位,其中,在牛家的「升」字型大小企業中就有趙熙曦等6人當選為會董,占會董總席位的三分之一。這時,牛子厚的大兒子牛翰章已從俄國首都聖彼得堡留學歸來,官場活動多由他兒子出面。在吉林商務總會選舉中,他當選為「協理」(副會長)。由此,可反映牛家「升」字型大小企業在吉林商界實力之一斑。企業在增多,經營在擴展,牛家僱傭的「伙計」也在增多,究竟有多少人現未查到統計資料,但當時常說,「源升慶」大掌櫃孫毓堂真有本事,能管2 000多人!按當時的吉林市有2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20個家庭中至少有一個人在「升」字型大小企業就業。這應該是較保守的估算。到牛子厚時,牛家因經商富足已歷三世。牛家資本雄厚,「升」字型大小企業有多年的經商經驗,也積累了商業信譽,有一套比較完備的專業隊伍。總之,牛家在前中華民國以至近代吉林歷史中,商業規模、經營范圍、富裕程度都曾是罕有罕見的。當時社會傳說,牛家人去北京,不用喝別人家的水(因各處都有「買賣」)。還傳說,清朝廷一次就向牛家借款70萬兩白銀。

經營商業是牛子厚的主業。他是眾多「升」字型大小企業的財東、老闆,但直接的經營活動和具體的管理都不需要他參與,對牛家所有商業的具體負責,則是「源升慶」大掌櫃。在「源升慶」一百多年歷史中,經歷了三個大掌櫃的。第一位劉壽清,河北省人,從17歲開始到80多歲病故,一直在劉家供事。先是掌管上海分號,後來把上海分號交給劉雲掌管,又到北京開設分號組建「源升慶灶房」(銀號)。以後來吉林,成為執掌全部「升」字型大小的總經理。第二任劉雲,河北省人。第三任掌櫃的是孫毓堂,河北撫寧縣人。他執掌櫃事30餘年,握有牛家全部買賣的實權。每年年終全國各地的分號、支櫃的掌櫃,都得到吉林「源升慶」來報帳。每3年為一帳期,屆時,各地分號、支櫃的掌櫃攜帶帳目、清單來吉林分別向各自的總號報帳,然後再匯總到「源升慶」總號。這些活動一般都由大掌櫃的孫毓堂來主持。像「恆升慶」、「寶升堂」、「慶升厚」那樣的大買賣,雖然有他們自己相對的獨立性,但他們的大掌櫃的,也要受孫毓堂的領導。牛子厚作為財東,經營商業所作的主要工作是:搜集行情,掌握和決定「升」字型大小企業的建立與撤閉,決定各企業經理的委派及他們「身股」的增加。在牛子厚的經商歷程中,值得提出的還有兩件事:一是投資修械司,一是投資「恆茂」火磨。經清朝「欽差」吳大 創辦的吉林機器局於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被入侵的帝俄軍隊毀壞後,又於1911年(宣統三年)改為軍械專局,附設修械司,修理槍炮,生產子彈,為此招募商股。因牛子厚有喜歡機械,擺弄槍械的愛好,所以就投了資,還當了一段時間的「提調」,時間不長,就把股份送人了。正當中東鐵路修建時(1897~1899),有朋友勸說,中東鐵路建成可以幫助推銷麵粉,建議開一家火磨。於是,牛子厚和「裕德隆」銀號經理溫子璞等合資修建了「恆茂」火磨。中東鐵路建成後,實踐證明,火磨經營很不景氣,牛子厚對現代工業企業的經營又一竅不通,甚至連新式簿記都看不懂,後來就把股份交給溫子璞了。這兩項經商活動都是一時心血來潮,並不是牛子厚深思熟慮之舉。

鴉片戰爭到前中華民國時期,東北的幣制極為混亂。在市場流通中,既有銀,又有錢。銀又有大、小錠和銀「洋」,重量、成色都不統一。錢就更加復雜了。屯有屯帖,鋪有鋪帖。再加上軍閥割踞,各自為政,官私銀行、錢庄也都各自發行錢幣或憑帖。特別是日本、帝俄兩個帝國主義在東北的長期、激烈的爭奪,金融的侵略,使原本混亂的幣制更加混亂不堪。錢幣的混亂給商品流通、貨幣交換帶來了很大麻煩,但也給經營貨幣的商人創造了盈利發財的大好機會。於是,投資金融,開辦錢庄,就成為富商巨賈們幾乎一致的投資選擇,牛家也不例外。比如吉林市的「源升慶錢櫃」、在北京的「源升慶灶房」、長春的「公升合」、「順升合」錢庄都是以經營銀錢為主業。經營錢幣獲利大,投資也大,但由於政權的變動,風險也很大。當時,在東北流行俄國銀行發行的紙幣,民間謂之「羌帖」,較之地方軍閥銀行發行的「奉票」、「官帖」幣值穩定而且堅挺,牛家「買賣」均大量儲備。1917年11月7日,由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一舉成功,「羌帖」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廢紙,給牛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大傷元氣。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牛子厚逐漸將經營大權移交給他的大兒子牛翰章,他自己「退居二線」。面對企業經營日趨困難,牛翰章和「源升慶」大掌櫃孫毓堂更熱衷於商業投機,鋌而走險,以求撈一把,扭轉被動局面。但每每事與願違,賠了錢就只好關閉幾個企業,賣掉幾家商號來兌現。開始,家大業大,未引起重視,久而久之,積重難返,走向沒落。1929年至1930年期間,牛翰章倒賣黃豆,用電話買空賣空,款項由吉林永衡官銀錢號透支作為後盾。當時,正逢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黃豆價格下跌,吉林永衡官銀錢號限期收回貸款,牛家無力償還,永衡官銀錢號要查封牛家「升」字型大小「買賣」。面對這個滅頂之災,牛子厚氣憤異常。此時,正趕上任吉林公署參謀長的熙洽向牛家求婚。於是,牛子厚以求熙洽出面向吉林永衡官銀錢號通融為條件,答應將他最小的女兒牛淑章嫁給熙洽為兒媳。吉林永衡官銀錢號查封了牛家「升」字型大小的多數「買賣」。經過清查,牛家償還了私人欠款,將企業的鋪底,連同房產1 000餘間交給永衡官銀錢號抵債,牛家保住了自家的住宅和個別企業。此後,經商100多年的牛家退出了商界舞台,赫赫有名的牛子厚也退出了吉林商界。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牛子厚的三個兒子分家,家人各散東西。

在從封建社會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歷史轉變過程中,由於牛子厚在經營上缺少創新,沒有根據時代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更沒有向近代工業投資,盡管他的財勢很大,商號很多,曾輝煌於一時,但在國際資本主義勢力的沖擊下,終於免不了崩潰瓦解的結局。

牛子厚聲名顯赫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富而好行其德」,樂善好施。牛家的施捨非始於牛子厚,而是「率由舊章」,其父牛化麟,老實厚道,待人處事,不善言談,願做好事。捐巨資資助公益事業。對於貧民,往往「夏施單舍衣,冬設場賑粥」,讓貧民愁眉而來,歡聲而去。到了牛子厚這一代,更是有過之而不及。在吉林市開設「粥棚」,無償向窮苦人施捨稀粥;捐款修建了「凌雲寺」;創辦了「三皇會」(盲人聚會之所);對無親無故的貧寒人,慷慨相助。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為了解救嗷嗷待哺的市民,他曾在前門外設一粥場,施捨粥飯。因為他施捨行善,市民多有贊譽,「牛善人」之稱遠近聞名。清光緒皇帝、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曾分別向牛家頒發「樂善好施」的匾額。永吉縣長送楹聯一副,稱牛子厚是「泊然與人無爭,修世服疇,應共松江流澤遠;富而好行其德,賑災濟困,料諸廬室感恩多」。

牛子厚又一大成就是創辦了「喜連成」京劇科班,培養了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等一大批京劇大師和表演藝術家,為中國京劇事業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家資豪富,牛子厚的業余愛好也是豐富多彩的。攝影、園藝、修理鍾表、看病,以及占卜、算卦、批八字等無所不好,尤其喜歡戲曲,特別是對京劇情有獨鍾。日常,除了經商外,在業余時間,他經常攝影照像洗照片、嫁接果木、給人看病等。1911年(宣統三年)5月8日吉林城發生大火,燒毀繁華街道、官府衙門大半,毀掉民房2 400餘間。就是他用自己的照相機拍下珍貴的照片資料,記錄了當時火光熊熊和一片瓦礫的悲慘景像,使我們今天能目睹當年房倒屋塌、街道破爛的情景。他還經常吹打彈拉,凡笙管笛簫無不精通。他因母親愛看皮影戲,又趕上家裡准備辦慶祝堂會,而當時「地處邊陲」的吉林又無大戲可看,於是在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通過京劇藝人葉春善,請到北京「四喜班」戲班來吉林「康樂茶園」演出。在交往和演出過程中,他通過觀察和了解,知道葉春善為人誠懇,辦事認真,京劇中生、旦、凈、末、醜行行精通。於是,很得牛子厚的賞識和信賴。進而,牛子厚向葉春善提出:請葉開辦一個京劇科班,由葉總其成,由牛家出資,在北京、吉林兩地輪流演出,既可解決牛家看戲的問題,也可以為京劇培養一批人才。葉對此很慎重,唯恐辜負了牛子厚的美意,推託再三,終於應允。由於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正在東北醞釀戰爭,局勢緊張,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牛子厚就將來吉演出的戲班送回北京。臨行前,牛子厚再次要求葉回京先招幾個學員試試看。1904年(光緒三十年)葉春善在他家中招了六名學員。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又招了十幾名學員,在臨近租了一個小院練功學戲,牛子厚撥出白銀二百八十兩作為開班經費。根據牛子厚的指示又租了宣武門外前鐵廠七號房屋一所,葉家也搬入其內,又招了一些學員。於是,才正式給戲劇科班起名,以牛子厚的三個兒子的乳名(喜貴、連貴、成貴)各取一字,定名為「喜連成科班」,又向北京東大寺精忠廟立案(清朝時對梨園行說公道話的機構),又招收一批學員,並聘請了蕭長華、蘇雨卿、宋起山、唐宗成等京劇名師分科執教。後來,由於「喜連成」科班辦得有成效,牛子厚又為該班派專人管理財務,增添了服裝道具,又增聘了13位京劇名家作教師。1912年因家務糾紛,牛子厚無暇顧及「喜連成」科班,就將科班交給葉春善管理。此時牛家與葉家已經結親。牛子厚和葉春善成了「連襟」(東北話「連橋」)。後來葉先生又與大財主沈玉昆合作,沈先生又對科班投資,經徵得牛子厚同意,改名為「富連成」科班。該科班從1904年(光緒三十年)到1944年共招收了12班,培養了京劇學員700餘人。在該科班學習的學員因是受正規專業教育,很多學員日後在京劇界都成了「名角」,還有些人譽滿全國,譽滿全球。比如梅蘭芳原名梅喜群,後改名蘭芳,周信芳、馬連良等,都是從這個科班學成的學員。

牛子厚對培養京劇人才傾注心血,梨園弟子也給予他盛情回報。1934年,家道衰落的牛子厚遷居北京。京劇界名人梅蘭芳、蕭長華等倡議梨園界給牛先生義演三天,用演出的收入為牛子厚購買了位於北京宣武門外西河沿胡同的一所四合院,房屋14間,又用1 500元銀大洋購買香木棺材一口。

