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麻醉投訴

麻醉投訴

發布時間:2021-03-31 01:09:59

A. 術中知曉 麻醉中覺醒在手術中感到疼痛這算醫療事故嗎投訴有用嗎如果訴訟勝算幾成,誰能幫著打這官司

如果是麻醉師沒有按照規定進行麻醉,可以認定為醫療事故,要求醫院賠償,可以向醫院投訴申請醫療事故鑒定,不過除非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否則很難得到賠償,畢竟每個人個體對麻醉葯的抗性不同,不能簡單的因為感覺到疼痛就認定為醫療事故。

B. 醫院麻醉師不負責任

1.想要投訴去該醫院的行政部門,比如醫務科。
2.去之前需要了解清楚:
患者有知覺,是否手術整個過程都感覺到疼?如果只是有知覺,沒感覺疼,這是椎管內麻醉,達到不疼的麻醉效果以後視病人情況可以不給睡覺的葯物。
患者有知覺,是否是手術整個過程都有記憶?部分病人只記得手術開始和結束的部分,中間是睡覺的,無法描述手術中的過程,這個情況是普遍的,該醫師沒有不負責。
如果不是上述的情況,建議你和相關人員好好溝通,目前情況構不成醫療事故或者醫療差錯,官方最多定義為不良事件。

C. 醫療事故 怎麼投訴

【醫療糾紛投訴的處理】
1、及時保留證據
醫療糾紛發生後,患者及家屬應及時向醫療單位或其主管部門投訴,提出查處要求,在此過程中,及時要求行為人及科室主任寫清事情經過,並將用過的醫療器械封存。如果病人死亡,及時保護屍體,並向所屬主管部門要求醫療鑒定。
2、處理過程
醫療單位或其主管部門接到投訴後會立即指派專人妥善保管原始資料,封存有關醫療物品,防止病程塗改、偽造、隱匿、銷毀。如病人死亡會主動提出屍體解剖,如果沒有,病人家屬應提醒。然後主管部門會組織醫療行政管理部門展開調查,並形成調查報告,必要時會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個體開業的醫務人員、鄉村醫生發生的醫療糾紛由批准開業的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調查、處理。
3、處理後果
如系一般醫療糾紛,在調查後,則可由醫務部(處,科)與病人協商解決。如病人或家屬不能接受,則將調查結果報醫療糾紛處理領導小組或醫療單位領導。一般醫院都有醫療投訴辦公室,可以向其反應,如其搪塞,應要求見醫院領導。
4、醫院會將醫療糾紛處理領導小組或醫療單位處理意見與病人或家屬商談,爭取協調解決
如確屬醫療單位問題,必要時予以經濟補償或賠償。醫療糾紛的發生和處理情況應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5、如糾紛仍未能解決,建議患者或家屬進行醫療事故鑒定
患者或患者近親屬可向醫院所屬的區醫學會申請,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有異議,可以自收到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原受理醫療事故爭議申請的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或由雙方共同委託省、自治區、直轄市醫學會組織再次鑒定。
6、如病人或家屬對一級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的最終鑒定結論仍然不服,則可訴諸法院
患者或患者近親屬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情況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D. 如何舉報一個後台強大的非法醫院!本人在哪裡工作過一段時間,發現醫院所有醫務人員都是半桶水的水平。

信息網民的力量!

E. 衛生局舉報電話,衛生局投訴方式

12320。

2005年底,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時有效地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和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公眾提供一個統一、便於記憶和使用、方便公眾與衛生行政部門溝通的熱線號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下發《衛生部關於啟用「12320」全國公共衛生公益電話的通知》(衛辦發〔2005〕486號)文件,正式啟動了全國12320公共衛生公益電話網路建設,並將其功能定位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咨詢和投訴舉報。

2006年9月,為推動全國各地12320的建設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下發《衛生部關於做好「12320」全國公共衛生公益電話建設工作的通知》(衛辦發〔2006〕376號),同時成立由原主管副部長任組長,有關業務司局為成員的12320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與設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全國12320管理中心合署辦公,提出「先行試點,穩步推進」的建設工作原則。經過8年的發展,12320歷經了從無到有、從試點到全面推開的發展歷程。

