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家析產官司有訴訟期嗎
釋義】
分家析產是指將一個較大的家庭根據分家協議而分成幾個較小的家庭,同時對共有的家庭財產進行分割,並確定各個成員的財產份額的行為。家庭共有關系的存在是家庭共有財產的存在前提,在家庭關系解體以後,即產生了家庭共有財產的分割問題,由此引發的糾紛稱為分家析產糾紛。
【管轄】
因分家析產糾紛提起的訴訟,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條的原則規定,應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適用】
處理此類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有關財產權、人身權和民事責任的原則規定,《物權法》有關共有的規定,《婚姻法》有關家庭關系的相關規定。
【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家庭共有財產是指在家庭中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員共同共有的財產。換言之,家庭共有財產是指家庭成員在家庭共同生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創造、共同所得的財產。家庭成員共同共有財產的形成,以家庭成員間的家庭共同生活關系的存續為前提,一旦家庭共同生活條件消滅,家庭共同財產也因此失去其存在的基礎而隨之消滅。分家析產涉及對家庭財產的處理,在處理家庭財產糾紛時,應把家庭共有財產與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期間的個人財產嚴格區分,把家庭成員對家庭共有財產的分割與家庭成員之間的財產贈與嚴格區分。分家析產時,還要根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對某些生產、勞動工具、設備等財產的分割,要盡可能有利於生產,有利於發揮家庭成員各自的專長。對於某些特定的不便分割的財產,也可以特別協議的方式作變通處理,以充分發揮該項的效用。分家析產直接關繫到家庭成員今後生活安排的問題,因此,應當引導家庭成員通過訂立分家析產協議書的形式進行,以避免分家後因某項財產產權的歸屬不淸而發生糾紛。
㈡ 為什麼區政府有權處理土地權屬爭議
我因兄弟之間分家析產,引發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無果,遂向爭議土地所在的市轄區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權屬爭議處理。十天後,區政府告知無權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理由是原區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已改為市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區政府已經沒有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所以無權對土地權屬爭議進行處理。請問,區政府有無職權對土地權屬爭議作出處理?廣東讀者 予文
答:區政府有權對土地權屬爭議作出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廣東省土地權屬糾紛處理條例》第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的調解和處理工作。」第五條規定:「土地權屬糾紛實行地域管轄、分級調處:(一)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法人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糾紛由鄉(鎮)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調處。(二)法人與法人之間的土地權屬糾紛,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或者市以上人民政府調處。(三)跨行政區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雙方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調處。」第八條規定:「申請調處土地權屬糾紛的當事人應向人民政府遞交申請書。」
可見,各級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職權來源於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是法定職權,並非取決於是否有隸屬於本級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論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行政主管機關是本級政府的工作部門還是上級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都不影響其該項職權的行使。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政策法規處 范俊明
㈢ 如何向法院訴訟確認房屋產權
一、為確認房屋所有權,可向房屋所在地法院提起確權之訴。
確權之訴,是指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確認某種法律關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訴訟。確認之訴就是要求確認權利關系或法律關系之訴,承認這種請求的判決被稱為確認判決.
房屋產權糾紛,適應不動產的專屬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訂)》第三十三條對不動產糾紛,明確規定,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確權之訴案件收費。根據《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三章第十三條規定,非財產類案件,未涉及具體賠償和財務分割的,應當採取按件計征的等額收費方式目前確權之訴,按件收費,不與標的價值掛鉤。因此,確權之訴按件收費,一般的標準是每件300元。