牛子厚對京劇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在中國戲劇史上留下了珍貴的一頁。

1943年牛子厚於北京病故,終年77歲,後歸葬於吉林市。

3. MAL十度空間股票官方網(總部加拿大)有這樣公司嗎

城市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集中地反映了城市的特性,是現代城市存在的一種形式。
城市的定位決定了城市的功能特性,城市的能級越高,對城市功能區的要求就越高。城市功能區都表現出自己的特色,這種特色功能區是城市功能細分的結果。本部分對功能區的基本理論和實踐進行了闡述,主要內容有:
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
充滿活力的特色功能區 ;
特色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的根基和體現 ;
具有借鑒意義的特色功能區。
要點:
1、 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城市功能區的形成過程是產業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間集聚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城市政府對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功能的布局有著直接的關系。
2、 功能區具有極高的集聚和擴散效應;有較強的社會經濟效應;功能區間的競爭是現代區域競爭的主要形式。
3、 具有特色的經濟功能區是城市經濟功能細分的結果,由特色功能區所形成的比較優勢,是區域競爭優勢的核心。
4、 各具特色的功能區範例。
5、 具有借鑒意義的特色功能區。
一、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
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早期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對社會分工和社會交往(經濟和非經濟的)的依賴日漸增強,客觀上要求社會物質資源和空間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實現多種社會功能集成的「城市」由此產生。
一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現代城市,是由多個特點清晰明確的功能區組成的。城市的職能就是由這些功能區充分地發揮自己作用來實現的。從動態的角度講,城市功能區的形成過程是產業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間集聚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城市政府對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功能的布局有著直接的關系。
(一)城市功能區的四大特性
城市功能區,是能實現相關社會資源空間聚集、有效發揮某種特定城市功能的地域空間,是城市有機體的一部分。
城市功能區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城市功能的載體
功能區是城市功能的載體,是實現城市功能的空間集聚形式,是現代城市運行的方式。城市是由多個功能區有機組成的,城市的功能,就是所有功能區功能的集合體。產業集聚和功能優化是城市功能區的本質特徵,每個功能區,都有自己所承擔的主要功能,確保自己所佔有的資源稟賦優勢充分發揮,也使整個城市在多元功能整合的基礎上進入更高的運行層次。
2、明顯的聚集效應
聚集效應來源於企業的外部經濟和范圍經濟,正因為聚集能降低彼此運行的成本,提高運營的效率,所以產業組織或產業群在地域上的聚集構成了城市空間的結構形態。城市的集聚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要的資源轉換中心,將匯集和吸引的資源轉換成各種產品、貨物和信息知識產品;二是價值增值中心,在資源要素的轉換過程中,創造出新價值;三是物資集散和流轉中心;四是資金配置中心;五是信息交換處理中心;六是人才集聚中心。
城市功能區的聚集效應表現為與核心功能相關的社會資源的密集分布,即表現為對諸如人才、信息、資本、物質要素、技術等社會資源的高勢能吸納和高效率利用,是城市集聚效應的最集中的體現,可以在相對有限的地域空間中創造出巨大的經濟產出。
3、輻射擴散效應
城市功能區通常具有較強的輻射擴散能力,相關區域、相關產業都會受其影響。功能區的輻射擴散功能在於:一是擴張自身市場性權利的作用范圍;二是構築更大空間的集聚協作體系;三是擴散功能區的優勢能力,如技術、管理、觀念、資金等,向周邊地區滲透,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但這種擴散能力的大小也是有差別的,與行政區和居住區等非經濟功能區相比,產業區、商務區等經濟功能區具有更強的輻射擴散能力,會推動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演化與發展。
4、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
經濟功能區的主導產業通常都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具有多層次、長產業鏈的特徵,經濟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現實表現,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是區域主要的收入來源。如以電子、電訊為主要產業的渥太華電訊谷(加拿大),以高科技產品及元器件發明生產為主要產業的班加羅爾(印度),都處於區域經濟增長的領先位置,而且在功能區內擁有研發、生產、貿易等較完整的產業鏈條,表現出良好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擴散能力。非經濟功能區的高效益反映在社會效益上。行政功能區內行政機關密集,方便處理社會事務,提高了城市運行的效率。
在全球化、知識經濟、信息技術革命的背景下,地區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功能區產業群的創新動力,更加依賴由功能區作為載體的區域競爭力。由功能區形成的獨占性比較優勢是區域競爭優勢的核心。打造強勢經濟功能區、確定地區經濟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中的地位,發揮比較優勢,是後發展國家或地區尋求超常規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城市功能區的空間布局
進入20世紀後,西方發達國家,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速度加快,土地資源變得緊張,用地功能競爭激烈,城市內部出現了工業、商業、行政、居住區前所未有的功能區空間布局結構。越來越多的學者,尤其是美國學者,對城市結構提出各種理論,解釋城市結構的發展過程和形成方式,解釋功能分區的特點和分布規律。正是功能區的出現和發展,才促進了城市結構的優化。因此城市結構的特點,就是一個城市內部功能區分布和發展的特點,而從功能區的角度進行研究,城市結構理論也就是城市功能區的分布和發展理論。
歸納起來,基本的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模式主要有三種:
同心圓模式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教授E?W?伯吉斯於1925年最早提出同心圓城市地域結構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城市以不同功能的用地圍繞單一的核心,有規則地向外擴展形成同心圓結構。 這一理論實質上是將城市的地域結構分為中央商務區、居住區和通勤區三個同心圓地帶。中央商務區主要由中心商業街、事務所、銀行、股票市場、高級購物中心和零售商店組成。中央商務區的外層是居住區。而通勤區位於居住環境較好的郊區,分布著各種低層高級住宅和娛樂設施,高收入階層往返於城郊間的通勤區。
北京建國來的功能區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基本上是同心圓模式,內城是整個城市核心地區,居住區大量分布於二環到五環之間,而遠郊地區則分布著別墅、townhouse等低密度住宅。但北京的同心圓模式沒有特別清晰的功能分區,核心地區聚集著城市的多種功能(行政中心,歷史文化中心,商務中心、商業中心等),而由於時間距離等原因,城郊間的通勤不是富有的遠郊居住者的主流選擇。
扇形模式
美國土地經濟學家H?霍伊特通過對142個北美城市房租的研究和城市地價分布的考察得出,高地價地區位於城市一側的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扇形范圍內,成楔狀發展;低地價地區也在某一側或一定扇面內從中心部向外延伸,扇形內部的地價不隨離市中心的遠近而變動。 城市的發展總是從市中心向外沿主要交通干線或沿阻礙最小的路線向外延伸。也就是說,城市地域的某一扇形方向的性質一旦決定,隨著城市成長扇形向外擴大以後也不會發生很大變化。
按照霍伊特的扇形理論,城市地域結構被描述為:中央商務區位居中心區;批發和輕工業區沿交通線從市中心向外呈楔形延伸;由於中心區、批發和輕工業對居住環境的影響,居住區呈現為由低租金向中租金的過渡,高房租卻沿一條或幾條城市交通幹道從低租金區開始向郊區成楔形延伸。
多核心模式
美國地理學者C?D?哈里斯和E?L?烏爾曼在研究不同類型城市地域結構情況下發現,除了CBD為大城市的中心外,還有支配一定區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這些核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 某些活動需要專門性的便利,如零售業地區在通達性最好的地方、工業需要廣闊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
(2) 由於同類活動因素集聚效果而集中。
(3) 不同類活動之間可能產生利益沖突。
(4) 某些活動負擔不起理想區位的高地價。
他們認為,越是大城市,核心就越多,越專業化。行業區位、地租房價、集聚效益和擴散效益是導致城市地域結構分異、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
這一理論認為:城市是由若干不連續的地域所組成,這些地域分別圍繞不同的核心而形成和發展。中央商務區不一定居於城市的幾何中心,但卻是市區交通的焦點;批發和輕工業區雖靠近市中心,但又位於對外交通聯系方便的地方;居住區分為三類,低級住宅區靠近中央商務區和批發、輕工業區,中級住宅區和高級住宅區為了尋求好的居住環境常常偏離城市的一側發展,而且他們具有相應的城市次中心;重工業區和衛星城則布置在城市的郊區。
北京目前和今後的發展更傾向於這種多核心模式。CBD、中關村、金融街等幾個具有明顯聚集擴散效應的功能區,足以成為城市的區域核心。多核心模式是城市功能進一步細分的結果,是不同資源環境滿足不同城市功能的結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
(三)經濟功能區與非經濟功能區
功能區的分類標准有很多,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根據與經濟的相關程度,分為非經濟功能區和經濟功能區。
非經濟功能區是指行政區、居住區等與產業活動無直接關系的聚集區域。
經濟功能區是一個區域的核心發展能力所在。經濟功能區有自己的主導產業,有較強的發展能力、經濟控制能力和聚集擴散能力。在現代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經濟功能區不僅要滿足本城市的功能需求,而且會在更大區域的產業分工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滿足區域乃至全球化不同經濟功能的需求。
按照主導產業的不同,經濟功能區可細分為產業區、商務區、商業區和旅遊區等。
二、充滿活力的特色經濟功能區
特色經濟功能區是在各經濟功能區基礎上,以具備某種鮮明特色而獲得獨占性比較優勢和發展能量的經濟功能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功能區的進一步細分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從根本上說,這種區域功能的變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競爭激化、市場細分的客觀反映,是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的結果。
特色經濟功能區已經在我國的經濟土壤中萌發成長。在市場經濟環境里,它們充滿了活力和競爭力,表現出極強的生存優勢。
(一)特色產業區
特色產業區是產業區發展細化的結果,是某種新興或強勢產業集聚發展、規模膨脹在空間上和經濟上的體現。北京最典型的特色產業區就是中關村,作為特色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賦予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發展力。
特色產業區在西方國家發展要更早更成熟,如美國的矽谷。
1951年位於美國舊金山市南面聖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斯坦福大學在其校園內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化的科學研究園——斯坦福研究園(Stanford Research Park)。斯坦福研究園最後發展成美國最著名的高科技產業區——「矽谷」,聚集了惠普、英特爾、蘋果等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區的矽谷擁有極強的創新和發展能力。很多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技術產業和產品來自於此,三次技術革命——70年代的半導體、80年代的PC,90年代的internet,也都發生在矽谷。矽谷及其周邊上市科技公司的總市值高達5000億美元,逼近整個法國股票市場的總和。矽谷僅電腦和半導體的生產製造,就佔了美國工業成長的45%。
特色產業區需要發展環境的支持。舉例說,高新技術產業區如果沒有科研和人才的豐富資源和良好環境,將難以形成規模,難以健康發展。
特點:
1、一定的產業集聚基礎。
2、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產業環境、金融環境、政策環境等。
3、豐富的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
4、較完善的市政交通、商務配套設施。
5、創新文化的大行其道。
(二)特色商務區
現代經濟生產要素向高級服務業的大規模轉移,高級化、專業化的服務業在國際城市高度集中,導致對商務辦公空間的需求迅速增長,工業化時代形成的「生產型」城市地域結構向「服務型」城市轉化。由區域政府主導開發的中央商務區常常以城市副中心的形式出現,不僅形成了現代商務活動的聚集區,也分化了過於集中的城市空間結構。
20世紀70年代起,原先高度集中在中心商務區的商務辦公活動開始分化,城市空間結構也呈現出多中心模式或網路模式發展的趨勢,特色商務區應運而生。特色商務區,是面向更狹窄的客戶群體,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專業性的環境、設施及服務的商務區。
與普通的商務區相比,特色商務區內的主流公司在主營業務、公司規模、公司性質、技術水平和人才需求等方面更具關聯性或相似性,有著比較一致的環境需求。
北京的金融街大體上可以看作為一種特色商務區。在金融街1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聚集著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北京市商業銀行以及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中保集團、平安保險公司、華泰保險公司等國家級金融機構和中國電信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網通公司等300多家著名企業,基本形成了以金融機構、通訊、網路公司為主,法律、咨詢、評估等配套服務機構為輔的新的金融商務區。
特點:
1、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基礎;
2、良好的商務環境,處理大量信息的通訊網路能力;
3、積極的產業政策與制度環境;
4、便利的內外部交通;
5、龍頭企業聚集和高度集中的專家隊伍及專業人才;
(三)特色商業區
特色商業區,是一種特殊的商業活動區,具有某種鮮明特色,並且這種特色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佔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和不可替代性。
從產生特色的原因看,特色商業區又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環境特色型
顧名思義,這種特色商業區的不可替代性來自其獨一無二的環境和區位優勢。如有著悠久傳統和黃金位置的王府井步行街,營業面積31萬平方米,年銷售額40多億元,是北京市規模最大、大型綜合商場最多、老字型大小雲集的市級商業中心。王府井在一定意義上已成為北京的標志之一,成為北京形象的一部分,具有一種難以抗衡的競爭優勢。
前門商業街也屬於環境特色型商業區。
前門商業街有800多年的歷史,曾經是京城最大的商業中心,一些老店,名店至今尚存.在店鋪布局、建築形式、經營特色和品種等方面都體現了強烈的傳統文化色彩。但近年來,由於受交通、停車等條件限制,加上附近文物古跡眾多,危舊房多,前門商業區改造難度較大,和其它商業中心相比發展較慢。目前商業主要分布在前門大街兩側和大柵欄地區.現有營業面積8.3萬千方米,銷售額7.4億元, 以中小型網點為主,大型網點少。
2、產品特色型
產品特色型商業街區,是指在某些產品或服務上具有獨到性和極強競爭優勢的特色街區,如北京的馬連道茶葉街、三里屯的酒吧一條街、東直門內的簋街等。
老簋街是1997年初步形成的。當時有148家商戶,其中餐飲業商戶有45家,開始形成餐飲特色。它東起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端。2000年9月28日,北京市商委把這條大街命名為「餐飲特色街」。由於早年半夜上市,民間稱其為「鬼街」,後被稱為「簋街」,形成紅門臉紅燈籠的特有街景。
2001年因危舊房改造和市政道路改造,簋街只剩「半壁江山」。2002年8月,新的簋街重張。為了重振江山,簋街45家餐飲商戶經商達成共識,為這條特色餐飲街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簋街每天的龍蝦消耗量都在18000~20000斤,大約相當於全北京總消耗量的1/3,解決了5萬~6萬人的就業問題,總產值以年均15%的高速增長,2000年的利稅額已經佔到整個東城區私營餐飲業的1/10,路邊小餐館里的廚師月收入逾萬元。簋街,作為特色餐飲街,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特點
(1)一定的市場對產品的認同基礎;
(2)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好;
(3)在一定區域內具有環境或產品服務的不可替代性;
(4)具有較強的產業集群或消費集中效應;
(5)政府政策支持。
(四)特色旅遊區
特色旅遊區,是指將物質、精神或文化等要素與旅遊緊密結合,賦予其更豐富的含義,從而實現吸引遊客,刺激旅遊消費目的的旅遊區。
將旅遊與文化,特別是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旅遊區,目前是特色旅遊區發展的主流。如代表美國文化的迪斯尼樂園、代表中國宋代文化的杭州宋城等,都因將文化深植於旅遊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國家旅遊規劃與發展財務司司長魏小安在《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一文中指出,「對旅遊者來說,旅遊活動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活動,但對於旅遊經營者來說,旅遊業則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活動」。
特色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在未來,特色旅遊區將爆發出更大的活力和競爭力,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特點:
1、當地旅遊資源質量和歷史文化的淵源,比較優勢明顯;
2、擴散作用強,周邊區域及相關行業將受到輻射;
3、對資源整合能力要求高;
4、對旅遊品牌的打造與傳播;
5、旅遊市場的成熟。
三、特色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的根基和體現
在經濟發展的中早期階段,區域間的競爭僅僅基於區域本身的資源稟賦優勢,產業聚集的水平不高,區域分工只是你生產糧食、我生產布匹的簡單分工方式。簡單分工的重要特點是,區域功能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產品類別的不同。
但隨著貿易的區域擴大和產業規模、水平的發展,提供某一種產品的比較優勢已經無法被唯一的一個或幾個區域獨享,太多的功能區具有這種優勢,市場也能容納眾多的功能區提供同一類產品。面對更加專業化的競爭對手,浩瀚的市場信息,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光靠成本低廉是不夠的。
特色功能區就是適應這種形勢發展起來的。特色功能區一定具有功能區的優勢——明顯的集聚效應和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它卻能比生產效率相同或更高的普通功能區佔領更多的市場,根源就在於特色功能區打造出的鮮明的區域特色使其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注意(誰能將信息傳遞給更多的需求者,誰就能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劃分更細的產品市場也取得了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多的有效客戶。
所以說,特色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的根基,一個特色功能區的強弱也是該區域比較優勢的具體體現。
要增強一個區域競爭力,不僅要建設功能區,還要使功能區所承當城市功能和提供產品或具有某種特色,這種「特色」從城市功能的角度講是一個城市長期發展必不可少的;從產品或服務的角度講,其形成的優勢短時間是不可替代的。在大都市功能區打造的過程中,尋求功能特色才能適應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市場的需要,才能形成獨占性的、不可替代的比較優勢。因此,全力打造特色功能區是地區經濟發展形成比較優勢的根基,也是區域超常規發展的一個現實途徑。
四、具借鑒意義的特色功能區
上海新天地——特色商業街區
上海新天地位於上海市中心地帶、緊鄰繁華的淮海中路南側,1999年初開工,2000年6月全部建成,總佔地三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六萬平方米,是由石庫門建築與現代建築組成的時尚休閑步行街。
「石庫門」是具有典型上海風格的傳統建築,它的設計外牆為歐式聯排房,而內部保留天井、客房、廂房等江南民居特色,是一種美觀雅緻的中西合璧住宅。其帶有兩個銅質大吊環,配以厚實花崗岩的門框的烏漆大門,蘊含了東西方藝術巧妙融合的美感,曾深得上海人青睞,稱之為「石庫門」。在舊上海,擁有一幢獨門獨院的石庫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它們的主人多是江浙一帶的社會名流和上海本地的富有階層。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石庫門最風光的時代,居住者多為當年上海的中上層人士。石庫門里曾走出過陳獨秀、魯迅、茅盾、周信芳、劉海粟、胡蝶、鄒韜奮等文化名人,還曾被作為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
為了真實體現上海歷史文化,同時使新區滿足上海國際城市形象的需要,美國舊城改造專家本傑明?伍德設計事務所和東方文化背景的新加坡日建設計事務所以及同濟大學設計院的共同配合,分別以不同視角剪裁石庫門里弄。石庫門建築群的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牆、屋瓦、石庫門,使人感覺彷彿時光倒流,置身於20世紀20年代。但是,每座建築內部,則按照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和情感特點設計,成為畫廊、時裝店、主題餐館、咖啡酒吧。
新天地的石庫門里弄處處體現21世紀的舒適和方便,自動電梯、中央空調、寬頻互聯網,一應俱全。消費者上網可以迅速查詢商店的商品價格和餐廳、酒吧的菜單以及電影院上演的電影,並可以預定座位,還可直接網上瀏覽,觀賞新天地露天廣場及餐館內的文化表演。
新天地已經成為上海的焦點和形象。各路明星、藝術家、企業家、銀行家、駐滬外交官紛紛前來遊玩,國際模特兒大賽、時裝表演、日本鬼太鼓座表演、著名影星的電影新聞發布會等時尚文化活動,也都選擇在上海新天地登場亮相,兩年的時間里共組織了300多場活動。招租的對象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現有98 家租戶中,85%來自中國內地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新天地投資高達10多億元,在只租不售的經營策略下,從表面上看資金回收困難。但由於「新天地」的品牌效應,帶動了周邊地價的提升,從最開始的每平方米7000元-10000元,到現在的每平方米17000元-25000元。其「翠湖天地」項目一期售磬,二期有2000人排隊。總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的高檔社區,會給投資者帶來極大的收益。「新天地」實際上是投資者的一張拿地王牌,帶著這張王牌香港瑞安集團已經闖入了杭州和重慶。
特點:
1、舊城改造與國際大都市形象建設相結合。
2、獨特的傳統建築革新方法對歷史做出合理取捨。面對歷史保護的兩難境地,新天地採取了一方面刻意維護建築外立面的歷史痕跡,另一方面又大 膽創新建築內部構造和設施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將體驗歷史文化與商業價值緊密結合。
4、市場資源整合能力強。
5、成功運作使新天地成為上海市的亮點,並以其濃郁的地域性贏得了世界性,以其環境的可識別性、情景性和環境的適宜性使區域價值得到提升。
6、在「新天地」以外的大規模高檔住宅區尋找投資資金盈利點。
杭州宋城——特色旅遊區
杭州宋城旅遊景區位於西湖風景區西南,北依五雲山、南瀕錢塘江,是中國最大的宋文化特色旅遊區,由杭州世界城宋城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
宋城是以反映兩宋文化內涵為特色的主題公園,整體設計參考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展現宋代都市的繁榮景象,同時引進西方的藝術處理手法,增強景觀的包容力和沖擊力。宋城分為《清明上河圖》再現區、九龍廣場區、宋城廣場區、仙山瓊閣區、南宋風情苑區等幾個特色鮮明的游覽區域,從不同的角度營造宋代都市氣氛。
宋城開始建設於1994年,1996年5月18日正式開園,總投資1.6億元。「給我一天、還你千年」的口號在西湖畔一炮打響,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至今共接待遊客逾千萬,年均門票收入6000萬元以上。
宋城置業有限公司的旅遊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他們以旅遊業為主導,帶動房地產開發、高等教育、文化傳播、電子商務等,取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特點:
1、滿足現代人尋根、懷古的心裡需要。
2、將傳統文化作為旅遊的底蘊,增加了旅遊的特色,也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產業化。
3、整體運作,市場主導。
4、旅遊資源深度整合。旅遊開發與房地產相結合,通過旅遊帶旺房地產;同時創辦旅遊大學、舉辦會展博覽等,將已有優勢充分發揮。
總部經濟——特色商務區
總部經濟是指企業總部完全商務化,在中心城市商務環境優良的區域實現多總部集群分布,提高總部運作效率,而生產加工部門則安排在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總部經濟可以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吸引跨國公司和外埠大型企業集團總部聚集,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總部經濟對於一個區域的發展有五種效應:一是稅收供應效應,總部在哪裡,一般結算中心就在哪裡,部分稅收會留在總部所在地;二是產業效應,總部入住一個區域,會帶動產業集群效應產生,帶動地區第三產業發展;三是消費拉動效應 ,總部不僅會帶來一系列生產活動,還會產生一系列消費活動;四是就業乘數效應,商務服務產生的就業和生活服務出書的就業往往能帶來新的就業;五是社會資本效應,一個地區總部越聚集越會吸引社會資源和其相關的社會資本繼續進入,形成更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總部經濟已成為許多國家(地區)所追求的新的經濟形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地區),都把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放在發展本國(地區)經濟的重要地位。
廣州東山區是總部經濟特徵非常明顯的一個區域。2002年該區總部經濟直接創造的企業利潤達101億元,佔全區企業利潤的七成多。同時也成了稅收的主要來源,總部數量雖僅佔全區企業總數的2%,但納稅額卻佔了全區地稅總收入的八成。與此呼應,去年東山區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九成多,從業人員比重超過八成。
截止到2001年末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25家以總部的名義在中國內地開辦了各級代表處、辦事處、中國總公司,其中50%以上設在了北京。北京的中關村(豐台)總部基地,也於2003年4月啟動。總投資約為45億人民幣,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06萬平方米,預期3~5年全部建

