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國際貿易中收到信用證後應該怎麼處理〉
收到信用證後首先審證,看看收到的信用證是否和之前草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則嚴格按照信用證的要求准備生產,然後訂艙,安排運輸,准備單證,提交銀行,坐等收款。
對於信用證來說,單證是最核心部分。一定要在製作單據時候保證單單一致,單證相符。
下面這三本書好好學了,就知道信用證的具體操作了:
一個單證員的成長(5份信用證6套單據串講起來的故事式信用證操作教材):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er/transfer.aspx?from=P-265913&backurl=http://search.dangdang.com/search_pub.php?key=%CD%E2%C3%B3%B5%A5%D6%A4%BE%AD%C0%ED
信用證英語(37個國家與地區的37份信用證,全部有中文對照翻譯):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er/transfer.aspx?from=P-265913&backurl=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413076
國際貿易制單實務(最貼近實務的高職外貿單證教材,以一份SWIFT信用證串講):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er/transfer.aspx?from=P-265913&backurl=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786037
『貳』 外貿中,信用證的操作風險及注意事項
1.信用證有效期和有效地
2,。信用證要求的最遲裝運時間,是否趕得上。
3.付款方式。LC SIGHT LC 30DAYS LC 90DAYS
4.產品要求是否和合同談的一樣,是否能滿足
5,單據要求是否能做到。
6交單期,能否趕上
『叄』 外貿中關於信用證的一些問題
不能說不用給任何單據給進口商,要看你合同的規定,有的要求是全部單據給銀行,同時裝船後多長時間將單據的復件快遞給買方。如果沒有這種要求,就是按照合同的要求全部單據給銀行,與買方沒有關系。
你只要把單據給銀行,符合合同規定,沒有不符點,那銀行就會將貨款給你。即便船沒有到,也是照常付款給你的。銀行只負責審單,付款,通知進口方付款贖單。沒有任務知道貨物是否安全到進口方手中。
一個周,從審單到交付應該差不多
你不結匯是沒辦法用的。至於是美元還是其他,要看你當時簽合同的貨幣形式。
等你出口結關,有核銷聯以後可以辦理出口退稅的。
『肆』 [急]求兩個說明外貿信用證的利弊的案例
[信用證]信用證過期的經典敲詐案例
曾經有義大利某進口商,開來一份信用證與我做交易,該進口上的信用證竟然有10多條的軟條款,甚至是不符合信用證國際法則的條款,如信用證的終止地為在他國等。 當時因為我方沒有單子做,所以在該進口商按我方要求修改之後,我方繼續組織生產。
一個多月後,貨物備齊到了港口;由於運輸過程的耽擱,貨物實際到港日比信用證規定的裝船日期晚了3日,義大利某進口商得知後,立即要求我方將貨物按原價的50%的價格銷售,否則就拒付。
這是典型的信用證過期敲詐, 請大家引以為戒。
關於信用證項下溢短裝問題的一則案例討論
前因:
於國外客戶,不可撤銷LC,FOB PORT, USD100,000.00, 100PCS/40HQ, 2X40HQ.由於審單問題,未注意LC上無溢短裝條款,且計量為PCS;未注意LC上無分批出運條款。
由於工廠尺寸計量誤差,致使10PCS/40HQ 短裝。由於趕出貨,LC來不及更改。於客人協商,貨款差額由下票扣除。客人同意,並出聲明。工廠則按照LC數量制單(實際有發生短裝)。現貨已到港,交單議付,遭開證行拒付,理由:單貨不符。
後果:
客人索賠,開證行拒付。
在信用證支付方式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款的條件下,買方依據合同規定的條款開立信用證是買方的義務。如果買方不按照合同條款或改變合同條款開立信用證,應該說是買方違約行為,賣方有權提出要求修改信用證,直至與合同完全一致為止,這是賣方的權利。
錯誤地採取實際貨物可以按合同辦理,使其「貨」、「合同」一致;而單據可以按信用證辦理,使其「單」、「證」一致。這種解決矛盾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結果使「單」、「貨」不一致。單證工作要求「三一致」,即:單貨一致、單證一致、單單一致。
信用證的開立雖然是以合同作為依據,但信用證一旦開出,如有不符合所簽訂的合同的條款,從收匯角度來說,只要賣方接受了信用證,該信用證即成為獨立於合同之外另一新的契約。這時只有賣方無條件地遵守信用證條款,提交與信用證條款絕對一致的單據,開證行才能付款。這是信用證主要的特點。雖然也了解一點,所以才決定單據仍然按信用證規定的規格制單,但卻未全面考慮商檢證書(及相關驗貨手續)不接受如此單證一致的做法。
在裝運前或在採取「表提」寄單方式前(尤其裝運前)如能先與買方聯系,向買方擺情況說道理,指出買方開證的錯誤規格,為了配合對方節省費用,免予修改,要求對方確認。有可能對方由於情理所迫,無言而對,也只好確認。否則,生米已煮成熟飯,才向買方提出,當然買方以開證行不同意接受為借口,而順水推舟,推卸責任。就行難有所改觀了!
