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私法法律選擇的過程
間接調整也就是我國法律規定一個沖突規范(尋找准據法的法規) 根據沖突規范找到准據法(做出判決的實體法) 我國有特殊規定,沖突法只找實體法,不找新的沖突法。
2. 國際私法中商標權的法律適用及中國的有關規定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中有關於商標法律適用的規定
第四十八條知識產權的專歸屬和內容,適用被請屬求保護地法律。
第四十九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知識產權轉讓和許可使用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本法對合同的有關規定。
第五十條知識產權的侵權責任,適用被請求保護地法律,當事人也可以在侵權行為發生後協議選擇適用法院地法律。
這是最新的。
但是是關於知識產權的。
3. 試述涉外侵權法律適用及我國的立法
一般來說,國際私法上規定 侵權適用行為地法,目前大多數國家是這樣規定的。對於具體的行為地則認定不同,有的國家採取侵權行為實施地,還有的損害結果發生地也算,不可一概而論。
判定的時候根據具體國家的沖突規范指引的實體法規則來確定適用。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這是一般規定。如果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這是國際習慣做法,最早可見我國唐代化外人相犯的規定。
我國《合同法》第126條規定:「涉外合同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當事人沒有 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民法通則》第145條1款規定:」涉外合同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只有在法律另有規定時不使用的原則。法律對某幾類涉外合同以及合同某些有關問題的法律適用另外做了規定。
如:
1、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適用訂立時賣昂營業場所所在地法律。如果合同時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談判訂立的合同,或合同主要是依買方確定的條件,應買方發出的招標訂立或者合同明確規定賣方須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履行交貨義務則適用合同訂立時買方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2、銀行貸款或擔保合同,適用貸款銀行或擔保銀行所在地法律。
3、保險合同,適用保險人營業所所在地法律。
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1、當事人選擇的法律來處理合同爭議,包括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成立的實踐、合同內容的解釋,合同的履行,違約責任合同的變更、中止、轉讓、解除中止。
2、當事人選擇的法律可以使中國法、港澳地區法和外國法。
3、當事人作出的法律選擇必須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
4、選擇的方式必須是明示的。
5、選擇的時間是訂立合同起直到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之前。
4. 國際私法及國際經濟法在當前中國的重要性及發現趨勢
國際法這個概念在中國國際法學界與國際法教育領域有兩種理解
第一種是廣義理解,也就是教育部學科劃分的依據,國際法大學科包含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三個學科。但這種學科劃分方法的科學性被國內高校國際法學者所質疑。
第二種是狹義理解,也就是傳統理解,國際法=國際公法,
國際法和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分別是獨立的學科,比如傳統的經典教科書,《奧本海國際法》,中國國際法開山鼻祖周鯁生先生的教材都取名《國際法》。
而國際法則包括了國際法總論,國際主體法,條約法,國際海洋法,國際空間法,領土法,戰爭法,武裝沖突法,領事與外交關系法,國際組織法,國際環境法等諸多分支學科
至於外層空間法和領土法之類的,是屬於國際公法的分支學科。也就是說國際公法包含了外層空間法和領土法等
至於三者的關系,三個法學學科本來是相對獨立的,但是最近有相互融合的趨勢
5. 國際私法中債權和物權法律關系的適用
你好,不知道你問的是什麼?法律法規嗎?如果是直接找法條就行了。無需求助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五章物權
第三十六條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運輸中動產物權發生變更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運輸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條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條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第六章債權
第四十一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履行義務最能體現該合同特徵的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二條消費者合同,適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法律;消費者選擇適用商品、服務提供地法律或者經營者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沒有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適用商品、服務提供地法律。
第四十三條勞動合同,適用勞動者工作地法律;難以確定勞動者工作地的,適用用人單位主營業地法律。勞務派遣,可以適用勞務派出地法律。
第四十四條侵權責任,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但當事人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侵權行為發生後,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按照其協議。
第四十五條產品責任,適用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被侵權人選擇適用侵權人主營業地法律、損害發生地法律的,或者侵權人在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沒有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適用侵權人主營業地法律或者損害發生地法律。
