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相鄰侵權種的侵佔

相鄰侵權種的侵佔

發布時間:2021-04-09 00:02:04

『壹』 這種行為是否構成侵佔罪我該採取什麼措施

一、礦山屬於你們佔有,對方明知自己沒有權利非法開采,構成盜竊罪。
二、如果對方沒有取得相關的采礦許可證,還是非法采礦。
三、告他盜竊罪的同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返還不當得利。
先報案,公安不立案,向檢察院舉報,檢察院還不管,直接向法院起訴。

『貳』 侵權和侵佔罪一樣嗎

1-二者不一樣,侵權是侵害他人權益的行為;一般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侵佔罪是針對刑事行為,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2-侵權的范圍較廣,侵佔罪所限定的侵佔物品較少。
3-侵權主要還是承擔民事責任居多,侵佔罪是刑事的一種罪名,主要還是刑事責任。
4-《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侵佔罪(刑法第270條),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
本罪的犯罪對象為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和埋藏物。
第270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叄』 土地侵權糾紛原告主體適來格問題:甲非法侵佔國有土地.並告相鄰人侵權(注:甲無土地證,相鄰已有土地證

佔地是違法行為,是國土部門依法處理,法院只能認定是否是違法佔地,他們還得移交國土部門處理

『肆』 鄰居建房侵佔我家唯一的出行道路,這是否侵犯了我的相鄰權,有什麼辦法讓其停止

你可以要求他停止擴建 因為公共道路不屬於私人所有 而且還是你唯一的出行的路內

這種情容況,你最好先向相關部門(村委會可以先行協調)舉報他的違法建房行為,藉助他們的權威達到你要求他們停止建房的目的。

然後向法院起訴,確認他侵佔了你家的權益,然後強行拆除。

當然你們最好能自己協調一下 ,實在不行在走法律途道吧,畢竟是鄰居

『伍』 關於民法的幾個問題

1,請求權既不是物權也不是債權,與請求權相對應的是形成權等,形成權是單方即生效的權利,請求權必須有相對方。簡單的說:物的返還請求權是基於物權或佔有權的請求權。

附:

物的返還請求權是指物的所有權人或佔有權人於其所有或佔有物被侵奪時所享有的請求侵奪人返還所侵佔的物的權利。它是一種物權的請求權,可基於兩種權利基礎產生,一種是基於所有權,一種是基於佔有權。一種觀點認為,物的返還請求權只能基於所有權而產生,而不能基於佔有權產生,也就是說佔有權人沒有向他人請求返還佔有物的權利,因為他對物沒有所有權,故而不享有訴權。這是對物權缺乏認識而產生的。因為物權的內容不僅僅是所有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編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解釋上關於財產所有權糾紛的案由有兩個,一個是財產權屬糾紛,一個是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其中關於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的解釋是這樣的,侵害財產所有權是指侵佔財產和損壞財產的行為。

2,相鄰權就是一種物上請求權,侵犯相鄰權屬於侵權行為。

3,羅馬法法諺:「alteri stipulari nemopotest」(不得為他人訂約)。即第三人不應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與合同相對性原理有關。