准備確權訴訟證據,需要注意事項:
自然人要列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工作單位、住址。
法人或其他組織要列出名稱、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職務、填寫要准確,特別是姓名(名稱)欄不能有任何錯字。地址要盡量詳實,具體到門牌號。最好註明郵編及通訊方式。
准備原告身份證、購房合同、購房款收據或發票,或者其他能夠證明權屬的證據材料;
二、最好委託律師處理,這種案件訴訟費不貴,律師費也不貴。
三、通過訴訟確權後,要及時申請法院向產權管理登記部門發出協助執行通知,盡快辦理產權。
(3)分家析產糾紛管轄法院擴展閱讀:
確認方式
房屋產權的確認,即劃分和證明房屋產權的歸屬。與房屋產權取得的方式相適應,確認房屋產權的主要方式是:
第一,查證有無房屋所有權原始取得的事實;
第二,查證有無繼承取得房屋產權的事實:其中之「事實」,首先應以書證和物證為依據,沒有書證和物證時,可以尋找證人、證言或其他證明。書證和物證主要包括:
①產權證,如土改時發給的房地產證.建造房屋後領取的房屋所有權證,產權變更後領取的所有權證(通過買受.受贈、繼承等方式取得的房屋產權證)。
②其他證書和物證。如遺囑,信件,分家析產合約書、基建時的加工費及材料費單據、歷年繳納房地產稅的稅單和贈與書等可以證明房屋產權歸屬的證書、物證。
③其他證明。
㈣ 能不能制定法官受理案件
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在推進市場經濟的改革中,提出「大民事」審判格局並將原民事、經濟、知識產權、涉外海事審判庭統一稱為民事審判第一、二、三、四庭。各庭受案范圍既照顧歷史情況又作了相應調整。本文所述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受理案件范圍是根據2000年12月4日法發[2000]30號《最高人民法院機關內設機構及新設事業單位職能》的精神劃分的,其他各級法院根據自身審判實際調整。
(一)民事審判第一庭受理的民事案件
1.民事審判第一庭受理的民事案件包括
(1)債權債務糾紛案件,包括借貸糾紛、買賣糾紛、承攬加工(個人與個人)糾紛、代購代銷(個人與個人)糾紛、拖欠貸款糾紛、不當得利糾紛、無因管理糾紛、合夥內部財務糾紛、代理糾紛等。
(2)婚姻家庭糾紛案件,包括婚姻財產糾紛、離婚糾紛、夫妻登記離婚後財產糾紛、解除非法同居關系糾紛、婚姻無效糾紛、申請撤銷婚姻糾紛、夫妻財產約定糾紛、婚姻自主權利糾紛、撫養扶養關系糾紛、撫育費糾紛、撫養費糾紛、監護權糾紛、探視子女權糾紛、生身父母確認糾紛、贍養糾紛(包括變更贍養關系糾紛)、確認收養關系糾紛、解除收養關系糾紛、繼父母子女關系糾紛、分家析產糾紛等。
(3)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糾紛、雇員受害賠償糾紛、產品責任糾紛、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地面(公共場所)施工損害賠償糾紛、建築物、擱置物、懸掛物塌落損害賠償糾紛、堆放物品倒塌損害賠償糾紛、駐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糾紛、防衛過當損害賠償糾紛、緊急避險損害賠償糾紛、侵害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權糾紛等特殊侵權糾紛。
(4)房地產糾紛案件,包括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臨時用地合同糾紛、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商品房預售合同轉讓糾紛、會員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項目轉讓合同糾紛、房屋拆遷合同糾紛、建設工程勘察合同糾紛、建設工程設計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糾紛、建設工作監理合同糾紛等。
(5)繼承糾紛案件,包括法定繼承糾紛(包括轉繼承糾紛和代位繼承糾紛)、遺囑繼承糾紛、繼承權確認糾紛、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遺贈糾紛、遺贈扶養協議糾紛等。
(6)相鄰關系糾紛案件,包括相鄰用水、排水關系糾紛、相鄰採光、通風關系糾紛、相鄰土地使用關系糾紛。
(7)人身權糾紛案件,包括人身損害賠償(又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水上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航空器對地面、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人身自由權糾紛、名譽權糾紛、姓名權糾紛、名稱權糾紛、榮譽權糾紛、肖像權糾紛等。
(8)勞動爭議案件,包括勞動合同糾紛、集體勞動合同糾紛、事實勞動合同關系爭議、勞動保險糾紛、勞務(僱用)合同糾紛等。
(9)依照特別程序受理的民事糾紛案件,包括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申請宣告公民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申請宣告公民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案、申請指定監護人案、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案、申請宣告失蹤案、申請撤銷宣告失蹤人案、申請為失蹤人財產指定、變更代管人案、失蹤人債務支付案、申請宣告公民死亡案、申請撤銷宣告公民死亡案、被撤銷死亡宣告人請求返還財產案、申請認定財產無主案、申請撤銷認定財產無主案、申請確定選民資格案、申請支付令案、申請公示催告案、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案等。
