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侵權,但未造成他人任何經濟損失,需要賠償嗎
經濟損失的賠償范圍
應當是二部分直接損失以及間接損失。
直接損失指內現有容財產的減少,間接損失指可得利益的減少。
司法實踐中,間接損失不太好認定,一般只對作為物質損害的直接後果而出現的間接損失才予以賠償。實際上,法院對間接損失一般不支持。
總之,行為人的主觀過錯針對的是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在特殊侵權責任的構成中是不以有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為要件,如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規定:「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體現了無過錯責任原則。
但是適用無過錯規則原則並不是不用考慮當事人的主觀過錯問題。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此時證明被侵權人故意或重大過失,就要充分考慮被侵權人的主觀過錯。所以法律關於侵權責任的特殊規定我們仍然要考慮過錯問題,只有充分考慮過錯問題才能使我們更好的理解侵權責任的構成。
② 純經濟上損失的損失特徵
1.純經濟上損失是加諸於被害人整體財產上的一種不利益,它所針對的不是被害人擁有的某個具體有形財產(或物)或其人身。
韓世遠先生認為純經濟上損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可以以所謂的「差額說」(或「利益說」)來予以理解計算,即它可以根據被害人在加害原因發生前後的財產差額來予以計算,體現為被害人總體財產之變動,而與具體的物或人身損害無關。
2.純經濟上損失具有直接性,它是加害行為在受害人處所直接導致的後果,而不是被害人的人身或有形財產(物)遭受損害後間接引起的損失。考察二者間是否介入其它受損害的客體。這種純經濟上損失和加害行為之間可能存在因果關系,也可能不存在因果關系,這里便涉及各國在該問題上的不同處理模式。
純經濟上損失的種類
1.直接引起的純經濟上損失(directly inflicted pure economic loss): 不實陳述、遺著案件;
2.並存性的純經濟上損失:常伴隨著原告有形財產的損害而發生;
(1)繼起性經濟損失:因原告有形財產受損而引起的直接的或立即的經濟損失;
(2)原告所遭受的間接的或非即刻的經濟損失,但它並非是因原告的有形財產受損而引起的;
僅後一種構成純經濟上損失,常見為電纜案型。
英國著名案件 Spartan Steel & Alloy Ltd. v. Martin & Co. (contractors) Ltd.
3.關聯經濟損失(relational economic loss):被告給第三人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害而致使原告受有損失。常見於第三人侵害債權的情形。
4.瑕疵(缺陷)產品或建築的減損價值(diminished value of defective proct or building): 商品自爆案件、建築師設計不當或建築商施工不當造成原告所購房屋地基不穩以致牆體出現裂縫,原告因此而遭受的房屋價值減損或為修理房屋而支付的費用。此時,還可能牽涉到因過失未能合理檢驗出房屋缺陷的地方政府的責任問題。只是這種純經濟上損失究竟定性為經濟損失還是有形財產損害尚存在爭議。
5.第三方引起的經濟損失(loss inflicted by a third party): 多發生在被告不作為(nonfeasance)的情況下,典型的例子如原告因信賴第三人向其所做的不實陳述而遭受損失,此時被告明知第三人存在欺詐而不向原告發出警告(有警告的義務)。此種情況並不能構成一種單獨的純經濟上損失類型,它可能包括以上4種純經濟損失的任何一種。
純經濟上損失與所受損害、所失利益的關系
純經濟上損失與所受損害、所失利益之間為交叉關系。因損害事故的發生而直接引起的以金錢為表現形式的所受損害,如修理有瑕疵的產品而支出的費用屬於純經濟損失的范疇;而因損害事故的發生而直接引起的所失利益,如違約責任中的所失利潤、不實陳述造成的利潤損失等亦屬於純經濟上損失的范疇,但所受損害和所失利益又不限於上述純經濟上損失的情況。
純經濟上損失與履行利益、信賴利益之關系
1.王利明:所受損害(積極損害)是指既存利益的滅失。履行利益之損失應歸於所失利益(消極損害)的范疇;信賴利益的損失多為既存利益之滅失,如因為履行一無效或後被撤銷的契約而支出的費用,可歸入所受損害之范疇,但也有一部份情況可歸入所失利益的范疇,如相信一無效或後被撤銷的契約有效、不能被撤銷,而放棄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機會。
2.李昊:因履行利益與信賴利益多為違約行為或無效、可撤銷的法律行為引起的,並未附隨於有形的財產損害或人身傷害,且以金錢為主要表現形式,可歸入純經濟上損失之損失。
純經濟上損失與直接損害、間接損害之關系
1.三種觀點:
(1)以損害和侵害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為區分標准:
直接損害:是指侵害行為所直接引起的損害;
間接損害:損害並非因侵害行為直接引起,而是介入其他因素造成的。
(2)以損害的標的作為區分標准;
直接損害:損害事故所直接損毀的標的所受之損害;其他之損害為間接損害。
(3)我國通說:直接損害、間接損害與積極損害、消極損害的概念等同。
