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海洋領土范圍方面存在的爭端問題
南海方面:
南海,又稱南中國海,遍布大小島嶼,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島。目前,南海四大群島中,西沙、中沙群島被中國實際控制,東沙群島由中國台灣控制,而南沙群島的情況復雜得多:越南非法佔據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賓非法佔據了南沙東北部海域,馬來西亞非法佔據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爭端爭執的焦點就在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陸地面積雖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個海域面積達八十二萬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島地處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沖,通往非洲和歐洲的咽喉要道。
二、黃海
黃海是一個半封閉的海,夾在中國和朝鮮半島之間,海底全部是大陸架。在這個區域,中國和朝鮮、韓國都存在著爭端。
1、朝鮮
早在1955年,朝鮮政府就宣布了12海里領海區,並且在1977年,宣布建立了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其中規定「經濟水域從領海基線起200海里,不足200海里處劃至海洋的半分線」。
因為中國和朝鮮之間的黃海最大寬度不足400海里,所以朝鮮單方面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做法,明顯侵犯了中國權益。
在中國和朝鮮關於黃海劃界的談判中,中國主張以「中間線原則」來劃界,而朝鮮主張以「緯度等分線」法劃界。
所謂「緯度等分線」,是指以該海域各緯度中點連線來劃界。所謂「中間線」原則,則是指選取海岸兩邊距離最近的兩點,以兩點連線的中點來劃界。
由此,中朝之間產生3000多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域。
2、韓國
在和韓國關於黃海的劃界談判中,這次變成了韓國主張「中間線原則」來進行劃分,但中國表示拒絕。中國主張按照「自然延伸原則「劃界。
所謂「自然延伸原則」,原本是說在海洋劃界時,大陸架是沿海國家陸地在海洋中的自然延伸,因此大陸沿海國家對大陸架具有天然的、初始的和排他性的權力。
但是,且慢,黃海整個海底都是同一塊大陸架,如果按照這個原則,總不能把整個黃海都劃給中國吧?對此,中國自然有說道。
中國認為,中韓兩側黃海海底的土壤不同,靠近中國一側的土壤為黃色,這是黃河古河道沖進黃海的土壤,這一區域占整個黃海海底的2/3,因此這部分都應該屬於中國。另外1/3海底土壤顏色為紅色,那個才屬於韓國。(同學們現在知道了黃河攜帶大量泥沙的重大意義了吧?內牛滿面中……)
由此,中韓之間產生6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域。
在和中韓劃界過程中,中國強烈譴責韓國採取「實用主義」,面對日本時採用「自然衍射原則」,而同中國時談判時就忘記這一原則了。回頭再看看中國對朝韓兩國的劃界標准,不覺莞爾一笑。
網上還流行一種說法,說中韓東海劃界中,中國主張「中間線原則」,而韓方主張海岸線比例法。但根據《中國海洋國土知識地圖冊》(這是目前中國唯一一本獲批出版的海洋地圖冊),應該是韓方主張中間線原則,而中國主張自然延伸原則。同時,韓國建國大學李根寬論文《黃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也證實了這點。
可惜,沒有找到黃海劃界的地圖,所以只能紙上談兵了。
在黃海劃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伴隨著資源爭奪。1991年,韓國在黃海中部中國主張一側進行石油鑽探,結果被中國趕跑。此外,2000年時,兩國簽訂了《中韓漁業協定》,算是兩國海洋劃界談判中的一個重大成果。在協議中,雙方劃定了漁業暫時區域。
名存實亡的「九段線」, 好島嶼已被瓜分殆盡。
中國地圖的右下角,都附有一個南海諸島的小地圖,這個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線」分布著南海周邊國家爭奪的島嶼和海域。在南沙群島中,屬於中國控制的只有9個,其中中國大陸佔8個,台灣佔1個,而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所佔的卻多達45個。
依次列出南海群島既得利益者的名單:越南派兵搶佔29個南沙島嶼,是最多的。菲律賓是8個,馬來西亞是5個,汶萊是2個。
南海群魔亂舞背後是利益紛爭,是大國角力。
南沙之爭,其本質是圍繞著石油資源而展開的爭端,是名副其實的「石油政治」問題,南沙問題背後是撲朔迷離的大國角力。
菲律賓參眾兩院2月正式通過領海基線法案,將黃岩島和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列為菲「所屬島嶼」,該法案最後由總統阿羅約簽署後正式成為法律。
南亞有關當事國把東盟作為區域共同體,基於共同立場,協力對抗中國,以達到其進一步侵食和霸佔南海之目的。
南海爭端 -
中越南海爭端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東七十多公里的海域發現石油儲量豐富的安子油田,並公開邀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的公司進行公開招標,同時邀請俄羅斯作為南沙石油的開發夥伴。4月份,越南正式啟動與英國石油公司(BP)推進在南沙建設天然氣田和管道的計劃。2月12日,越南外交部發言人就南沙群島的所有權公開發表聲明,稱「有充分的歷史根據證明越南擁有南沙群島的主權」。
2007年4月,越南政府進一步劃定了南沙部分油氣招標區塊,並將在南沙舉行所謂「國會代表」選舉;越南還將
和英國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氣輸送管道。不但如此,越南還放出硬話,狂妄地宣稱「擁有南沙全部島嶼的主權」,其官方《西貢解放報》甚至聲稱「決不放棄一寸土地」,並「不惜與中國一戰」。
可是在一個多月前2007年04月09日的越南國會主席阮富仲來中國訪問時,和中國只談兩國經濟合作、友好睦鄰,從頭到尾筆者就沒有看到在雙方會談中有關中越南海問題的議題。大概是越南的這位議會的議長沒有被授權,所以對中越之間的敏感問題是避而不談。
