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拖欠貨款算是詐騙嗎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合同簽訂後攜帶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逃跑的,構成合同詐騙罪。合同詐騙的,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 5 千元至 2 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詐騙罪與一般合同糾紛的界限
1、考察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有無履行合同的能力。
2、看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有無欺騙行為。
3、看行為人在簽訂合同後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
司法實踐表明,行為人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在簽訂合同後,必然設法創造條件使合同得以履行,如果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也會願意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對方損失。無疑,這屬合同糾紛。但是,有些人在合同簽訂後,根本不去履行合同,往往是貨款一到手,便大肆揮霍,造成無力償還。這種行動足以證明他根本無意履行合同,完全是出於騙取財物的目的。因此,應當以合同詐騙罪論處。
4、看行為人在違約以後是否願意承擔違約責任。
5、考察行為人本履行合同的原因。
詐騙罪及其他詐騙犯罪的界限:
區分合同詐騙罪與詐騙罪及其他詐騙犯罪的界限關鍵在於詐騙行為是否是在經濟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產生的,是,則構成合同詐騙罪,否,則不構成合同詐騙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http://law..com/pages/chinalawinfo/1/63/_0.html
2001 年 4 月 8 日 《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 規定,合同詐騙的,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 5 千元至 2 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你先看一下,如果不明白,可以繼續追問。判斷的關鍵是,你有沒有詐騙的主觀意圖,這里取決於你能否證明自己,只是暫時拖欠材料店貨款,而並沒有侵佔貨款為己有的主觀意願。另外如果立案,處理部門首先是公安局的經濟偵查支隊,然後是檢察院決定是否批捕。
『貳』 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的區別
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的區別如下:
1、本質區別不同
合同詐騙是指,行為人是否具備簽訂、履行合同的條件,是否創造履行合同的條件。既沒有履行的客觀條件,又沒有創造履行條件,說明行為人沒有真正履行合同的誠意。
合同糾紛,開始簽訂合同時,並無明顯的騙取故意。本身也具有合同的履行能力,但合同簽訂後,抱著能履行則履行,履行不了就拉倒的放任心理,不做積極努力,致使對方遭受嚴重損失,而將較大數額財物歸自己一方非法所有或佔有。
2、履約能力和履約行為上區別
根本無意履行合同,不想承擔合同義務。只想單方享受權利,沒有實際履約行為,這種行為應屬利用合同進行詐騙。
合同糾紛是指,簽訂人有履約能力,可以按照合同規定履行義務的能力。並承擔相應的違約和賠償責任,但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限內沒有履行合同的條款。造成的履約行為屬於合同糾紛。
3、處理結果不同
經過法院認定,合同成立過程中及其內容是否具有欺騙性。利用合同詐騙犯罪的行為人從合同的要約或承諾到簽訂的過程,一般都充斥著欺詐行為,並且往往容易使對方輕信這種帶有騙簽性質的行為,屬於犯罪行為。公安機關會對其進行依法辦理。
合同糾紛雖然也有一定欺詐性質,但它是局部的、某一方面的,並不是從本質上的虛假。從合同的內容上看,屬於合同糾紛的,合同主要條款一般比較確切、實際、公平,雙方權利、義務比較對等。經由人民法院進行宣判,如果不按判決執行的,可由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庭就行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