4. 什麼是城市功能區

城市功能區是能實現相關社會資源空間聚集、有效發揮某種特定城市功能的地域空間,是實現城市經濟社會職能的重要空間載體,集中地反映了城市的特性,是現代城市發展的一種形式。
城市功能區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各類要素高度聚集。同一類經濟社會活動的土地利用方式相同,決定了其對空間區位、基礎設施等發展環境的要求往往也是相同的,這會導致同一類活動在城市空間上的聚集,從而形成城市功能區,而與這類活動相關的各種要素,如人才、資本、信息、研究成果等,也會在相應的功能區內聚集。
2、輻射帶動效應明顯。城市功能區具有較強的輻射擴散能力,能將功能區的優勢如技術、管理、觀念、資金等向周邊地區滲透,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各類功能區的輻射帶動能力是有差別的,與行政區和居住區等非經濟功能區相比,工業區、商務區等經濟功能區具有更強的輻射帶動能力。
3、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城市功能區的集聚效應帶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經濟功能區通常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是區域收入的主要來源,對就業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非經濟功能區的高效益則反應在社會效益上,比如行政功能區內行政機關密集,方便處理社會事務,提高了城市運行的效率。
4、具有明顯的「城市名片」效應。城市功能區尤其是經濟功能區往往是一個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區,是一個城市的品牌和現代化程度的象徵與標志。城市功能區的成功建設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擴大城市的影響,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具有重要意義。如紐約依靠曼哈頓CBD的影響,確立了其國際大都會形象。
城市功能區可以分為非經濟功能區和經濟功能區。非經濟功能區是指行政區、居住區等與產業活動無直接關系的聚集區域。
經濟功能區一般都有自己的主導產業,有較強的發展能力、經濟控制能力和聚集擴散能力。在現代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經濟功能區不僅要滿足本城市的發展需求,而且在更大區域的產業分工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按照主導產業的不同,經濟功能區可細分為工業區、科技園區、商務區、商業區和旅遊區等。

