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日企在中國的勞動糾紛數據~~~~~~~~我把所有的分數都拿出來了,請大家幫幫忙
這個估計沒有人能解答了,這個官方的數據,而且還不知道准不準的。但是相對而言吧,日企在中國還算聽話的,中規中矩的,一般不惹什麼亂子的,也能按中國法律執行各項工資工時要求的。另外他們在中國大都是電子行業的,那個行業本來相對就守法一些的。 糾紛肯定有,但是要數據,只能問問勞動部門了。
『貳』 勞動糾紛該怎麼處理呢
您好,可抄以要求賠償。建議先與用人單位協商,協商不成,可以向勞動仲裁機構申請勞動仲裁,必要時可以向法院起訴。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叄』 國內的日企會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嗎
一般外企不會違法解除,如果發生可以到當地勞動部門申請仲裁。
『肆』 在日本發生勞動糾紛應該去哪裡投訴
研修生発生勞動糾紛應該去弁理研修機構投訴。
但不知你們是不是去之前說好的?如果是去日本研修前就說好的話、投訴可能有難度。
原來日本有外國人法律所規定的最低工資、但最近都沒有了、只要和日本的新人一様即可了。
『伍』 日企違反勞動法投訴勞動局有用嗎
凡是在中國境內企業都應該嚴格按照《勞動法》執行,所以只要有證,勞動者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都是有效行為。
根據《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處罰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陸』 關於企業和員工勞動糾紛的問題請專業人士幫忙
1、勞動合同法本企業工作年限規定是從簽訂勞動合同開始的,根據你說的2012.4.1與你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到今年10月份(3年6個月19天),實際補償金額應為4年,不過你們把與之前與甲公司簽訂合同的時間(2007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19日,8年10個月19天)都計算在內,也就是9年的時間,應補償9個月。
2、醫療期的計算,(假設你們認定其本單位工作年限是8年)要看你們當地是否有相關的法規,當地有,按照當地法規執行,如無,按照《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執行。這里該員工實際工作年限(不是本單位工作年限)達到10年,醫療期9個月。
3、該員工計算結果和你們計算結果主要爭議點實際在2004年1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2007年1月1日開始與家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同並派到甲公司工作時間是否計算在本公司工作時間內。從法律上勞動仲裁不會支持把這段時間計算在你公司工作時間內的,但是仲裁有時候會和稀泥,讓你認了這段時間,到時候堅持不承認就行了。
2007年1月1日勞動合同從勞務派遣公司轉簽到甲公司,2004.1.1-2006.12.31在勞派工作時間不應該計入甲公司工作年限,雖然在甲公司上班,但勞動關系是認定在勞派公司的。
『柒』 員工因勞動糾紛起訴公司至法院,公司一方會有哪些顧忌,會對公司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
如果是起訴到法院,復公司的企制業信息公示上會記錄被起訴的記錄。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第六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其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下列企業信息:
(一)注冊登記、備案信息;
(二)動產抵押登記信息;
(三)股權出質登記信息;
(四)行政處罰信息;
(五)其他依法應當公示的信息。
前款規定的企業信息應當自產生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示。
如果不是到法院起訴,只是勞動糾紛仲裁,用人單位需要承擔舉證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經查證屬實的,仲裁庭應當將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捌』 勞動糾紛產生之日如何界定
【1】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
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
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
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
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
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
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
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
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2】仲裁時效不是60日,
而是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一年內。
【3】有仲裁時效中止一說。具體糾紛要具體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