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獨立戰爭時的對待黑人政策是怎樣的
誰說的?當時黑人還沒解放,北方政府在爭取黑人解放,後來在戰爭中後期北方黑人就解放了;而南方還是奴隸制,黑人仍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直到北方政府統一全國黑人才算解放。
❷ 美國是否完全廢除歧視黑人的法律
經過1960年代民權運動之後,美國已經從法律上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黑人已經爭取到了公民權與選舉權,赤裸裸的種族仇恨和暴力早已不復存在。在言論上,不但過去的「黑鬼」(Nigger)已經成為絕對的禁忌,就連中性的「黑人」(Black)也被認為有歧視的意味,最符合政治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非洲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任何人在言論上對黑人流露出歧視和不敬都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前NBA快船隊老闆私下和女朋友聊天時流露出歧視黑人的想法,相關視頻上網後被NBA官方嚴厲處罰,最終被迫出售了自己的球隊。
不僅如此,為了補救當年實行奴隸制、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對黑人造成的不良影響,美國在大學招生、就業、政府招標等方面實行種族平權政策,對黑人進行照顧。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受教育時的成績至今嚴格保密。
但即便有這一系列優惠政策,受惠的也只是奧巴馬、前國務卿賴斯、鮑威爾這樣的少數黑人精英,大部分黑人在美國社會的處境仍不樂觀。從教育領域看,目前美國白人中有87.6%拿到了高中文憑,黑人則有84.2%拿到了高中文憑,差距並不顯著。然而,白人中有30.3%拿到了大學文憑,黑人則只有19.8%。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提供的數字,截至2013年,黑人在美國人口中佔了13.2%,但各大專院校中黑人教授只有1.1%,獲得博士學位的黑人學生只有1.8%,碩士生2.7%,,科學家和工程師中的黑人只有2.5%,科研部門經理有1.8%是黑人。
在經濟領域,2014年美國黑人的失業率是10.4%,是白人的兩倍多;黑人家庭收入中位數34598美元,是白人的59%,而且自1967年以來一直沒有多少變化。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2年公布的報告,2011年美國的貧困人口為4624.7萬人,其中黑人1092.9萬,占黑人人口總數的27.6%。18歲以下的美國兒童中,有21.6%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黑人兒童的貧困率高達38.2%。
教育水準的低落和經濟狀況不佳,導致黑人的犯罪率居高不下。2013年,全美約有900萬人被逮捕,黑人佔到了其中的28.3%。具體來看,2013年全美因涉嫌暴力犯罪(謀殺、非過失殺人、強奸、搶劫、加重攻擊罪)而被逮捕的39萬人中,黑人高達38.7%。截止到2013年年底,在美國各州和聯邦監獄里被羈押的犯人中,36%是黑人。
黑人的犯罪率爆棚,並與全美的黑人數量不成比例,很多人認為這是美國司法系統對黑人的歧視。做這種判斷,有太多想當然的成分。在美國,由於持槍是合法的,再加上黑人的犯罪率更高,當警察對黑人執法時,會下意識地認定對方有問題,很容易下重手甚至開槍。此次巴爾的摩事件,格雷看到警察後逃跑就成了警察逮捕他的理由。而且為了降低警方用槍可能造成誤傷的可能性,美國警槍的殺傷力都相對較小,子彈擊中目標後無法貫穿,但民眾手中持有的槍支一般都沒有做過此種處理。因此,美國警方被授予的執法尺度也就相應放得很寬,使用槍支的門檻變低。
此外,美國的司法系統實行陪審團制,陪審團中的陪審員也並不是法院指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然後由控辯雙方決定是否接納,有一方不同意就會被否決,因此絕不可能出現所有陪審員都是白人,從而有意識給黑人定罪的情況。黑人是否被定罪還是取決於證據和證詞等事實因素。
在很多人看來,黑人教育水準低落、經濟狀況不佳、犯罪率高,這就證明美國社會還在歧視黑人。但問題是,哪怕是再好的公共政策也只能保證起點的公平,而無法保證結果的一致。自19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美國各級政府從政策層面已經給予了黑人很多的優惠和照顧,還能做的改變已經不多。而旨在保護美國黑人的「種族平權政策」,已經引發了白人和其他族裔的不滿,在這些人看來,目前黑人的經濟地位已經顯著提高,黑人里也有富人,白人里的窮人也不少,而一個家庭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的黑人學生,僅僅因為是黑人就擠掉了一個家庭收入不足3萬美元的白人貧困生的受教育機會,正當性又何在。
當然,不能否認很多白人個體對黑人在心理上的歧視,但這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是無法完全避免的現象。2008年競選總統時,奧巴馬曾經委婉批評了黑人社區廣泛存在的單親媽媽、犯罪率高等現象,結果遭到了「居高臨下」的指責。至今,大部分的黑人領袖仍不願引導黑人直面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而是傾向於通過挑動黑人的情緒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美國種族問題的解決仍然任重道遠。
❸ 對於網上黑人家應怎麼舉報
把投訴電話就可以了啊!!
