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發包人在工程欠材料款糾紛中的責任
如發包人發包給了沒有資質的分包人(比如包工頭),就要承擔連帶責任。
② 關於起訴建設公司項目部拖欠工程材料款的法律問題,如何要賬,催款
高院如何處理涉建築施工企業項目部糾紛,搞工程的一定要了解!-工保網
近年來,各地法院在審理因建設工程項目部責任承擔而引發的涉建築施工企業的相關案件時,就如何合理認定實際施工人、建築施工企業與第三人之間的責任存在較大爭議。為統一裁判尺度,依法公正審理涉建築施工企業糾紛,維護建築市場的正常秩序,省高院民二庭經徵求民一庭、民五庭、審監二庭意見,12月17日制定出台《關於審理涉建築施工企業項目部糾紛的疑難問題解答》,供全省各地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時參考。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
關於審理涉建築施工企業項目部糾紛的疑難問題解答
Q
1.在審理涉建築施工企業項目部的案件時,總體要求是什麼?
在審理涉建築施工企業項目部的案件中,判斷項目經理等人實施的行為是否對建築施工企業發生效力時,要按照「准確界定職務行為,依法認定表見代理,嚴厲打擊虛假訴訟」的思路,從該行為是否有建築施工企業的明確授權(委託代理行為),是否屬於職務行為(職務代理行為),是否構成表見代理三個層面依次進行審查。構成委託代理、職務行為或表見代理的,相應的法律後果應當由建築施工企業承擔。同時,在案件審理中也要加強對相關合同的真實性審查,防止部分當事人惡意串通,虛構債務,損害建築施工企業的合法權益。
Q
2.在何種情況下,可以認定項目經理行為構成職務行為?
按照《建築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資質管理辦法》第二條、第六條的規定,項目經理是指受企業法定代表人委託對工程項目施工過程全面負責的項目管理者,是建築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項目上的代表人。工程項目施工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項目經理在工程項目施工中處於中心地位,對工程項目施工負有全面管理的責任。由此可見,項目經理既不同於建築施工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也不同於建築施工企業普通的內設部門負責人,對工程項目施工活動具有較大的管理許可權。
我們認為,認定項目經理的行為屬於職務行為一般應滿足身份要素、名義要素、許可權要素三個方面的要件。身份要素,是指項目經理與建築施工企業存在勞動關系,系建築施工企業的員工;名義要素,是指項目經理是以建築施工企業或項目部的名義對外簽訂合同;許可權要素,是指項目經理的行為在建築施工企業的授權范圍之內,如與建設單位確定或變更施工內容、施工期限、施工質量、工程價款、違約責任,招聘必要的辦公人員,購買或租賃必備的辦公用具、原材料、機器設備等行為。項目經理實施的行為滿足該三個要件的,可以認定為職務行為,由建築施工企業承擔相應的合同責任。
Q
3.審理涉建築施工企業項目部的案件時,應當如何認定表見代理行為?
在認定行為人(項目經理、實際施工人或項目部其他人員等)的行為是否構成表見代理時,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規定,依法審查無權代理行為在客觀上是否具有代理權的表象,以及相對人在主觀上是否善意且無過失地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
在認定行為人是否具有代理權表象時,要結合行為人的身份、許可權、行為模式、交易慣例等予以綜合認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表象:
(1)項目經理同時是實際施工人或者實際對實際施工人負責的,在項目部許可權范圍內以建築施工企業或項目部的名義簽訂合同的;
(2)行為人持有建築施工企業的空白或許可權不明的介紹信、委託書、合同,以建築施工企業的名義簽訂合同的;
(3)行為人在項目部許可權范圍內簽訂合同時,加蓋了項目部印章,或實際作為項目部印章使用的專用印章的;
(4)雖未與第三人簽訂書面合同,但建築施工企業知道或應當知道該民事行為而未作反對表示的;或者從事該民事行為屬於項目部許可權范圍,項目部知道或應當知道而未作反對表示的。
在判斷相對人是否屬於善意且無過失時,應當結合合同締結與履行過程中的各種因素予以綜合判斷。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認定相對人為善意且無過失:
(1)簽訂的合同明顯損害建築施工企業利益的;
(2)相對人明知行為人與建築施工企業之間是掛靠、非法轉包、非法分包關系,仍然與其簽訂合同的;
(3)合同項下貨物、機器設備、勞務未實際向工程項目提供的;
(4)交易的金額與實際需求、規模等明顯不相稱的。
Q
4.表見代理的證明責任應當由誰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因此,應當由主張表見代理成立的相對人就代理行為在客觀上是否具有代理權的表象,以及其善意且無過失地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承擔舉證證明責任;而建築施工企業可以就行為人不具有代理權的表象,以及相對人不屬於善意或存在過錯提供反證。人民法院綜合全案證據及庭審情況後,仍不能形成心證的,由相對人承擔不利後果。
Q
5.加蓋了項目部技術專用章、財務專用章、圖紙審核專用章等專用印章的合同,其法律後果是否由建築施工企業承擔?
