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故意破壞他人無價值但是很有意義的物品該如何處理
可以要求對方賠償精神損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需要有證據證明該物品是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需要認證或物證,比如合影照片、戶籍證明、書信、親朋好友的證明等。
B. 具有人格像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是否還適用精神損害賠償解釋
不自動廢止。
1、你引用的22條多了只有兩個字。
2、侵權責任法是侵權方面的基本法,《精神損害賠償解釋》是特別法。
3、你要不放心就等三大本出來後去查他們的觀點。
C. 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被損,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答:你好,可以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第八條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記錄你婚紗照的光碟具有紀念意義,照相館本負有妥善保管的義務,但照相館卻不慎將光碟丟失,該行為致使你失去了回憶的部分載體,你的精神利益受到減損,你的情況符合法律對精神損害賠償構成要件的規定,因此你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D. 具有特定的紀念意義的物品損毀了,還能請求精賠嗎從今年司法考試的角度出發!
可以。司法解釋中有明確法條
E. 侵權案例五,請高手解答.
二.答案:1、照像館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其行為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張某與照相館約定由照相館沖洗底片,對照相館完成的工作張某給付報酬,因此他們之間存在一個承攬合同。林某作為被告的履行輔助人,其操作造成底片被毀,致使照相館無法履行合同義務,而又不存在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因此照相館違反合同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其行為也構成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為,林某的工作失誤就意味著其有過錯,而該失誤與底片被毀損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侵害了張某對底片的所有權。因此,作為林某的僱主,照像館應當承擔李某行為所致的侵權責任。
2、能夠。因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的,其所有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但該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必須基於侵權責任而提出。
3、不能。因為其不是該底片的所有權人。
4、該規定無效。因為該規定屬於格式條款,且其單方的限制了自己的責任,排除了對方的主要權利。
5、該規定並未進入合同。因為該規定乃免責格式條款,照像館未盡提請注意的義務。顧客根本無法注意該條款的存在,自然也不能成為照像館與顧客之間合同內容的一部分。
6、不能,因為如果基於違約責任提出請求,則林某隻是履行輔助人,而非合同當事人,不應承擔違約責任;如果基於侵權提出請求,則法人、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執行職務致人損害
F. 具有人格意義的特定物品被損害,可否按照《侵權責任法》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第四條: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內念物品,因容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應該適用這條規定。本條與侵權責任法第22條並不沖突。
G. 在侵權案件中,原告在何種情況下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請求您的回答 萬分感謝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下列情況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一、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二、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三、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四、自然人死亡後,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誹謗、貶損、醜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三)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五、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H. 法律上長期生活在一起的狗算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物品嗎
通常情況下,是不會認定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不具有人格利益因素。
只在極個別情況下,才可能將長期生活在一起的,相依為命的狗等動物視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例如孤獨老人的寵物狗、導盲犬,雖然價值不大,但已成為主人生活的依靠、精神的寄託,平時當作親人一樣來對待,情感上是應該視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但在司法實踐中支持此類訴求幾乎沒有。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的規定「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I. 怎樣才可獲得侵害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我國以往也不承認侵害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直到今年,司法解釋才有限制的承認之。根據最高法院的解釋,在下列兩種情況下,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一是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解釋》第四條規定:「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據此規定,並非任何侵害財產權的行為都可引起精神損害賠償,只有那些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如父母或配偶的遺照等受到侵害,才有可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也並非只要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受到侵害,就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被侵權人要獲得精神損害賠償還必須符合「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的條件,如果被毀損的特定紀念物品,能夠修復或可以重新復制,則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二是侵害財產權造成嚴重後果的。根據《解釋》第八條的規定,一般的侵權致人損害,受害人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八條第一款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只有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受害人才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