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公司職員死亡國家規定如何賠償家屬的條款
公司職工死亡的賠償標准分為因公死亡和非因公死亡,標准分別為:
1、公司職工死亡賠償標准及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公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六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公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能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因工死亡供養親屬范圍規定》第三條規定:上條規定的人員依靠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規定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
(一)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工亡職工配偶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
(三)工亡職工父母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
(四)工亡職工子女未滿18周歲的;
(五)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的,祖母、外祖母年滿55周歲的;
(六)工亡職工子女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周歲的;
(七)工亡職工父母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的。
2、公司職工非因公死亡賠償標准及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 工人與職員及其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待遇的規定:乙、工人與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兩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其供養直系親屬人數,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死者本人工資六個月到十二個月。詳細辦法在實施細則中規定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第二十三條工人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職養老後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後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乙款的規定,除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 付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2個月作為喪葬補助費外,並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6個月;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9個月;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12個月。
2. 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發生工傷死亡私營企業無能力賠償怎麼辦
建議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企業的固定資產多少值一些錢的啊,
可以拍賣,然後賠錢給工傷死亡職工的家人,
3. 民營企業員工死亡因病死亡,但是沒有發生在單位,這樣的情況企業會賠償問題~~
員工因病在單位外區域死亡;
如果是因公引起疾病死亡的企業因該給予賠償,大概60萬;
如果是因私引起疾病死亡的企業可以給予一些喪葬撫恤金,多少就得好企業的。
4. 私企在職員工因病死亡如何賠償
因病死亡,要看是否是因工死亡,如果屬於工傷認定范圍內的,企業無需賠償,由工傷保險基金賠償,具體如下: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4)私營企業因公死亡賠償糾紛擴展閱讀:
繳納社保的員工死亡,親屬可以依法領取喪葬費,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三十八條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第四十九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參照當地對在職職工死亡的規定,向其遺屬發給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
個人死亡同時符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喪葬補助金、工傷保險喪葬補助金和失業保險喪葬補助金條件的,其遺屬只能選擇領取其中的一項。
5. 私營企業非工傷死亡賠償,該不該賠償,該怎麼賠
無營業執照而掛牌營業就是違法經營,這是毫無疑問的。
員工下班後突發腦溢血死亡,如果是在下班准備離廠的過程中發病且在48小時內死亡,屬於工傷(參照工傷)。
6. 給私人幹活過程中死亡,是否屬於因公死亡國家規定的死亡賠償是多少
屬於僱傭合同關系,按人身傷害賠償。
私人不具備法定用工主體資格,給私人幹活不是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規的調整。
給私人幹活屬於僱傭合同關系,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規定,應當賠償醫療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
喪葬費按照所在省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所在省市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死亡賠償金按照所在省市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7. 私營企業工傷死亡賠償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處理,所得的賠償給付給死者家屬
按工傷標准執行,若該企業沒參加工傷,由企業支付
8. 年齡45歲,男,私營企業員工因公出差遇車禍死亡,工傷標准應賠償多少錢
你好!依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 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9. 公司員工因公死亡了,由於賠償的問題要打官司,對公司有那些不利,
名譽,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