越南海空軍的現代化和越南對南沙群島的侵佔情況
過去三十年越南人對南沙群島的蠶食的情況、和導致越南人現在野心膨脹的所謂現代化海空軍事力量的實力。
1、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先後侵佔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沙島)、景宏島、南威島和安波沙洲,並派軍駐守;1975年2月14日發表的白皮書,聲稱對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
從1975年4月至1991年11月,越南先後共侵佔南沙島礁27個。它聲稱擁有南沙全部海域。迄今,越南巳完成對南沙島礁的軍事控制部署;加強所佔島礁的基礎建設,增強島礁防禦作戰能力同時加緊對油氣資源的掠奪。
2、越南空軍目前裝備了從俄羅斯引進的可以進行對海精確打擊的蘇—30MK2戰機,和可以進行遠程空戰的蘇—27Sk戰機。但是越南國土南北端相距1600公里,縱深最窄處僅50公里。這種缺乏戰略保護縱深的地理特徵決定如果開戰越南空軍可能連他自己的本身防護都成問題,所以就是越南空軍完成他所謂的現代化改裝,而且進口的那二十幾架俄制三代戰機全部到位,他依然只是一支以國土防空為主業防禦性的戰術空軍。
3、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南人民軍的發展就受到武器裝備陳舊老化的制約。隨著越南經濟的發展,軍方開始把相對寬裕的資金加強海軍實力。越南海軍現有各型作戰艦艇120餘艘,包括護衛艦、炮艇和袖珍潛艇等。它們大多是當年蘇聯援助的陳年舊貨,由於缺乏保養和零件供應,使得越南海軍與周邊海軍比起來,實力實在是難以啟齒。基於傳統合作關系,越南把發展海軍的重心放在與俄羅斯合作上。
總之就是越南海軍購買的俄羅斯戰機、軍艦全部到位,越南海軍一樣脫離不了近岸作戰防禦型海軍的范疇。這也是一支把護衛艦作為海上作戰編隊主力艦的越南海軍的無奈和悲哀。
南海爭端 -
中馬南海爭端南海博弈之跳樑小丑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副首相納吉(DatukSeriNajibTunRazak)2008年8月赴南沙群島燕子島,宣示主權。台「外交部」昨天重申,「中華民國」擁有南沙群島主權,並重提「南沙倡議」,主張以環境保護取代主權爭議,吁南海周邊各國優先考慮劃設海洋生態保育區,「中華民國」願透過協商對話,和平解決南海爭端
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2009年3月5日中午登陸南沙群島的彈丸礁(馬來西亞稱拉央拉央島)和光星仔礁(馬來西亞稱烏比烏比礁),首次以總理兼國防部長的身份宣示馬來西亞擁有其「主權」。
南海爭端 -
中菲南海爭端1950年,民間人士進佔南沙太平島及其他諸島,大肆盜采磷礦。
1956年,自稱所謂的探險者,登上了南沙。
1971年,聲稱8島為卡拉揚(Kalayaan)非屬南沙,也非為任何人之主權,據以劃定領海線。
1972年,指定屬巴拉望省。
中菲黃岩島之爭
對於黃岩島是中國領土的立場,菲方過去從未表示過異議,但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專屬經濟區的法規頒布實施來,菲方突然以黃岩島位於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內為借口,先是宣稱對黃岩島擁有海洋管轄權,後公開叫嚷對黃岩島擁有主權。據統計,從1997年以來,菲在黃岩島抓捕和騷擾我漁民的事件平均每年二三起。每次事發後,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並提出了抗議和交涉,但菲方充耳不聞,侵犯行為非但沒有收斂,反而呈變本加厲之勢。
菲教育部在新版地圖中將黃岩島,甚至整個南沙群島列入了菲國版圖,將地圖送往了4萬所公立學校圖書館。更為嚴重的是,菲政府竟然企圖把南沙群島是菲律賓領土列為修憲的內容,妄圖以法律的形式進行領土擴張。
菲律賓參眾兩院2月正式通過領海基線法案,將黃岩島和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列為菲「所屬島嶼」,該法案最後由總統阿羅約簽署後正式成為法律。
菲律賓參議員勞薩斯更是囂張地表示:「別太把中國的抗議當回事。」
而美國已公開由它的智囊向菲建議,說不用管中國的相關的法律或者中國的抗議,美國會承認或支持菲律賓的占據島嶼行動。
南海爭端 - 爭端背後南海爭端黃岩島
南海局勢升級後,一些大國或地區集團出於各自不同的戰略目的,積極擴大在南海地區的影響力,染指南海地區事務,力圖使南海問題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三、東海
東海爭端
在東海,和中國有爭端的是韓國、日本兩個國家。
1、韓國
在中韓東海劃界問題上,依舊延續了兩國黃海劃界的矛盾,也就是說,韓國則主張以中間線原則來劃界,而中國主張以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來劃界——即按海底底土顏色不同來劃界。由此產生12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區。
中韓在東海問題上,最嚴重的爭執,則是蘇岩礁。
蘇岩礁位於東海北部,距離崇明島大約150海里。是一處暗礁,最高處在水下4.6米處,南北長1800米,東西寬1400米。
中國對蘇岩礁了解倒是很早,精確測繪也早在1963年進行過一次,1992年,海軍北海艦隊兩艘測量船又對蘇岩礁進行了全面精確測繪。估計在當時中國人心中,這地方是理所當然是中國的,所以誰也沒有在意。但任誰也沒有想到,土共整天打雁,卻被雁兒啄了眼。
韓國人是在1984年才發現這個地方的,1987年,韓國把蘇岩礁命名為「離於島」,到了2000年,韓國投資230多億韓元(2400萬美元),對在其上蓋起了一棟76米高的建築物,其中水下40米,水上36米。面積1300多平方米,而且還有直升機停機坪。其中有8名所謂「研究人員」常駐。
韓國在蘇岩礁上搞建設時,土共居然蒙在鼓裡,一絲一毫都不知道。直到韓國工程完工,人員入駐後,土共這才如夢初醒,趕忙提抗議,但為時已晚。
本來,對於蘇岩礁這樣海底的一塊暗礁,按正常人的想法,也真沒有什麼可值得關注的。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謂「島」,是指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而且只有島才擁有領海、毗鄰區和專屬經濟區。就連一個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都沒有專屬經濟區,何況如蘇岩礁這樣在常年在水下4.6米處的暗礁?