可吸取三點教訓:
其一,發現信用證條款與合同不符時,一定要堅持修改信用證後才能裝運;
其二,在審證時和裝運前就要考慮到將來單證相符的問題。只片面看單證一致,而不看單與貨一致,結果還是單與證不一致;
其三,不要隨便採取擔保議付。
『伍』 信用證 匯兌
凡是外匯收付款均可能出現匯兌損益,信用證付款與TT付款都可能發生匯兌損益。因為外匯匯率是動態的,而商品的交易價格是確定的,所以當外匯貨款到帳的時候與交易價格確定時的匯率可能會出現差額,或者低,也可能高,這就是產生匯兌損益的原因。
『陸』 求信用證中出口商遭遇風險的案例以及分析,兩個以上
信用證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現代國際結算方式的發展與創新,信用證結算方式日臻完善。由於使用信用證手續煩瑣費用較高等原因,在發達國家,信用證已經不是一種主要的結算方式,但是在我國,從事出口業務的貿易商在選擇結算方式的時候仍然很青睞信用證。因為與其他的以商業信用作為結算基礎的結算方式相比,信用證確實給賣方提供了銀行的付款保證。但是從事國際經貿活動的人士普遍認為,沒有絕對安全的結算方式。由此看來使用信用證結算也是存在風險的,其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來自開證行的風險
1.開證行資信不佳。信用證是開證行的有條件的付款保證。信用證開立後,開證行負有第一性的付款責任。因此,開證行的資信和付款能力成為關鍵性的問題。在全球數量眾多的銀行中,並不是每家都能開出讓人放心的信用證。對於一些實力較弱的銀行,或外匯短缺國家的銀行開出來的信用證,受益人一旦接受,面臨的可能就是收匯困難。所以,要了解開證行的資信。
2.開證行因破產或喪失償付能力對受益人構成的風險。在一些國家銀行破產的事時有發生,即使一些歷史悠久的大銀行也不例外。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英國著名的巴林銀行倒閉事件,到現在這一事件仍是銀行界,學術界和有關教育內容研究和引用的典型案例。
二、單證不符引起的拒付風險
在所有的信用證交易糾紛中,由於單證不符引起的拒付佔五成以上。而這一現象實際上是由信用證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因為開證行付款的條件是受益人提交的單據要和信用證的要求一致,即單證一致,那麼對於單證不符的開證行就不再保證付款義務了,至於不符的單據最終是否會被付款,取決於進口商是否有付款的願望和付款的能力,即最終取決於進口商的資信。
三、國家風險
對於出口商來說,國家風險指來自進口商的國家風險,主要包括:外匯管制風險、外貿管制風險以及戰爭或內亂等。外匯管制有些是在交易之前就存在的,有些是突發的,如果貿易夥伴位於突然發生外匯管制的國家情況就更糟糕,因為一旦該國宣布全面凍結外匯,則由該國開出的信用證也被止付。外貿管制這是大多數國家都存在的,因而出口商對於其新的政策調整是難免要受到影響的,如果不能很快適應,也很可能會給履約收匯帶來困難。對於戰爭或內亂顯然其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最具有破壞性的。
四、來自進口商的風險
在進口商品的市場行情發生變化即由暢銷轉為滯銷的情況下,信用不好的進口商往往會利用信用證結算的特點拖延或拒絕付款,給出口商帶來風險,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做法:
1.不嚴格按照合同條款開證。例如,不及時開證(不開證或不按合同規定的時間開證)或者在信用證條款中附加一些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例如提高信用證中的保險險別,變化目的港等來達到變更合同的目的,致使受益人無法按時履行合同而出現違約的現象。
2.開立帶有軟條款的信用證。「軟條款」信用證是指信用證表面要式完整,但是規定了一些受益人難以辦到的條款,這種信用證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因為受益人無法滿足信用證上這些條款的要求而失效,受益人就會面臨收不到貨款嚴重時面臨錢貨兩空的局面,非常被動。例如要求受益人提交不易獲得的信用證某特定人簽字的單據、或註明貨物配船部位、或明確要求FOB和CFR條件下憑保險公司回執申請議付(這兩種貿易術語由買方投保),這些條款對作為受益人的賣方來說根本無法履行或無法控制。