5. 馬連良的個人遭遇

馬連良父親馬西園的朋友張子文,要建私立奉天文化學校(後改為回民中學)。馬連良是回族,加之父親的關系,他義不容辭地赴奉天參加義演,為張子文籌辦的奉天文化學校募集資金。時值日偽時期,由於東北三省淪陷,遭到日軍佔領,出關和入關都要《出國證》、《入國證》,馬連良要想出關並不容易。於是,張子文找到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長濱田辦理《出國證》,濱田起初並不同意,後又提出以馬連良為團長,組建華北文化使節團,來「滿洲國」參加建國十周年慶典。很顯然,這是個陰謀,由於時間緊迫,張子文當時並沒有考慮過多就同意了。
日本人聽說了馬連良赴奉天演出的事,非常高興,並馬上下令通知馬連良於3月1日前趕到新京,以華北使節團的名義參加紀念「滿洲國」十周年的演出。馬連良半生演忠孝節義愛國戲,此時卻要違背良心去給日本人祝賀演出,這是他和張子文事先並沒有料到的。於是,他以配角不齊等各種理由搪塞,一再拖延時間。直至錯過了3月1日,拖延了整整半年的時間。
1942年10月下旬,馬連良率領扶風社青衣李玉茹、丑角馬富祿、花臉劉連容、小生葉盛蘭、武生黃元慶等40餘人,以「華北文化使節團」的名義前往奉天。隨後,在東北大戲院和中央大戲院演出了10天,共10場戲。演出的劇目有《龍鳳呈祥》、《群英會》、《十老安劉》等,場場爆滿,每天的票房收入高達幾萬元,最後將義演全部收入25萬元,都捐給了張子文創辦的奉天私立文化學校。演出結束後,馬連良回到北平後,得知辦學資金仍有缺口,又捐出10萬元。 北京市檔案館保存的馬連良被誣陷為漢奸案的檔案里記錄了這一事件的經過。
1946年7月15日,北平市警察局以馬連良1942年曾經「赴偽滿演唱慶祝戲」為名要逮捕馬連良,並派人前往位於辟才胡同內寬街13號——馬連良的寓所。這時,他們才發現該處已經於7月7日就被北平高等法院檢察處查封。馬連良的另一處房產——崇外豆腐巷路北7號(1965年後的豆谷胡同13號,現已經拆遷,胡同原址現為新怡家園)也被北平高等法院檢察處查封。馬連良已於4個月前離開北平。當北平市警察局發現馬連良已經離開北平後,1946年7月17日,北平市警察局內五區警察分局長張英年簽發第3270號《密通令》:
「案准河北高等法院檢察處法字第577號密函略以逆伶馬連良赴偽滿演唱慶祝戲時,系由萬子和率領前往。該萬子和有重大罪嫌,囑將其逮捕送辦……」
7月20日,北平市警察局派員,又以馬連良赴偽滿演出是由萬子和率隊為名,去萬子和家查緝萬子和。到萬子和家後也撲了個空。後來發現萬子和也早已經不見了蹤影。於是,借口找萬子和有急事,向他的兒子萬小甫訊問。原來,萬子和由於提前得知他與馬連良因赴東北演出被人控告的事,已經於一周前去往上海找馬連良商量對策。萬子和是華樂戲院的老闆,也是馬連良多年的合作夥伴。馬連良於1930年創辦扶風社後,開始廣攬賢才。為了能夠讓戲班有自己的演出場所,他和富商蕭振川、華樂戲院老闆萬子和一起創辦了新新大戲院。日偽時期,馬連良受到敵偽壓迫,這所戲園也被脅迫賣出,新中國成立後,新新大戲院改為首都電影院。
1947年8月初,馬連良被保外就醫後回到北平。這期間,由於抑鬱成疾,他在家中養病。此時,國民黨接收官員聞訊也來到馬連良家中,以幫忙託人辦案為由,張口要錢。馬連良傾家盪產,變賣所有值錢的東西,但還不夠,還欠下一身的債務。
接收大員為馬連良羅織的罪名,最終也沒有能成立。因為國民黨辦案人員查無實據,實在查不出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曾向東北派出過官方使節團,於是最終不予起訴,直至1947年8月16日,馬連良被誣告事件才真相大白。隨後,馬連良一連在北平義演20餘場,場場爆滿。
為償還債務,從1947年9月至12月,馬連良在上海開始參加「還債演出之旅」。馬連良的戲在上海演出非常成功。
一場子虛烏有的漢奸案,讓馬連良傾家盪產,也讓他對國民黨傷透了心。面對家中負債累累的情況,別無選擇,馬連良只好拚命地唱戲掙錢養家。債務還清後,馬連良從上海去了香港,一去就是三年。
1952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他才從香港回到北京,與家人團圓。 馬連良在舞台上塑造的海瑞形象特別成功,除了精湛的表演藝術外,還因為是正直的藝術家。他熱愛海瑞,是用赤誠的心來擁抱角色,人們看到的是個活海瑞。可以說《海瑞罷官》是馬連良在晚年推出的極具光彩的巔峰之作。
然而,政治斗爭風雲變幻,誰能料到,這兩個海瑞戲竟成為「文革」首先開刀的對象!心懷叵測的江青早就對《海瑞罷官》虎視眈眈。
1964年下半年,她找北京的評論家批判《海瑞罷官》,人家沒同意。1965年2月,江青來到上海,在柯慶施的支持下,與張春橋共同策劃,由姚文元執筆炮製批判《海瑞罷官》的文章。活動非常秘密。文章寫好後,送給毛澤東審閱。此時毛澤東正在醞釀發動一場重大的政治運動,對文章表示了肯定,意圖從北京市委打開缺口。
這樣,1965年11月11日《文匯報》發表了署名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首先向《海瑞罷官》發難。文章一開始就給《海瑞罷官》下了政治結論,說它「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接著分「《海瑞罷官》是怎樣塑造海瑞的?」、「一個假海瑞」、「《海瑞罷官》宣揚了什麼?」、「《海瑞罷官》要人們學習什麼東西?」四個小標題進行了牽強附會、強詞奪理的「分析批判」。
文章指責作者塑造「假海瑞」目的是宣揚「地主資產階級國家觀」、「階級調和論」、「美化作為地主階級專政工具的清官和法律」。劇中寫了「退田」,就是要人民公社向地主退田,就是搞復辟,刮單干風;劇中寫了「平冤獄」,就是要為地主、資產階級翻案;劇中歌頌海瑞剛直不阿,就是反對黨的領導和無產階級專政。這篇黑文一出,一場批判《海瑞罷官》的運動隨之而起。
1965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杭州同陳伯達等人談話,在肯定姚文元文章的同時,指出:但是沒有打中要害。他說:「《海瑞罷官》的要害問題是『罷官』。嘉靖皇帝罷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們罷了彭德懷的官。彭德懷也是『海瑞』。」毛澤東的這番話使已經掀起的批判《海瑞罷官》的運動更加升溫,完全從學術問題轉向政治問題,調子也越來越高,從刮單干風到替廬山會議上罷了官的彭德懷鳴冤叫屈,一直到罵皇帝就是罵毛主席。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此拉開了序幕。
文章誣稱1960年演出的《海瑞罷官》支持單干風、翻案風,然而批單干風、翻案風,那是1962年的事了。
對《海瑞罷官》的批判,完全是「四人幫」為了政治斗爭需要所製造出來的一起冤案。在這場冤案中,吳晗、周信芳、馬連良、許思言以及一批領導幹部、著名藝術家被牽扯了進去,被打成黑幫、反革命、牛鬼蛇神等等。
馬連良從1966年8月開始,家庭遭到洗劫,自己被囚禁,家屬遭株連。在半年多時間里,馬連良在精神上、肉體上受盡侮辱與折磨,憂憤成疾,於1966年12月16日含冤去世,終年只有66歲。馬連良原是回族,按照伊斯蘭教風習應予土葬,但當時造反派卻強迫將他火化了 。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馬連良得到平反昭雪。《海瑞罷官》的冤案也得到平反。這個戲還由北京京劇院重新搬上舞台,煥發出了璀璨的光彩!

