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產品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與一般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區別
違約責任如合同違約,屬於合同法。損害賠償責任在很多法律中有具體表現,如侵權法,產品質量法,環境保護法等。違約責任是根據合同一方應該履行的責任沒有履行。損害賠償是對他人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進行賠償。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② 什麼是物件損害責任 致人損害時責任由誰承擔
物件損害責任是指因一些特殊物件,比如墜落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有明確規定:
第八十五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第八十六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因其他責任人的原因,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其他責任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七條 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第八十八條 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九條 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九十條 因林木折斷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九十一條 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③ 侵權責任法 物件損害責任
這位朋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高空拋物的責任確定在舉證上實際上實行的是「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亦即原則上推定所有可能的加害人存在過錯,除非該可能的加害人舉證證明自己無過錯的例外。此處的「可能的加害人」所形成的是連帶責任,亦即不能舉證自己無過錯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對受害人進行賠償的加害人有權向其他加害人進行追償。回答完畢,望採納。
④ 物件損害賠償糾紛屬於哪個大類裡面
1.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2.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3.水上旅版客運權輸損害賠償糾紛;
4.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5.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
6.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7.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8.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糾紛;
9.雇員受害賠償糾紛;
10.雇傭人損害賠償糾紛;
11.產品責任糾紛;
1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
13.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
14.地面(公共場所)施工損害賠償糾紛;
15.建築物、擱置物、懸掛物塌落損害賠償糾紛;
16.堆放物品倒塌損害賠償糾紛;
17.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
18.駐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糾紛;
19.防衛過當損害賠償糾紛;緊急避險損害賠償糾紛等。
⑤ 侵權責任法規定的侵權責任類型有哪些
第五章產品責任
第六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
第八章環境污染責任
第九章高度危險責任
第十章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十一章物件損害責任
⑥ 一般侵權行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一般侵權行為是指因行為人對因故意或過失侵害他回人財產權和人身權,答並造成損害的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承擔責任的方法: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⑦ 一般侵權包括哪些行為,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有
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有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過錯責任原則要求要將損害後果歸咎於行為人負責的,必須滿足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無過錯責任原則將損害後果歸咎於行為人負責不問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不以過錯為責任成立要件。過錯推定責任本質上仍屬於過錯責任原則范疇,仍需要滿足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只是對過錯的證明責任進行了技術處理,在過錯證明上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由法律事先推定行為人具有過錯,行為人要免責必須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在發生侵權事件後,探尋應適用何種歸責原則的探尋順序應是從無過錯責任原則到過錯推定責任再到過錯責任原則,即遵循從特殊到一般的檢索探尋流程。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必須有法律規定為適用前提,換言之,凡是法律沒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的,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完畢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的第十一章物件損害責任
第一百二十五條 【建築物等設施及其懸掛物擱置物脫落、墜落致害責任的其他責任人】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的「其他責任人」,是指建築物等設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之外的,對損害發生負有責任的第三人。
建築物等設施及其懸掛物、擱置物脫落、墜落致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喪失賠償能力,無法承擔侵權責任的,被侵權人可以直接向對此負有責任的「其他責任人」請求賠償。
第一百二十六條 【建築物等設施及其懸掛物擱置物損害責任人的不真正連帶責任】
建築物、構築物或其他設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與擱置物、懸掛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其中的任何人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責任的一方對於其他應當承擔最終責任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享有追償權。
第一百二十七條 【建築物等設施倒塌損害責任的建造缺陷】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建築物等設施因建造缺陷倒塌造成他人損害,不是因建築單位或施工單位責任造成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先承擔賠償責任的,其承擔責任之後,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沒有能力承擔侵權責任,其他責任人對此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被侵權人可以直接向其他責任人請求承擔賠償責任。
該款規定的「其他責任人」,是指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以外的設計單位、勘測單位、監理單位以及其他有關單位等第三人。
第一百二十八條 【建築物等設施倒塌損害責任的管理缺陷】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是建築物等設施倒塌致人損害的管理缺陷。該款規定的其他責任人,是指建築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因管理缺陷致使建築物等設施倒塌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承擔責任的,依照本司法解釋前條第一款的規定承擔責任。
第一百二十九條 【建築物拋擲物、墜落物的加害人不明的補償責任的適用】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建築物拋擲物、墜落物加害人不明的補償責任,不是過錯責任,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確定。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該條規定的「能夠證明自己不是加害人」:
(一)損害發生時,證明人不在該建築物之中;
(二)損害發生時,證明人所處建築物位置無法實施該特定行為;
(三)證明人無法完成該行為;
(四)證明人實際沒有致損之物。
第一百三十條 【建築物拋擲物、墜落物損害責任的補償責任】
「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承擔的補償責任,為按份責任,而不是連帶責任。
「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是指實際使用該建築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第一百三十一條 【補償責任的范圍】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確定的補償責任,以不超過被害人實際損失的50%為限。
第一百三十二條 【有關單位或個人的理解】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有關單位或個人」,是指堆放人、傾倒人、遺撒人,以及對公共道路負有管理職責的法人或者自然人。
對公共道路負有管理職責的法人或者自然人承擔了賠償責任後,對於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堆放人、傾倒人或者遺撒人可以行使追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