❹ 黑人黑戶上戶口的政策什麼時候實行
黑人黑戶上戶口的具體政策,已經現在執行了,其戶口政策如下。
2016年0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要求依法為無戶口人員登記常住戶口(節選與此問題有關的內容):
(一)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無戶口人員。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結婚證或者非婚生育說明,按照隨父隨母落戶自願的政策,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申請隨父落戶的非婚生育無戶口人員,需一並提供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鑒定證明。
(二)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無戶口人員。在助產機構內出生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向該助產機構申領《出生醫學證明》;在助產機構外出生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需提供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鑒定證明,向擬落戶地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託機構申領《出生醫學證明》。無戶口人員或者其監護人憑《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結婚證或者非婚生育說明,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三)未辦理收養手續的事實收養無戶口人員。未辦理收養登記的事實收養無戶口人員,當事人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按照規定辦理收養登記,憑申領的《收養登記證》、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1999年4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的決定》施行前,國內公民私自收養子女未辦理收養登記的,當事人可以按照規定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事實收養公證,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尚未辦理戶口登記的,可以憑事實收養公證書、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四)我國公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我國公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在國內非婚生育、未取得其他國家國籍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具有我國國籍的監護人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父母的非婚生育說明、我國公民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需提供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鑒定證明。
(五)其他無戶口人員。其他原因造成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承擔監護職責的單位和個人可以提出申請,經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調查核實後,可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❺ 我樓上住著個黑人,太擾民了,怎麼辦
你可以先投訴他,找物業投訴一下,看他怎麼說是吧?他如果他們協商不好調理不好的話,你可以去報警了啊,因為他擾民了,可以去打井高他的他實在太擾民可以去告他。
❻ 美國解決種族歧視的政策有
