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鐵路禮儀:如果你在值乘工作中遇到旅客的投訴,你的處理步驟有哪些
找車長找站台客運值班員
旅客撥打12306投訴的,會轉到相關的鐵路局集團公司所屬站段路風辦
㈡ 如何處理鐵路旅客投訴
【轉自互聯網】
商家經營歷來以誠信為本,禮貌待客,才能贏得客戶。因此,處理好客戶投訴進而贏得客戶的信任,是一項重大而長期的任務。
1. 旅客投訴產生的原因
1.1鐵路企業自身的原因
(1)鐵路服務達不到旅客要求。旅客在旅行過程中,從購票、候車、進站、乘車全過程中,如果得不到鐵路滿意的服務,必然產生不滿情緒。如(服務)工作人員對旅客的詢問不理會或回答語氣不耐煩、候乘環境衛生差、購票時間長等,都會造成旅客不滿,產生旅客投訴。
(2)鐵路運輸服務與旅客期望值之間存在差距。旅客滿意是旅客對運輸企業所提供的運輸服務的一種心理感知狀態。旅客在選擇鐵路運輸服務之前,往往會基於一些因素而對運輸企業服務形成一定的期望。當旅客選擇了鐵路運輸企業的運輸服務後,旅客必將其實際感受與期望相比較,如果實際感受與期望相匹配,旅客就會滿意;低於期望,旅客就會不滿意;超過期望,旅客就會高度滿意。
1.2 旅客投訴的動機
(1)彌補損失。旅客往往出於3種動機提出投訴:一是為了獲得財務賠償。另一種是挽回自尊。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人都有獲得自尊的心理需求,當旅客遇到不滿意產品或服務時,不僅承受的是金錢損失,還經常伴隨遭遇不公平對待,對自尊心、自信心造成傷害。還有一種是為了求得宣洩。當旅客受到挫折後,有的人採取減輕挫折和滿足需要的積極進取的態度,有的人採取消極對抗的態度,會採取一系列的行動來發泄其不滿。最主要的一個渠道就是通過投訴把自己的煩惱、怒氣和怨氣發泄出來,以維持其心理上的平衡。
(2)性格的差異。不同類型的旅客對待「不滿意」的態度不盡相同,理智型的旅客遇到不滿意的事,不吵不鬧,但會據理力爭,寸步不讓;急躁型的旅客遇到不滿意的事必然大吵大鬧;憂郁型的旅客遇到不順心的事,自認倒霉,無聲離去,但永遠不會再來。
1.3 外部環境因素
(1)文化背景的影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做事風格也不同,因此旅客投訴行為也存在差異。在集體主義文化中,人們的行為遵從社會規范,追求集體成員間的和諧,對事物的態度取決於是否使個人獲得歸屬感,是否符合社會規范,能否保持社會和諧。因此,當他們遇到不滿意的事情時,更傾向於在私下抱怨。而在個人主義文化中,人們追求獨立和自足,喜歡通過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來實現自我尊重。因此,當他們遇到不滿意的事情時,更傾向於投訴。
(2)服務的可替代性。當旅客有多種方式或服務選擇的時候,他們在遇到不滿的時候更傾向於轉向其他服務而不是投訴。而在不滿卻又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旅客的不滿就更容易轉化為投訴。
(3)其他環境因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活水平和市場體系的有效性、政府管制、消費者援助等都會影響旅客的投訴行為。如在消費者權益維護機制非常健全的情況下,旅客可能更多的會轉向消費服務的投訴,傾向於向權威機構或監管部門投訴而不是直接向企業投訴。
2. 解決旅客投訴的對策
2.1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1)圍繞「以旅客滿意為中心」構建企業文化。應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徹底轉換經營理念,調整企業價值取向,由過去的「唯我至上」轉化為堅持「服務至上」、「以旅客滿意為中心」,抓好優質服務這條生命線建設,將「以旅客滿意為中心」這一鐵路企業建設的理念,作為企業服務文化建設真正落到實處,在企業形成濃厚的服務文化氛圍,濃烈的服務文化積淀,使企業服務文化深入全體員工心靈,指導員工行為,提升員工服務素質,才能為「旅客滿意」構建牢固的基礎。
(2)加強職工業務技能培訓,提高服務質量。通過舉辦各種業務和服務技能培訓班,提高職工業務能力和服務技巧;開展各項勞動競賽,激勵各種優質服務人才,帶動全體員工提升服務質量。
(3)制定科學嚴謹的作業標准。事事有標准,嚴格落實標准化和規范化服務,減少隨意性,進而減少或降低旅客投訴的發生。
2.2 鼓勵旅客投訴
有關研究表明,不滿意的旅客中,只有5%會向企業投訴,其他95%的旅客則會停止購買,轉向其他供應商。妨礙旅客投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投訴成本過高(包括時間、精力等);不知道如何投訴;不清楚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應達到什麼標准等。企業要改進服務質量,贏得旅客青睞應採取相應的措施,鼓勵旅客投訴。
2.3 為旅客投訴提供方便
(1)降低投訴成本。企業應盡可能降低旅客投訴的成本,減少其用在投訴上的時間、精力、貨幣與心理成本,使旅客的投訴變得容易、方便和簡捷。例如,在(候車室或售票廳)車站設置旅客投訴點(中心),能夠讓旅客在第一時間就能發現投訴的場所,方便旅客投訴。
(2)實行首訴制。授權現場每一名職工,對所遇到的每一名投訴旅客都有職責處理好,直至旅客滿意為止。