但韓國人硬就把這個暗礁搞成了「島」,並且悍然以此為基點,來和中國進行劃界。(不過話說回來,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曾母暗沙,無語中……)
2、日本
中日在東海劃界上的爭議,首先也是在於雙方對於所採用標准各執一詞。日本主張採用「中間線原則」,而中國則主張採用「大陸架延伸原則」。不過,對日本的大陸架延伸原則,土共可就不象對韓國那麼客氣了。韓國好歹和中國同在一個大陸架上,土共不好意思做太絕,對日本就沒有那個顧慮了,一下子把界線推到了沖繩海槽。
但日本不同意這一觀點,日本認為沖繩海槽「只是一個偶爾的斷裂」,不具備任何法律上的意義,因此要求以中間線劃界。但日本所主張的中間線,是以中國大陸沿岸與日本島鏈沿岸之間的中間線,尤其令中國人不能接受的是,日本的基點中,居然包括了釣魚島。所以在中國看來,日本所謂的中間線,自然是非法的,無效的。
中日之間,最大也是最敏感的爭議,自然非釣魚島莫屬了。
釣魚島,最早當然是中國人先發現、並納入管轄的,是台灣的附屬島嶼。但日本自從甲午戰爭前,就私自上島採集鳥羽和鳥糞,算起來倒是日本對其開發在前。甲午戰爭時,日本人趁中國敗局已定,在《馬關條約》簽訂前三個月,吞並釣魚島,將之劃歸沖繩縣管轄。二戰結束後,沖繩被美國佔領,釣魚島也因此落入美國手中。1971年,美國向日本交還沖繩時,將釣魚島一同交還。為此,海峽兩岸的中國政府都發表聲明,表示抗議,而在全球華人中,也興起了保釣運動的風潮。在此壓力下,美國宣布,他交還日本的,僅僅是釣魚島的管轄權,並不涉及主權。——這就是釣魚島問題的來由。
1972年中日建交談判時,兩國同意將釣魚島問題掛起,留待日後解決。但此後日本並未遵守承諾,各種動作不斷,如在上面建造直升機停機坪,修建燈塔等等。
就目前而言,由於日本實際控制著釣魚島,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明顯處於劣勢。本來兩岸可以攜起手來,共同面對,無奈大陸的這一提議被馬英九斷然拒絕。
由於釣魚島既關系東海劃界,又牽扯到海底資源,因此中國很難在這一問題上做出讓步,一旦中國失去釣魚島,不但將喪失大量資源,而且東海所轄海域也將所剩無幾,同時中國南北海上運輸通道也將受制於人,釣魚島對中國,實在是意義重大。
說到中日東海劃界,就不能不提一個地方,這就是沖之鳥礁,日本叫沖之鳥島。這個地方在沖繩以東的太平洋上,距離關島比較近。是一塊小礁石,漲潮時大部分被淹沒,退潮時露出水面。日本人在這塊礁石上乾的事情,和韓國人在蘇岩礁上乾的事情一樣,在上面修築人工建築,意圖化礁為島,以此來獲得40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按說這個地方和中國沒有什麼關系,但在中日劃界談判中,中國總是拿這個事情來惡心日本人。一笑~~~
東海劃界,其中資源的爭奪自然是重頭戲。這裡面比較重要的就是東海油氣田的爭端。中國在東海地區建設有四個油氣田,分別是春曉、斷橋、平湖、天外天,這三個油田本來是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的,而且在日本所謂「中間線」的中國一側,也就是說,即使按照日本的劃界原則,這幾個油氣田也是屬於中國的。但日本提出了一個「吸管理論」,認為這幾個油氣田距離中間線太近,雖然是位於中國一側,但在開發過程中,會把日本一側的油氣吸走,由此認定中國的開發行為損害了日本權益。
於是兩國從2004年開始了談判,談判結果,中國同意日方以出資形式入股春曉油氣田。說實話,土共的這個決定沒少給自己招罵。不過這下好了,趁著釣魚島事件,土共乾脆中斷談判,自己獨自開發,估計該日本郁悶了。
② 論文1500字:我國海洋中存在的爭端和糾紛,以及中國政府的政策和態度
小魚兒,路過,你還真,懶!還懸賞這么多分,分多啊?