美國總統布希承認,種族主義依然在美國徘徊。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也承認種族偏見仍然存在。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
1 存在制度化的種族主義
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的存在是其制度化種族主義發展至今的必然產物。從杜魯門總統開始,美國政府便致力於黑人權利立法。到約翰遜總統執政時期,最終從法律上取消了種族主義。因而在今天的美國,雖然合法的種族歧視與隔離被取消了,但制度化的種族主義卻絲毫未減。
絕大多數黑人因膚色被剝奪了享有與白人同等待遇的權利。時至今日,「黑人應在社會底層」一類思想並非沒有市場。決策者們把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定位於改變廣大黑人的文化、行為、道德,而不是消除其窮困窘境本身。
這就是說,美國政府在制定該項政策之前,就已對黑人的文化、行為、道德作了徹底否定,這便決定了美國政府的黑人政策無法擺脫種族主義的影響。
2 相關政策埋下歧視基礎
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有色人種、特別是廣大黑人的生存條件面臨日益嚴重的威脅,種族沖突愈發激烈,種族主義更加猖獗。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競選中令人吃驚地聯合起來,他們從各自利益出發,均把矛頭指向有色人種,特別是黑人,並由此出籠了一系列相關政策。
首先,否認黑人享有獲得政府福利救助的權利,拒絕給予黑人基本的生存保障。1996年通過的《福利法案》強行規定了需要政府救濟的黑人可得到資助的年限(一生中只有5年),解除了政府部門對其所應承擔的救助義務。
其次,減免「精英集團」(以富有的白人為主體)的納稅額,實施有種族主義傾向的經濟舉措。在廣大黑人最基本的福利待遇被大刀闊斧地砍除時,許多白人卻得到了政府的額外津貼。
3 黑人表現提供歧視口實
種族主義的存在也有黑人自身的原因,許多黑人自身的表現為政府對其實行種族歧視性政策提供了口實。
長期以來,許多黑人因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沒有工作,其中一些人(特別是部分年輕人)經常會做一些「殘忍的毒品交易」,以自己的方式模仿資本主義的創業精神。在黑人聚居區,掠奪性的犯罪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
另外,還有一些黑人,特別是一些黑人婦女,他們習慣依賴政府的救濟生活,不思進取。
種族主義分子以此為由,把廣大黑人誣蔑為「寄生於毒品中的無業遊民」,「缺乏道德、禮貌、良心的嗜血好戰者」。由此,政府的決策者們為其制定「強硬政策」找到了「憑據」。
4 黑人斗爭的歷史還很短
美國建國200年後,才出現了馬丁·路德·金為黑人爭取權利的運動。在這個運動中,有一位黑人領袖說:自由只能用子彈才能得到。可見直到美國建國200年後,種族仇恨依然十分強烈。然而,子彈最終打進了馬丁·路德·金。因而,美國黑人要想獲得真正的平等,還必須不斷地進行頑強的抗爭。
在馬丁·路德·金的故鄉亞特蘭大,當地黑白兩個流行音樂電台的主持人想借今年2月馬丁·路德·金誕辰之機,搞一個黑白民眾的聯合音樂派對。這個提議一出,在聽眾中反響熱烈,電台熱線快被打爆。但到了舉行派對的當晚,到場的民眾中80%以上是黑人。這表明,盡管美國取消種族隔離制度已經幾十年,但多數白人和黑人還是選擇過相互隔離的生活。
❼ 中國的黑人問題難道沒人管嗎
你的意思是把在國內的所有黑人都趕出去??
❽ 美國遇到黑人強制消費怎麼辦
你好,我是做旅遊的,先跟你解釋一下「強制消費」的意思吧。
「無強制消費」:你旅遊期間所有的景點門票、行、食、住均包含在內,
「有強制消費」:比上述便宜,但是上述所含內容包含不全。
「有進店(購物)」:導游會帶領團隊去各商場進行購物,以便從中獲得利益,導游會全力推薦某些商品,如果不買,也許導游會不高興,但是你完全可以不買。(比如導游會說:「XXX是本地最有名的XXX,物超所值,大家買一些也是對我工作的支持……」等,不用理他)
樓主所說的「朋友去海南被強制消費2W多」,我想應該大部分錢都是購物了吧?如果不是,就向旅遊局投訴
建議注意的方面:去旅遊前,先向旅行社咨詢清楚:「我去新馬泰所需要的800塊錢都是哪方面的?」,如果光是「報名費」,那就是假的,我們也做國外游,從沒有過「報名費」,國外游也許會包含服務小費,這點大可放心,這是給國外服務人員的,這也是現在旅遊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了。
總之,去之前問清楚需要多少錢,這些錢都包括哪些方面(比如吃住行等),一定要問清楚,小心被鑽了空子
祝旅途開心!