項目部技術專用章、財務專用章、圖紙審核專用章等專用印章已明確了印章的使用范圍,一般不能認為行為人具有授權對外簽訂合同的表象,故建築施工企業不應承擔合同責任。但如果項目部以上述印章對外簽訂的合同曾得到建築施工企業認可的,仍可認定為具有有權代理表象。判斷建築施工企業是否認可,下列因素可作為參考:(1)建築施工企業是否直接向相對人支付款項或以其他方式參與合同履行;(2)相對人向建築施工企業開具的發票,建築施工企業是否實際入賬等。
Q
6.合同上的印章是項目經理、實際施工人或其他人偽造或私刻,簽訂的合同是否對建築施工企業發生法律效力?
一般情況下,合同上加蓋項目經理、實際施工人或其他人偽造或私刻的印章,其不代表建築施工企業的真實意思表示,不對建築施工企業發生法律效力。但是,如果綜合全案其他證據,能夠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有權代理行為或表見代理行為的,仍應由建築施工企業承擔相應的合同責任。
Q
7.行為人購買或租賃的原材料、機器設備已用於建設項目的,如何處理?
行為人以建築施工企業或項目部的名義,向第三人購買或租賃必備的原材料、機器設備時,未簽訂書面合同,或簽訂的書面合同中未加蓋建築施工企業或項目部印章,但原材料、機器設備事實上已用於該建設項目,且第三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許可權的,應當由建築施工企業承擔相應的合同責任。
人民法院在認定「原材料、機器設備事實上已用於該建設項目」時,應當根據原材料、機器設備是否已運至建設項目工地,並結合原材料、機器設備的數量、類型與建設項目的實際需求、規模是否相適應,予以綜合判斷。
Q
8.行為人向第三人借款,款項已匯入項目部或確實用於建設項目的,如何處理?
除非有建築施工企業的明確授權,項目部或項目經理無權對外借款。
行為人以建築施工企業或項目部的名義向第三人借款,第三人能夠舉證證明其有合理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許可權,且款項直接匯入建築企業銀行賬戶或確實用於該建設項目的,應當由建築施工企業承擔相應的合同責任。
Q
9.相對人依據項目經理或實際施工人出具的結算憑證主張權利,人民法院是否還應當對合同的具體交易情況進行審查?