③ 為什麼近年來海洋爭議
為了爭奪海洋利益,海洋資源開發的巨大誘惑驅使世界各國爭奪地盤。
④ 當前我國海洋權益爭端的現狀及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我國海洋權益爭端的現狀 黃 海 黃海,總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有25萬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劃界問題上,韓國主張等距線為界。如果按此劃分,他們可以多劃18萬平方公里,因此中國與朝鮮和韓國存在著18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區。韓國去年開始在遠離朝鮮半島西部海岸大陸架勘探石油,勘探地點越過兩國等距線50千米。可以看出韓國在與中國爭奪海洋資源咄咄逼人的態勢。在大陸架劃分問題上,韓國採取的是實用主義的態度,它在處理與日本的海底底土時主張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而在處理與中國的海底底土問題時就「忘記」了這一原則。韓國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中國大陸邊緣自然延伸的大陸架延伸到距朝鮮半島較近的地方,以大陸自然延伸原則劃分大陸架對其不利。 此外,在領海劃分上我國與朝鮮以124°10′6″E為領海分界線,存在的問題是我國船隻一出海就是朝鮮水域,雖然兩國確定在123°59′E至124°26′E間兩國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這畢竟是一個被動的權宜之計。中朝在專屬經濟區(朝鮮稱為經濟水域)的劃分上存在較大分歧,朝鮮在1977年6月頒布的「關於建立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經濟水域的政令」中聲稱其經濟水域在不能劃至200海里的海域劃至海洋的半分線,即中間線,這是我國不能接受的,在北黃
海,中國一側岸線長度為688公里,朝鮮一側僅為414公里,其比例為1∶0.6,且黃海沉積物大部分來源於中國大陸,按中間線法劃分顯然有失公平。 東 海 東海,總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韓三國陸地領土環繞的一個半封閉的海域。東海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韓國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離原則為根據提出對東海大陸架進行劃分,而我國堅持自然延伸原則和公平原則,雙方(三方)有極大分歧。按日本的無理要求,日本與中國有16萬平方公里、韓國與中國有18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這其中以我國與日本的爭端最為激烈,日本故意忽視沖繩海溝單方面宣稱與我國是共大陸架國家,妄圖爭奪我大陸架。近年又因中國在東海的正常開采活動製造事端,進而提出在日中等距線兩側共同開發的方案,企圖使等距線劃分事實化。日本無理指責我國海洋科學考察船在該海域從事海洋科學考察活動為侵犯其管轄海域。此外,我國在東海作業的漁船、海洋科學考察船經常遭到日本海上自衛隊和海保廳艦機的無理騷擾、跟蹤和監視。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戰爭清政府敗局已定,在《馬關條約》簽訂前三個月竊取這些島嶼,劃歸沖繩縣管轄。1943年12月中、美、英發表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將所竊取於中國的包括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在內的土地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就意味著日本將台灣、包括其附屬的釣魚諸島歸還
中國。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卻同美國簽訂了片面的《舊金山和約》,將釣魚諸島連同日本沖繩交由美國託管。對此,周恩來總理兼外長代表中國政府鄭重聲明,指出舊金山和約是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對日單獨和約,不僅不是全面的和約,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約。中國政府認為是非法的,無效的,因而是絕對不能承認的。1971年6月17日,日美簽訂"歸還沖繩協定"時,這些島嶼也被劃入"歸還區域",交給日本。對此,我國外交部於1971年12月30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日兩國政府公然把我釣魚諸島劃入"歸還領域",嚴正指出"這是對中國領土主權明目張膽的侵犯。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美日兩國在『歸還』沖繩協定中,把我國釣魚島等島嶼列入『歸還區域』,完全是非法的,這絲毫不能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釣魚島等島嶼的領土主權"。其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歸還沖繩的施政權,對尖閣列島(即我釣魚島)的主權問題不發生任何影響"。 近年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斷製造事端,企圖將非法佔有的釣魚島變成其合法領土。 南 海 南海,是一個半封閉的海,北瀕中國大陸和台灣,東臨菲律賓群島,南以連接西南婆羅洲到蘇門答臘的一條線為界,西南是從馬來西亞到馬泰邊界再到越南南端和越南南部沿岸。南海的總面積350萬平方公里。島嶼大都狹小, 其中最大者為東沙島,12平方公里,其他各島面積要小得多。西沙最大的永興島為1.85平方公里。南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漁業資源同時蘊藏著大量的油氣資源,因此被周邊國
家覬覦。我國在南海的傳統海疆線(既地圖上的不連續線),是二次大戰結束後,我國於1946年11 月—12月從日本手中接管西沙和南沙群島時劃定的。1947 年我國內政部公布了南海諸島170多個島、礁、沙、灘的名稱。同年10月內政部還公布了「我國四至地點及其經緯度、我國與各鄰國之境界線之名稱與起迄地點」,同年12月內政部方域司繪制的南海諸島位置圖(1948年2 月出版)、西沙群島圖、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在南海諸島的周圍明確標繪了斷續國界線。當時南海的周邊國家並未提出任何異議。但是隨著1982年《海洋法公約》的制定,國家管轄范圍內的海域明顯擴大,南沙的周圍鄰國紛紛覬覦南沙群島,悍然侵佔南海海域。截至目前為止,越南已佔據了約21個島礁,菲律賓佔了約8個, 馬來西亞佔了約3個,汶萊和印度尼西亞我國南海的島礁也都提出領土要求。 目前東南亞國家為了鞏固「既成事實」,進一步擴大它們在南海的海洋權益,千方百計地使南沙問題「國際化」。而某些國家竟然提出用「南極模式」來解決南海問題,甚至要求對南海進行國際共管。這都是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 二、我國海洋權益爭端的主要原因 1、 歷史原因:二戰後形成的波茨坦-雅爾塔體系是現今世界政治關系的基礎,也是東亞大多數國家領土及領海邊界的劃定依據。我國與周邊國家疆界的劃定也是以這個體系中的一系列公告作為法律依據的。根據波茨坦公告中國應當收回自1895年後所有被日本侵佔的領土。因此東海的台灣以及釣魚島群島,南海的西沙、南沙都是屬