❾ 美國內戰後黑人為什麼不能與白人平等從政治 經濟 教育等方面解釋
種族隔離、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至今仍生活在「另一個美國」。
少數族裔處在美國社會的底層。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美國白人家庭年平均收入為50622美元,相比之下,西班牙裔家庭年平均收入只有36278美元,黑人家庭只有30940美元,白人比黑人收入高出2/3,比西班牙裔人高40%。美國有75%的白人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而黑人家庭的這一比例是46%,拉丁裔家庭是48%。(注50)白人的貧困率是8.3%,而黑人和拉丁裔美國人的貧困率是白人的2到3倍,分別達到24.9%和21.8%。(注51)有將近1/5的西班牙裔美國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有營養的食物,1/20的人經常忍受飢餓。(注52)黑人占所有美國無家可歸者的42%。(注53)有色人種沒有醫療保險的比例比白人高出許多。拉丁裔人有32.7%沒有醫療保險,非洲裔人有19.6%沒有醫療保險,而白人這一比例只有11.3%。(注54)在遭受颶風襲擊的南部地區,窮人、黑人生活更是十分艱難。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對美國履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報告的審查意見指出,在「卡特里娜」颶風侵襲美國時,窮人特別是美籍非洲裔,在執行救援和撤出方案時,處於不利地位,在重建計劃中繼續處於不利地位。(注55)
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在就業和工作方面長期受到歧視。黑人的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多。據美國勞工部2006年12月8日公布的資料,2006年11月,美國黑人的失業率為8.6%,而白人是3.9%。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The U.S.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每個星期都收到超過500起關於種族歧視的投訴,每年全美有超過26000起種族歧視方面的投訴,2005財年,該委員會收到關於種族歧視的指控26740件。美國一個政策及經濟研究機構2006年12月15日公布的一份報告稱,政策偏頗和媒體的負面報道限制了美國少數族裔年輕人的發展。白人比非洲裔和拉丁裔人更容易進入管理層。2005年,一名非洲裔雇員對美國最大的零售經紀人公司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向芝加哥聯邦法院提出種族歧視的訴訟。2006年,又有16名該公司在職的和先前的黑人員工准備加入訴訟,共同指控這家公司對全國的非洲裔美國經紀人和實習生在僱傭、提升和報酬等方面存在著系統而普遍的歧視。(注56)2006年11月,美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公司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被13名非洲裔員工指控種族歧視。
有色人種和白人在受教育方面的差距有不斷擴大之勢。在美國,超過一半的少數族裔男子未能上到高中畢業,67.5%的拉美裔和53%的非洲裔人在完成高中學業後停止接受教育。(注58)白人比非洲裔和拉美裔人容易獲得大學學歷或職業技術證書。(注59)2005年,至少有30%的成年白人有學士學位,但只有17%的成年黑人和12%的成年拉丁裔人有學位。(注60)教育領域事實上存在著嚴重的種族隔離。據2006年10月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舉行的「直面不平等」研討會披露,在加州洛杉磯學區,67%的西裔子弟就讀於90%至100%的非白人學校。洛杉磯各高中種族劃分現象更為嚴重。比佛利高中73%為白人,8%為亞裔,6%為西裔。相反,在洛斯韋爾高中(ROSEWELT HS)的4940名學生中,98.9%為西裔,1%為黑人。白人學校與非白人學校條件相當懸殊。
執法、司法領域種族歧視積弊很深。「9·11」事件後,美國的穆斯林一直在執法中倍受歧視和困擾。據美聯社報道,2006年11月,6名穆斯林宗教人士在參加一次宗教會議後,准備搭美國航空公司(US Airways)班機從明尼阿波利斯市回國,登機後因一名乘客向航空乘務員遞了一張便條,他們便被帶下飛機,帶上手銬,並被審問。自「9·11」事件後,已經有四家航空公司被指控違反了聯邦反歧視法。這些航空公司根據他們對種族或宗教背景的考慮而違法地帶走乘客。(注61)另據路透社2006年11月14日報道,在洛杉磯大部分地區,非洲裔和拉丁裔的汽車司機被警察攔截並搜查的比例明顯高於白人司機。
