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房產遺產分割糾紛,繼承人四人,四人協商後決定,由甲支付補償款,乙丙丁就放棄,協議書怎麼寫
1、協議的書寫你最好去問公證處,公證處能給予的公證很有限,不一定能所有的條款都進行公證,協議內容通過咨詢公證後修改至各方滿意後就可以進行公證。一定要去公證處問,這里沒有人可以完全回答你這個問題。只有公證處的領導才能批核。
2、出租能否要看你公證的內容涉及的許可權,如果你有使用權的話,可以不通過其餘人同意就可以出租,但協議未完成肯定不能轉讓。
3、根據繼承後你朋友肯定擁有此物業的部分產權,在協議內最好提出你朋友可以擁有使用權,那其餘三方想賣都不可能了,而且只要有了永久使用權,產權在不能轉讓的情況下就沒什麼需要顧慮了。如果協議中提出要求你朋友4年內給予其餘三方具體補償金額但不能做到,就可以通過法院進行追討,法院認定你無法給予那補償金額的話,對方的確可以提出申請拍賣物業進行抵消。 法院根據協議內容也會支持的。
㈡ 題目: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了其遺產。後乙病故,丁代位繼承了乙的部分遺產。丙
選D,原因如下,A選項丁從甲乙丙繼承的財產並不全是甲的財產,其中也有乙丙自身的財產,將其全部歸還甲,並不合適。B同理,C的話也是這樣,戊繼承丙的財產中,將丙繼承甲的一部分返還即可,無須全部返還。
㈢ 遺產訴訟原告只佔四分之一,訴訟費該多少
乙是根據獲得遺產的份額承擔訴訟費,不是200萬的訴訟費全部要他承擔
㈣ 遺產繼承問題
這個口頭放棄,如果不承認,法院是很難認定的;
如果認定不了,所有子女都是有平等繼承權的。
㈤ 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其財產,後乙病故,丁代位繼承了乙的部分遺產.
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第25條的規定,被撤銷死亡宣告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他財產的公民或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本案中,甲在被宣告死亡後,其財產作以下分配:
1.甲的財產: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共同分割;
2.乙死後:丁代位繼承的乙的財產中包括乙從甲處繼承的財產;
3.丙死後:丁、戊繼承了其財產,應注意此財產中包括丙從甲處繼承的財產。
綜上,甲的財產最終為丁、戊繼承,故丁首先應當把其直接繼承的甲的財產返還;其次,丁代位繼承的乙的財產中所包括的乙從甲處繼承的財產,丁也應該返還;再次,丁、戊應將從丙處繼承的而丙從甲處繼承的財產返還給甲。
㈥ 關於遺產糾紛
如果母親還在世,而撫恤金是對母親進行撫恤的,撫恤金不是遺產,應當歸母親所有。或者歸撫恤對象所有。如果撫恤對象不存在的,可以視為遺產由甲乙丙共同繼承。
㈦ 遺產繼承人能否將侵權人告上法庭
各位律師你們好!我有這么一個問題希望能得到你們的答復:
事實情況: 甲\乙\丙\丁四位老人按份共內有房產一份,後來先容後去世,甲\乙\丙\丁都有繼承人,甲的繼承人辦理了繼承公正,乙的妻子健在並有兩個子女,對遺產沒有進行處理,丙\丁的繼承人也一直沒有處理遺產的問題.但現在該房屋被繼承人以外的其他人A和B占據(一直是無償使用),甲\乙\丙\丁的繼承人曾經找到A和B協商,要求遷出房屋,AB拒絕.
2,如果法院受理,訴訟進行中,對方當事人依繼承人還沒有取得房屋所有權為由,提出疑義,法院會不會中止訴訟,先對處理完遺產繼承,然後在恢復訴訟程序.
㈧ 請問,遺產糾紛的起訴需要那些准備
遺產繼承訴訟需要哪些證件
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繼承訴訟時應當提交下列證件:內
1、當事人身份證明、親屬關系證容明材料(如戶口簿、單位或居委會證明)。
2、證明當事人是合法繼承人的、應當提交結婚證、戶口簿或者公安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3、當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或精神病人的,應當提交監護人的十分證明材料,如身份證或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或者公安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4、證明被告下落不明的,應提交被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村委會或公安機關的證明。
5、起訴不僅過程繁瑣等待時間還長,可以藉助催收平台幫助自己追回欠款。
㈨ 遺囑中有不合法的部分,應該如何處理
甲在生下11個月時,被丙夫婦收為養子,至20歲結婚後分居。甲結婚後,經常照顧養父母的生活。兩個子女也是由養母給喂養大的。1994年養母患乳腺癌,甲夫婦設法醫治,手術後看護。1998年,養父病故。1999年,養母又與丁結婚。甲某認為養母有病不宜再婚,勸解未聽,從此不與養母來往。2002年丙病重期間,請來街道居民委員會四名主任見證,立下書面遺囑,把她的全部財產包括兩間房屋,全由丁繼承。丙死後,甲與丁因兩間房屋發生繼承權糾紛。甲向法院起訴,理由是,兩間房屋屬於其養父母的,他是養父母的繼承人,應由他繼承;養母的遺囑是丁挑唆的,不應承認。而被告丁主張,他與丙是夫妻關系,全部財產應由他繼承。
依法分析
我國《繼承法》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因此,立遺囑是公民享有的權利,是合法的。但是遺囑處分的財產,必須是個人的財產,不能處分他人的財產或者共同所有的財產,侵犯他人的權利;也不能任意剝奪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侵犯繼承人的權利。
丙立遺囑,指定其丈夫與養子兩個法定繼承人中一人丁繼承遺產,而另一個法定繼承人甲又並非無有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其遺囑是合法的,有效的,應當予以承認和保護。但是,丙遺囑所處分的兩間房屋,原是丙與其前夫乙的共同財產,其中有一間為乙所有,丙死後,這一間房屋的遺產應由丙與甲共同繼承,現在丙立遺囑將兩間房屋全由丁繼承,這就侵犯了養子甲的權利。遺囑的這一部分內容是違法的,無效的,因而也是必須糾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8條:「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屬於國家、集體或他人所有的財產,遺囑的這部分,應認定無效。」
技巧提示
依照《繼承法》,公民可以自由地訂立遺囑,處分自己死後的財產;也可以隨時隨地撤銷或者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撤銷遺囑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
1.用一定的方式聲明撤銷或變更原遺囑。遺囑人可以以書面形式向原訂立遺囑的公證機關或原遺囑的代書人、見證人作出撤銷或變更原遺囑的聲明。
2.以立新遺囑的方式使原遺囑喪失法律效力。《繼承法》第20條第2款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也規定,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有公訌遺囑的,以最後所立公證遺囑為准,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如果遺囑人原所立的是公證遺囑,在撤銷時,仍需要原公證機關辦理,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均不得撤銷原公證遺囑。
3.遺囑人生前的行為與遺囑的意思表示相反,而使遺囑處分的財產在繼承開始時滅失、部分滅失或所有權轉移、部分轉移的,遺囑視為被撤銷或部分被撤銷。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