6. 瑞安哪裡需要模特

城市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集中地反映了城市的特性,是現代城市存在的一種形式。
城市的定位決定了城市的功能特性,城市的能級越高,對城市功能區的要求就越高。城市功能區都表現出自己的特色,這種特色功能區是城市功能細分的結果。本部分對功能區的基本理論和實踐進行了闡述,主要內容有:
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
充滿活力的特色功能區 ;
特色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的根基和體現 ;
具有借鑒意義的特色功能區。
要點:
1、 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城市功能區的形成過程是產業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間集聚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城市政府對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功能的布局有著直接的關系。
2、 功能區具有極高的集聚和擴散效應;有較強的社會經濟效應;功能區間的競爭是現代區域競爭的主要形式。
3、 具有特色的經濟功能區是城市經濟功能細分的結果,由特色功能區所形成的比較優勢,是區域競爭優勢的核心。
4、 各具特色的功能區範例。
5、 具有借鑒意義的特色功能區。
一、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
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早期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對社會分工和社會交往(經濟和非經濟的)的依賴日漸增強,客觀上要求社會物質資源和空間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實現多種社會功能集成的「城市」由此產生。
一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現代城市,是由多個特點清晰明確的功能區組成的。城市的職能就是由這些功能區充分地發揮自己作用來實現的。從動態的角度講,城市功能區的形成過程是產業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間集聚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城市政府對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功能的布局有著直接的關系。
(一)城市功能區的四大特性
城市功能區,是能實現相關社會資源空間聚集、有效發揮某種特定城市功能的地域空間,是城市有機體的一部分。
城市功能區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城市功能的載體
功能區是城市功能的載體,是實現城市功能的空間集聚形式,是現代城市運行的方式。城市是由多個功能區有機組成的,城市的功能,就是所有功能區功能的集合體。產業集聚和功能優化是城市功能區的本質特徵,每個功能區,都有自己所承擔的主要功能,確保自己所佔有的資源稟賦優勢充分發揮,也使整個城市在多元功能整合的基礎上進入更高的運行層次。
2、明顯的聚集效應
聚集效應來源於企業的外部經濟和范圍經濟,正因為聚集能降低彼此運行的成本,提高運營的效率,所以產業組織或產業群在地域上的聚集構成了城市空間的結構形態。城市的集聚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要的資源轉換中心,將匯集和吸引的資源轉換成各種產品、貨物和信息知識產品;二是價值增值中心,在資源要素的轉換過程中,創造出新價值;三是物資集散和流轉中心;四是資金配置中心;五是信息交換處理中心;六是人才集聚中心。
城市功能區的聚集效應表現為與核心功能相關的社會資源的密集分布,即表現為對諸如人才、信息、資本、物質要素、技術等社會資源的高勢能吸納和高效率利用,是城市集聚效應的最集中的體現,可以在相對有限的地域空間中創造出巨大的經濟產出。
3、輻射擴散效應
城市功能區通常具有較強的輻射擴散能力,相關區域、相關產業都會受其影響。功能區的輻射擴散功能在於:一是擴張自身市場性權利的作用范圍;二是構築更大空間的集聚協作體系;三是擴散功能區的優勢能力,如技術、管理、觀念、資金等,向周邊地區滲透,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但這種擴散能力的大小也是有差別的,與行政區和居住區等非經濟功能區相比,產業區、商務區等經濟功能區具有更強的輻射擴散能力,會推動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演化與發展。
4、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
經濟功能區的主導產業通常都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具有多層次、長產業鏈的特徵,經濟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現實表現,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是區域主要的收入來源。如以電子、電訊為主要產業的渥太華電訊谷(加拿大),以高科技產品及元器件發明生產為主要產業的班加羅爾(印度),都處於區域經濟增長的領先位置,而且在功能區內擁有研發、生產、貿易等較完整的產業鏈條,表現出良好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擴散能力。非經濟功能區的高效益反映在社會效益上。行政功能區內行政機關密集,方便處理社會事務,提高了城市運行的效率。
在全球化、知識經濟、信息技術革命的背景下,地區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功能區產業群的創新動力,更加依賴由功能區作為載體的區域競爭力。由功能區形成的獨占性比較優勢是區域競爭優勢的核心。打造強勢經濟功能區、確定地區經濟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中的地位,發揮比較優勢,是後發展國家或地區尋求超常規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城市功能區的空間布局
進入20世紀後,西方發達國家,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速度加快,土地資源變得緊張,用地功能競爭激烈,城市內部出現了工業、商業、行政、居住區前所未有的功能區空間布局結構。越來越多的學者,尤其是美國學者,對城市結構提出各種理論,解釋城市結構的發展過程和形成方式,解釋功能分區的特點和分布規律。正是功能區的出現和發展,才促進了城市結構的優化。因此城市結構的特點,就是一個城市內部功能區分布和發展的特點,而從功能區的角度進行研究,城市結構理論也就是城市功能區的分布和發展理論。
歸納起來,基本的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模式主要有三種:
同心圓模式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教授E?W?伯吉斯於1925年最早提出同心圓城市地域結構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城市以不同功能的用地圍繞單一的核心,有規則地向外擴展形成同心圓結構。 這一理論實質上是將城市的地域結構分為中央商務區、居住區和通勤區三個同心圓地帶。中央商務區主要由中心商業街、事務所、銀行、股票市場、高級購物中心和零售商店組成。中央商務區的外層是居住區。而通勤區位於居住環境較好的郊區,分布著各種低層高級住宅和娛樂設施,高收入階層往返於城郊間的通勤區。
北京建國來的功能區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基本上是同心圓模式,內城是整個城市核心地區,居住區大量分布於二環到五環之間,而遠郊地區則分布著別墅、townhouse等低密度住宅。但北京的同心圓模式沒有特別清晰的功能分區,核心地區聚集著城市的多種功能(行政中心,歷史文化中心,商務中心、商業中心等),而由於時間距離等原因,城郊間的通勤不是富有的遠郊居住者的主流選擇。
扇形模式
美國土地經濟學家H?霍伊特通過對142個北美城市房租的研究和城市地價分布的考察得出,高地價地區位於城市一側的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扇形范圍內,成楔狀發展;低地價地區也在某一側或一定扇面內從中心部向外延伸,扇形內部的地價不隨離市中心的遠近而變動。 城市的發展總是從市中心向外沿主要交通干線或沿阻礙最小的路線向外延伸。也就是說,城市地域的某一扇形方向的性質一旦決定,隨著城市成長扇形向外擴大以後也不會發生很大變化。
按照霍伊特的扇形理論,城市地域結構被描述為:中央商務區位居中心區;批發和輕工業區沿交通線從市中心向外呈楔形延伸;由於中心區、批發和輕工業對居住環境的影響,居住區呈現為由低租金向中租金的過渡,高房租卻沿一條或幾條城市交通幹道從低租金區開始向郊區成楔形延伸。
多核心模式
美國地理學者C?D?哈里斯和E?L?烏爾曼在研究不同類型城市地域結構情況下發現,除了CBD為大城市的中心外,還有支配一定區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這些核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 某些活動需要專門性的便利,如零售業地區在通達性最好的地方、工業需要廣闊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
(2) 由於同類活動因素集聚效果而集中。
(3) 不同類活動之間可能產生利益沖突。
(4) 某些活動負擔不起理想區位的高地價。
他們認為,越是大城市,核心就越多,越專業化。行業區位、地租房價、集聚效益和擴散效益是導致城市地域結構分異、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
這一理論認為:城市是由若干不連續的地域所組成,這些地域分別圍繞不同的核心而形成和發展。中央商務區不一定居於城市的幾何中心,但卻是市區交通的焦點;批發和輕工業區雖靠近市中心,但又位於對外交通聯系方便的地方;居住區分為三類,低級住宅區靠近中央商務區和批發、輕工業區,中級住宅區和高級住宅區為了尋求好的居住環境常常偏離城市的一側發展,而且他們具有相應的城市次中心;重工業區和衛星城則布置在城市的郊區。
北京目前和今後的發展更傾向於這種多核心模式。CBD、中關村、金融街等幾個具有明顯聚集擴散效應的功能區,足以成為城市的區域核心。多核心模式是城市功能進一步細分的結果,是不同資源環境滿足不同城市功能的結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
(三)經濟功能區與非經濟功能區
功能區的分類標准有很多,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根據與經濟的相關程度,分為非經濟功能區和經濟功能區。
非經濟功能區是指行政區、居住區等與產業活動無直接關系的聚集區域。
經濟功能區是一個區域的核心發展能力所在。經濟功能區有自己的主導產業,有較強的發展能力、經濟控制能力和聚集擴散能力。在現代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經濟功能區不僅要滿足本城市的功能需求,而且會在更大區域的產業分工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滿足區域乃至全球化不同經濟功能的需求。
按照主導產業的不同,經濟功能區可細分為產業區、商務區、商業區和旅遊區等。
二、充滿活力的特色經濟功能區
特色經濟功能區是在各經濟功能區基礎上,以具備某種鮮明特色而獲得獨占性比較優勢和發展能量的經濟功能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功能區的進一步細分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從根本上說,這種區域功能的變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競爭激化、市場細分的客觀反映,是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的結果。
特色經濟功能區已經在我國的經濟土壤中萌發成長。在市場經濟環境里,它們充滿了活力和競爭力,表現出極強的生存優勢。
(一)特色產業區
特色產業區是產業區發展細化的結果,是某種新興或強勢產業集聚發展、規模膨脹在空間上和經濟上的體現。北京最典型的特色產業區就是中關村,作為特色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賦予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發展力。
特色產業區在西方國家發展要更早更成熟,如美國的矽谷。
1951年位於美國舊金山市南面聖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斯坦福大學在其校園內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化的科學研究園——斯坦福研究園(Stanford Research Park)。斯坦福研究園最後發展成美國最著名的高科技產業區——「矽谷」,聚集了惠普、英特爾、蘋果等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區的矽谷擁有極強的創新和發展能力。很多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技術產業和產品來自於此,三次技術革命——70年代的半導體、80年代的PC,90年代的internet,也都發生在矽谷。矽谷及其周邊上市科技公司的總市值高達5000億美元,逼近整個法國股票市場的總和。矽谷僅電腦和半導體的生產製造,就佔了美國工業成長的45%。
特色產業區需要發展環境的支持。舉例說,高新技術產業區如果沒有科研和人才的豐富資源和良好環境,將難以形成規模,難以健康發展。
特點:
1、一定的產業集聚基礎。
2、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產業環境、金融環境、政策環境等。
3、豐富的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
4、較完善的市政交通、商務配套設施。
5、創新文化的大行其道。
(二)特色商務區
現代經濟生產要素向高級服務業的大規模轉移,高級化、專業化的服務業在國際城市高度集中,導致對商務辦公空間的需求迅速增長,工業化時代形成的「生產型」城市地域結構向「服務型」城市轉化。由區域政府主導開發的中央商務區常常以城市副中心的形式出現,不僅形成了現代商務活動的聚集區,也分化了過於集中的城市空間結構。
20世紀70年代起,原先高度集中在中心商務區的商務辦公活動開始分化,城市空間結構也呈現出多中心模式或網路模式發展的趨勢,特色商務區應運而生。特色商務區,是面向更狹窄的客戶群體,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專業性的環境、設施及服務的商務區。
與普通的商務區相比,特色商務區內的主流公司在主營業務、公司規模、公司性質、技術水平和人才需求等方面更具關聯性或相似性,有著比較一致的環境需求。
北京的金融街大體上可以看作為一種特色商務區。在金融街1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聚集著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北京市商業銀行以及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中保集團、平安保險公司、華泰保險公司等國家級金融機構和中國電信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網通公司等300多家著名企業,基本形成了以金融機構、通訊、網路公司為主,法律、咨詢、評估等配套服務機構為輔的新的金融商務區。
特點:
1、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基礎;
2、良好的商務環境,處理大量信息的通訊網路能力;
3、積極的產業政策與制度環境;
4、便利的內外部交通;
5、龍頭企業聚集和高度集中的專家隊伍及專業人才;
(三)特色商業區
特色商業區,是一種特殊的商業活動區,具有某種鮮明特色,並且這種特色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佔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和不可替代性。
從產生特色的原因看,特色商業區又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環境特色型
顧名思義,這種特色商業區的不可替代性來自其獨一無二的環境和區位優勢。如有著悠久傳統和黃金位置的王府井步行街,營業面積31萬平方米,年銷售額40多億元,是北京市規模最大、大型綜合商場最多、老字型大小雲集的市級商業中心。王府井在一定意義上已成為北京的標志之一,成為北京形象的一部分,具有一種難以抗衡的競爭優勢。
前門商業街也屬於環境特色型商業區。
前門商業街有800多年的歷史,曾經是京城最大的商業中心,一些老店,名店至今尚存.在店鋪布局、建築形式、經營特色和品種等方面都體現了強烈的傳統文化色彩。但近年來,由於受交通、停車等條件限制,加上附近文物古跡眾多,危舊房多,前門商業區改造難度較大,和其它商業中心相比發展較慢。目前商業主要分布在前門大街兩側和大柵欄地區.現有營業面積8.3萬千方米,銷售額7.4億元, 以中小型網點為主,大型網點少。
2、產品特色型
產品特色型商業街區,是指在某些產品或服務上具有獨到性和極強競爭優勢的特色街區,如北京的馬連道茶葉街、三里屯的酒吧一條街、東直門內的簋街等。
老簋街是1997年初步形成的。當時有148家商戶,其中餐飲業商戶有45家,開始形成餐飲特色。它東起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端。2000年9月28日,北京市商委把這條大街命名為「餐飲特色街」。由於早年半夜上市,民間稱其為「鬼街」,後被稱為「簋街」,形成紅門臉紅燈籠的特有街景。
2001年因危舊房改造和市政道路改造,簋街只剩「半壁江山」。2002年8月,新的簋街重張。為了重振江山,簋街45家餐飲商戶經商達成共識,為這條特色餐飲街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簋街每天的龍蝦消耗量都在18000~20000斤,大約相當於全北京總消耗量的1/3,解決了5萬~6萬人的就業問題,總產值以年均15%的高速增長,2000年的利稅額已經佔到整個東城區私營餐飲業的1/10,路邊小餐館里的廚師月收入逾萬元。簋街,作為特色餐飲街,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特點
(1)一定的市場對產品的認同基礎;
(2)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好;
(3)在一定區域內具有環境或產品服務的不可替代性;
(4)具有較強的產業集群或消費集中效應;
(5)政府政策支持。
(四)特色旅遊區
特色旅遊區,是指將物質、精神或文化等要素與旅遊緊密結合,賦予其更豐富的含義,從而實現吸引遊客,刺激旅遊消費目的的旅遊區。
將旅遊與文化,特別是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旅遊區,目前是特色旅遊區發展的主流。如代表美國文化的迪斯尼樂園、代表中國宋代文化的杭州宋城等,都因將文化深植於旅遊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國家旅遊規劃與發展財務司司長魏小安在《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一文中指出,「對旅遊者來說,旅遊活動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活動,但對於旅遊經營者來說,旅遊業則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活動」。
特色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在未來,特色旅遊區將爆發出更大的活力和競爭力,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特點:
1、當地旅遊資源質量和歷史文化的淵源,比較優勢明顯;
2、擴散作用強,周邊區域及相關行業將受到輻射;
3、對資源整合能力要求高;
4、對旅遊品牌的打造與傳播;
5、旅遊市場的成熟。
三、特色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的根基和體現
在經濟發展的中早期階段,區域間的競爭僅僅基於區域本身的資源稟賦優勢,產業聚集的水平不高,區域分工只是你生產糧食、我生產布匹的簡單分工方式。簡單分工的重要特點是,區域功能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產品類別的不同。
但隨著貿易的區域擴大和產業規模、水平的發展,提供某一種產品的比較優勢已經無法被唯一的一個或幾個區域獨享,太多的功能區具有這種優勢,市場也能容納眾多的功能區提供同一類產品。面對更加專業化的競爭對手,浩瀚的市場信息,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光靠成本低廉是不夠的。
特色功能區就是適應這種形勢發展起來的。特色功能區一定具有功能區的優勢——明顯的集聚效應和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它卻能比生產效率相同或更高的普通功能區佔領更多的市場,根源就在於特色功能區打造出的鮮明的區域特色使其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注意(誰能將信息傳遞給更多的需求者,誰就能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劃分更細的產品市場也取得了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多的有效客戶。
所以說,特色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的根基,一個特色功能區的強弱也是該區域比較優勢的具體體現。
要增強一個區域競爭力,不僅要建設功能區,還要使功能區所承當城市功能和提供產品或具有某種特色,這種「特色」從城市功能的角度講是一個城市長期發展必不可少的;從產品或服務的角度講,其形成的優勢短時間是不可替代的。在大都市功能區打造的過程中,尋求功能特色才能適應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市場的需要,才能形成獨占性的、不可替代的比較優勢。因此,全力打造特色功能區是地區經濟發展形成比較優勢的根基,也是區域超常規發展的一個現實途徑。
四、具借鑒意義的特色功能區
上海新天地——特色商業街區
上海新天地位於上海市中心地帶、緊鄰繁華的淮海中路南側,1999年初開工,2000年6月全部建成,總佔地三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六萬平方米,是由石庫門建築與現代建築組成的時尚休閑步行街。
「石庫門」是具有典型上海風格的傳統建築,它的設計外牆為歐式聯排房,而內部保留天井、客房、廂房等江南民居特色,是一種美觀雅緻的中西合璧住宅。其帶有兩個銅質大吊環,配以厚實花崗岩的門框的烏漆大門,蘊含了東西方藝術巧妙融合的美感,曾深得上海人青睞,稱之為「石庫門」。在舊上海,擁有一幢獨門獨院的石庫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它們的主人多是江浙一帶的社會名流和上海本地的富有階層。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石庫門最風光的時代,居住者多為當年上海的中上層人士。石庫門里曾走出過陳獨秀、魯迅、茅盾、周信芳、劉海粟、胡蝶、鄒韜奮等文化名人,還曾被作為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
為了真實體現上海歷史文化,同時使新區滿足上海國際城市形象的需要,美國舊城改造專家本傑明?伍德設計事務所和東方文化背景的新加坡日建設計事務所以及同濟大學設計院的共同配合,分別以不同視角剪裁石庫門里弄。石庫門建築群的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牆、屋瓦、石庫門,使人感覺彷彿時光倒流,置身於20世紀20年代。但是,每座建築內部,則按照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和情感特點設計,成為畫廊、時裝店、主題餐館、咖啡酒吧。
新天地的石庫門里弄處處體現21世紀的舒適和方便,自動電梯、中央空調、寬頻互聯網,一應俱全。消費者上網可以迅速查詢商店的商品價格和餐廳、酒吧的菜單以及電影院上演的電影,並可以預定座位,還可直接網上瀏覽,觀賞新天地露天廣場及餐館內的文化表演。
新天地已經成為上海的焦點和形象。各路明星、藝術家、企業家、銀行家、駐滬外交官紛紛前來遊玩,國際模特兒大賽、時裝表演、日本鬼太鼓座表演、著名影星的電影新聞發布會等時尚文化活動,也都選擇在上海新天地登場亮相,兩年的時間里共組織了300多場活動。招租的對象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現有98 家租戶中,85%來自中國內地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新天地投資高達10多億元,在只租不售的經營策略下,從表面上看資金回收困難。但由於「新天地」的品牌效應,帶動了周邊地價的提升,從最開始的每平方米7000元-10000元,到現在的每平方米17000元-25000元。其「翠湖天地」項目一期售磬,二期有2000人排隊。總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的高檔社區,會給投資者帶來極大的收益。「新天地」實際上是投資者的一張拿地王牌,帶著這張王牌香港瑞安集團已經闖入了杭州和重慶。
特點:
1、舊城改造與國際大都市形象建設相結合。
2、獨特的傳統建築革新方法對歷史做出合理取捨。面對歷史保護的兩難境地,新天地採取了一方面刻意維護建築外立面的歷史痕跡,另一方面又大 膽創新建築內部構造和設施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將體驗歷史文化與商業價值緊密結合。
4、市場資源整合能力強。
5、成功運作使新天地成為上海市的亮點,並以其濃郁的地域性贏得了世界性,以其環境的可識別性、情景性和環境的適宜性使區域價值得到提升。
6、在「新天地」以外的大規模高檔住宅區尋找投資資金盈利點。
杭州宋城——特色旅遊區
杭州宋城旅遊景區位於西湖風景區西南,北依五雲山、南瀕錢塘江,是中國最大的宋文化特色旅遊區,由杭州世界城宋城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
宋城是以反映兩宋文化內涵為特色的主題公園,整體設計參考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展現宋代都市的繁榮景象,同時引進西方的藝術處理手法,增強景觀的包容力和沖擊力。宋城分為《清明上河圖》再現區、九龍廣場區、宋城廣場區、仙山瓊閣區、南宋風情苑區等幾個特色鮮明的游覽區域,從不同的角度營造宋代都市氣氛。
宋城開始建設於1994年,1996年5月18日正式開園,總投資1.6億元。「給我一天、還你千年」的口號在西湖畔一炮打響,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至今共接待遊客逾千萬,年均門票收入6000萬元以上。
宋城置業有限公司的旅遊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他們以旅遊業為主導,帶動房地產開發、高等教育、文化傳播、電子商務等,取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特點:
1、滿足現代人尋根、懷古的心裡需要。
2、將傳統文化作為旅遊的底蘊,增加了旅遊的特色,也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產業化。
3、整體運作,市場主導。
4、旅遊資源深度整合。旅遊開發與房地產相結合,通過旅遊帶旺房地產;同時創辦旅遊大學、舉辦會展博覽等,將已有優勢充分發揮。
總部經濟——特色商務區
總部經濟是指企業總部完全商務化,在中心城市商務環境優良的區域實現多總部集群分布,提高總部運作效率,而生產加工部門則安排在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總部經濟可以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吸引跨國公司和外埠大型企業集團總部聚集,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總部經濟對於一個區域的發展有五種效應:一是稅收供應效應,總部在哪裡,一般結算中心就在哪裡,部分稅收會留在總部所在地;二是產業效應,總部入住一個區域,會帶動產業集群效應產生,帶動地區第三產業發展;三是消費拉動效應 ,總部不僅會帶來一系列生產活動,還會產生一系列消費活動;四是就業乘數效應,商務服務產生的就業和生活服務出書的就業往往能帶來新的就業;五是社會資本效應,一個地區總部越聚集越會吸引社會資源和其相關的社會資本繼續進入,形成更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總部經濟已成為許多國家(地區)所追求的新的經濟形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地區),都把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放在發展本國(地區)經濟的重要地位。
廣州東山區是總部經濟特徵非常明顯的一個區域。2002年該區總部經濟直接創造的企業利潤達101億元,佔全區企業利潤的七成多。同時也成了稅收的主要來源,總部數量雖僅佔全區企業總數的2%,但納稅額卻佔了全區地稅總收入的八成。與此呼應,去年東山區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九成多,從業人員比重超過八成。
截止到2001年末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25家以總部的名義在中國內地開辦了各級代表處、辦事處、中國總公司,其中50%以上設在了北京。北京的中關村(豐台)總部基地,也於2003年4月啟動。總投資約為45億人民幣,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06萬平方米,預期3~5年全部建