在司法實踐中,黑人和少數族裔犯罪往往受到比白人更重的刑罰。據「美國城市聯盟」(National Urban League)統計,在州法院判決12種罪行時,黑人男子均受到比白人男子更長刑期的處罰。(注62)據美國司法部2006年11月公布的報告,黑人佔美國人口的12.1%,但到2005年底,美國聯邦和各州監獄關押的超過1年刑期的犯人中,有40%是黑人,20%是拉丁裔美國人。據人權觀察2006年12月1日發表的報告,美國黑人和拉丁裔囚犯的比例分別是白人的6.6倍和2.5倍。據統計,每12個黑人男子中就有一人入獄,相比之下,每100個白人男子中只有一人入獄。而貧困、缺少機會、刑事審判體系存在種族歧視,是導致黑人入獄率比例遠遠高於白人的原因。(注63)
種族隔離和歧視造成仇恨犯罪增加。近5年來,美國極端種族主義和新納粹主義組織增加了33%,從2004年的762個增加到2005年的803個。與此同時,仇恨犯罪不斷增加。(注64)2005年,美國共發生7163起仇恨犯罪案件,其中54.7%是與種族偏見有關的犯罪。(注65)紐約市2006年發生230起仇恨犯罪,比上年增加近8%,其中反亞裔案件增加了一倍以上。
據CNN和觀點研究(Opinion Research)2006年12月進行的聯合調查,84%的美國黑人和66%的美國白人認為,種族主義在美國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目前美國社會存在著針對不同群體的不同形式的種族主義。
1 存在制度化的種族主義
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的存在是其制度化種族主義發展至今的必然產物。從杜魯門總統開始,美國政府便致力於黑人權利立法。到約翰遜總統執政時期,最終從法律上取消了種族主義。因而在今天的美國,雖然合法的種族歧視與隔離被取消了,但制度化的種族主義卻絲毫未減。
絕大多數黑人因膚色被剝奪了享有與白人同等待遇的權利。時至今日,「黑人應在社會底層」一類思想並非沒有市場。決策者們把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定位於改變廣大黑人的文化、行為、道德,而不是消除其窮困窘境本身。
這就是說,美國政府在制定該項政策之前,就已對黑人的文化、行為、道德作了徹底否定,這便決定了美國政府的黑人政策無法擺脫種族主義的影響。
2 相關政策埋下歧視基礎
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有色人種、特別是廣大黑人的生存條件面臨日益嚴重的威脅,種族沖突愈發激烈,種族主義更加猖獗。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競選中令人吃驚地聯合起來,他們從各自利益出發,均把矛頭指向有色人種,特別是黑人,並由此出籠了一系列相關政策。
首先,否認黑人享有獲得政府福利救助的權利,拒絕給予黑人基本的生存保障。1996年通過的《福利法案》強行規定了需要政府救濟的黑人可得到資助的年限(一生中只有5年),解除了政府部門對其所應承擔的救助義務。
其次,減免「精英集團」(以富有的白人為主體)的納稅額,實施有種族主義傾向的經濟舉措。在廣大黑人最基本的福利待遇被大刀闊斧地砍除時,許多白人卻得到了政府的額外津貼。
3 黑人表現提供歧視口實
種族主義的存在也有黑人自身的原因,許多黑人自身的表現為政府對其實行種族歧視性政策提供了口實。
長期以來,許多黑人因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沒有工作,其中一些人(特別是部分年輕人)經常會做一些「殘忍的毒品交易」,以自己的方式模仿資本主義的創業精神。在黑人聚居區,掠奪性的犯罪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
另外,還有一些黑人,特別是一些黑人婦女,他們習慣依賴政府的救濟生活,不思進取。
種族主義分子以此為由,把廣大黑人誣蔑為「寄生於毒品中的無業遊民」,「缺乏道德、禮貌、良心的嗜血好戰者」。由此,政府的決策者們為其制定「強硬政策」找到了「憑據」。
4 黑人斗爭的歷史還很短
美國建國200年後,才出現了馬丁·路德·金為黑人爭取權利的運動。在這個運動中,有一位黑人領袖說:自由只能用子彈才能得到。可見直到美國建國200年後,種族仇恨依然十分強烈。然而,子彈最終打進了馬丁·路德·金。因而,美國黑人要想獲得真正的平等,還必須不斷地進行頑強的抗爭。
在馬丁·路德·金的故鄉亞特蘭大,當地黑白兩個流行音樂電台的主持人想借今年2月馬丁·路德·金誕辰之機,搞一個黑白民眾的聯合音樂派對。這個提議一出,在聽眾中反響熱烈,電台熱線快被打爆。但到了舉行派對的當晚,到場的民眾中80%以上是黑人。這表明,盡管美國取消種族隔離制度已經幾十年,但多數白人和黑人還是選擇過相互隔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