『陸』 相鄰關系是否存有侵佔空間面積行為

相鄰權不屬於用益物權。
「相鄰」意味著只要他人不動產的使用對自己不動產的使用產生影響,或者說對本人不動產的使用影響到他人不動產使用的整個輻射面積和空間,都可稱作「相鄰」。如建物區分所有中,一樓產生噪音,六樓被感知,仍可謂一樓與六樓相鄰,可徑直基於相鄰關系行使相鄰權。如溫豐文先生在論述區分所有中對他人專有部分之使用請求權時說:「使用請求權行使之對象,不以物理上前後左右或上下相鄰接之專有部分為限,在物理上縱未鄰接,只要是建物維護或修繕之必要范圍內,亦得對之行使。」
原則
相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自己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應當以不損害其他相鄰人的合法權益為原則。如果因權利的行使,給相鄰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危害的,相鄰人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險和賠償損失。在處理相鄰關系時,相鄰各方應該本著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互諒互讓,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解決。
行使權利
相鄰關系中較常行使的權利包括:
土地或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相鄰各方享有通行的權利,土地或建築物的所有人、使用人不得阻止或堵塞;相鄰一方因建築施工、鋪路架線必須臨時佔用他方土地的,他方應予以方便,但施工方應合理使用,完工後恢復原狀,造成損失要給予補償。
對自然流水,相鄰各方都有權使用,不得擅自堵塞或排放;相鄰一方必須通過另一方土地排水的,另一方應當允許,但使用者應採取措施減少損失,並給予對方損失補償。
在建房挖溝時,應當與鄰人房屋等不動產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影響鄰人房基,不得將屋檐水或流水瀉入鄰人的土地或房屋,也不得影響他人通風、採光或生活;相鄰一方所有的竹木根枝越界影響他人房屋的通風、採光、建築物牢固及正常使用的,他方有權責令其截除根枝或伐去竹木,已造成損失的,應予賠償。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法律特徵
用益物權,是指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范圍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八條「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單位、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
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條「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受法律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國家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被徵收、徵用補償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一條「因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收、徵用致使用益物權消滅或者影響用益物權行使的,用益物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特徵
具體特性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在現代民法上,各國物權法貫徹效益原則,已經逐漸放棄了傳統民法注重對物的實際支配、財產歸屬的做法,轉而注重財產價值形態的支配和利用。這種立法趨勢反映到理論研究上即是學者越來越注重對用益物權的研究,然而,對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則有不同的闡述。筆者認為,用益物權除了具備物權的一般屬性和他物權的基本屬性之外,它與擔保物權相比,具有以下特徵:
1.目的的用益性。用益物權是他物權,是對所有物的利用。從物權的分類來看,他物權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與擔保物權相對應,設立用益物權的目的就是對他人所有的財產進行使用、收益,即為了追求物的使用價值而對他人的物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支配。與此相應,用益物權的內容也主要是行使使用、收益的權能。
2.地位的獨立性。用益物權為獨立物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用益物權是非所有人對所有人的物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獨立支配的排他性權利,是一種獨立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或約定的某種權利的具體支配范圍內,可以對抗一切人,包括所有權人,從而形成對所有權的限制。例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享有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自主利用該土地建造並經營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3.客體的限制性。用益物權客體的限制性有三個方面:一是用益物權的客體必須具有使用價值,客體的存在形態或使用形態發生變化,會對用益物權人的利益產生直接影響,甚至喪失。例如:設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必須是可耕種、種植、養殖的土地,如該土已經成為沙漠,無法耕種,則不能設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而擔保物權則要求擔保物具有交換價值;二是用益物權的客體以不動產作為主導,在法制史上,用益物權的范圍一般較為廣泛,可以擴及一切法律上的物,法國、瑞士法上的用益物權至今仍然可以在動產和不動產上設立,但德國、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的用益物權主要以不動產為標的物而不適用於動產,一些國家法律甚至直接規定,在動產上不能設定用益物權,只能設定債權關系,如租賃權。中國物權法把用益物權的客體限制在動產和不動產之上。而擔保物權則既可以在動產上設立,也可以在不動產上設立;三是用益物權的享有和行使必須以對客體的實際佔有為前提,否則使用和收益無從談起。而擔保物權則不必要求權利人一定要直接佔有標的物,如在抵押權中,抵押權人就不直接佔有抵押物。
比較特性
與所有權、擔保物權相比,用益物權具有以下特徵:
1.用益物權以對標的物的使用、收益為主要內容,即注重對物的使用價值,並以對物的佔有為前提。這區別於擔保物權注重物的交換價值的特點。
2.用益物權除地役權外,均為主物權;擔保物權為從物權。
3.用益物權雖然也可以在動產上設立,但是從用益物權的具體類型來看,用益物權主要以不動產為客體,這主要是便於通過登記公示。
4.用益物權是直接支配他人的物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可以直接支配標的物,不需要他人行為的介入。

『柒』 誰知道毗連建築使用權人非法侵佔外牆、樓頂等,應如何起訴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理解為相鄰關系糾紛,權益受到影響的業主當然有權對侵佔外牆和樓頂的業主提起民事訴訟,對於建築物的使用人超越了房屋產權證書確認的權利范圍,既可能侵佔的是個別業主的利益,也可能侵犯小區廣大業主的公共利益,對此,業主委員分代表全部或者部分業主提起訴訟,當然應當得到法院的認可。對於個別業主違反了購房合同或者房屋產權證書的界定范圍,侵害其他業主甚至廣大業主公共利益的,物業管理公司也具有管理職責,其可以以個別業主妨害物業管理公司履行職責為由提起侵權之訴。

『捌』 公安局有權裁定相鄰權侵佔權的認定嗎

你要建房子的確不能影響到鄰居的相鄰權,你不能以鄰居佔用你的宅基地主張抗辯,否則違法。至於鄰居侵佔你的宅基地,你必須拿出房產證明,才能說明鄰居侵犯你的權利。

『玖』 侵佔在法律定義里是什麼意思

非法佔據,侵佔別國領土或別人的錢財以及重要東西,使用非法手段來獲取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侵佔房屋,房屋在法律中定義為財產一類,所以可以類比為侵佔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2條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和集體的財產」。這二者所說的侵佔的定義都是廣義的,所指的是侵犯財產,包括了盜竊、詐騙、貪污、搶奪等各種財產犯罪,還包括了侵犯財產的各種民事侵權行為、各種利用職務的行政瀆職行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侵佔是從狹義上理解的,它是指盜竊、詐騙、搶奪之外的侵犯財產的一種特定犯罪行為方式。確切地說,它是指侵犯本人業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財產為特徵的一種財產犯罪。

(9)相鄰侵權種的侵佔擴展閱讀:

需要注意的是,侵佔的對象是什麼,以及侵佔罪成立的犯罪對象是否成立。如題所述中侵佔房屋,房屋屬於財產類,所以成立侵佔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侵佔罪,其犯罪對象僅限於三種財物:

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

二、是他人的遺忘物;

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佔罪與其他侵犯財產犯罪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侵佔包括兩個密不可分的行為特徵,即合法持有和非法侵吞:行為人將他人業已合法持有的財物非法轉歸為己有,並且拒不交出、拒不交還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侵佔罪

閱讀全文

與相鄰侵權種的侵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