面對以上的風險受益人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防範,爭取把損失降到最小:
1.審查開證行的資信。受益人了解開證行資信可以通過出口地銀行來進行。銀行對開證行的資信調查,要靠平時資料的積累。對一些大銀行的資信情況,則可以從其信用等級中了解大概。國際金融界每年都對世界性大銀行的資信進行評級,譬如:最高評級為AAA,最差為D,若一家銀行被評為C級或D級,則其資信屬於差的行列。開證行資信不清楚的,應在仔細查清其資信後才能使用信用證;開證行所在國與出口人所在國無外交往來的,一般不接受;對於資信欠佳的銀行或政治局勢緊張或外匯匯率動盪的國家開來的信用證,應建議受益人盡量分散風險,或請其它銀行對信用證進行保兌。
2.提高結算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爭取在公司或企業做單時不出錯誤或少出錯誤,另外,對於新加入結算隊伍的人員要請富有經驗的業務人員對其進行培訓,使他們充分認識結算風險給企業帶來的危害。
3.關注進口商所在國的政治經濟和法律等的變化。對於可能遇到的風險要早作防範,即使貨物屬於積壓商品或交易條件很優厚也不能輕易簽下合同。但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務,對於局勢趨於穩定,國內各方面建設趨於正常的國家就要重新考慮與其進行貿易。例如,非洲的安哥拉,在2002年結束內戰後經濟迅速增長,是非洲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也是目前中國在非洲主要的貿易夥伴。
4.重視調查進口商的資信。資信調查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對貿易客戶或合作與投資夥伴的資金及信用等方面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可以通過國內外銀行或專業的咨詢和調查機構調查,也可以通過國內外的商會或我國的駐外使領館商務機構進行調查。總之,在進行貿易的時候一定要對將來的合作夥伴有一個盡量全面的了解以減少貿易風險的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的也要冷靜面對。例如碰到「軟條款」信用證首先應該拒絕接受,在審證時如果發現並確認存在軟條款應堅決要求對方修改。如果在貨物發運時發現也要指出對方的不妥之處,同時製作完全符合信用證要求的單據,讓對方找不到疏漏之處,爭取最大限度的避免損失。另外,軟條款形式多樣,作為業務人員要注意搜集並整理案例,提高對軟條款的分析和識別能力。
以上是出口商在使用信用證時,面臨的一些主要和常見的風險以及如何防範風險的建議,但是國際貿易具有線長面廣和環節多的特點,因而在貿易結算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當事人考慮周全,靈活變通,爭取安全收匯。
『柒』 在外貿公司業務里有個業務叫「購匯付信用證「 是什麼意思
是指購買外匯用於支付信用證的意思吧。就是一般信用證。
『捌』 外貿出口時信用證出現了不符合項,客戶同意接受不符合點,可以先放單還是先要求他付款
信用證業務的付款方式就是以單據交換貨款,無論單據是否有錯誤,只要買方接受單據,就必須先付款,然後領取單據,這是信用證的使用原則。
『玖』 外貿30天信用證你們會接受嗎 怎麼預防客戶拒付
30天的信用證沒什麼不可以的,一般都是開證人用的銀行的授信開出的。請記住一點,客戶是無權拒付貨款的,客戶此時的權利是,他拒絕接受有不符點的單據。信用證下,開證行對交單行提示的沒有不符點的單據及時做出付款或承諾付款,這是受到眾多的包括信用證統一慣例在內的各種慣例約束的。 只要交單行對開證行的狀況給與肯定,保兌等則完全沒有必要。交單行在收到開證行的付款承諾後,你也可以押匯了。此外,做30天的信用證時,要注意到期時間和地點。
『拾』 外貿實務信用證中通常會出現什麼樣的不符點能提供一個詳細的案例敘述遇到不符點是怎麼處理的
最總要的是保持你的單證一致 1 提單要求是已裝船清潔提單 2 提單必須是在有效期內 3 信用證上的規定要與合同中的規定一致 如果不一致 需要改正 總之要求嚴格的相符 對你使用百利無一害
如果發現不符 要及時想開證申請人要求其改正 切記 要等改正完事後 確定能夠符合要求後再發貨貨 一定不要邊改證便發貨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