第四十六條通過網路或者採用其他方式侵害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的,適用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
第四十七條不當得利、無因管理,適用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當事人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沒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發生地法律。
6. 國際私法訴訟時效應該適用什麼樣的法律
由於各國對訴訟時效期間長短、中止、中斷或延長的事由、訴訟時效的客體和效力等方面的規定存在差異,因此在國際民事訴訟中,需要確定應適用哪一個國家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即應確定訴訟時效的准據法。對於訴訟時效的准據法,目前各國的趨勢是規定訴訟時效適用該訴訟請求的准據法。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95條也明確規定,涉外民事法律關系的訴訟時效,依沖突規范確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的准據法確定,例如有關涉外合同關系的訴訟時效應該依據合同的准據法確定。2010年《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7條規定:「訴訟時效,適用相關涉外民事關系應當適用的法律。」
7. 對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的一般理論有哪些
對侵權行為的法律來適用的源一般理論有:
1.侵權行為地法說。
2.法院地法說。
3.最密切聯系說或「侵權行為自體法」說。
我們在國際私法中,對於一般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1.適用侵權行為地法。這是「場所支配行為」原則在侵權領域的體現。有的國家以加害行為地作為侵權行為地,有的國家把損害發生地作為侵權行為地,還有的國家認為兩者均可視為侵權行為地。
2.選擇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和當事人共同屬人法。
3.重疊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和法院地法。
4.選擇適用侵權行為地法、法院地法和當事人共同屬人法。
自20世紀中期以來,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出現了如下新發展:(1)侵權行為自體法與最密切聯系原則的產生;(2)當事人意思自治開始進入侵權法領域;(3)適用對受害人有利的法律有時影響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歡迎追問。
8. 在國際私法中,一般什麼情況適用法院地法,什麼情況適用住所地法,什麼情況採用意思自治
你好!你的問題實質上是指國際私法中的系數公式。最常見的系屬公式有屬人法、物之所在地法、行為地法、當事人合意選擇的法律、法院地法、旗國法、最密切聯系地法,等等。 1.屬人法(lex personalis)。即以當事人的國籍、住所或慣常居所作為連接點的系屬。屬人法一般用來解決人的身份、能力、親屬、繼承關系等方面的法律沖突。1804年《法國民法典》頒布以前,歐洲國家均以當事人的住所地法(lex domicilii)為屬人法。但是,由於《法國民法典》改用當事人的本國法(lex patriae)(即國籍國法)為當事人的屬人法,加上這種做法又得到義大利法學家孟西尼的提倡,故後來許多歐洲大陸國家便隨之採用本國法為屬人法。不過,以英、美為代表的普通法系國家和部分南美國家仍堅持以當事人的住所地法為屬人法。這樣,在屬人法方面即形成了本國法和住所地法兩大派別。為了調和兩大法系在屬人法上的矛盾,現在常常用慣常居所地法來代替住所地法或本國法作為屬人法。 2.物之所在地法(lex rei sitae或lex loci situs)。即作為法律關系的客體物或標的物所在地的法律。它通常用來解決有關物權,特別是不動產物權的法律沖突問題。 3.行為地法(lex loci actus)。即以當事人的行為地為連結點的系屬。這一系屬公式來源於「場所支配行為」(locus regit actum)這一原則。由於法律行為的多樣性,行為地法又派生出下列一些系屬公式:(1)合同締結地法(lex loci contractus);(2)合同履行地法(lex loci solutionis);(3)婚姻舉行地法(lex loci celebrationis);(4)侵權行為地法(lex loci delicti)。侵權行為地法包括加害行為地法和損害發生地法。 4.當事人合意選擇的法律(lex voluntatis)。即民商事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按其意願自主協議選擇的法律。一國法律採用這一系屬,表明它在有關問題上承認當事人選擇法律的自主權,所以,這種做法又稱當事人「意思自治」。一它主要用來解決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但現擴展至侵權、婚姻家庭和繼承等領域。 5.法院地法(lex fori)。即審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這一系屬公式一般用於解決有關程序問題的法律沖突。有時,這一系屬公式也用於解決實體問題,如我國民法通則第147條規定:「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6.最密切聯系地法(law of the plac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即與法律關系有最密切聯系的地方的法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薩維尼的「法律關系本座說」,但其真正確立和發展則是近幾十年的事情。目前,它既可被視作一個法律選擇的指導原則,又可作為一個系屬公式而大量出現於沖突規范中。它可以適用於許多不同性質的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在合同關系中適用得尤為普遍。 7.旗國法(law of the flag)。即運輸工具所使用的旗幟或旗幟標識所屬國的法律。它常用來解決船舶、航空器在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法律沖突問題。在海事國際私法中,船旗國法是最重要的系屬公式之一。
9. 國際私法適用的是什麼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版法和商法關系,權解決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