7. 徒弟去郭德綱家中吃飯,裝潢奢華像暴發戶,郭德綱的發家史如何

人生之路要走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在道路上遇到各種困難,面的著困難種種,很多人都不知所措,每每到了夜晚,都在思考同樣一個問題——我該怎麼辦?

生活就是如此,把各種不幸揉捏在一起,才鑄就了璀璨的人生。

就像現在的郭德綱一樣,我們看到他相聲事業混得風生水起,全國各地巡演,場場爆滿,這自然離不開郭德綱個人的努力。同時,也離不開他遭遇的磨難。

不論外界對他評價如何,在「尊師重道」方面,郭德綱確確實實值得尊敬,也不枉江山父老對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的支持。

看過郭德綱既精彩又心酸的歷程,你還不知道該怎麼辦嗎?低下頭就是干,努力就完了,讓說你的人「死」去。

8. 求姓周的明星,名人

周筆暢
簡介:http://ke..com/view/2637.htm
周傑倫
簡介:http://ke..com/view/2632.html
周星馳
簡介:http://ke..com/view/5081.htm
周迅
簡介:http://ke..com/view/6095.htm
周潤發
簡介:http://ke..com/view/3036.htm
周華健
簡介:http://ke..com/view/2722.htm
周渝民
簡介:http://ke..com/view/3880.htm
還有一些姓周的名人,
周處[約236-297]:西晉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南]人氏,字子隱,吳時為東觀左丞,晉平吳後,歷任新平太守,遷御史中丞,後任建威將軍,平西將軍、周孝侯,當地至今流傳著他改惡從善、射南山虎、斬長橋蛟之傳說,京劇傳統劇目《除三害》就是表現他的故事。

周敦頤[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國子博士。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小溪上,以營道故居濂溪名之,後人稱其濂溪先生。他依據陳摶的《無極圖》,著《太極圖說》,理學大師朱熹曾推崇他為理學的創始人。著有《愛蓮說》。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創作了許多新詞調,其詞格律謹嚴,寫法新穎,被詞學界推譽為「巨擘」,對後世影響很大,開南宋格律詞派之先河。

周昉:唐代以畫肖像、佛像著稱的名畫家,出身顯貴家族。其畫風為「衣裳簡勁,色彩柔麗,以豐厚為體」。宋代的米芾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三人並稱為"四大人物畫家"。

周瑜[175-210]:三國吳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大軍,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精音樂,時稱「曲有誤,周郎顧。」