相對人依據項目經理、實際施工人出具的結算憑證,要求建築施工企業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就合同的具體履行情況一並進行審查。如建築施工企業就合同標的物的使用工地、使用時間、價格、標准、數量、簽約時間等內容提出合理性懷疑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相對人提供除結算憑證外的其他證據予以佐證;也可以向有關部門和人員主動進行調查取證。相對人能夠提供而拒不提供結算憑證以外的其他證據,人民法院也無法通過調查取證予以查明的,由相對人承擔不利後果。
相對人與項目經理、實際施工人或其他人惡意串通,偽造簽證單、結算單等結算資料或合同、借條、債權轉讓協議等文書故意損害建築施工企業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訓誡、罰款或拘留;可能構成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③ 工程材料款糾紛,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哪些,工程款糾紛
06 . 保修期未滿,提前使用工程,拖欠工程款全部支付
工程未經驗收,發包方提前使用,合同約定工程保修期雖未屆滿,承包人主張支付尚欠全部工程款的,應予支持。
標簽:|工程款|質保金|提前使用|保修期|未經驗收
案情簡介:1995年,建築公司與開發公司簽訂施工合同。1996年,工程基本完工。1997年,在未經驗收情況下,開發公司開始使用上述工程。1998年,建築公司訴請開發公司支付拖欠工程款3800萬余元及利息。開發公司以雙方系閉口價、1年保修期未滿應扣10%工程款為由抗辯。
法院認為:①建築公司與開發公司所簽施工合同有效。對閉口價合同以外的裝修等工程,開發公司與建築公司雖未達成書面協議,但在施工過程中雙方對此項工程進行過協商,開發公司多次出具工程變更單,建築公司已施工完畢,開發公司已實際使用,該部分工程款應據實結算,以委託鑒定機構審計確定的工程款為准,由開發公司支付給建築公司。②根據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工程未經驗收,發包方提前使用的,發生質量或其他問題,由發包方自行承擔。開發公司在本案所涉工程未經驗收情況下使用,由此發生的質量或其他問題,應由其自行承擔,故合同約定的一年工程保修期雖未屆滿,開發公司向建築公司支付尚欠工程款不違反合同約定。判決開發公司支付建築公司工程餘款3800萬余元及利息。
實務要點:工程未經驗收,發包方提前使用,合同約定的工程保修期雖未屆滿,承包人主張支付尚欠全部工程款的,應予支持。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00)民終字第125號「某開發公司與某建築公司工程款糾紛案」,見《上海福海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與上海市第五建築有限公司工程款糾紛上訴案》(審判長程新文,審判員於曉白,代理審判員張章),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選登》(200102/6:334)。
④ 工程材料款拖欠能勞動仲裁嗎
不能勞動仲裁,如果屬於工程款或者材料款,通過起訴解決。如果是農民工工資,可以向勞動局監察大隊舉報。
⑤ 工程材料款糾紛怎麼處理
材料款一般是按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按信息價。這個信息價一般是指加權平均價更公平,算術平均價有時與實際相差較大。
⑥ 工程材料款和勞務費糾紛可以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投訴嗎
這個屬於合同范疇,最好還是向法院起訴吧。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一般管工程質量和施工資質方面的問題。
⑦ 【工程款糾紛】4大常見糾紛需注意!
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樓房建造受到很大制約,包公方在收益方面收到很大損失,因此拖欠農民工工資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所以工程款糾紛案例也越來越多。這篇文章就為我們解答如何應對工程款糾紛。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工程款糾紛,簡單的說就是拖欠工程款,不管是總包方還是被包方都會出現這種問題。工程款糾紛包括以下幾方面:
1、發包方拖欠工程款違約糾紛
這種糾紛在生活中是最常見的一種,這種違約糾紛的特點是,工程款是確定的,因此這種糾紛法律比較簡單。這類糾紛形成的主要原因發包方沒有任何正當理由違約拖欠,主要表現為的發包方無力支付工程款;發包方有支付能力無故拖欠工程款。因此大家在要慎重。盡量選擇正規的合法公司。
2、關於總包、分包問題引起的工程款糾紛
關於總包和分包問題就有些復雜了,這類糾紛之中利益牽扯很麻煩,這種糾紛法律關系較為復雜。這種糾紛主要表現為承包方分包在程序上有瑕疵,發包方事後不予承認分包合同的合法性,從而引起的糾紛。這類糾紛解決起來就比上面的麻煩很多了。
3、竣工結算報告爭議引發的工程款糾紛