於中國的領土。但是由於二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出於封鎖,圍堵共產主義中國的需要,長期霸佔釣魚島,後轉讓給日本,埋下今日的東海爭端的伏筆。而後又鼓動東南亞國家敵視中國,促使其侵佔中國在南海的島礁。而日本則希望通過繼續佔領二戰時所掠取的中國領土-釣魚島來突破雅爾塔體系,擺脫戰敗國陰影。 2、 周邊國家對資源的覬覦:中國的近海大陸架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必然會被周邊國家覬覦。而南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鳥糞石以及石油天然氣資源,同時是戰略要道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周邊國家借國際海洋法規的名義,瓜分我國大陸架以及經濟區,甚至公然島嶼也就不足為奇了。 3、 我國長期以來對海洋權益的漠視也是現階段與周邊國家海洋權益爭端白熱化的原因。由於我國是傳統的大陸國家,因此對海洋並不重視。由於不斷的國內政治斗爭,在我國宣布領海後並沒有有效的行使主權。因此,南海的諸多島嶼被東南亞國家偷偷佔領。而在改革開放後,為了擁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國宣布對領海爭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沒有及時收回被侵佔的島嶼,也是產生現在的被動局面的原因之一。
⑤ 我國的海洋安全主要面臨哪些威脅
近兩亞太區海安全問題引起各越越關注面臨著同程度挑戰 台海發軍事沖突能性明顯降 段期內海安全關切直能惡性台獨事件引起、並導致美軍事介入台海軍事沖突(台灣問題內涵並僅限於海安全問題)自世紀90代期起隨著台獨勢力發展斷加強反台獨軍事斗爭准備令高興2008隨著兩岸關系明顯改善與發展台海形勢益緩台海發軍事沖突能性明顯降 台灣問題決與努力爭取實現平統;期目標則今較期內經濟、文化、社廣泛交流基礎逐步展政治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簽訂平條約式結束敵狀態全面建立起兩岸平穩定發展框架目標實現使台海軍事沖突風險基本化解兩岸民終自願走向平統創造重要條件前反台獨、維護主權與領土完整我仍須台保持效軍事威懾能力 與鄰間存海領土爭議及海洋權益爭議重海安全關切爭議(包括島礁及其相關水域、專屬經濟區、陸架、海底資源、漁業資源等面爭議)既涉及家主權、領土完整及相關權益涉及民族情歷史與現實情況極其復雜解決難度近兩爭議再升趨勢例南海與越、菲等摩擦斷;東海兩近釣魚島撞船事件爆發場嚴重危機總體看東亞區海領土與海洋權益爭議仍處於控狀態 於述爭議政策堅定明確:首先堅持本相關主權與權益;其主張由爭議各通平非武力或武力威脅解決爭議反外勢力介入與干涉;第三爭議難解決情況支持建立雙邊及邊信任措施並主張爭議區域採取擱置爭議共同發針今些外媒體宣稱解決海領土及海洋權益爭議政策發變化毫根據 堅定支持航行自由原則堅決反美濫用原則華進行抵近軍事偵察期美直航行自由名進行抵近軍事偵察近偵察更靠近、增趨勢引起益增加關切美錯誤做與雙致力於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美關系及採取切實行穩步建立應共同挑戰夥伴關系政策符危及家安全與海洋權益向傳遞非消極、害信號(即視主要手或潛敵)引發兩海摩擦及突發事件(2001EP-3撞機事件、2009瑕號事件)主要原於美兩、兩軍關系發展雙建立戰略互信百害利 堅定支持航行自由原則堅決反美濫用原則華進行抵近軍事偵察兩問題歧涉及雙航行與飛行安全更涉及家安全1998兩建立海軍事安全磋商美直要求制訂雙海行准則卻完全顧及嚴重關切做行通美逐漸減少至終停止華抵近軍事偵察與同雙討論與制訂必要海行准則才徹底解決歧確向 區軍事沖突、恐怖主義攻擊、海盜襲擊及種自災害都能海通道自由、通暢帶嚴重威脅危及安全與發展利益 隨著全球化加速發展現代化建設、特別經濟發展於際海通道依賴越越通往東、非洲、美洲極其重要海通道都位於亞太區區軍事沖突、恐怖主義攻擊、海盜襲擊及種自災害都能海通道自由、通暢帶嚴重威脅危及安全與發展利益近海盜襲擊十猖獗;今3月發安號事件(際社至今難肇事者做明確致判斷)東北亞安全帶嚴重消極影響何擁與自身位、責任相稱維護際海通道安全能力面臨項新挑戰 努力發展包括海軍內海力量與逐步陸向海洋發展相致期程始終反各種炮艦政策更走歷史列強走海擴張路隨著海能力發展維護際海通道安全、展海搜救、實行海災害救援等做更努力海軍參加際反海盜護航即朝著向邁重要步 值指際些勢力直想海軍限制所謂第島鏈第二島鏈內毫道理海軍權向東進入遠洋海軍艦船經沖繩群島間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完全符合際問題間能早建立起關信任措施海聯絡機制則必要與益 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特別核擴散)及海洋態污染能通海運輸實現進入新世紀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特別核擴散)及海洋態污染與破壞已際社面臨益嚴重威脅擴散行能通海運輸實現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帶海安全威脅沒切實際合作愈演愈烈些問題已新海安全關切 面些威脅願意根據際律、規承擔起更際責任與義務與際社起推海防擴散措施建立與執行共同保護海洋態治理海洋污染美等些家直希望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PSI)理解PSI參加擴散問題關切贊同PSI防擴散宗旨認根據PSI進行海攔截與現行際仍抵觸面美總統奧巴馬2009布拉格講提要使倡議轉變持久際機制努力使其與際銜接才確途徑 述亞太區面臨五海安全挑戰基本政策析三點結論: 第傳統安全面與些家間仍存較歧與摩擦存著利益沖突些歧短期內難解決維護亞太區海安全關家應積極展磋商建立信任措施加強危機管理效控制歧避免軍事沖突使歧朝著逐步解決向發展 第二非傳統安全面與亞太各面臨著益增挑戰著十相似關切著廣闊合作空間亞太各領域加強互信深化合作僅完全符合各共同利益且益於減緩彼間傳統安全面存歧 第三海安全政策表明現、仍維護亞太區海安全支積極力量隨著自身海力量斷發展壯建立諧區與世界海洋秩序做更加積極努力與貢獻 美亞太政策特點三:深化與盟友關系美毫搖承諾支持韓與本二加強與新興夥伴關系發展亞洲區潛盟友——印度與印尼三積極參與邊合作機制融入亞洲區合作東南亞家反應低調