周樹人[1881-1936]: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氏。周敦頤的第三十二世孫。《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藝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生於江蘇清江浦。京劇藝術家。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豐功偉績,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周敦頤的第三十三世孫。

周培源[1902.8.28-1993]:江蘇宜興人氏。192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36年至1937年參加愛因斯坦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並進行相對論引力論和宇宙論的研究。著名的物理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協主席、名譽主席。

周凱,字仲禮,號芸皋,公元1779年生於富陽鎮宜家弄。清嘉慶十六年進士,歷任湖北襄陽知府、福建興泉永道和台灣兵備道等職。他精通詩、書、畫,著有《武當紀游二十四圖》和不少詩文傳世。

周及,公元1991年生於青島。

周瑞彤,公園1991年生於青島, 別名「碟哥」。

9. 什麼是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集中地反映了城市的特性,是現代城市存在的一種形式。
城市的定位決定了城市的功能特性,城市的能級越高,對城市功能區的要求就越高。城市功能區都表現出自己的特色,這種特色功能區是城市功能細分的結果。本部分對功能區的基本理論和實踐進行了闡述,主要內容有:
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
充滿活力的特色功能區 ;
特色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的根基和體現 ;
具有借鑒意義的特色功能區。
要點:
1、 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城市功能區的形成過程是產業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間集聚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城市政府對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功能的布局有著直接的關系。
2、 功能區具有極高的集聚和擴散效應;有較強的社會經濟效應;功能區間的競爭是現代區域競爭的主要形式。
3、 具有特色的經濟功能區是城市經濟功能細分的結果,由特色功能區所形成的比較優勢,是區域競爭優勢的核心。
4、 各具特色的功能區範例。
5、 具有借鑒意義的特色功能區。
一、功能區是實現城市職能的載體
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早期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對社會分工和社會交往(經濟和非經濟的)的依賴日漸增強,客觀上要求社會物質資源和空間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實現多種社會功能集成的「城市」由此產生。
一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現代城市,是由多個特點清晰明確的功能區組成的。城市的職能就是由這些功能區充分地發揮自己作用來實現的。從動態的角度講,城市功能區的形成過程是產業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間集聚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城市政府對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功能的布局有著直接的關系。
(一)城市功能區的四大特性
城市功能區,是能實現相關社會資源空間聚集、有效發揮某種特定城市功能的地域空間,是城市有機體的一部分。
城市功能區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城市功能的載體
功能區是城市功能的載體,是實現城市功能的空間集聚形式,是現代城市運行的方式。城市是由多個功能區有機組成的,城市的功能,就是所有功能區功能的集合體。產業集聚和功能優化是城市功能區的本質特徵,每個功能區,都有自己所承擔的主要功能,確保自己所佔有的資源稟賦優勢充分發揮,也使整個城市在多元功能整合的基礎上進入更高的運行層次。
2、明顯的聚集效應
聚集效應來源於企業的外部經濟和范圍經濟,正因為聚集能降低彼此運行的成本,提高運營的效率,所以產業組織或產業群在地域上的聚集構成了城市空間的結構形態。城市的集聚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要的資源轉換中心,將匯集和吸引的資源轉換成各種產品、貨物和信息知識產品;二是價值增值中心,在資源要素的轉換過程中,創造出新價值;三是物資集散和流轉中心;四是資金配置中心;五是信息交換處理中心;六是人才集聚中心。
城市功能區的聚集效應表現為與核心功能相關的社會資源的密集分布,即表現為對諸如人才、信息、資本、物質要素、技術等社會資源的高勢能吸納和高效率利用,是城市集聚效應的最集中的體現,可以在相對有限的地域空間中創造出巨大的經濟產出。
3、輻射擴散效應
城市功能區通常具有較強的輻射擴散能力,相關區域、相關產業都會受其影響。功能區的輻射擴散功能在於:一是擴張自身市場性權利的作用范圍;二是構築更大空間的集聚協作體系;三是擴散功能區的優勢能力,如技術、管理、觀念、資金等,向周邊地區滲透,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但這種擴散能力的大小也是有差別的,與行政區和居住區等非經濟功能區相比,產業區、商務區等經濟功能區具有更強的輻射擴散能力,會推動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演化與發展。
4、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
經濟功能區的主導產業通常都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具有多層次、長產業鏈的特徵,經濟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現實表現,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是區域主要的收入來源。如以電子、電訊為主要產業的渥太華電訊谷(加拿大),以高科技產品及元器件發明生產為主要產業的班加羅爾(印度),都處於區域經濟增長的領先位置,而且在功能區內擁有研發、生產、貿易等較完整的產業鏈條,表現出良好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擴散能力。非經濟功能區的高效益反映在社會效益上。行政功能區內行政機關密集,方便處理社會事務,提高了城市運行的效率。
在全球化、知識經濟、信息技術革命的背景下,地區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功能區產業群的創新動力,更加依賴由功能區作為載體的區域競爭力。由功能區形成的獨占性比較優勢是區域競爭優勢的核心。打造強勢經濟功能區、確定地區經濟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中的地位,發揮比較優勢,是後發展國家或地區尋求超常規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城市功能區的空間布局
進入20世紀後,西方發達國家,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速度加快,土地資源變得緊張,用地功能競爭激烈,城市內部出現了工業、商業、行政、居住區前所未有的功能區空間布局結構。越來越多的學者,尤其是美國學者,對城市結構提出各種理論,解釋城市結構的發展過程和形成方式,解釋功能分區的特點和分布規律。正是功能區的出現和發展,才促進了城市結構的優化。因此城市結構的特點,就是一個城市內部功能區分布和發展的特點,而從功能區的角度進行研究,城市結構理論也就是城市功能區的分布和發展理論。
歸納起來,基本的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模式主要有三種:
同心圓模式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教授E?W?伯吉斯於1925年最早提出同心圓城市地域結構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城市以不同功能的用地圍繞單一的核心,有規則地向外擴展形成同心圓結構。 這一理論實質上是將城市的地域結構分為中央商務區、居住區和通勤區三個同心圓地帶。中央商務區主要由中心商業街、事務所、銀行、股票市場、高級購物中心和零售商店組成。中央商務區的外層是居住區。而通勤區位於居住環境較好的郊區,分布著各種低層高級住宅和娛樂設施,高收入階層往返於城郊間的通勤區。
北京建國來的功能區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基本上是同心圓模式,內城是整個城市核心地區,居住區大量分布於二環到五環之間,而遠郊地區則分布著別墅、townhouse等低密度住宅。但北京的同心圓模式沒有特別清晰的功能分區,核心地區聚集著城市的多種功能(行政中心,歷史文化中心,商務中心、商業中心等),而由於時間距離等原因,城郊間的通勤不是富有的遠郊居住者的主流選擇。
扇形模式
美國土地經濟學家H?霍伊特通過對142個北美城市房租的研究和城市地價分布的考察得出,高地價地區位於城市一側的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扇形范圍內,成楔狀發展;低地價地區也在某一側或一定扇面內從中心部向外延伸,扇形內部的地價不隨離市中心的遠近而變動。 城市的發展總是從市中心向外沿主要交通干線或沿阻礙最小的路線向外延伸。也就是說,城市地域的某一扇形方向的性質一旦決定,隨著城市成長扇形向外擴大以後也不會發生很大變化。
按照霍伊特的扇形理論,城市地域結構被描述為:中央商務區位居中心區;批發和輕工業區沿交通線從市中心向外呈楔形延伸;由於中心區、批發和輕工業對居住環境的影響,居住區呈現為由低租金向中租金的過渡,高房租卻沿一條或幾條城市交通幹道從低租金區開始向郊區成楔形延伸。
多核心模式
美國地理學者C?D?哈里斯和E?L?烏爾曼在研究不同類型城市地域結構情況下發現,除了CBD為大城市的中心外,還有支配一定區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這些核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 某些活動需要專門性的便利,如零售業地區在通達性最好的地方、工業需要廣闊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
(2) 由於同類活動因素集聚效果而集中。
(3) 不同類活動之間可能產生利益沖突。
(4) 某些活動負擔不起理想區位的高地價。
他們認為,越是大城市,核心就越多,越專業化。行業區位、地租房價、集聚效益和擴散效益是導致城市地域結構分異、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
這一理論認為:城市是由若干不連續的地域所組成,這些地域分別圍繞不同的核心而形成和發展。中央商務區不一定居於城市的幾何中心,但卻是市區交通的焦點;批發和輕工業區雖靠近市中心,但又位於對外交通聯系方便的地方;居住區分為三類,低級住宅區靠近中央商務區和批發、輕工業區,中級住宅區和高級住宅區為了尋求好的居住環境常常偏離城市的一側發展,而且他們具有相應的城市次中心;重工業區和衛星城則布置在城市的郊區。
北京目前和今後的發展更傾向於這種多核心模式。CBD、中關村、金融街等幾個具有明顯聚集擴散效應的功能區,足以成為城市的區域核心。多核心模式是城市功能進一步細分的結果,是不同資源環境滿足不同城市功能的結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
(三)經濟功能區與非經濟功能區
功能區的分類標准有很多,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根據與經濟的相關程度,分為非經濟功能區和經濟功能區。
非經濟功能區是指行政區、居住區等與產業活動無直接關系的聚集區域。
經濟功能區是一個區域的核心發展能力所在。經濟功能區有自己的主導產業,有較強的發展能力、經濟控制能力和聚集擴散能力。在現代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經濟功能區不僅要滿足本城市的功能需求,而且會在更大區域的產業分工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滿足區域乃至全球化不同經濟功能的需求。
按照主導產業的不同,經濟功能區可細分為產業區、商務區、商業區和旅遊區等。
二、充滿活力的特色經濟功能區
特色經濟功能區是在各經濟功能區基礎上,以具備某種鮮明特色而獲得獨占性比較優勢和發展能量的經濟功能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功能區的進一步細分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從根本上說,這種區域功能的變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競爭激化、市場細分的客觀反映,是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的結果。
特色經濟功能區已經在我國的經濟土壤中萌發成長。在市場經濟環境里,它們充滿了活力和競爭力,表現出極強的生存優勢。
(一)特色產業區
特色產業區是產業區發展細化的結果,是某種新興或強勢產業集聚發展、規模膨脹在空間上和經濟上的體現。北京最典型的特色產業區就是中關村,作為特色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賦予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發展力。
特色產業區在西方國家發展要更早更成熟,如美國的矽谷。
1951年位於美國舊金山市南面聖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斯坦福大學在其校園內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化的科學研究園——斯坦福研究園(Stanford Research Park)。斯坦福研究園最後發展成美國最著名的高科技產業區——「矽谷」,聚集了惠普、英特爾、蘋果等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區的矽谷擁有極強的創新和發展能力。很多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技術產業和產品來自於此,三次技術革命——70年代的半導體、80年代的PC,90年代的internet,也都發生在矽谷。矽谷及其周邊上市科技公司的總市值高達5000億美元,逼近整個法國股票市場的總和。矽谷僅電腦和半導體的生產製造,就佔了美國工業成長的45%。
特色產業區需要發展環境的支持。舉例說,高新技術產業區如果沒有科研和人才的豐富資源和良好環境,將難以形成規模,難以健康發展。
特點:
1、一定的產業集聚基礎。