(10)其他依照法律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應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
㈤ 原告提出分家析產訴訟法院不受理對嗎
分家析產作為一個法定案由,只要符合立案標准,法院就應立案受理,法院不受理就是錯誤違法的,可以問問法院不受理的具體理由是什麼,如果無理,可以要求法院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後,上訴解決。
㈥ 訴訟繼承柝產,一審只析產,沒判繼承柝產,在15天內上訴中院,如勝訴了,法院會退還一審訴訟費嗎
1、(1)根據民事案由的規定,無繼承析產的民事案由,要麼就是分家析產糾紛,要麼就是繼承糾紛,繼承糾紛可以細分為法定繼承糾紛:轉繼承糾紛、代位繼承糾紛、遺囑繼承糾紛、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遺贈糾紛、遺贈扶養協議糾紛。(2)一審法院判決是否正確,主要是看內容,而不是單純看案由。(3)當事人上訴與否,法院都不會退還一審訴訟費。
2、《民事案由規定》24、分家析產糾紛;三、繼承糾紛 25、法定繼承糾紛(1)轉繼承糾,(2)代位繼承糾紛;26、遺囑繼承糾紛;27、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28、遺贈糾紛;29、遺贈扶養協議糾紛。
《訴訟費交納辦法》
第二條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應當依照本辦法交納訴訟費用。
第六條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交納的訴訟費用包括:(一)案件受理費;(二)申請費;(三)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理算人員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發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
第七條案件受理費包括:(一)第一審案件受理費;(二)第二審案件受理費;(三)再審案件中,依照本辦法規定需要交納的案件受理費。
第八條下列案件不交納案件受理費:(一)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二)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駁回上訴的案件;(三)對不予受理、駁回起訴和管轄權異議裁定不服,提起上訴的案件;(四)行政賠償案件。
第九條根據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不交納案件受理費。但是,下列情形除外:(一)當事人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人民法院經審查決定再審的案件;(二)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訴,第一審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又申請再審,人民法院經審查決定再審的案件。
第十七條對財產案件提起上訴的,按照不服一審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額交納案件受理費。
第二十二條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納訴訟費用通知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反訴案件由提起反訴的當事人自提起反訴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上訴案件的案件受理費由上訴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訴狀時預交。雙方當事人都提起上訴的,分別預交。上訴人在上訴期內未預交訴訟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在7日內預交。申請費由申請人在提出申請時或者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預交。當事人逾期不交納訴訟費用又未提出司法救助申請,或者申請司法救助未獲批准,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內仍未交納訴訟費用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三條依照本辦法第九條規定需要交納案件受理費的再審案件,由申請再審的當事人預交。雙方當事人都申請再審的,分別預交。
第二十四條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移送、移交的案件,原受理人民法院應當將當事人預交的訴訟費用隨案移交接收案件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五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並將案件移送有關部門處理的,當事人交納的案件受理費予以退還;移送後民事案件需要繼續審理的,當事人已交納的案件受理費不予退還。
第二十六條中止訴訟、中止執行的案件,已交納的案件受理費、申請費不予退還。中止訴訟、中止執行的原因消除,恢復訴訟、執行的,不再交納案件受理費、申請費。
第二十七條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將案件發回重審的,應當退還上訴人已交納的第二審案件受理費。第一審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應當退還當事人已交納的案件受理費;當事人對第一審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裁定提起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維持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退還當事人已交納的案件受理費。