⑥ 近期我國海洋領土糾紛不斷的原因
首先,應當進一步加強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宣示。菲律賓違反了中國與東盟各國關於南海問題達成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府間協議,中方首先應通過外交途徑來進行交涉,譴責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除了外交上的宣示以外,還要在軍事巡航、海洋漁業、石油勘探等方面加強我們的主權意識,積極進行宣示。
其次,進一步加快海洋立法,為南海爭議島礁確立法律地位。長期以來,中國的海洋權益保護存在大量空白。我們雖然有足夠的歷史依據和法理依據,但在國內立法方面卻一直有所欠缺。這導致了我們不能有效遏制侵犯中國海洋權益的各類行為,對許多突發事件難以應對。因此,加強和完善海島保護,通過法律程序向國際社會充分表明立場已經刻不容緩。
除此之外,我國應加快領海基線的確定,盡快研究並向聯合國提交自己的領海基線主張,加強對南海島嶼的管轄管理等,都是應對南海島嶼爭端的有效措施。
我國對黃岩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菲方不顧歷史事實,將無可爭辯的中國島礁單方面劃歸己方,本身就很難獲得聯合國的審核通過。如果菲方一意孤行,勢必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不僅不能達到目的,相反更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令其陷入外交尷尬。菲律賓圖謀侵佔黃岩島的歷史
20世紀90年代前,菲律賓出版的地圖均未將黃岩島列入其領土;其間,菲政府雖將黃岩島劃入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但並未提出主權要求。
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專屬經濟區的法規頒布實施,菲政府以黃岩島位於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為理由,宣稱對該島擁有海洋管轄權,隨後改稱擁有主權。
1997年,菲律賓多次出動軍艦、軍機在黃岩島及附近海域對中國民間組織的無線電探險活動進行跟蹤、監視和干擾。
1997年4月30日,菲兩位眾議員搭乘海軍艦艇登上黃岩島,並在島上豎旗立碑,對中國漁民進行攔堵和恫嚇。
1998年1月起,中國海南省四艘漁船在兩個月內,相繼在黃岩島海域被菲海軍攔截,51位漁民遭「非法入境」指控,被菲拘押近半年。
1999年5月23日,中國一艘漁船在黃岩島遭菲軍艦追擊並被撞沉,致11名漁民落水。據報道,菲海軍曾使用機槍掃射。中國外交部就此向菲提出嚴正抗議和交涉。
1999年6月,菲教育部在新版地圖中,將黃岩島連同整個南沙群島列入其版圖。
1999年8月,菲政府將「南沙群島是菲領土」列為修憲內容。
1999年11月3日,菲海軍一艘艦艇在黃岩島巡邏時故意「擱淺」,中方曾多次交涉,但菲方拒不將艦艇拖走。
2000年,菲海軍在黃岩島海域開槍射殺一名中國漁船船長。
目前,黃岩島為中國實際控制。
⑦ 試論我國海洋權益存在的復雜糾紛和解決辦法
中國海洋國土的現狀和捍衛海洋權益的策略思考
得海權者興, 失海版權者亡權; 得海洋者盛, 失海洋者衰。這是歷史揭示的一個鮮明的真理。1994年11 月16 日,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 生效後, 海洋自然再度成為舉世關注的熱點。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 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約》, 就有了國際法基礎上擁有的300 多萬平方公裏海洋國土的主權。然而, 與中國海上相鄰的8 個國家, 由於歷史遺留等問題, 都與中國有海洋權益之糾紛, 中國至今尚未與任何一個海上鄰國達成海上劃界協議。人類已進入21 世紀,中國既要保衛自己的海洋國土、捍衛自身的海洋權益, 又要和周邊國家一起把和平和穩定帶入新的世紀。這是一個既嶄新又敏感、既對現實又對未來有深刻影響的課題。
⑧ 如何才能更好地解決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海洋爭端
最近幾年,一方面是中國的能源緊缺狀況日益嚴重,另一方面中國與日本在東海,與東南亞國家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爭議也日漸浮上表層。中國如何思考海洋策略,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眾所周知,中國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域,其中渤海基本上屬於內海,而黃海、東海和南海則都與其他國家存在爭議。尤其是石油儲量豐富的東海、南海爭議更大。相比之下,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最大的南海,問題也最為嚴重。
從周邊國家的反應來看,當東海、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尚未探明之時,各國基本上相安無事。上個世紀70年代,無論是越南外交部的聲明還是越南教科書和地圖,都說稱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然而,南海發現石油後,有關沿海各國的反應立時發生變化。
不可默認既成事實
針對中日東海以及中國和東南亞諸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爭議,中國曾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倡議。但一段時間來的實際情況是:爭議擱置了,共同開發卻沒有展開;更有甚者,各周邊國家採取「先下手為強」策略,搶先攻佔有爭議海域和島嶼。
從表面上看,中國與涉及南海主權爭議的諸國近年來簽訂了一系列框架性協定,為主權問題解決之前的各國行為作了一個大致的規范。但實際情況卻是,包括《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在內的一系列共同文件幾乎已經成為一紙廢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倡議不但得不到回應,反而被他國利用中國按兵不動來實行「先下手為強」的策略。
在這方面,中國有必要確立基本原則和底線,即:一、國家利益一定要維護;二、若有妥協,一定要在談判之後才能接受;三、絕不可接受或默認既成事實。
中國企業須主動出擊
鑒於中國目前的國力和其他實際情況,希望一蹴而就解決所有海洋爭端既不現實,也不符合中國最終利益。因此,迫使有關國家同意並真正實施「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應該是中國在過渡階段的主要戰略。