還有一種很無恥的糾紛,就是竣工結算爭議,這種爭議一方面是在簽約時沒有明確的把工程款寫進合同,致使出現這種情況。這種糾紛主要表現為:承包方製作結算文件遞交發包方,未取得遞交結算文件的證據,發包方不予答復且事後不承認收到;承包方製作結算文件遞交發包方,發包方不予答復;承包方製作結算文件遞交發包方,發包方不予認可而引發的工程款結算糾紛。因此大家在簽合同時一定要注意任何一方面的細節,以免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
4、建築材料品質之爭引起的工程款糾紛
最後一種糾紛就是建築材料上的糾紛,由於施工方想獲利多一點不惜用劣質材料。致使總包方不滿意引起的糾紛,這種表現糾紛主要表現為:建設工程招投標時對工程主要建築材料品質有所要求或承諾,但由於建築材料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有時使得承包方轉而採用合同外的其他建材,引起結算糾紛。這類糾紛與個人素質問題有關,希望大家不要出現這種情況。
發包人逾期不答復承包人提交的結算報告將被視為已經確認
拖欠工程款越演越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發包人故意拖延工程結算,有的案件發包人以種種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拖延結算確認,一拖數年遲遲不確認承包人提交的工程結算價款。而發包人應在什麼期限內確認工程結算,現行法律、法規並無相應規定。司法解釋第22條對此開出的良方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文件後,在約定期限內不予答復,視為認可竣工結算條件,承包人主張按照竣工結算文件作為結算依據的,應予支持。」這帖良方僅適用承發包合同對工程價款結算的期限有明確約定的情況,如果雙方當事人在工程合同中沒有約定結算的具體期限,則不能適用。而國家建設部和工商局共同推薦使用的99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通用條款部分第33條「竣工結算」中,對結算的期限有明確的約定;換言之,只要採用上述示範文本,則結算期限就已約定,這一條司法解釋就能適用。
造價結算協議與審計報告發生矛盾以前者為准
在司法實踐中有關造價確認還存在一個疑難復雜的具體問題,承包人經過反復努力,以自行協商或市場審價方式已經確定工程結算,但事後發包人又以工程造價應通過審計為由,通過審計部門提出一個審計報告,審計報告與已確認的結算發生差異,如是,案件審理又因對結算協議和審計報告發生矛盾以何為准陷入新的困境。由於審計的特殊地位以及可以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的行政管理於民法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和平等法律關系之間存在的民事權利義務的矛盾,法官面對案件審理中出現這樣的情況,往往難以取捨,無從解決,近年中因此類問題,各地法院向最高院請示解決方案的,已發生多起,而最高院的數次答復都很明確。司法解釋第25條對此作出明確的規定:「合同對工程結算有約定的,一方當事人主張按照審計機關作出的審計決定調整工程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大家在以後工作時一定要注意以上問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以上就是有關工程款糾紛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⑧ 欠我工程材料款有欠條起訴還不起怎麼辦
立即起訴,反正你也不想再成為他的合作方了。不起訴,還不知道拖到何時!
⑨ 工程材料款糾紛,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哪些,工程款糾紛
工程原因
在一個工程項目建設中,從政府審批到建設單位發包,從勘察、設計、施工單位承包到建設單位驗收,構成一條前後銜接的鏈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意外,都可能造成工程款拖欠。
市場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從業人員湧入到建築市場中來,加上農村施工隊伍的迅速發展,使本來就供過於求的建築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惡性競爭的現象也是屢屢發生。業主與施工企業間已經失去了本應有的平等地位,一些業主往往在合同中附加一些不平等條款。施工企業自是有苦說不出,就是東挪西借墊資承包也要做下去,因為沒有工程就沒有盈利,企業也就無法生存下去。所以施工企業就會冒著極大的風險尋求企業的生存之路,這就為以後的拖欠工程款埋下了隱患。
建築企業法制觀念薄弱,合同簽訂與管理存在問題一些建築企業雖然知道拖欠款可以靠法律來解決,但在實際遇到問題時並不願意訴諸於法律,一是怕引起糾紛影響與業主的關系及在其他業主心中的企業形象,二是打官司需要牽扯到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耗費時間比較長,且即使勝訴也不一定能夠順利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