2、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產業環境、金融環境、政策環境等。
3、豐富的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
4、較完善的市政交通、商務配套設施。
5、創新文化的大行其道。
(二)特色商務區
現代經濟生產要素向高級服務業的大規模轉移,高級化、專業化的服務業在國際城市高度集中,導致對商務辦公空間的需求迅速增長,工業化時代形成的「生產型」城市地域結構向「服務型」城市轉化。由區域政府主導開發的中央商務區常常以城市副中心的形式出現,不僅形成了現代商務活動的聚集區,也分化了過於集中的城市空間結構。
20世紀70年代起,原先高度集中在中心商務區的商務辦公活動開始分化,城市空間結構也呈現出多中心模式或網路模式發展的趨勢,特色商務區應運而生。特色商務區,是面向更狹窄的客戶群體,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專業性的環境、設施及服務的商務區。
與普通的商務區相比,特色商務區內的主流公司在主營業務、公司規模、公司性質、技術水平和人才需求等方面更具關聯性或相似性,有著比較一致的環境需求。
北京的金融街大體上可以看作為一種特色商務區。在金融街1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聚集著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北京市商業銀行以及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中保集團、平安保險公司、華泰保險公司等國家級金融機構和中國電信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網通公司等300多家著名企業,基本形成了以金融機構、通訊、網路公司為主,法律、咨詢、評估等配套服務機構為輔的新的金融商務區。
特點:
1、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基礎;
2、良好的商務環境,處理大量信息的通訊網路能力;
3、積極的產業政策與制度環境;
4、便利的內外部交通;
5、龍頭企業聚集和高度集中的專家隊伍及專業人才;
(三)特色商業區
特色商業區,是一種特殊的商業活動區,具有某種鮮明特色,並且這種特色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佔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和不可替代性。
從產生特色的原因看,特色商業區又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環境特色型
顧名思義,這種特色商業區的不可替代性來自其獨一無二的環境和區位優勢。如有著悠久傳統和黃金位置的王府井步行街,營業面積31萬平方米,年銷售額40多億元,是北京市規模最大、大型綜合商場最多、老字型大小雲集的市級商業中心。王府井在一定意義上已成為北京的標志之一,成為北京形象的一部分,具有一種難以抗衡的競爭優勢。
前門商業街也屬於環境特色型商業區。
前門商業街有800多年的歷史,曾經是京城最大的商業中心,一些老店,名店至今尚存.在店鋪布局、建築形式、經營特色和品種等方面都體現了強烈的傳統文化色彩。但近年來,由於受交通、停車等條件限制,加上附近文物古跡眾多,危舊房多,前門商業區改造難度較大,和其它商業中心相比發展較慢。目前商業主要分布在前門大街兩側和大柵欄地區.現有營業面積8.3萬千方米,銷售額7.4億元, 以中小型網點為主,大型網點少。
2、產品特色型
產品特色型商業街區,是指在某些產品或服務上具有獨到性和極強競爭優勢的特色街區,如北京的馬連道茶葉街、三里屯的酒吧一條街、東直門內的簋街等。
老簋街是1997年初步形成的。當時有148家商戶,其中餐飲業商戶有45家,開始形成餐飲特色。它東起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端。2000年9月28日,北京市商委把這條大街命名為「餐飲特色街」。由於早年半夜上市,民間稱其為「鬼街」,後被稱為「簋街」,形成紅門臉紅燈籠的特有街景。
2001年因危舊房改造和市政道路改造,簋街只剩「半壁江山」。2002年8月,新的簋街重張。為了重振江山,簋街45家餐飲商戶經商達成共識,為這條特色餐飲街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簋街每天的龍蝦消耗量都在18000~20000斤,大約相當於全北京總消耗量的1/3,解決了5萬~6萬人的就業問題,總產值以年均15%的高速增長,2000年的利稅額已經佔到整個東城區私營餐飲業的1/10,路邊小餐館里的廚師月收入逾萬元。簋街,作為特色餐飲街,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特點
(1)一定的市場對產品的認同基礎;
(2)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好;
(3)在一定區域內具有環境或產品服務的不可替代性;
(4)具有較強的產業集群或消費集中效應;
(5)政府政策支持。
(四)特色旅遊區
特色旅遊區,是指將物質、精神或文化等要素與旅遊緊密結合,賦予其更豐富的含義,從而實現吸引遊客,刺激旅遊消費目的的旅遊區。
將旅遊與文化,特別是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旅遊區,目前是特色旅遊區發展的主流。如代表美國文化的迪斯尼樂園、代表中國宋代文化的杭州宋城等,都因將文化深植於旅遊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國家旅遊規劃與發展財務司司長魏小安在《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一文中指出,「對旅遊者來說,旅遊活動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活動,但對於旅遊經營者來說,旅遊業則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活動」。
特色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在未來,特色旅遊區將爆發出更大的活力和競爭力,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特點:
1、當地旅遊資源質量和歷史文化的淵源,比較優勢明顯;
2、擴散作用強,周邊區域及相關行業將受到輻射;
3、對資源整合能力要求高;
4、對旅遊品牌的打造與傳播;
5、旅遊市場的成熟。
三、特色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的根基和體現
在經濟發展的中早期階段,區域間的競爭僅僅基於區域本身的資源稟賦優勢,產業聚集的水平不高,區域分工只是你生產糧食、我生產布匹的簡單分工方式。簡單分工的重要特點是,區域功能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產品類別的不同。
但隨著貿易的區域擴大和產業規模、水平的發展,提供某一種產品的比較優勢已經無法被唯一的一個或幾個區域獨享,太多的功能區具有這種優勢,市場也能容納眾多的功能區提供同一類產品。面對更加專業化的競爭對手,浩瀚的市場信息,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光靠成本低廉是不夠的。
特色功能區就是適應這種形勢發展起來的。特色功能區一定具有功能區的優勢——明顯的集聚效應和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它卻能比生產效率相同或更高的普通功能區佔領更多的市場,根源就在於特色功能區打造出的鮮明的區域特色使其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注意(誰能將信息傳遞給更多的需求者,誰就能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劃分更細的產品市場也取得了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多的有效客戶。
所以說,特色功能區是區域比較優勢的根基,一個特色功能區的強弱也是該區域比較優勢的具體體現。
要增強一個區域競爭力,不僅要建設功能區,還要使功能區所承當城市功能和提供產品或具有某種特色,這種「特色」從城市功能的角度講是一個城市長期發展必不可少的;從產品或服務的角度講,其形成的優勢短時間是不可替代的。在大都市功能區打造的過程中,尋求功能特色才能適應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市場的需要,才能形成獨占性的、不可替代的比較優勢。因此,全力打造特色功能區是地區經濟發展形成比較優勢的根基,也是區域超常規發展的一個現實途徑。
四、具借鑒意義的特色功能區
上海新天地——特色商業街區
上海新天地位於上海市中心地帶、緊鄰繁華的淮海中路南側,1999年初開工,2000年6月全部建成,總佔地三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六萬平方米,是由石庫門建築與現代建築組成的時尚休閑步行街。
「石庫門」是具有典型上海風格的傳統建築,它的設計外牆為歐式聯排房,而內部保留天井、客房、廂房等江南民居特色,是一種美觀雅緻的中西合璧住宅。其帶有兩個銅質大吊環,配以厚實花崗岩的門框的烏漆大門,蘊含了東西方藝術巧妙融合的美感,曾深得上海人青睞,稱之為「石庫門」。在舊上海,擁有一幢獨門獨院的石庫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它們的主人多是江浙一帶的社會名流和上海本地的富有階層。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石庫門最風光的時代,居住者多為當年上海的中上層人士。石庫門里曾走出過陳獨秀、魯迅、茅盾、周信芳、劉海粟、胡蝶、鄒韜奮等文化名人,還曾被作為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
為了真實體現上海歷史文化,同時使新區滿足上海國際城市形象的需要,美國舊城改造專家本傑明?伍德設計事務所和東方文化背景的新加坡日建設計事務所以及同濟大學設計院的共同配合,分別以不同視角剪裁石庫門里弄。石庫門建築群的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牆、屋瓦、石庫門,使人感覺彷彿時光倒流,置身於20世紀20年代。但是,每座建築內部,則按照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和情感特點設計,成為畫廊、時裝店、主題餐館、咖啡酒吧。
新天地的石庫門里弄處處體現21世紀的舒適和方便,自動電梯、中央空調、寬頻互聯網,一應俱全。消費者上網可以迅速查詢商店的商品價格和餐廳、酒吧的菜單以及電影院上演的電影,並可以預定座位,還可直接網上瀏覽,觀賞新天地露天廣場及餐館內的文化表演。
新天地已經成為上海的焦點和形象。各路明星、藝術家、企業家、銀行家、駐滬外交官紛紛前來遊玩,國際模特兒大賽、時裝表演、日本鬼太鼓座表演、著名影星的電影新聞發布會等時尚文化活動,也都選擇在上海新天地登場亮相,兩年的時間里共組織了300多場活動。招租的對象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現有98 家租戶中,85%來自中國內地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新天地投資高達10多億元,在只租不售的經營策略下,從表面上看資金回收困難。但由於「新天地」的品牌效應,帶動了周邊地價的提升,從最開始的每平方米7000元-10000元,到現在的每平方米17000元-25000元。其「翠湖天地」項目一期售磬,二期有2000人排隊。總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的高檔社區,會給投資者帶來極大的收益。「新天地」實際上是投資者的一張拿地王牌,帶著這張王牌香港瑞安集團已經闖入了杭州和重慶。
特點:
1、舊城改造與國際大都市形象建設相結合。
2、獨特的傳統建築革新方法對歷史做出合理取捨。面對歷史保護的兩難境地,新天地採取了一方面刻意維護建築外立面的歷史痕跡,另一方面又大 膽創新建築內部構造和設施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將體驗歷史文化與商業價值緊密結合。
4、市場資源整合能力強。
5、成功運作使新天地成為上海市的亮點,並以其濃郁的地域性贏得了世界性,以其環境的可識別性、情景性和環境的適宜性使區域價值得到提升。
6、在「新天地」以外的大規模高檔住宅區尋找投資資金盈利點。
杭州宋城——特色旅遊區
杭州宋城旅遊景區位於西湖風景區西南,北依五雲山、南瀕錢塘江,是中國最大的宋文化特色旅遊區,由杭州世界城宋城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
宋城是以反映兩宋文化內涵為特色的主題公園,整體設計參考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展現宋代都市的繁榮景象,同時引進西方的藝術處理手法,增強景觀的包容力和沖擊力。宋城分為《清明上河圖》再現區、九龍廣場區、宋城廣場區、仙山瓊閣區、南宋風情苑區等幾個特色鮮明的游覽區域,從不同的角度營造宋代都市氣氛。
宋城開始建設於1994年,1996年5月18日正式開園,總投資1.6億元。「給我一天、還你千年」的口號在西湖畔一炮打響,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至今共接待遊客逾千萬,年均門票收入6000萬元以上。
宋城置業有限公司的旅遊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他們以旅遊業為主導,帶動房地產開發、高等教育、文化傳播、電子商務等,取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特點:
1、滿足現代人尋根、懷古的心裡需要。
2、將傳統文化作為旅遊的底蘊,增加了旅遊的特色,也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產業化。
3、整體運作,市場主導。
4、旅遊資源深度整合。旅遊開發與房地產相結合,通過旅遊帶旺房地產;同時創辦旅遊大學、舉辦會展博覽等,將已有優勢充分發揮。
總部經濟——特色商務區
總部經濟是指企業總部完全商務化,在中心城市商務環境優良的區域實現多總部集群分布,提高總部運作效率,而生產加工部門則安排在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總部經濟可以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吸引跨國公司和外埠大型企業集團總部聚集,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總部經濟對於一個區域的發展有五種效應:一是稅收供應效應,總部在哪裡,一般結算中心就在哪裡,部分稅收會留在總部所在地;二是產業效應,總部入住一個區域,會帶動產業集群效應產生,帶動地區第三產業發展;三是消費拉動效應 ,總部不僅會帶來一系列生產活動,還會產生一系列消費活動;四是就業乘數效應,商務服務產生的就業和生活服務出書的就業往往能帶來新的就業;五是社會資本效應,一個地區總部越聚集越會吸引社會資源和其相關的社會資本繼續進入,形成更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總部經濟已成為許多國家(地區)所追求的新的經濟形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地區),都把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放在發展本國(地區)經濟的重要地位。

閱讀全文

與周信芳家房產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