2012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下發《衛生部關於進一步加強12320公共衛生公益電話建設工作的通知》(衛辦發〔2012〕14號),重新明確了12320的定位和職能,要求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將12320建設納入本地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大局,逐步構建覆蓋全國的12320衛生熱線服務體系。

(5)麻醉投訴擴展閱讀:

12320主要職責

受理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違反衛生法律法規案件的舉報;

受理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投訴;

受理公眾對公共衛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提供中國有關公共衛生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及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保健方面的咨詢服務;

開通的城市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聯動機制,公眾的舉報、投訴和建議均能迅速地轉辦給相應的處理部門,並及時獲得處理進展或結果的反饋,在規定的時間內回復給公眾。

F. 病人麻醉中聽見醫生說不好聽的話,能不能投訴

說了不好聽的話也不能投訴了,只要跟病情無關,就沒有任何你需要投訴的理由。

G. 麻醉師帶實習生拿我做實驗可以投訴嗎我要做破腹產手術需要麻醉,這時麻醉師完全讓實習生上手把我當試驗

第一,給你打麻醉的不叫麻醉師,而是麻醉醫生,所以他所做的都是醫療行為
其次,醫學教育本來就是這樣,必須要有成長的過程,這不叫「實驗」,而是實習。如果實習醫生操作的過程中,有資質的麻醉醫生一直在場監督,那就沒有問題。
第三,椎管內麻醉本來就不是一針就能搞定的,這是打麻醉,不是針灸,不是縫衣服,就算多年經驗的麻醉醫生,有時候仍然會遇到穿刺困難甚至穿刺失敗的病例。多次穿刺可能局部會產生一些損傷,但這些損傷並不會太嚴重,不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害,所以一般不用擔心。
最後,任何情況下你都有權投訴,向醫院醫務科投訴即可,醫務科會進行調解和對當事人進行處理。但最多也就是賠禮道歉,不會有任何賠償。如果涉及賠償,要走醫療事故司法鑒定程序。如果只是在麻醉醫生監督下實習醫生多扎了幾次的話,沒有造成身體實際的損傷,是不能認定醫療責任的。
我以上說的估計你不會覺得好聽,但事實就是這樣。實際上在國外,你說的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教學醫院,哪怕根本不是教學醫院,醫學生教育就是這樣,一定會有個學習的過程,接受不了的話,請自己生孩子,不要剖宮產。

H. 葯師幫怎樣投訴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何保實 本網收到舉報稱,醫葯營銷平台「葯師幫」入駐商家涉違法銷售毒性葯品、終止妊娠葯品等,這些葯品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在葯品零售企業銷售。「葯師幫」則涉嫌違法發布相關葯品產品信息,成為非法葯品銷售渠道。
根據「葯師幫」官網,「葯師幫」已開通全國40多個城市的葯店報貨業務,全國700多家正規醫葯供應商,商家品種超過50萬,已有近5萬家葯店通過「葯師幫」平台報貨。
舉報人提供的相關證據顯示,從「葯師幫」平台檢索「雄黃「,有商家銷售信息列表,其中」雄黃粉0.5KG/統貴州」,價格為26元,有超過1300條銷售記錄。其中一個商家銷售的」雄黃 選 晉長治「,價格為120元,有銷售記錄,但狀態為缺貨狀態。
雄黃系四硫化四砷,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在空氣中可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根據《醫療用毒性葯品管理辦法》,雄黃屬於毒性中葯品種。《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提供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的網站不得發布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戒毒葯品和醫療機構制劑的產品信息。
從該平台檢索」米索前列腺片「,有若干商家的銷售信息。其中註明」 米索前列腺片(葯店禁銷)0.2mg*3片「的產品,價格為5.67元,相關產品亦有若干銷售記錄記載。檢索」縮宮素注射液「亦有多個商家銷售,亦有若干銷售記錄記載。
」縮宮素注射液「、」米索前列腺片「為終止妊娠葯品。國家葯品監督主管部門規定,禁止葯品零售企業銷售終止妊娠葯品,因此,平台入駐商家涉嫌非法售賣終止妊娠葯品給全國各地的葯店。
根據舉報者提供的材料,其通過平台下單購買雄黃粉、」縮宮素注射液「等葯品,從檢索、下單、支付和配送均順利成功。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葯師幫」屬廣州速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網站平台,擁有廣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互聯網葯品資格證書。根據36氪2018年6月18日報道,B2B醫葯營銷平台葯師幫已完成總額4.2億元的C輪系列融資,最近一輪融資由DCM資本領投。
「葯師幫」的問題,是所有平台型互聯網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中國互聯網零售企業多年來的發展經驗表明,撮合交易式的模式至今還沒有杜絕不合規交易。對於關乎人的生命健康的葯品零售領域,無論對監管,還是對平台的商業模式設計,無疑都面臨著更大的考驗。
責任編輯:霍琦

