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噪音擾民的法律依據
雜訊擾民可以報案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1)噪音侵權證據擴展閱讀
噪音擾民的起訴
噪音擾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雜訊擾民是一個行為後果為定義的違法行為。只要產生的雜訊煩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產生噪音擾民的違法事實。
《雜訊法》對噪音擾民行為並沒有提出聲響一定要達到多少分貝才構成噪音擾民的必要條件。起訴噪音擾民需有能夠證明噪音存在的證據,比如證人證言、錄音、當事人陳述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Ⅱ 因噪音污染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06年4月,胡某購買了5千瓦空調1台,並將空調室外機安裝在北卧室窗戶下沿的外牆上。古稀之年的劉老伯夫婦住在樓下的北卧室,一個有糖尿病、高血壓,一個有心臟病,這空調啟動時的噪音讓他們不堪忍受。去年12月,劉家告上法庭,要求拆除這兩台空調室外機,並索賠精神損失撫慰金4000元。
經檢測,法院認定5千瓦空調外機啟動時的雜訊確給劉老伯夫婦造成影響,應予拆除。至於精神損失賠償,因缺乏證據,法院不予支持。
依法分析
法院判令胡某拆除空調室外機,是基於胡某的行為給劉老伯夫婦造成了妨礙。而精神損害,是指精神利益受損。通常認為,非財產上的損害或精神損害,以精神痛苦為主,也包括肉體上的痛苦。精神痛苦主要表現為憂慮、絕望、怨憤、失意、悲傷、缺乏生趣等。
劉老伯所主張的精神損失賠償未得到法院支持,可能存在以下問題:(1)劉老伯未能證明其主張受到的精神損害與胡某侵權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2)即使劉老伯證明了第一點,但未能對「證實的精神損害」通過證據加以證明。受害人接受心理咨詢的事實、心理學家或醫生的診斷等通常能夠作為證明受害人存在精神損害以及損害程度的證據。
技巧提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規定:「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Ⅲ 噪音怎麼取證
故意製造雜訊雜訊擾民的可以通過鄰居證明(聲音大影響生活)、錄音證明(聲音難聽),街道商業雜訊可以向城管和公安舉報,其他惡意雜訊向公安部門舉報。
環境客觀雜訊如城鎮區域環境達不到雜訊敏感區控制標准、建築、工業雜訊難以忍受的,必須由環境檢測門鑒定取證。
普通百姓通常以侵權責任追究來展開訴訟及取證,若能與環境組織取得聯系可直接展開黃靜污染訴訟及取證。
Ⅳ 起訴樓上住戶擾民,如何收集證據。
本方提出某一主張,應當由相應的證據加以證實,既然告鄰居擾民,那就收集並固定其擾民的證據,可以採取錄音、錄像等方式,也可以通過報警的方式固定證據,因為警方出警記錄本身這是極好的證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第五條
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
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採取有效措施,化解社會矛盾,增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
第七條
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的治安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轄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
Ⅳ 起訴噪音擾民,應該如何取證。
可以用以下方法采證:
1、收集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
2、以筆錄方式收集你鄰居的「證人證言」,需要有簽名以及時期。
3、與主要負責人理論時錄下錄音資料。
4、專業鑒定委員會噪音的鑒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5)噪音侵權證據擴展閱讀:
噪音擾民取證難?南京警方率先使用噪音測量儀
噪音擾民讓不少人頭疼,也是警方接到的一大投訴熱點。為解決這個難題,南京棲霞警方在全省率先使用處置生活噪音警情的新設備——聲學與振動測量儀,現場採集噪音數據,依法對噪音製造者進行處理。
邁皋橋派出所民警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對於噪音製造者,警方會採取先勸導再警告最後處罰的方式。棲霞警方表示,從以往的口頭勸說到現在的讓數據說話,讓報警人和被舉報人能更形象而直觀的理解。
Ⅵ 樓上雜訊擾民怎樣取證。
你可以從三個方面取證:
第一,對噪音進行直接錄音;
第二、在交涉過程中對雙方對話進行錄音(固定對方承認製造噪音的證據);
第三、請物業出具證明。
第四、最有可能的證據是找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噪音監測,根據《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第一條(GB 22337—2008 )證明其超標,然後去起訴他。不過費用相當高,測雜訊的費用一晚上得上千,而賠償很可能很有限,很可能是測一天賠償一天,賠償的費用不夠監測的費用。
(6)噪音侵權證據擴展閱讀:
取證時,應該注意分貝是否達到雜訊標准,以下為具體標准
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四篇
4.1 0 類標准適用於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位於城郊和鄉村的這一類區域分別按嚴於 0 類標准 5dB 執行。
4.2 1 類標准適用於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鄉村居住環境可參照執行該類標准。
4.3 2 類標准適用於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
4.4 3 類標准適用於工業區。
4.5 4 類標准適用於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內河航道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的背景雜訊(指不通過列車時的雜訊水平)限值也執行該類標准。
夜間突發的雜訊,其最大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5dB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Ⅶ 進行噪音污染維權應怎樣收集雜訊證據
有三個辦法,一是自行購買檢測儀,進行檢測,這樣很難讓對方信服。二是委託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這個是最權威及法律效力最強的證據,但時間長,費用高,可能要幾千到幾萬元的鑒定費用。三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去找當地的環境監測站進行檢測,但他們未必會接受個人的委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