這一戰略的第一步,是將有關國家逼到談判桌邊;而雙邊談判的目的,是迫使有關國家同意「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這方面,中國須改變以前只是提出動議,一味等待其他國家回應的消極做法;中國必須走出去,主動在有爭議地區採取開採行動,將爭議的問題主動提上檯面。中國只有主動提出議題,才能在這一爭議中獲得主動,也才能在雙邊或多邊談判中取得主動權。
國家須有統籌機制
如果說,中國採取主動,提出議題的目的,是逼迫周邊各國回到雙邊或多邊談判桌邊上來,那麼雙邊或多邊談判的目的則是迫使有關國家同意並開始實施「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近年,中國國內有學者提出「先深海後淺海」、「先遠海後近海」的開采建議,大體也是順著這一思路。
在這方面,中國和日本以及與東南亞國家的爭議,實際上處於兩個不同的階段。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爭議,由於東南亞一些國家「先下手為強」而使得「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幾乎成為一紙廢文,因此這一問題實際上尚處於初步階段;中國須做的,是通過主動出擊,提出相關議題,從而將這些國家拉到談判桌邊來。而與日本在東海大陸架問題上的爭議,實際上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中日談判雖然勢必曠日持久,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可以再次就「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問題提出詳盡的思路,從而使得領土爭議談判和「共同開發」蹉商同步進行。
要實現上述思路,中國方面必須有一個統籌的機制。作為中國方面的石油開發公司,其首先是一個企業,即便採取主動在有爭議領域開始開採行動,但考慮的也首先是商業利益,其風險的覆蓋必須由國家進行全面統籌。在這方面,國家企業和能源管理部門,以及交通、外交都須有一個統籌的機制
⑨ 近年我國同一些國家存在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該如何應對
在涉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原則問題上,我國政府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和意志是堅定的,同時也秉承和平共贏理念,推進合作與對話,為最終解決爭議創造條件。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通過和平談判先後與14個鄰國中的12個劃定並勘定了邊界。而在陸地邊界問題得到較好解決的同時,近年中國周邊海上形勢發展引起各方關注。
由於爭議海域的主權和能源問題,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海洋爭端有日漸激烈的趨勢。在我領海及附近海域,美日及其他周邊國家不斷增強軍事力量,不時地進行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或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這一切無疑都對我海洋主權構成了嚴峻挑戰。為了更好的開發和利用海洋,為了不讓祖先留下的藍色國土在我們手中喪失,我們有必要從法律的途徑來尋求解決的方式。
我國與周邊國家海洋權益爭端現狀:
1、黃海,總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有25萬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劃界問題上,韓國主張等距線為界。如果按此劃分,他們可以多劃18萬平方公里,因此中國與朝鮮和韓國存在著18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區。韓國2004年開始在遠離朝鮮半島西部海岸大陸架勘探石油,勘探地點越過兩國等距線50千米。可以看出韓國在與中國爭奪海洋資源咄咄逼人的態勢。在大陸架劃分問題上,韓國採取的是實用主義的態度,它在處理與日本的海底底土時主張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而在處理與中國的海底底土問題時就「忘記」了這一原則。韓國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中國大陸邊緣自然延伸的大陸架延伸到距朝鮮半島較近的地方,以大陸自然延伸原則劃分大陸架對其不利。
2、東海,總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韓三國陸地領土環繞的一個半封閉的海域。東海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韓國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離原則為根據提出對東海大陸架進行劃分,而我國堅持自然延伸原則和公平原則,雙方(三方)有極大分歧。按日本的無理要求,日本與中國有16萬平方公里、韓國與中國有18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這其中以我國與日本的爭端最為激烈,日本故意忽視沖繩海溝單方面宣稱與我國是共大陸架國家,妄圖爭奪我大陸架。近年又因中國在東海的正常開采活動製造事端,進而提出在日中等距線兩側共同開發的方案,企圖使等距線劃分事實化。日本無理指責我國海洋科學考察船在該海域從事海洋科學考察活動為侵犯其管轄海域。此外,我國在東海作業的漁船、海洋科學考察船經常遭到日本海上自衛隊和海保廳艦機的無理騷擾、跟蹤和監視。2001年12月,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艦船明目張膽地在我國專屬經濟區內使用武力擊沉一艘不明國籍船舶,並且公然侵佔釣魚島,企圖以釣魚島為劃分兩國東海大陸架的依據。1895年日本趁甲午戰爭清政府敗局已定,在《馬關條約》簽訂前三個月竊取這些島嶼,劃歸沖繩縣管轄。1943年12月中、美、英發表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將所竊取於中國的包括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在內的土地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就意味著日本將台灣、包括其附屬的釣魚諸島歸還中國。但,日本卻同美國簽訂了片面的《舊金山和約》,將釣魚諸島連同日本沖繩交由美國託管。日美簽訂"歸還沖繩協定"時,這些島嶼也被劃入"歸還區域",交給日本。對此,我國外交部於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日兩國政府公然把我釣魚諸島劃入"歸還領域",嚴正指出"這是對中國領土主權明目張膽的侵犯。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美日兩國在『歸還』沖繩協定中,把我國釣魚島等島嶼列入『歸還區域』,完全是非法的,這絲毫不能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釣魚島等島嶼的領土主權"。其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歸還沖繩的施政權,對尖閣列島(即我釣魚島)的主權問題不發生任何影響"。 近年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斷製造事端,企圖將非法佔有的釣魚島變成其合法領土。