I. 怎麼投訴給我動手術時的麻醉師

你可能對麻葯不敏感,所以感覺比較疼,每個人用的葯量都是根據你身體狀況,經過精確計算的,麻葯這種東西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的

J. 開刀後的醫療事故,如何投訴醫院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當然,你說你表哥現在變成了植物人,這要看當初就診的醫院在治療你表哥過程中是否有過失,如果沒有,也不是醫療事故。
你可以到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醫療事故鑒定。

根據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級:

一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

二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 嚴重功能障礙的;

三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四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的。

具體分級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三章 醫療事故的技術鑒定

第二十條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第二十一條 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再次鑒定工作。

必要時,中華醫學會可以組織疑難、復雜並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醫療事故爭議的技術鑒定工作。

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

第二十三條 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應當建立專家庫。

專家庫由具備下列條件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組成:

(一)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執業品德;

(二)受聘於醫療衛生機構或者醫學教學、科研機構並擔任相應專業高級技術職務3年以上。

符合前款第(一)項規定條件並具備高級技術任職資格的法醫可以受聘進入專家庫。

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依照本條例規定聘請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法醫進入專家庫,可以不受行政區域的限制。

第二十四條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由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專家鑒定組進行。

參加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相關專業的專家,由醫患雙方在醫學會主持下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在特殊情況下,醫學會根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需要,可以組織醫患雙方在其他醫學會建立的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相關專業的專家參加鑒定或者函件咨詢。

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條件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法醫有義務受聘進入專家庫,並承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

第二十五條 專家鑒定組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實行合議制。專家鑒定組人數為單數,涉及的主要學科的專家一般不得少於鑒定組成員的二分之一;涉及死因、傷殘等級鑒定的,並應當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法醫參加專家鑒定組。

第二十六條 專家鑒定組成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當事人也可以以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申請其迴避:

(一)是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與醫療事故爭議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鑒定的。

第二十七條 專家鑒定組依照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運用醫學科學原理和專業知識,獨立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對醫療事故進行鑒別和判定,為處理醫療事故爭議提供醫學依據。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干擾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不得威脅、利誘、辱罵、毆打專家鑒定組成員。

專家鑒定組成員不得接受雙方當事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

第二十八條 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應當自受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之日起5日內通知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提交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所需的材料。

當事人應當自收到醫學會的通知之日起10日內提交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材料、書面陳述及答辯。醫療機構提交的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材料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記錄、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會診意見、上級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

(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

(三)搶救急危患者,在規定時間內補記的病歷資料原件;

(四)封存保留的輸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葯物等實物,或者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對這些物品、實物作出的檢驗報告;

(五)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有關的其他材料。

在醫療機構建有病歷檔案的門診、急診患者,其病歷資料由醫療機構提供;沒有在醫療機構建立病歷檔案的,由患者提供。

醫患雙方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提交相關材料。醫療機構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如實提供相關材料,導致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能進行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二十九條 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應當自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材料、書面陳述及答辯之日起45日內組織鑒定並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

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可以向雙方當事人調查取證。

第三十條 專家鑒定組應當認真審查雙方當事人提交的材料,聽取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及答辯並進行核實。

雙方當事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如實提交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所需要的材料,並積極配合調查。當事人任何一方不予配合,影響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不予配合的一方承擔責任。

第三十一條 專家鑒定組應當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個體差異,作出鑒定結論,並製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鑒定結論以專家鑒定組成員的過半數通過。鑒定過程應當如實記載。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及要求;

(二)當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的調查材料;

(三)對鑒定過程的說明;

(四)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五)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六)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

(七)醫療事故等級;