2.4 及時有效處理投訴
發生旅客投訴後,應迅速積極處理旅客投訴,盡最大可能讓旅客滿意。研究表明,企業如果能當場為旅客解決問題,95%的旅客以後還會再次選擇鐵路運輸產品;如果事後再解決,處理好則會有70%的旅客再次選擇鐵路運輸;若企業對旅客的投訴問題的反應時間超過4周或更長,旅客的滿意程度會降低一半以上。因此,迅速、及時處理旅客投訴往往更能贏得旅客。
3. 旅客投訴的利用
旅客投訴發生後,經過處理並不是事情的結束,更重要的是要對投訴進行分析,制定今後的防範措施,以便企業更好地發展。
(1)建立旅客投訴表制度,對旅客投訴問題進行記錄和分析,以便於組織學習。旅客投訴表是由企業設置專門的部門和人員根據旅客投訴問題的業務領域進行分類,每大類下再進行細分,確保旅客投訴信息在運輸企業內部的流動和傳遞,提高企業對旅客投訴信息的利用效率。
(2)完善投訴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投訴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不僅有利於投訴個案的解決,從長遠看,還有助於建立和完善提升旅客滿意度的運營系統,促進企業實現以旅客為導向的經營方式。此外,投訴信息的分析還具有預警系統的角色,它能夠比傳統的市場調研更快速、更低成本地反映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其趨勢。對多次出現投訴的工作環節進行重點改進。根據木桶理論,提高「短板」的服務水平是提升整體工作質量的最有效途徑,而旅客經常投訴或抱怨的環節正是管理上薄弱的「短板」環節。
㈢ 面對旅客對高鐵服務的投訴,有什麼應對技巧
首先,端正復態度。應該從主觀上端制正對旅客的投訴的認識。也就是說,作為受理高鐵投訴的部門,要把投訴作為找出服務疵點,提升服務質量的契機,主動作為,積極應對,讓投訴旅客看到誠懇的態度及整改的希望!其次,把握投訴重點。具體講就是要善於從旅客的投訴內容中,快速找到投訴的關鍵問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形成完整的投訴案卷,為政策解答,或調查整改奠定基礎。再次,立行立改。熟知客運服務現行的規程,規章,細則等政策,對可以答復解釋的,要以熱心的口吻耐心態度做好細致的答復解釋,對於個別心急火燎或態度蠻橫的旅客,切忌使用過激的語言。防止引發二次投訴問題。對於需要調查了解的問題,要在記錄好翔實內容的同時一定要精準記錄並核對聯系方式,然後本著「誰接訴,誰主管,誰負責,誰反饋」的原則,做好匯報,跟蹤調查,以及即及時反饋工作。
㈣ 如何正確看待旅客投訴
一是耐心傾聽,尊重為先。當旅客前來投訴時,首先要給予其尊重。「沖動的旅客在火里,冷靜的工作人員在水裡,冷能抵熱,水能克火。」當旅客抱怨時,工作人員務必保持冷靜,洗耳恭聽,切不可貿然打斷。假如此時工作人員沒有冷靜應對,而是「兵刃相見,刺刀見紅」,勢必造成雙方矛盾激化。有效處理旅客投訴的第一原則就是:耐心傾聽旅客的抱怨,避免與其發生爭辯,待旅客情緒平復後再與之商談。
二是對症下葯,換位思考。工作人員應了解旅客投訴的三種心態:發泄、要求補償及希望得到尊重。工作人員應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判斷出旅客投訴的目的,區別對待。旅客提出過分要求,大多數是因為不了解具體情況,並非有意敲詐。一般來說,旅客的要求並不苛刻,不近情理的旅客畢竟屬於少數。漠視旅客的感受是處理投訴的大忌。工作人員必須以客戶為中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要先分清責任,而是先表示歉意,承認過失,然後再對症下葯。
三是誠實相待,迅速解決。傾聽抱怨後不採取行動解決問題是一個空禮盒。只對旅客說:「對不起,這是我們的過失」,不如說「我能理解給您帶來的麻煩與不便,您看我能為您做些什麼呢?」旅客投訴的處理必須付諸行動,迅速地給出解決方案。能夠及時解決固然最好,但如遇到的問題比較復雜或特殊,不確信該如何為解決,工作人員不應向旅客作任何承諾。同向旅客承諾做不到相比,誠實更容易得到旅客的尊重。把准備採取的措施告訴旅客,徵求旅客意見,了解旅客心理活動,以便採取的措施兩全,既不讓企業蒙受不該有的損失,又能讓旅客滿意。
㈤ 鐵路送親友旅客送乘車人時未下車後引起投訴 的反思範文
鐵路上早有規定了,送人不要送上車。火車是不會等人的。特別是現在的動車和高鐵,一般只停二分鍾,根本來不及上車送客的。
㈥ 鐵路為何在乎旅客投訴
因為鐵路復客運服務的服務宗旨:制以服務為宗旨,待旅客如親人。「以服務為宗旨,待旅客如親人」這句話解釋為:鐵路客運服務應以服務為目的,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為旅客服務好;對待旅客就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解決旅客遇到的問題,為旅客提供一個舒服的旅行環境,讓旅客安全正點,順利抵達目的地。期望整個服務過程讓旅客滿意。鐵路作為一個龐大的運輸服務系統,把這個口號學習好、理解透、落實到行動上,不會那麼簡單,需要各級組織不斷的宣傳、貫徹、執行,檢查、衡量、改進提高。鐵路是運輸企業,包括客運、貨運,是典型的服務行業。所以不能讓旅客投訴事務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