3、南海,南海是中國海域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海,渤海、黃海、東海加在一起還不如南海大。南海面積近360萬平方公里。世界上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只有3個,南海排在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後,是世界第三大海。所謂南海問題,指的是南海周邊的6國7方,即中國大陸和台灣、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和菲律賓,在南海島礁歸屬和海域劃分上存在分歧和爭端。爭議最激烈、最集中的焦點在南沙群島。在南沙,除了美濟礁,南海艦隊的南沙守備部隊還駐守著渚碧礁、南薰礁、永暑礁、赤瓜礁、東門礁和華陽礁,這是中國最南端的一支戍邊部隊。另外,中國台灣的武裝部隊據守著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太平島。南沙守備部隊政委、海軍大校盧永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南沙群島總共有230多個島嶼、沙洲和礁灘,面積比較大、在漲潮時仍能露出水面的有11個島和5個沙洲,但這些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都不在中國大陸的實際控制下,除了太平島,其他都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侵佔了。
我國與日本之間的海洋權益爭端解決機制:
1、事關主權問題必須堅定立場,可以與日本協商解決,但是主權問題不能交由國際組織解決,例如釣魚島問題。我國應對釣魚島必須做出主權宣示行為,並且需要有效佔領。同時不放棄用外交手段解決東海爭端。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無論是發現,還是先佔都由中國完成。而日本是在1895年甲午戰爭後才佔領釣魚島的。二戰後美軍從日本接受釣魚島,在70年代轉交給日本。釣魚島是個牽扯到台灣海峽兩岸和日美兩國的問題,戰後演變成今天這個局面,「始作俑者」就是美國。1972年5月之後,美國把問題留給中國、日本去爭,美國則隔岸觀火,伺機繼續操弄東北亞的國際政治。因此,中國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仍須小心美國會不會有什麼直接或間接的干預動作。
2、對東海大陸架劃分,我國積極先作好海底調查采樣活動,取得有力證據後再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進行申報。由於1997年聯合國設置了審查沿海國家大陸架的「大陸架界線委員會」,而申請的期限是2009年5月,因此現在日本是「與各國競爭,與時間競賽」。與日本不同,我國自70年代起海洋調查活動就很有目標性,在資料方面應該有優勢。如果雙方協議同意由國際法院進行劃界仲裁,我國應當主張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
3、不承認日本對沖鳥島的佔有,並且積極組織強制仲裁,根據《聯合國海洋法條約》相關規定,沖之鳥不具備人類居住的條件,日本在沖之鳥礁盤圍海造島是與海洋法相違背的。
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權益爭端解決機制:
目前,我國在南海面臨的矛盾和挑戰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我海洋發展戰略與南海主權爭議久未解決之間的矛盾;二是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與有關國家擱置中國、排斥中國開發之間的矛盾;三是我把南海問題留待未來解決的期待與各有關國家相繼爭奪資源、時不我待之間的矛盾。所以,解決南海問題首先是要強化主權觀念和主權行為,並加強有關立法。「主權屬我」應作為「共同開發」的前提條件。沒有「主權屬我」的前提,就很難「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目標也無法真正實現。其次是加快我國領海基線勘定。這對我與其他國家的交涉以及增加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的籌碼至關重要。同時,中國的領域區域都要定位坐標,並盡快向聯合國提交自己的領海基線主張。第三是加強爭議地區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控制,整合各種海上資源和力量,統一領導和指揮,建立健全應急與應戰一體化的海上綜合安全保障機制。第四,海洋軍事力量是大國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籌碼,所以我們還必須不斷加強海軍現代化建設。
中國不僅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國土,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蔚藍國土和海岸線。在21世紀一個波及全球的海洋經濟時代來臨之際,我們不能再漠視周邊國家對我國海洋權益的侵犯。必須針對不同情況找到合理、有效的解決機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本屬於我們自己的資源。在解決爭端的過程中我國首先應該加強海防,因為有實力才有談判,國家的利益只能靠實力獲得。沒有強大的海軍,周邊國家未必願意讓出已經侵佔到手的海洋權益。其次,我國在處理爭端時應當唯國家利益是問,以合作為主,適當強硬。因為國家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我國雖然需要一個安定的國際環境進行改革,但是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將海洋權益拱手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