2.李昊:直接損害、間接損害為損害分類體系中最為含混的一對范疇。李昊博士傾向於以因果關系作為直接損害、間接損害的區分標准。直接引起的純經濟上損失(directly inflicted pure economic loss)屬直接損害,其他4種純經濟上損失是否皆屬直接損害存在爭議,各國在其賠償問題上出現分歧,即對因果關系的直接性或間接性(proximity)考察成為這些經濟上損失能否獲得賠償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純經濟上損失與反射損害、第三人損害之關系
1.反射損害:是指合同當事人以外之人或侵權行為直接被害人以外之人,因合同當事人或侵權行為直接被害人受損害之結果,間接牽連所遭受之損害。
第三人損害:第一順位被害人通常並未受有損害,損害主要發生於第二順位受害人身上。
2.德國法上的「附保護第三人作用之契約」理論和「第三人損害清算」理論及美國U.C.C.中的「利益第三人擔保責任」便可適用於這種情形。
3.關聯經濟損失即為反射損害,遺囑案型即為第三人損害的情形。
③ 請說一下「純粹經濟損失」的定義,再舉個例子。
非因絕對權之侵害,而由其他原因致使的單純經濟上的不利益。因此在該定義下,非存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情況下的違約責任將作為純粹經濟損失樣態之一種在下文予以討論。而對於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將被排除在純粹經濟損失的范圍而不予討論。
因為精神損害本身難謂是一種純粹經濟損失,對其賠償是因施害人之故被害人精神受到創傷,而責令施害人用金錢在某種程度上對受害人予以撫慰,或是責令施害人對受害人在精神受創傷之際無法正常工作、生活而遭受到的經濟損失進行賠償。
舉例:A與B為完成一筆交易協商在某日簽訂一份合同,此前A為作成此交易付出了大量締約費用。然而B卻根本無心簽定此合同,於是在約定的簽約日拒絕簽定合同。此過程中,因B締約上的過失造成的A的損失即為純粹經濟損失。
(3)純經濟損失構成侵權嗎擴展閱讀:
純粹經濟損失的賠償一般認為有兩種情況:第一:法律明文規定的,如被害死亡人負有贍養、撫養義務的人的贍養費與撫養費。
第二:加害人故意給受害人造成的純粹經濟損失,由於其主觀惡性,可以予以賠償,例如甲欲使乙虧本,故意告知乙虛假信息,乙依該信息遭受到的損失可以主張損害賠償。
但是根據司法判例,純粹經濟損失獲得賠償的不局限於以上兩種情況,法官對於具體案件,基於特定因素的考慮,也會准予賠償。
④ 純粹經濟損失的合同法內
合同法范圍內的純粹經濟損失
合同法范圍內的純粹經濟損失幾乎囊括了除侵權與違約競合之外的一切侵害債權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情形。在一般的合同違約中,合同一方當事人違約,侵犯了他方債權,但因該債權非為絕對權,故而受害方所受之損失為純粹經濟損失。但與大多純粹經濟損失得不到補償不同,該經濟損失因受合同法調整,故受害方可追究違約方違約責任而得到補償。在存在第三方利益的合同中,合同債務人違約,給第三方造成損失,無論該損失第三方是否能夠得到補償,對第三方而言,該損失亦屬純粹經濟損失,除非損害涉及到了某些絕對權。而對於第三人侵害債權,而造成合同當事人的損失,則有必要分情形討論。
如某甲為一影視明星與乙演出公司簽有演出協議。但在甲將要演出的前一天,某丙突然將甲綁架,致使甲無法在演出當天表演,乙因甲無法表演而失信於大眾,不但當天演出門票全額退回,為演出付出的成本無法收回,且在此後的業務開展中亦遭受不利。丙之侵害債權行為給乙造成損失是否為純粹經濟損失。在該問題上須對丙的心理分情況討論。如丙與甲素有積怨,綁架是為了報復甲,那麼乙所受之損失當為純粹經濟損失。如丙是故意令乙遭受非議,受到損失,「就各國立法及判例學說加以觀察,可以發現一個共同規范趨勢,即對純粹財產上的侵害處於故意時,應成立侵權行為」。「英國法上若干以故意為要件的侵權行為(intentionaltorts),多以純粹經濟上損失為其保護客體,如欺詐(deceit),脅迫(intimidation),干預契約關系()等。德國民法第826條及台灣地區第184條第一項後段規定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方法加損害於他人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⑤ 侵權責任法講義 純粹經濟損失為什麼不賠
侵權人給受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需要賠償的,純粹的經濟損失也是一樣要賠償的..
純粹經濟損失」一詞從來沒有普遍接受的定義。「也許最簡單的原因就在於許多法律制度要麼不認可這一范疇,要麼不認同它是一種損害賠償的獨立形式。
純粹經濟損失與三個主要的因素相關聯。第一,純粹經濟損失是「不與任何人身體傷害或者財產損害相聯系而產生的損失」。
⑥ 給消費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構成犯罪嗎
你可以向對方主張侵權或者合同違約,但是他的行為肯定是不構成犯罪的。法律規定犯罪行為必須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產生危害的行為
⑦ 法律規定哪些純粹經濟損失能得到賠償
一般賠償直接經濟損失
參考人身侵權的相關司法解釋
受害人能拿得出證據證明的,侵害人都要賠償
⑧ 侵權責任法中的純粹經濟損失賠不賠
你好,侵權人給受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需要賠償的,純粹的經濟損失也是一樣要賠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