第二十八條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終結訴訟的案件,依照本辦法規定已交納的案件受理費不予退還。
㈦ 法院分割房產的流程有哪些
離婚房產分割中,關於法院管轄問題幾則故事
此次結合最近接觸的幾則實際案例,聊聊離婚房產分割的法院管轄問題。
北京高院的規定一則:
婚約財產糾紛、離婚後財產糾紛、夫妻財產約定糾紛、分家析產糾紛等糾紛屬於婚姻家庭糾紛,不適用不動產專屬管轄,按照被告住所地確定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七條規定的情形除外。
下面具體說幾個案例。
夫妻甲夫、乙妻,已訴訟離婚,但投資S市一套房屋權益尚未分割,該房屋商品房預售合同系甲、乙共同簽署,現該房屋各種手續齊全,只待和開發商去辦理過戶。
巢已築,燕分飛,具狀投向哪家法院?至於訴請如何確定,分割房屋還是履行合同,是另外一個專業問題。
處理結果:經交涉,房屋所在地S市某區法院受理該案,且甲已繳納訴訟費。
突生變故:S法院出裁定,將該案移送到乙戶籍所在地法院(相對偏遠的某縣法院…)
有同行提議,離婚協議約定管轄法院。民訴解釋第34條,當事人因同居或者解除婚姻、收養關系後發生財產爭議,約定管轄的,可以適用民訴法第34條規定管轄。
在做財富規劃或財產分割時,可以考量,約定管轄的操作方式。
再舉一則案件,依然是夫甲、妻乙,離婚訴訟後,甲得知乙在婚姻存續期間曾將200萬用於幫丙(乙的親戚)在上海閔行區購房,但該房屋登記在丙妻名下。
那麼,甲若需要針對該200萬元提起訴訟,起訴對象如何設置,在哪家法院?起訴案由定為離婚後財產分割,還是贈予糾紛?補充一個細節,乙非上海戶籍,且甲方不知乙在上海具體的居住地址。
既然說到居住地址,再舉一個立案庭的故事,依然夫甲、妻乙,二位長期居住在上海並在X區辦理了居住證,後因婚姻出狀況,房產分割無法談妥,遂選擇訴訟。此時,問題出現了,二人的居住證剛續辦三個月,且目前乙搬離了原住址,在居住地取證方面,律師也是下足功夫,根本無法開出「經常居住地」的證明。
法官答復,可以在X區立案,理由是,夫妻雙方均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由被告經常居住地管轄,無經常居住地,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但民事訴訟法解釋,似乎並不是如此規定的,修訂後的解釋第十二條: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該案件涉及到法律修訂的問題,但所幸,該案中乙雖搬離住址,但依然在X區。
上述第二個案例中,提出案由確定問題影響管轄,由此再補充一個,夫甲、妻乙離婚後,要分割A房屋(上海)、B房屋(蘇州)、C房屋(杭州)三處房屋,選擇甲方戶籍所在地上海S區法院,但法院認為,鑒於三套房屋上均由第三方丙的名字,故不能以離婚後財產分割為由,應以共有物分割為案由,選擇不動產所在地,即前往三地法院各自訴訟。
助理律師突然開口,該案若採用上述提及的約定管轄,不是可以解決嗎?……
題外話:
訴訟案件,有立有破,在個人資料庫中若沒有類似案件的承辦經驗或法律知識儲備,法律檢索有時會進入誤區.
舉上述些例子,想說明一個現象,互聯網方便了檢索,裁判文書的公開有助於展開梳理,但即便把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整理得井井有序,但彷彿依然無法解決一個小案件的基本處理。而且,梳理本身在括展視野的同時,也會禁錮思維,形成「定式」.
遊走於案頭,更要行走在庭前。
㈧ 什麼案件是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的案件
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在推進市場經濟的改革中,提出「大民事」審判格局並將原民事、經濟、知識產權、涉外海事審判庭統一稱為民事審判第一、二、三、四庭。各庭受案范圍既照顧歷史情況又作了相應調整。本文所述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受理案件范圍是根據2000年12月4日法發[2000]30號《最高人民法院機關內設機構及新設事業單位職能》的精神劃分的,其他各級法院根據自身審判實際調整。 (一)民事審判第一庭受理的民事案件 1.民事審判第一庭受理的民事案件包括 (1)債權債務糾紛案件,包括借貸糾紛、買賣糾紛、承攬加工(個人與個人)糾紛、代購代銷(個人與個人)糾紛、拖欠貸款糾紛、不當得利糾紛、無因管理糾紛、合夥內部財務糾紛、代理糾紛等。 (2)婚姻家庭糾紛案件,包括婚姻財產糾紛、離婚糾紛、夫妻登記離婚後財產糾紛、解除非法同居關系糾紛、婚姻無效糾紛、申請撤銷婚姻糾紛、夫妻財產約定糾紛、婚姻自主權利糾紛、撫養扶養關系糾紛、撫育費糾紛、撫養費糾紛、監護權糾紛、探視子女權糾紛、生身父母確認糾紛、贍養糾紛(包括變更贍養關系糾紛)、確認收養關系糾紛、解除收養關系糾紛、繼父母子女關系糾紛、分家析產糾紛等。 (3)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糾紛、雇員受害賠償糾紛、產品責任糾紛、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地面(公共場所)施工損害賠償糾紛、建築物、擱置物、懸掛物塌落損害賠償糾紛、堆放物品倒塌損害賠償糾紛、駐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糾紛、防衛過當損害賠償糾紛、緊急避險損害賠償糾紛、侵害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權糾紛等特殊侵權糾紛。 (4)房地產糾紛案件,包括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臨時用地合同糾紛、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商品房預售合同轉讓糾紛、會員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項目轉讓合同糾紛、房屋拆遷合同糾紛、建設工程勘察合同糾紛、建設工程設計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糾紛、建設工作監理合同糾紛等。 (5)繼承糾紛案件,包括法定繼承糾紛(包括轉繼承糾紛和代位繼承糾紛)、遺囑繼承糾紛、繼承權確認糾紛、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遺贈糾紛、遺贈扶養協議糾紛等。 (6)相鄰關系糾紛案件,包括相鄰用水、排水關系糾紛、相鄰採光、通風關系糾紛、相鄰土地使用關系糾紛。 (7)人身權糾紛案件,包括人身損害賠償(又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水上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航空器對地面、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人身自由權糾紛、名譽權糾紛、姓名權糾紛、名稱權糾紛、榮譽權糾紛、肖像權糾紛等。 (8)勞動爭議案件,包括勞動合同糾紛、集體勞動合同糾紛、事實勞動合同關系爭議、勞動保險糾紛、勞務(僱用)合同糾紛等。 (9)依照特別程序受理的民事糾紛案件,包括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申請宣告公民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申請宣告公民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案、申請指定監護人案、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案、申請宣告失蹤案、申請撤銷宣告失蹤人案、申請為失蹤人財產指定、變更代管人案、失蹤人債務支付案、申請宣告公民死亡案、申請撤銷宣告公民死亡案、被撤銷死亡宣告人請求返還財產案、申請認定財產無主案、申請撤銷認定財產無主案、申請確定選民資格案、申請支付令案、申請公示催告案、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案等。 (10)其他依照法律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應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
㈨ 董軍律師:分家了,房產如何分割
房產在分家析產案件中常見的問題之法律解析
我們通俗所說的分家,在法律中的概念是分家析產,就是指家庭成員對共有的家庭財產進行分割,並確定各個成員的財產份額的行為。這類案件數量近些年在上海是每年遞增,並且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案件基本都涉及到房產的分割,本文結合相關法律規定、上海法院的審判尺度和本律師所代理的案件,簡要探討一下房產在分家析產案件中常見的問題。
一、 房產分割的前提條件
共有分為兩種,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房產,作為共有的財產,通常情況下,都不會約定為按份共有,根據法律規定,通常按照共同共有處理。根據物權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而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才可以請求分割。因此,房產分割的前提條件為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比如,戀愛關系終結,大家庭的主事家長去世等等,均可構成分割的前提。
二、房產分割的原則
如果房產約定為按份共有,則可按份分割。但如前所述,房產通常不約定份額而為共同共有。按照共同共有的法律的規定,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並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房產分割的原則,簡而言之,就是房產按照有權分割的權利人數進行均分,如果有些權利人對房產的貢獻度較大,可以多分,分割房產時要考慮到共有人的生產生活。
分割原則中的均分,就不再累述。這里需要重點分析的是,貢獻度,貢獻度的因素在分割中很重要,而且貢獻度通常會體現在出資比例上。比如戀愛期間共同購房,一方未出資但產權登記為兩人共有,析產時,未出資方的份額,上海法院一般掌握至10%到30%,而絕非等分。
分割時,同樣要考慮到共有人的生產生活,比如父母與子女僅僅有一套房產,如果是子女要求分割,案件通常不會處理。
三、房產分割的步驟
先將共有財產和個人財產析清楚再分家,在分割之前,家庭成員首先應當把家庭共有財產和家庭成員的個人財產區分清楚,把家庭成員對家庭共有財產的分割與財產繼承區分清楚。因為分家析產只能是分割家庭共有財產,屬於家庭成員的個人財產是不屬於分割范疇的。
例如,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大家庭的主事家長去世之後,家庭成員之間往往會發生繼承和分家析產兩種活動,應如何進行這兩種活動呢?一般來講,應該是先析產後繼承。先析產後繼承是指繼承開始之前,應確定被繼承人個人所有的財產部分,並明確在共同財產中屬於被繼承人的那一部分財產,把這一部分財產從家庭共同財產中分離出來,只有對上述屬於被繼承人所有的財產才存在繼承問題,才能由繼承人繼承。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把家庭共有財產中屬於其他家庭成員的財產當成死者的遺產全部為繼承分割。先析產後繼承這種方式,就是為了先把個人財產和共有財產區分清楚。
四、房產分割案件起訴到法院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關於起訴的主體問題,因為分家析產案件是家庭成員之間對家庭共同財產的一種分割,因此當事人在起訴時應將其他家庭共有人均列為被告。其次,當事人要提交有關家庭共有房屋的證據材料,如房屋應提交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權證、建房審批表或購房合同。再次,車輛應提交行駛證或購車合同等;再次,當事人認為自己對房產貢獻度較大,應多分的,應支付貢獻度較大的證據,比如付款憑證等。最後是管轄法院,房產系不動產,管轄法院在不動產所在地的法院,其他法院均無法受理該不動產析產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