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事訴訟的第三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民訴中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告,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1)上海法院判決第三人侵權案例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Ⅱ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法院列為案件的第三人,應該怎麼辦
配合法院,積極應訴。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第三人的特徵
1.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案件的審理結果可能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區別於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根本之點。
2.必須在訴訟開始後,案件審理終結前,參加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以原告、被告之間的訴訟正在進行為前提,如果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尚未開始,或者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已經結束,即人民法院對案件已經審理終結,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訴訟而成為第三人。
3.第三人是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這種利害關系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與來自本訴的原告和被告的侵害或爭議;二是來自法院對訴訟的處理結果。
參加訴訟的目的:一、在於簡化訴訟程序,徹底解決彼此有聯系的糾紛;二、在於維護自己的權益。第三人參加訴訟即不是為了維護原告的利益,也不是為了維護被告的利益,即便有時參加到當事人一方進行訴訟,也不是為了維護參加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而是以自己的名義,為維護自己的權益參加訴訟。
第三人的分類
各國民事訴訟法對訴訟第三人的分類不盡相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第三人分為兩類:一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有獨立請求權的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而參加訴訟的人。本訴之外的第三人對原告、被告之間的訴訟標的,不論有全部的獨立請求權,還是有部分的獨立請求權,只要其請求權具有獨立性參加訴訟,即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具有以下特徵:①對原告、被告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人認為有全部或部分的獨立請求權。所謂「獨立請求權」是指第三人認為案件中原告和被告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其合法權益全部或部分是自己的,而這判斷惟有在人民法院對案件審理後才能確定。②本訴正在進行。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慾參加訴訟須在本訴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之時。③在訴訟中處於原告的訴訟地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5條的規定,「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其實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以提出訴訟的方式參加訴訟的,在訴訟中的地位相當於原告,即以本訴的原告和被告作為被告的二面訴訟結構,這是因為他既不同意原告的主張,也不同意本訴被告的主張。他認為:不論是原告勝訴還是被告勝訴,都將損害他的民事權益。實際上他是以獨立的實體權利人的地位向人民法院提起了一個新的訴訟,在這個「新訴」中,原告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被告則是本訴中原告和被告,訴訟標的是本訴中的訴訟標的全部或部分,訴訟理由是有獨立請求權利的第三人主張的事實和理由,在訴訟中持有獨立性,可提出主張、提供證據、開展辯論和提起上訴等,並且本訴的原告或被告的任何行為都不對他發生拘束的效力,同時他又不是本案中的原告或者共同原告。
無獨立請求權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對於已經進行的訴訟,就其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的請求權利,但是案件處理的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參加(自行參加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到當事一方進行訴訟的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特徵:①參加訴訟的根據是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所謂「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前一個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在原告、被告進行訴訟的法律關系中,因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義務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直接責任雖應由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但造成這種損失的原因,則是源於無獨立請求權力第三人的過錯。如果法院判決一方當事人敗訴,承擔某種法律責任或履行某種義務,該當事人有權請求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賠償損失或履行相應的義務;如果法院判決該當事人勝訴,他也就在法律上維護了自己的某種權利。②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由於案件處理結果與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能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涉及到他的合法權益。因此,他總是參加到當事人一方進行訴訟,在訴訟中總是支持參加一方的主張,為他所支持的一方提供證據、進行辯論。所謂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一般是指對本訴當事人之間爭議的實體權利,不能以實體權利人的資格提出新的證據。③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有獨立的訴訟地位,但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當事人,他即不是原告,又不是被告,是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參加訴訟的獨特的當事人,有其獨立訴訟地位。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不得實施與參加人地位和參加目的相悖的訴訟行為,如不得申請撤回訴訟或被訴訟請求;不得提起反訴,不得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不得在被參加一方反對的情況下申請調解,在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對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不服的,有權提起上訴,但該第三人在第一審中無權對管轄提出異義,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申請撤訴。
Ⅲ 關於侵權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復的:
某著名網制絡公司在網游「泡泡堂」紅極一時的時候推出了與之十分相象的「XX堂」游戲,
在網游「跑跑卡丁車」越來越火的時候也模仿製造了自己的「XX飛車」,
在「網路知道」為網路公司獲取了巨大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也推出了自己類似的網路咨詢服務
Ⅳ 雙方當事人通過串通通過法院判決侵害了第三人的利益怎麼辦
及時向法院反應,法院會依法作出處理。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內惡意串通,企容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當事人因所有權糾紛提起訴訟,經二審法院判決維持原判,第三人認為該判決侵害其合法權益,提起撤銷之訴
尊敬的網民,您好:
您的提問需要明確,是要詢問律師有關二審的問題嗎。如您有其他疑問或需法律幫助,可隨時撥打我的電話或來律所與我面談,享終身免費法律咨詢服務,謝謝。
Ⅵ 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該判決
只要判決書上規定的法律內容,你都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不管對方的性質,要不然法院不是亂判嗎?
Ⅶ 第三人侵權引發的工傷事故如何處理
勞動者所在的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因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內,同時構成工傷的,如果勞容動者已經獲得侵權賠償,用人單位應當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中應扣除第三人已支付的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殘疾器具輔助費和喪葬費等實際發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先行支付工傷保險賠償的,可以在第三人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范圍內向第三人追償。
Ⅷ 什麼是民事訴訟第三人舉例說明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
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案件的審理結果可能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區別於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根本之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第三人分為兩類:一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例:
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甲起訴乙要求返還某物,但是丙認為某物為其所有,這時丙就可以提處訴訟以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甲欠乙1萬元錢不還,而丙又欠乙1萬元並且已經到期,而乙既不還甲錢也不找丙要求還錢,這時候甲可以直接起訴要求丙還錢,這時候就可以追加乙為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規定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Ⅸ 工傷事故與第三人侵權競合賠償問題的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後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內保險補償問題的容答復》(2006年12月28日 [2006]行他字第12號)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八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的規定,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近親屬,從第三人處獲得民事賠償後,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向工傷保險機構申請工傷保險待遇補償。
所以,侵權與工傷可以同時適用。
順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