(八)對醫療事故患者的醫療護理醫學建議。

第三十二條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第三十四條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可以收取鑒定費用。經鑒定,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費用由醫療機構支付;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費用由提出醫療事故處理申請的一方支付。鑒定費用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四章 醫療事故的行政處理與監督

第三十五條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對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作出行政處理。

第三十六條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後,除責令醫療機構及時採取必要的醫療救治措施,防止損害後果擴大外,應當組織調查,判定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對不能判定是否屬於醫療事故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第三十七條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有關事實、具體請求及理由等。

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第三十八條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醫療機構所在地是直轄市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醫療機構的報告或者當事人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之日起7日內移送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一)患者死亡;

(二)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條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之日起10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符合本條例規定,予以受理,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自作出受理決定之日起5日內將有關材料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本條例規定,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再次鑒定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7日內交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組織再次鑒定。

第四十條 當事人既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衛生行政部門不予受理;衛生行政部門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處理。

第四十一條 衛生行政部門收到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出具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後,應當對參加鑒定的人員資格和專業類別、鑒定程序進行審核;必要時,可以組織調查,聽取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的意見。

第四十二條 衛生行政部門經審核,對符合本條例規定作出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應當作為對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作出行政處理以及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的依據;經審核,發現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應當要求重新鑒定。

第四十三條 醫療事故爭議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協商解決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協議書。

第四十四條 醫療事故爭議經人民法院調解或者判決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調解書或者判決書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調解書或者判決書。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逐級將當地發生的醫療事故以及依法對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作出行政處理的情況,上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第五章 醫療事故的賠償

第四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四十七條 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第四十八條 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願原則,並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

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第四十九條 醫療事故賠償,應當考慮下列因素,確定具體賠償數額:

(一)醫療事故等級;

(二)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

(三)醫療事故損害後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

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條 醫療事故賠償,按照下列項目和標准計算:

(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

(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

(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第五十一條 參加醫療事故處理的患者近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參照本條例第五十條的有關規定計算,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2人。

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參加喪葬活動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參照本條例第五十條的有關規定計算,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2人。

第五十二條 醫療事故賠償費用,實行一次性結算,由承擔醫療事故責任的醫療機構支付。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及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規范、常規,過失造成人身損害的事故。根據其精神,硯山縣衛生局和各醫療機構相應成立了醫療事故爭議受理辦公室,衛生局受理辦公室由主管醫療的副局長和醫政科成員組成,各醫療機構受理辦公室由業務副院長和醫務科或科主任2至3人組成,受理辦公室人員具體負責監督醫務人員的服務工作,檢查醫務人員執業情況,接受患者對醫療的投訴,向其提供咨詢服務。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一但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或事故時,其處理程序如下:
1.當患方或其近親屬對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提出爭議時,首先向各醫療機構的醫療事故爭議受理辦公室提出疑議,並出示身份證,填寫醫療機構義務提供的《醫療資料封存申請書》,必須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共同封存醫療資料,封條上必須有患方當事人的簽字和醫療機構蓋章,封存的醫療資料由醫療機構保管。患方要求復印病歷的,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條規定:在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復印客觀病歷並蓋醫療機構證明與原件相符。
2.若患者死亡引起爭議的,死者親近親屬首先向醫療機構醫療事故爭議受理辦公室提出疑議,並出示身份證,填寫醫療機構義務提供的《屍檢建議書》,在48小時內由省級具有資質的屍檢機構進行屍解,屍解費由要求的一方支付給省級屍檢機構,最後責任是誰由誰支付。
3.若醫療事故爭議需鑒定的,由要求鑒定方到衛生局醫療事故爭議辦公室(醫政科)填寫《醫療事故爭議行政處理申請書》,受理辦公室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0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並書面通知患方和醫方。對符合本條例規定,予以受理,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患方沒有死亡的自作出受理決定之日起5日內將材料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州醫學會組織鑒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患者死亡的自作出受理決定之日起5日內將有關材料移送文山州衛生局處理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不予受理,並書面通知申請人且說明理由。
4.醫療事故爭議解決途徑有醫患雙方協商解決,衛生行政部門調解、人民法院判決等三條途徑。
5.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的,由衛生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或責令限期停業整頓或吊銷執業許可證,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由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閱讀全文

與麻醉投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